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的前世今生
2015/2/22 12:28:26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提示点击上方↑"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关注这个基于地理的亚文化研究的帐号,如果对这个系列的其他内容感兴趣,可以选择“查看历史内容” 。

     大家春节好:)深蓝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

     春节的时候我朋友欢乐地在家里和我妈妈组乐队唱《喀秋莎》,于是我今天就来给大家写一写这首歌的前世今生:)

     我对这首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狂热。甚至和历史时代情怀都没有关系,单纯因为这首歌本身。常常一群人在一起弹吉他唱小清新民谣的时候,被我欢快地一句“我们来弹喀秋莎吧”弄得大家面面相觑瞬间冷场。

     当然对这歌有情结的不只是我一个,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这样一首国家主义的政治宣传歌曲那样有过无数个语言的版本,不但俄罗斯本国,甚至他们从前的敌人们也热爱这首歌,我所知道的就有超过12个语言的版本。战争成就了这首歌,可是在之后的漫漫岁月之中,有无数个摇滚乐团、电子乐团、DJ对它进行不断的翻唱改编,我在文章后面附了一张试听列表,就收罗了包括黑暗金属、歌剧、tech house、爵士、实验电子、民谣、世界音乐、流行摇滚等等不同的改编。日本之前有一部动漫《少女与战车》也把它选入原声。

     枪炮与玫瑰,战争与爱情,铁血与温柔,意志与自由,这是艺术不断被重复的主题,这大概就是超越国籍文化背景连结起人们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吧。

     P.S. 本文图片均来自历史资料图片

    

     喀秋莎(Катюша)是一首苏联时代的伪民谣。

     俄罗斯的嬉皮朋友说,如果你以为这是俄罗斯的传统民谣,那你就被苏共愚弄了,这是一首作曲家谱写的政治宣传歌曲。

     我说,可是这些歌的意义早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生长成自己的面目。对于中国人来说,和政治完全无关,是对于一个时代浓得化不开的情结。Propaganda在东方的国度也同样构筑起了那一辈年轻人的向往:白桦林,手风琴,姑娘们,纯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1938年诺门坎战役发生时,苏联桂冠诗人伊萨科夫斯基(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Исако?вский )写了一首抒情诗《喀秋莎》。作曲家勃朗特尔(Матвей Блантер)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在当时并未流行,在两年之后的卫国战争之中,伴随炮火硝烟流传到了整个苏联。

     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是首例。

    

    

     Катюша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 заводила

     Про 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 орла,

     Про того,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Ой,ты песня,песенка девичья,

     Ты лети за ясным солнцем вслед,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

     Пусть услышит,как она поёт,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А любовь Катюша сбережёт.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可是喀秋莎是什么呢?是俄罗斯常见的女性名字叶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的爱称,喀秋莎其实喀秋莎是苏联卫国战争时候火箭炮的名字,它还有一个昵称叫做“斯大林的风琴”。事实上你在Google上搜Katyusha,搜不到任何俄罗斯姑娘的照片,全是这种火箭炮的图片。

     同样苏芬战争的时候,芬兰部队也有一种恐怖血腥的武器,却也一个无比温柔的名字,士兵们像称呼自己心爱的姑娘那样叫她:Emma。

     20世纪30年代末,年轻的苏联火炮设计师利昂契夫发明了一种新式火炮,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并且成了德国最恐惧的武器,也就是在那以后,喀秋莎成为了苏联炮兵的首选武器,只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都会大量使用,甚至喀秋莎也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代名词。

    

    

     喀秋莎火箭炮

     “第一批使用"喀秋莎"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回到家乡,甚至没有收到爱人的书信就死去了。整个战争中一共有2600万人丧生,其中2000万人死在了战场上。四年过去,当整个苏联的人力已经接近枯竭的时候,苏军士兵终于来到了柏林城下。他们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城臼炮轰击柏林,每一颗炮弹都有半吨重;与这些臼炮一起怒吼的,还有成千上万蔚为壮观的"喀秋莎"。这些喀秋莎都是在万里之外的兵工厂里,由苏军士兵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制造出来的,许多普通的俄罗斯妇女手上结起了厚厚的茧子,这一切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自己的民族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 ”

    

    

    

     喀秋莎唱歌永恒不朽的爱情。在喀秋莎顽强不屈的钢铁般的爱情面前,一切软弱无力、无病呻吟的爱情都是那样黯然失色。

    

     我选的这张关于《喀秋莎》的歌单有各种各样的版本。

     这首歌其实中文就有无数个版本,那些黑鸭子合唱团之类的就算了。我选的除了一首正式的红军合唱团的版本,其他都是一些有意思的版本,包括黑暗金属、歌剧、tech house、爵士、实验电子、民谣、世界音乐、流行摇滚等等不同的改编。

     虾米上并没有特别多的版本,我在Youtube上看到很多好玩的版本,大家可以自己翻墙去找:)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得到试听的列表:

     1.Lenigrad Cowboys 来自芬兰实验摇滚乐队‘列宁格勒的牛仔’版本

     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版本,他们有张专辑《来自布鲁克林》里有一个摇滚版,配器很棒,可是唱的腔调非常诡异,有朋友说听了之后又胖揍一顿主唱的冲动。

     2.郑钧的‘红色摇滚’版本

     3.来自日本动漫《少女和战车》OST版本

     4.Theodore Bikel版本

     这首选自《俄罗斯吉普赛民谣》,用了三角琴等等配器,非常好听。

     5.Talco 《Fischia Il Vento》

     6.Banda Bassotti 《Fischia Il Vento》

     这两首是意大利摇滚版的《喀秋莎》。歌名是“风的嘶吼”。事实上这两首这是用了曲调重新写了意大利的歌词,成为一首反法西斯歌曲。写于1943年,和《游击队员之歌》一起,成为意大利二战时期反法西斯最著名的歌曲。很多意大利人甚至以为这比他们的国歌更深入人心。

     最好听也最著名的版本来自于意大利老牌乐队Moderna city ramblers,爱尔兰民谣式的配乐,尤其前面有一段长达3分钟的solo,惊艳无比。可惜虾米上没有这首歌曲,无法放进列表里。

     我曾经在离法国不远的小城Cuneo听过他们的现场,几千人跟着这首歌跳舞跳疯了。隔壁一个意大利人骄傲地问我“Ti piece? Loro sono Communisti!"

     歌词是:

     Fischia il vento e infuria [urla] la bufera,

     scarpe rotte e pur bisogna andar

     a conquistare la rossa primavera

     dove sorge il sol dell'avvenir.

     A conquistare la rossa primavera

     dove sorge il sol dell'avvenir.

     Ogni contrada è patria del ribelle,

     ogni donna a lui dona un sospir,

     nella notte lo guidano le stelle

     forte il cuore e il braccio nel colpir.

     Se ci coglie la crudele morte,

     dura vendetta verrà dal partigian;

     ormai sicura è [già] la dura sorte

     del fascista vile traditor.

     Cessa il vento, calma è la bufera,

     torna a casa il fiero partigian,

     sventolando la rossa sua bandiera;

     vittoriosi e alfin liberi siam.

     我用我半调子的意大利语试译在此:

     “狂风在嘶吼,暴雨在咆哮。我们的鞋子已经破损,可是我们还要尽力穿上去征战红色的春天,那里未来的太阳将会升起。每个国家都是造反者的家,每个女人都为他叹息,星星指引着他穿越暗夜,在停下来的时候让他的心和手臂变得坚强。

     如果冷酷的死亡在我们身上降临,游击队员会为我们复仇。等待卑鄙的法西斯的命运一定是残酷的。

     风停了下来,暴雨也平静了,骄傲光荣的游击队员回到了家,带着他们在风中的红色的旗子。至少我们自由和胜利了。”

     7.Joelma 《Casatschock》葡萄牙版本

     8.Paul Mauriat 法国的流行轻音乐(Easy Listening)版本

     9.来自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版本

     10.一个俄罗斯风味十足的器乐版本,出处不详。

     11.来自俄罗斯亚历山大红军合唱团的版本。

     12.Ivan Rebroff版本,Ivan是一个俄国血统的德裔歌手,貌似非常有名。

     13.俄罗斯新古典暗潮乐队Arisk Priest的黑金属版本。

     14.刘洋的手风琴器乐版本

     15.开始听这个版本还以为是苏联老电影里的版本,原来是一支来自广州的军事氛围团Unequal Treaty

     16.英国电影配乐人Stanley Myers版本。亮点是击掌的节拍。

     17.英国DJ Shackleton的实验电子版本,已经完全听不出是喀秋莎了。

     18.来自巴黎的金属乐队Master Crow版本

     19.来自俄罗斯歌剧男中音的Dmitri Hvorostovsky版本。

     20.来自西班牙的电子组合Granada的一个Club Mix的Tech House版本。因为是俱乐部混音版,个人认为挺俗气的,不过挺High:)

     21.这个版本来自加藤登紀子的传统民谣版本。她出生在二战旧时满洲国哈尔滨,最为人所熟知的歌曲是《知床旅情》,她唱的是俄语版。

     22.依然是日本老牌歌手森繁久彌唱的男声俄语版。

     23.来自日本实验电子音乐人Quagero Imazawa的版本。用MiDi效果器和小号、爵士鼓制作的一个很令人惊艳的器乐版本。

     24.这个是一个日语版本,来自日本著名的老牌乐队DARK DUCKS,他们最著名的歌是为中国人熟知的《四季歌》

     25.《喀秋莎》的英文爵士版,来自美国的黑人爵士大师Nat King Cole,他号称是情歌史上最杰出的男声之一,钢琴配乐,把这首歌唱的缠绵悱恻。

     26.来自德国黑暗电子乐团Dunkelwerk的实验电子版本

     27.来自德国速度金属乐队Sodom索多玛的版本

     28.来自捷克的爵士歌手Karel Gott,他唱的版本是德语版的。

     29.这是一个来自克罗地亚的组合Zagrob(居然以首都命名啊),他制作的音乐“frighteningly dark humorous music”---恐怖黑暗而幽默的风格,非常小众却非常有意思的版本。

     我读到一段描写,非常煽情而且做作,不过大致反应了喀秋莎最初流传的历史背景。于是抄摘在这里:

     其实在网上你们能找到各种各样关于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的故事,就我看来,政治宣传的成分多,真实可信度低。不过这不妨碍喀秋莎这歌本身是一个经过炮火洗礼而不朽的传奇。

    

     “1941年7月的苏联,除了杀戮与被杀戮,没有什么新闻。德国人从并不遥远的西方席卷而来,向那些不肯退却(或者不被允许退却)的俄国人跳起死亡之舞。白俄罗斯仅仅在一个月之内就被彻底吞噬了,乌克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则堆积着一望无际的尸体,即使是小麦成熟的香味也不足以遮住尸体腐烂的恶臭。

     要么杀戮,要么被杀戮,每个成年男子都面临着两个恐怖的抉择;女人也不能置身战争之外,她们在匆忙搬迁到后方的工厂中制造坦克、飞机、大炮和枪支,用纤细的手指把一件件杀人工具送下流水线。每一根稻草都拿去支援前线了,因为失败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到那时一切财富都没有用了,一切感情也都没有用了。他们处在生命力最蓬勃旺盛的年龄,爱情、事业和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他们每天谈论的话题,每天经历的一切;然而现在他们每天面对死亡,而且制造死亡。如果死亡没有在今天降临,它将在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里缠绕你的灵魂,使你除了死亡之外不再思念任何美丽的事情。

     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被送上战场的士兵绝大多数不会回来了。许多士兵匆忙地从家里、学校或工作单位赶往集合地点,生平第一次穿上军装,甚至连写一封告别信的时间也不剩。看样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德国人的脚步,除了生命。用这个民族最优秀、最生气勃勃的年轻人的生命在德国人面前制造一道围墙,才能让他们的坦克停止运转,让他们的军靴陷入泥泞。近卫第3步兵师的战士就是这样一批生气勃勃的年轻人,他们在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离开莫斯科,前往第聂伯河前线,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注定不可能有回程的旅途。

     在送行的人群里有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女学生,望着近卫第3步兵师的士兵,她们唱起了一首歌,它的词作者是苏维埃桂冠诗人伊萨科夫斯基。

     虽然这首歌已经诞生两年,但直到今日,它还很少有人传唱。近卫第3步兵师的大部分士兵都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他们记住了这简单激昂而不失缠绵的曲调,还有那个令人魂绕梦牵的喀秋莎。激动之余,他们向唱歌的女学生敬了一个军礼,消失在黄昏的薄雾之中。在他们行军的道路上,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在第聂伯河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每一个人都学会了这首《喀秋莎》。近卫第3步兵师很快在艰苦的第聂伯河阻击战中全部阵亡,从听到《喀秋莎》开始,他们的生命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月。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也可以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帐号添加关注

     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近似于透明的深蓝’为文艺连萌成员。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嬉皮风格的旅行者是她的终身职业:)

     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微信公众帐号:derblau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邮箱:yizhengcc@gmail.com

     主页:www.winterblu.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试听列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