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68 |李升平:站在胰胆外科制高点,助推医院打造世界一流肿瘤中心
2022/9/12 11:01:39 医师报

    

     // 胰腺癌因为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极大,预后不佳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外科医生心中的珠穆朗玛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胰胆外科主任李升平教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胰腺癌多学科诊治首席专家的呢?在2022年8月,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胰胆外科,对李升平教授进行了采访,在采访开始之前,偶遇了一位90岁来复诊的老者。

     他曾经是东江游击队的革命前辈,在十七年前做了壶腹部肿瘤切除术,术后辅助化疗加维持化疗,5年内定期复查无复发。后因老人移居国外中断了复查,直到去年底感觉右上腹隐痛并摸到巨大包块,老人以为肿瘤复发,急忙回国在儿子陪同下来院复诊,结果发现这次是患巨大肝癌,根据身体状况不能耐受大范围肝切除,于是采用副作用小,适合老人的免疫加靶向治疗,经过三个疗程后,复查时肿瘤已完全坏死,体积明显缩小,老人腹部庝痛缓解,行动自如,生活自理。

     谈起治疗经过,老英雄双眼闪耀着光芒,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癌症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每次复诊见到李主任,就见证着我们一起抗击恶性肿瘤的战斗胜利!胜利属于我们!”

     李升平说:“老英雄的病例比较特殊,也恰恰能体现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价值所在,同时发挥了内科、外科治疗的优势。”

     90岁的东江纵队老英雄只是无数从五湖四海前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胰胆外科就诊的患者之一。近年来,李升平带领团队将MDT理念运用至临床,让达芬奇机器人、纳米刀消融等微创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辅相成,延长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被称为“癌王克星”。

    

     胰胆外科,黄埔新启航

     2021年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启用之年,是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里程,为中肿实现成为国际顶级肿瘤医学中心这个目标奠定了一定基础。胰胆外科整体搬迁至黄埔院区后,这里优美的环境、整齐宽敞的病房、全新的先进设备为胰胆外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在李升平的带领下,胰胆手术越做越精湛,全程多学科综合诊治,患者预后水平显著提高,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高度好评。

     越来越多的病友从全国各地来到医院,院领导果断决定扩大胰胆外科规模,于是便由李升平带头,单独将胰胆外科从肝胆胰外科中分出来,病床增加到47张。值得一提的是,只成立了短短一年多,胰胆外科在2021年上榜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州医师协会等协办的“第三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榜2021”。胰胆外科从开科到上榜广东最强科室,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有种出道即王者的即视感!因为热爱,永攀新高峰

     李升平跟记者介绍,胰腺肿瘤是外科专家们心中的“珠穆朗玛峰”,一位能征服胰腺手术的专家,基本上对其余的普外科手术是游刃有余。李升平就是一位心怀热爱的“攀登者”。李升平硕士阶段师从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曹绣虎教授,博士阶段是我国胃肠外科奠基人王吉甫的高徒之一,这两名教授是当年中山医科大学外科三巨头的其中两位,因此,当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李锦清教授把胰胆肿瘤外科的重担交给了刚从美国深造回国的李升平。

     由于当时环境、设备、人员配备及技术力量的影响,肿瘤医院在胰胆肿瘤基础和临床诊治方面几乎空白,起步非常困难,当时接近不惑之年的李升平,从零开始进行探索攻关。李升平因为心中的热爱、肩上的责任、领导的厚望、广大患者的期盼.....促使他不畏“胰”路困难与艰辛,愈战愈勇,通过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在胰胆领域深耕,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终于完成了多项领先的研究成果,攻克了胰胆肿瘤手术的技术难关,使高难度胰胆肿瘤手术在肿瘤医院胰胆专科医生手中成为日常普通的手术,创造了院内、省内甚至国内多个第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终于有了高水平的胰胆外科,能够更多、更好地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胰胆肿瘤患者。

     MDT理念,为攻克胰腺肿瘤领航

     “如今恶性肿瘤因为容易引发转移,越来越被专家认为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手术并不是万能的,更多的是需要MDT。”李升平在反思中不断前行,早在2014年他就作为首席专家,牵头成立了胰胆MDT团队,固定每周一下午都会与多个学科的专家集中进行病例讨论或业务学习。

     MDT团队需要多个学科互相配合,团队协作,而不是仅靠外科医生手术做得好。而在中肿这样的顶级肿瘤中心,配备着来自不同学科的顶级专家,能够实现医疗资源有利整合的“一站式”诊疗,为患者制定出及时、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达芬奇机器人,纳米刀消融

     高精尖技术护航

     “医院要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肿瘤中心,那么科室也要力争一流,首先就是要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上。”李升平给记者介绍现在胰胆外科的技术制高点就在于微创手术,包括了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全广东省唯一一家配备两台达芬奇机器人的医院,胰胆外科目前所完成的机器人胰腺手术数量在广东省首屈一指。

     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1年3月,医院完成了100例机器人胰腺手术,但从2021年3月至今,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团队利用机器人开展的胰腺手术已超过100台。对于这两个100台,李升平滔滔不绝,“相比传统的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首先能够三维立体放大手术视野,灵活全仿真的机械臂可以完成人手无法精准做到的精细操作。通过计算机的处理还可以过滤人手的颤动,达到稳定精细操作,整个手术过程也更加安全。”李升平认为未来的发展在于达芬奇机器人远程手术,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后只需要连上网络,就可以实现医生坐在操控室内去完成省外甚至国外的远程手术。胰腺癌就诊时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约20%,约40%的患者由于局部进展期,即肿瘤包绕侵犯胰周重要血管,无法通过手术进行切除。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化疗,但疗效不佳。针对这部分患者,李升平带领同事将纳米刀消融技术首次引入我国。自2015年开始,团队率先使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并且与开腹和腹腔镜相结合,实现纳米刀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及术中放疗等技术。目前已完成近200例,是全球治疗病例数最多的单位之一,通过纳米刀的使用,将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从6~8个月延长至近30个月。为了全面推广纳米刀消融技术,李升平牵头成立了国内首家“纳米刀国际培训中心”,主要是对医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门技术,从而让更多胰腺癌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剑“胆”琴心,“胰”路前行!李升平表示,攻克癌王胰腺癌道路很漫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很艰难,但也无限风光在险峰。李升平说,未来仍将以减轻患者的痛楚,延长患者的寿命为目标,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作贡献!

     2022年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今年节日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地,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的主阵地、主力军,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做到“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倡导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由此,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医师报社联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于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联动北、上、广、杭四城地铁,开展“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主题公益巡展活动。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回顾: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回顾:

     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袁光海:指尖上的跳动,陪伴他医路同行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66 |王燕教授MDT团队:帮助晚期肺癌患者走出绝望的泥潭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65|薛蔚教授:不要只做外科手术匠,要将病人当“人”治!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64|张戈军: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结构性心脏病技术创新

     排版:贾薇薇

     编辑:贾薇薇

     审核:许奉彦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