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教授:儿时的心愿是成为先生!|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75
2022/9/24 8:31:14 医师报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在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紧邻南锣鼓巷、寸土寸金的繁华之地,坐落着一个古香古色的院落,红墙灰瓦,绿荫环绕,这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始建于1956年的北京中医医院距今已有66年历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是该院最新一代掌舵人,他身上有很多荣誉: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他也有很多个身份:院长、医生、老师,毋庸置疑的是,而医生这个身份在刘清泉心中分量最重。

     作为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他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也从不曾停歇。每周雷打不动的一次出诊,即使是在行政事务无比繁忙之时也从未停止过。新冠疫情来临后,“战”武汉,赴上海,在多个抗疫一线都留下了刘清泉“战斗”的身影。

    

    

    成为先生 治病救人是刻在骨子里信念

     如何迈入中医这条道路是很多采访中会问到刘清泉的一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中医救过他的命。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一个小乡村的刘清泉,小时候是个瘦弱的孩子,总是没来由地咳喘,后来诊断出是哮喘。后来在一勺勺中药的滋养下,慢慢恢复了健康,那时的刘清泉便对中医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在农村,最受尊敬的两类人都叫先生,一个是教书的先生,一个就是指医生。我最原始的想法就是,当医生能够给村里老百姓解决身体的问题。”助人摆脱疾苦,获得一份受人敬重的职业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之火。

     自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以来,刘清泉便走上了中医急诊之路,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病的研究工作。1995年至1996年,他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现代急诊医学,之后在国内中医界率先引进了血液动力学监测、急诊床旁血滤、机械通气、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等多项技术,极大提高了中医急诊的抢救成功率,较早地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脑复苏的研究,并在寒温统一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论治脓毒症的研究。

    

     在临床上也不断创造佳绩,刘清泉曾积极救治北京市第二例输入型“SARS”患者,并参与制定“SARS”的中医药治疗预防方案,即便当时不幸感染“非典”病毒,他仍坚持边治疗边协同专家制订这项方案。

     后来,他还参加人感染禽流感的中医药防治工作,主持制定了汶川地震后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手册;作为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参与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让中医在防治突发传染病、脓毒症等急危重症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抗传染病,一直都是刘清泉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包括此次新冠疫情。

    

    在最危险的前线抗疫 中医大有可为

     张伯礼院士曾说过:“我们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瘟疫大概有500多次,中医无一缺席。抗击新冠疫情这一仗打得最漂亮。”刘清泉对此深以为然,中医不是“慢郎中”,它在治急症方面从来不都慢。新冠疫情爆发的两年多以来,中医治疗一直冲在最前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他奔赴武汉、上海抗疫时的切身体会。

    

     自2020年1月21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救治专家组中为数不多的中医药专家,刘清泉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参与一线抗疫战斗81天,期间他担任江夏方舱医院临时委员会副书记、院长。在武汉抗疫时,刘清泉首次提出对感染新冠病毒的肺炎患者应按照病情轻重,分为社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取分级分类管理。他还确定了“祛邪必先扶正”的新冠肺炎中医治疗原则。

     “武汉的方舱医院开放后,先后有2万余名患者进入,我们提出建立一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建舱之初,他甚至立下了“零感染、零转重”的军令状。

     最终,不负所托,该方舱医院取得了医院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治愈患者零复发、患者零投诉的“四个零”战绩。他感慨地说,“我们采取的全部都是中医疗法、中药治疗,最终500多名患者都达到了非常好的疗效。”

     时间来到2022年4月,上海发生奥密克戎株疫情后,刘清泉再一次披甲上阵。在上海战疫的42天里他针对确诊的高龄老人、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展开研究,协助上海建立起中医药抗疫屏障。

     在上海方舱医院中,他还将中医推拿手法现场教给家长,切实缓解了幼儿与家长的焦虑。他率先提出组建亲子方舱医院,实现了孩子与家长在一起进行治疗的目的。人性化的措施引起社会热议。“上海市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在方舱医院,感染者中医药的使用率接近100%,做到了应服尽服。”中医药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当然,中药的应用一开始并非一帆风顺,在方舱医院中,有的患者并不认同中药,但看到旁边人服药症状减轻后,会主动跟医务人员说,我也喝点试试。刘清泉说,中药就这样用疗效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每一次传染病流行其实都为中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个时候我们中医是大有作为的。”刘清泉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已建立起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药防治屏障。

    

    坚持中西医融合 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抗击疫情是刘清泉的天职。而作为院长,带领医院走向更好的发展,是他肩上另一种重大责任。自2012年3月起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后,他便时刻思考着医院的未来。一家中医院如何在名医院云集的京城脱颖而出?立足优势学科,以现代医院模式为基础,融入中医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探索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便捷患者就诊的各种可能是关键。刘清泉坦言,中西医融合对于中医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更是一个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我们不要过分强调中医的治疗,在当今科技发展到如此之先进的情况下,只有中西医的融合治疗、中西医的配合治疗、中西医的结合治疗、中西医的协同治疗,才能为医学界带来更大的发展。过分强调中医或西医,都可能失之偏颇。”

    

     如何以中医理论来指导使用西医相关技术和方法,形成全新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病机演变体系,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中医有丰富的理论资源,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内涵。无论未来医学如何发展,都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如果将中医、西医的长处融会贯通,是否能够形成既有别于传统中医,又有别于西医的“中国医学”?这点是非常令人拭目以待的。

     在刘清泉眼中,中医、西医,甚至包括藏医、蒙医等传统医学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是为患者服务,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就如同一座高山的两个山坡,虽然道路不通,却完全可以实现“顶峰相见”。

     因此,他坚持将西医的成熟理念,引入北京中医医院坚持诊疗和管理中。2020年11月30日,北京中医医院全新打造的发热门诊正式启用,这也是北京地区首个开诊的中医发热门诊。在这个发热门诊中,医院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救治传染性疾病患者方面的优势,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处方,还将挂号、就诊、化验和必要的治疗处置等全部纳入其中,真正实现了就诊“一条龙服务”,以及全流程闭环管理。

     北京中医医院学科发展策略也一直是坚持中西医齐头并进、相互协调,并由此形成了多个优势特色学科。如对于肿瘤患者,医院会提供中医药、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诊疗服务。治疗全程都会以中医药为主线,术前术后都有中医参与,放化疗期间也会用中医药缓解不良反应等。

    

     “中国未来的医院,一定是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或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前者在中医医院里嵌入了西医的技术,后者则在西医院中融入了中医的道术。”刘清泉说。北京中医医院的发展目标便是以现代医院模式为基础,融入中医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一家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对于未来,刘清泉雄心勃勃。

     作为院领导,刘清泉是位运筹帷幄的智者,执子下棋、成竹在胸。作为一名医者,他铁肩担道义,妙手救患者。他的学生、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医生孟昊这样比喻,刘院长就像一颗人参一样,是一味拯危救脱的要药。他生活中像四君子汤一样平淡冲和。但面对疾病,他的判断就像一把利剑,能将很多危重病人从鬼门关里救回。

    

    END

     排版:黄玲玲

     编辑:黄玲玲

     审核:黄晶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微创引领精准外科 创新突破打破肝胆禁忌丨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72上海市肺科医院:做有担当的健康守护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71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70 |支玉香教授:22年投身罕见病 无负老师嘱托 无负患者期待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上海市肺科医院:做有担当的健康守护者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