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首都名医走基层——走进郸城中医院!
2017/4/13 郸城县中医养生平台

首都名医走基层——走进郸城中医院啦!
★时间:2017年4月23日
★地点:郸城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一楼
★事件:北京专家来义诊啦!
预约地址:
郸城中医院门诊综合楼一楼导诊台
预约电话:0394——3176999




朱佳卿医学硕士,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养生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组长。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近50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奖科研成果3项;其中,部(省)级2项,局级1项。现为科技部中医药项目评审专家组专家、卫生计生委新农合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信息发布专家组专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评审组专家等。
临床主要研究方向:
一是中医妇科疑难杂症研究。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深得湖北省名老中医朱南屏先生和刘云鹏先生真传,临床上擅长运用中医药、针灸、按摩等综合方法治疗妇科疾病,尤其对妇女月经病、女性高睾丸酮血症(阴雄)、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滑胎)、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乳腺增生等有较深的研究。其中,女性高睾丸酮血症(阴雄)临床研究曾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是“围手术、化疗”中医药扶正固本法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研究。即对于适宜手术、化疗的患者,手术、化疗前的中医药调理和手术、化疗后的中医药增效减毒(即减轻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等),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与扩散等。
三是内科杂病的治疗。主要是对情志类疾病(如脏躁、郁证、不寐等)、中风后遗症、胃肠功能紊乱等有较好疗效。
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9部。为《亚太中医药杂志》编委。

赵强 主任医师,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博士,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口腔诊疗中心(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分院)首任负责人和代表,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整形及颅颌面生物材料及应用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口腔专委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专委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专委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社区分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美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口腔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医保专业评议委员会专家库成员,香港全球华人口腔协会“植牙美齿联盟项目”种植特聘专家。擅长牙种植、无痛微创复杂拔牙、老年人及体质不佳患者的无痛微创拔牙、齿槽外科手术、厚唇变薄与薄唇增厚、瘦脸等手术。

孙永生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医三院骨科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骨科博士。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与骨关节疾病,尤其是颈椎病、椎管狭窄症、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骨坏死、脊柱结核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执业经历:
科研情况:先后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和北京市科研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获省部级和地厅级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3项。
学术情况:编译骨科方面的专著7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4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国际和国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
研究方向:骨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2、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3.中国康复协会肢残专业委员会,委员;4、《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5、《中国医药导报》编辑委员会,编委;6、《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委员会,执行编委。

张丽梅,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91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老年病学会分会会员。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与研究,坚持心血管病临床工作22年,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急危重症处理有较强的应变和组织能力。
2007年作为西医人才引进广安门医院后通过了西学中班培训,2008年进入北京市中医局第三批3+3全国名老中医冉雪峰工作室,跟随冉先德教授收集、整理并出版冉氏系列丛书《中华药海》一部。现师从于王永炎院士及胡元会教授,攻读中医临床博士学位;目前负责并承担各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擅长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的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患。学术上,不断巩固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提高自己中西医的诊疗及科研能力,重视整体观念,临床中坚持强调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既重视每个疾病各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又不忽略每个患者各自具有特殊的身体素质。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与局部皮损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重视治本。

彭胜,院长,北京彭胜医院院长、北京彭胜国际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院长、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济宁医学院客座教授;“智能机器人3D导航——无痛介入疗法”发明人,全国三叉神经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发展联盟副主席,全国三叉神经痛防治公益服务平台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副会长。自1993年,彭胜院长开始专注于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他凭借独创的无痛介入疗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治愈三叉神经痛患者数万例,得到社会各界及患者的广泛认可。目前,已被CCTV、贵州卫视、山西卫视等各大媒体联合报道,也被《健康大视野》、《中国当代医药》、《人民政协报》等国家级医刊联袂报道。论文发表:
彭胜院长主持过3个与“无痛介入定位新疗法”相关的科研项目,《外科实用疼痛学》杂志编委,并撰写医学论文60余篇,主编《三叉神经痛》专著一部,另外,也参与了《脑立体定向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等重大专题课题研究,并获得2项科技成果奖:一项国家专利,其创立的“无痛介入定位新疗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科研成果:
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是由北京彭胜医院专家团队基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智能机器人CASR系统(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robot),与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专门应用于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通过三维CT计算机层面扫描图像或MRI建立的三维医学模型,对三叉神经痛治疗进行规划与治疗演示,实现智能机器人的辅助定位与导航操作。
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可预先明确患者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个性化、立体化定制符合患者特点的精确、科学的手术方案;一次性解决了超微创、无痛、复发少、零死亡四大难题,具有了个性化、数字化的立体与精准,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的结果证明:此项技术国内外未见公开报道。

王养忠副主任医师西医眼科研究生学历中医内科博士学位 1996年度“出彩周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眼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委员,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小梁切除手术、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SL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等眼科手术,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郸城县中医养生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