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静远:中医药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
2022/9/12 11:01:39 医师报

    

    

     “我快要死了,很烦躁,想跳楼。” 这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毛静远教授的一位老患者,时隔多年再次来找他问诊。74岁的老李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梗史,在经历过两次搭桥手术后,他每天坚持慢跑、游泳,与心脏病相伴多年仍对生命充满希望。近期,一向积极乐观的老李像变了一个人。

     当老李诉说自己的痛苦时,毛静远教授也心存疑虑。多年来,患者病情维持稳定,他仔细检查了患者现用药,发现了问题所在。

     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老李属于血瘀阴虚有热的证候,但他服用的中药中有很多温阳的药物,导致患者阴虚火旺,烦燥难安。毛静远教授让患者停了这些中药,改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的药物后,当天晚上心情就平复了下来。提示,中医药的应用务必重视辨证。

     作为一位心血管专科医生,毛静远教授在临床中遇到过很多手术后、服药后仍感觉不舒服的患者,用他所擅长的中医药调理后给患者改善症状。“不仅要让患者活着,还要让他们活出质量。”这是毛静远教授对自己的要求。

    

    

     3.3亿心血管病患者防控形势严峻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高血压2.45亿。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相当于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防控形势严峻,中国并不是特例,全球形势都不乐观。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议发布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和管理指南》,将延用了多年的稳定型冠心病重新命名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动态变化的疾病过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加以控制,让疾病稳定或好转,指南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及其他预防行为在减少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血管病风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变的不仅是疾病的内涵,最重要的是医患双方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毛静远教授指出,新名称去掉了“稳定”二定,就如同撕掉了其温和无害的伪装,让患者理解与冠心病斗争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必须严格听从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从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

    

     毛静远院长在学术会议上讲课

     中药多机制、多靶点应对心脏病

     为应对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科学家们行动起来,在器械领域、药物领域、检测领域等各种创新不断问世,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如支架置入后仍有很多不适症状无法解除;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避无可避;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问题很难解决;很多特殊患者无法接受支架与搭桥手术治疗……,在心血管治疗领域仍有很多未解的难题需要探索解决。

     毛静远教授表示,冠心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脂代谢异常、体内炎症因子侵袭、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时,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针对冠心病发生的不同机制逐一化解,疗效显著。

     “中药多机制、多靶点作用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患者有很好的普适性,是西药治疗基础上很好的补充。”毛静远教授强调,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其中辨证是论证的前提,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正如文章开始提及的老李,同样用中药治疗,对证后就药到病除。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在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一定要用好中医药这个武器,为更多患者服务。

    

     毛静远院长一行赴刚果(布)慰问援非医疗队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与西药协同提高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改善患者远期预后,这是中医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优势所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与循证研究,毛静远教授对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越来越有信心。

     中医药在与西药合用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协同作用,而且其在降低药物耐受性、提高药物疗效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已有很多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如在美国FDA三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组对比安慰剂组可显著降低两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27%,减少两周内需要含服硝酸甘油的量。

     在介入与搭桥术后,在改善临床症状如消化道症状、情绪障碍、失眠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这是中医药另一个独特的优势。2020年9月,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静远教授主持实施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CACT-IHF)”结果在ESC Heart Failure发表。研究发现,在西医规范用药基础上加载益气活血方,可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良好,这为缺血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在21世纪初,张伯礼院士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证实中医药可用于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可以改善其远期预后。这就为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中医药都表现良好,在心血管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认可。一项对8个省市1200余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70%~80%的冠心病患者手中常备的中药速效制剂。毛静远教授强调,患者将中成药作为救命药长期带在身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药在解决症状、急救方面是真实有效的,经得起考验。

     排版:李慧

     编辑:黄晶

     审核:黄晶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