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 重视公立医院举债问题;为什么癌细胞总能卷土重来;老人防摔新利器;过度沉迷手机伤脑还增肥
2022/9/15 21:35:58 医师报



突破

郑州大学再获“突破性进展”,成果为全球首创,登上《科学》封面!
近日,郑州大学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学院在脑再生时空图谱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蕴智作为共同第一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姜宇佳作为共同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Stereo-seq reveals induced progenitor cells involved in axolotl brain regeneration的学术论文,并作为封面文章。(来源:Science)


政策

国家卫健委答复“警惕公立医院负债运营隐患”提案
9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156号提案的答复。针对委员提出的《关于警惕大医保背景下公立医院负债运营隐患的提案》,国家卫健委表示,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公立医院举债问题。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开始逐年降低,公立医院整体负债情况有所好转。从结构看,流动负债占比高,用于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的非流动负债占比低。(来源:国家卫健委)


地方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中医管理局印发《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9月14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中医管理局印发《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规划》,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一批国家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中医医院将有20家以上。(来源:重庆卫健委)

人文

世界淋巴瘤日:多方倡议帮助淋巴瘤康复患者重返职场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在淋巴瘤之家举办“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中,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呼吁,帮助淋巴瘤康复患者重返职场、恢复工作能力是回归社会的第一步。(来源:人民网)
“最美医生”管向东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十大“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荣获全国“最美医生”称号。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管向东14次“逆行”出征,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患者生命。他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师报

展现中医药风采!中医药题材动画片《手指的魔法》首映
今年年初,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动漫集团、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中医药动画片《手指的魔法》首映,讲述了主人公晓龙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中医师,用中医按摩理疗的手法帮助冰雪运动健儿迅速从伤病中康复,取得世界大赛冠军的故事。(来源:医师报中医药频道)

新发现

癌细胞的神秘保命措施被发现,总能留下一点点卷土重来
当生物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都会采取特殊的措施来避免危险或受伤。即使是微小的细菌在遭受致命威胁时,也会启动一种SOS反应,这是DNA在面临严重损伤时产生的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最早是由克罗地亚生物学家Miroslav Radman描述的,细菌会促使DNA产生大量突变来应对威胁挑战,包括有毒物质、抗生素或者紫外线。SOS反应虽然激进但会帮助部分细菌存活下来。
最近,《癌症发现》的新研究显示,癌细胞在抵抗抗癌药物的时候同样会产生这类SOS反应,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部分癌细胞存活下来,从而让癌症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来源:BBC)

医保

补牙能否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局答复
近日,国家医保局在其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将缺失牙修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的建议,答复指出,为解决群众“看牙贵”问题,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国家医保局指导和推动四川医保局牵头种植牙耗材省际联盟采购,倡导全国各地积极参加。(来源:国家医保局)


突破

心血管病医学部成功完成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一医学中心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医学部陈韵岱主任、结构性心脏病科刘长福主任带领下,由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功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为一位二尖瓣大量反流、重度心功能减退患者完成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此次手术也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在介入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来源:解放军总医院)

点赞

阜外医院潘湘斌完成全球首植可降解室缺封堵器
2022年,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MemoSorb封堵器上市,该封堵器是全球首款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用于治疗室间隔缺损(室缺)。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潘湘斌团队凭借我国原创单纯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技术,顺利完成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系统在国内上市后的全球首植!(来源:阜外医院)

国际

防止老年人摔倒新利器
近日,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研究人员发布了一种新机器人,它可以对老年人跌倒作出预判,并在老年人倒地之前“扶住”他们。报道说,这种新装置看上去像是电动椅,它的防护带被套在使用者的臀部周围。防护带配备传感器,可以在使用者开始失去平衡时做出判断,机器人就会用防护带阻止使用者跌倒。(来源:《华盛顿邮报》)
猴痘感染者住所内,病毒可存活15天以上
一名猴痘感染者离开住所15天后,对多孔和无孔受污染物品取样检测发现DNA和活病毒。
此人在该住所单独居住了4天,在环境取样前15天离开房屋。对无孔表面(门把手、浴室和厨房装置)和多孔表面(被褥、衣物)所做的检测发现猴痘病毒DNA和活猴痘病毒。在多孔和无孔受污染物品上发现的病毒DNA数量相同,但在多孔受污染物品(60%)上发现的活病毒比例高于无孔受污染物品(5%)。(来源:BBC)

获奖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奔脱颖而出,成为“科学探索奖”医学科学领域的首批获奖人,也是湖南地区唯一获奖人。(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世界名刊

挥拍类运动又被表扬了
在保护心血管方面,它有绝对优势】近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降低死亡风险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效果最好的运动不是跑步,也不是走路,而是挥拍类运动。(来源:美国医学会杂志)
国内首次验证!三亲婴儿能正常发育,可避免线粒体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临床上防止线粒体疾病通过生殖传播的策略主要是线粒体替代疗法,这类疗法主要分为三种:原核转移、纺锤体转移(spindle transfer,以下简称ST)和极体移植。
线粒体替代疗法的核心原理是,将具有突变线粒体DNA(mtDNA)的女性卵母细胞或受精卵的核DNA,与来自健康供体的卵母细胞或受精卵的细胞质相结合,将mtDNA的遗传与核基因组的遗传分离,最终获得具有正常核基因组和正常mtDNA的重建胚胎。(来源: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科学)

每天走10000步最健康,降低痴呆、心脏病、癌症和死亡风险
9月14日,南丹麦大学的 Borja del Pozo Cruz 教授联合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of Daily Step Counts and Intensity With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0000步,是健康益处的最佳点,降低全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以及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更快的步速还会带来额外的益处。(来源:南丹麦大学)

最新研究

每年有近200万人因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伤害过早死亡,工作环境的重要性被忽视
《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9月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和综述,探讨了许多被忽视的、影响健康和福祉的工作因素。每年有近200万人因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伤害过早死亡,从而影响到劳动者的家庭、雇主和整个社会。社论指出,新冠大流行几乎改变了所有人的工作生活,暴露了现有劳动力市场的脆弱与不平等,但也凸显了被公共卫生所忽视的工作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之间存在差异,本已是弱势群体的人群承担了更重的负担;弱势群体在需要近距离接触的工作中占比更高,感染和工作不安全的风险也更高。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来源:柳叶刀)
过度沉迷手机伤脑还增肥
9月14日,中国新闻网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8.5小时,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医生介绍,一天用手机超5小时肥胖风险增4成,且更容易出现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习惯,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影响大脑生理机能,以及降低睡眠质量等。建议尝试放下手机转移注意力,把业余时间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胡辉:医疗照护 细微之处见真章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 傅卫军教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守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绚烂生命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创新团队:除痛创新 做疼痛学科的探索者、引领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王 前:奋力闯创干,用“家院”文化暖心聚力振精神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林丽珠:融贯中西医,征服癌魔
排版:沈佳盟
编辑:沈佳盟
审核:裘佳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

2022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更多内容请点击: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上海市肺科医院:做有担当的健康守护者
为什么美国医学生看起来很社会?|小樵大夫在美国72期
医访谈|张云艳教授:盘点各大国际年会上宫颈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贾伟平院士:综合调控血糖、改善血糖波动,津力达助力糖尿病中医药治疗走向国际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