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袁光海:指尖上的跳动,陪伴他医路同行
2022/9/11 12:15:40 医师报

//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尹晗 胡海燕)绝大部分人,都靠双手谋生,支撑起一个家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化腐朽为神奇”,拯救了数不清的双手,让他们可以重新用双手撑起家庭。他们就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手足外科的医生们。下面,让我们跟随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手足外科主任袁光海,一起倾听那些在指尖跳动的故事。

坚定不移的选择,无怨无悔的坚持
“当医生辛苦,当外科医生会更辛苦,您是如何坚持下来,还乐此不疲的?”面对记者提问,袁光海自豪地说到:“中国手足外科在世界远富盛名,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选择这个科室是非常自豪的事情,我愿意在这努力学习进步。”
袁光海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我国部分工厂的机器设备存在老旧问题,缺乏安全保护装置,冲床操作工人的事故工伤率很高。一旦事故发生,患者往往面临终身残疾的厄运。直到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院士带领团队经过8小时奋战,完成世界首例断腕再植手术。不仅使患者重获新生,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接活断肢的国家。
“我的恩师是解放军401医院副院长、全军显微外科中心主任程国良教授,他曾经为一个手掌、手腕全部被毁损的女孩‘重造’了一只手,让她能够像健全人一样正常生活;他曾经连续手术42小时,创造了外科手术史上的吉尼斯纪录;他曾经让5000余断指在他手下‘重生’……”袁光海骄傲的说道。
他回忆,刚刚毕业时,自己时常跟着恩师程国良教授做手术,那年冬天,来了一位手指离断的患者,他与程国良老师一同给患者做手术,从白天做到了凌晨4点,期间恩师看到自己在手术台上体力不支,便嘱咐自己休息一下。“手足外科手术时间短则几小时,长则10多个小时,手术期间,医生的休息方式,就是站在墙边,背靠着墙‘缓一会’,同时,双手需向上90度与肩平行,不能低于手术台,几分钟后就必须重新返回到手术台上。”他说。那次恩师从头至尾一直没有休息,实在犯困,就请护士从冰箱中装一把冰放入自己的背部,来刺激大脑感官神经,保持清醒,继续完成手术。“老师吃苦耐劳、对医学的执着、敬业以及对患者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深深地触动着我。”袁光海表示。
恩师的言传身教,让从医30余年的袁光海一直兢兢业业坚守在手足外科一线,他教导科室里的医生们,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对未来科室建设,自己能力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们也一直努力向前,不断学习新技能,帮助患者重获新生。一直默默无怨无悔奉献在手术台上,坚持着,努力着,从未后悔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17年,已积累1万多例显微手术经验的袁光海加入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正式成立。
“手足外科医生既要有绣花姑娘的心灵手巧,更要有马拉松运动员的毅力。”袁光海表示,手部的血管极其精细,手术都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手术对医生要求极高,手术时医生一旦在显微镜前找好最佳视野,头、肘、腕都不敢动一下,呼吸都变得谨小慎微。
“手指末端神经和血管都以毫米来计算,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10~20倍才能完成操作。如同你穿针引线时将其放在放大镜下进行操作,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困难。”袁光海介绍,一台手部手术,时间在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由于手部血管太细,进行血管吻合时难度较大,手术过程中缝合不成功的情况在所难免,每当这时,医生们只能抬起头,深呼一口气,休息十几秒,重新俯身至显微镜前,直至手术结束。很多时候,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才能换来一次成功,如果遇到3、4台手术,科室就要“全员上阵”,这不仅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也注定手足外科医生在医院的时间远远多于陪伴家人的时间,较高的工作强度导致很多年轻医生来学习后不久就相继选择离开。
别让患者带着希望来,带着痛苦走
断肢、断掌、断指(趾)……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在手足外科非常常见。这些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到技术水平高的医院进行治疗,就极有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为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袁光海用敏锐的眼光,去发掘每一位科室成员的优势,充分支持他们抓住每一个学习进修机会,用最新的技术武装自己。
经过袁光海的不懈努力,全科人员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锐意进取,注重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新动向,不仅做好临床工作,同时也重视基础科研和学术研讨,确立科室在手足外科专业的学术地位,争取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即使我们只是一个8个人的小团队,我们也绝不放弃一个患者。”袁光海坚定地说道。来医院的患者是手足外科医生的“集结号”,即使休假、休班期间,也会放下一切奔赴医院,只为别让患者带着希望来,带着痛苦走。
前不久,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了由120急救车送来的一名车祸伤员,伤者存在颅脑损伤,四肢严重骨折。经多学科会诊后,考虑患者颅脑损伤较为严重,在“保命”和“保肢”问题上,选择了为患者先保命。“命要保,手脚也要保!”袁光海与科室其他医生共同进入ICU病房,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止血、固定、包扎,为后期四肢手术创造了时机。
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袁光海带领团队立即在ICU病房建立临时手术室,为患者进行四肢手术,帮助患者成功保留了四肢。患者出院后,家属给袁光海团队送去锦旗,表示了一家人对他们团队的感谢之情。
在袁光海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他从医30余年所获的各类证书,它们静静地摆放着,似乎在给我们诉说他以及团队的每一份努力和成就。墙上挂着层层叠叠的锦旗,在袁光海心里,它们的分量很重。他表示,每一面锦旗都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做的微不足道,只能更好的努力向前,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技术,来回报患者的这份“感恩之心”!
采访最后,记者问:“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会很少吧?” “正是有了家属的体谅和支持,才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分昼夜地完成一台又一台手术。” 袁光海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我一直希望大家能够多陪陪家人,但一个离断指体缺血时间最好控制在6~8小时以内,错过了就会影响患者的一生,为了无数人的一生,我们少一些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值得。”
2022年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今年节日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地,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的主阵地、主力军,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做到“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倡导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由此,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医师报社联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于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联动北、上、广、杭四城地铁,开展“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主题公益巡展活动。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视频精彩回顾:
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60|王洪武:疫情下锡盟中心医院逆势增长的秘籍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59 |蔡秀军院长:创新动力源 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化医院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58|张澍田院长:我要将这条“道”走到“亮”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57 | 唐熠达教授团队:技术驱动,多学科协作,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致敬中国医师节·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56 | 突破禁区!高龄外科围术期多学科团队护佑患者安康
排版:胡海燕
编辑:胡海燕 尹晗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