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没有杀戮或死亡,也没有宗教信仰
2015/11/16 18:56:25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摄于2010年夏天,巴黎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试想如果世界没有天堂 ,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在我们的下面没有地狱,上面只有天空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 (Uh...)

     试想当所有的人为了今天而活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试想世界如果没有国界,这不难办到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没有杀戮或死亡,也没有宗教信仰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试想当所有的人在和平中活着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你也许会说我只是在幻想,但不只是我这样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我希望某天你会加入我们,那样这世界就会融为一体

     Imagine no possessions,I wonder if you can

     试想如果世界没有独占,我想你办得到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a brotherhood of man

     再没有贪婪 再没有饥荒,人人情同手足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试想当所有的人,分享着这世界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你也许会说我只是在幻想,但不只是我这样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我希望某天你会加入我们,那样这世界就会融为一体

    

     13年走了丝绸之路,关于伊斯兰教;14年欧亚大陆,关于天主教与东正教;15年尼泊尔,关于印度教与佛教。我尝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思考去理解宗教,可是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答案。很多时候,人们错误地把“信仰”等同于“宗教”,这其实也是一种刻板印象。

     人们很容易变成一个原教旨主义者,不仅仅只是伊斯兰教,他们几乎充斥着所有的宗教。只不过有一些教义并不像伊斯兰教那么极端,具有排他性和攻击性,因此并未引起其他人们如此强烈的抵触感。

     原教旨主义者用自以为是的理解以及行为妖魔化了他们的信仰。佛教概念里如今处在“末法时代”:之所以“魔”穿上了僧袍可以蛊惑众生,几十万“仁波切”有市场招摇撞骗,就是因为佛教原教旨主义者的泛滥。任何“主义”,任何思想,从精英知识分子扩散到大众都是危险的,总容易被扭曲被误解,甚至于引起争端。就像列侬唱道“你们说着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我只想,给和平一个机会。”

    

     这个世界还充斥着其它各种各样的原教旨主义者,科学的原教旨主义者,某种意识形态的原教旨主义者,信仰种种New Age灵性理论的原教旨主义者,甚至于那些整天谈论着“爱与和平”的嬉皮们,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把“爱”挂在嘴边,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于是,独立思考变得尤为可贵,即使这样,人们依然难以跳脱出自己根深蒂固的思维局限以及自我偏执。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充满了无常,如果不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随即应变地去尝试理解,抽离人群的保持清醒,总难免不沦落为某一种观念的原教旨主义者。原教旨主义者的排他性,导致很多时候人们拒绝接受多元价值多元生活方式,导致了我们种种不宽容。这其实和那些拿着几千年前的经书逐字逐句地印证,试图恢复中世纪的伦理秩序并没有什么差别。

     愚昧无知,狂妄傲慢,这些让人变成一个原教旨主义者,我们深陷于各式各样的愚昧,于是我们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原教旨主义者。

     那首歌里,列侬唱:“试想世界如果没有国界,这不难办到,没有杀戮或死亡,也没有宗教信仰”。

     我的理解里,宗教信仰只是信仰的特别初级形式。就像大部分宗教的圣经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寓言用讲述故事的方式阐述精神核心那样,它本身就是一个寓言。在古老的人类秩序里,为大面积并未受过教育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庇护所,以及一套道德价值规范体系。它在愚昧之中是人们手举的火把,但是它一定不是那片最终的光明。它是不同的路径,可是如果真理是殊途同归的,那么对于“异教徒”的杀戮、甚至是同一个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的血腥争执,都是极其荒诞可笑的。原教旨主义者的悲剧在于他们偏执地觉得自己是对的,刚愎自用,不同声音引起了他们的爆怒。

    

     " 保持镇定,我是个穆斯林,但不是恐怖分子 ”

     不用远征黑暗冰冷的中世纪,上个世纪我们就目睹了无数悲剧都来源于一种狂热的信仰对人类的催眠。借助宗教式propaganda,希特勒的纳粹思想让整个国家的人陷入了疯狂,还有前苏联、我们的红卫兵,以及依然存在的北朝鲜。不过是十几年前的911,以及前几天发生的isis在巴黎的大屠杀。

     What The Fuck the world is going on? Noboday knows.

     一切刚刚所发生的,死难者鲜血尚未冷去的,就是一场你无法用文明秩序里“人性”去和解的杀戮,这是穆斯林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者世界观对人类文明的挑战。

    

    

    

    

    

     从前拍的和平宁静的巴黎

     在恐怖主义对巴黎大屠杀的所有的言论里,我们看到一位来自叙利亚的女学者Wafa Sultan那么说:

     “我们目睹的这场在全球范围的冲突,不是宗教的冲突,或文明的冲突。它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东西、两个时代的冲突;它是那种属于中世纪的心理和21世纪的思维之间的冲突;它是先进和落后的冲突;文明和原始的冲突;理性和野蛮的冲突;它是自由和压迫的冲突;是民主和专制的冲突……”

     在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之中,天真地高喊“爱与和平”口号去感化Isis是很徒劳的,甚至仇恨也是徒劳的。平等、民主、尊重、自由,这些讲述人性光辉的词语建立在一个文明的秩序里。我们无法理解穆斯林极端主义者,就像我们也不理解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里,一个本是德国乡间纯朴的士兵、一个北海道的渔民可以穿上军装,在战争中杀红了眼睛,犯下反人类的罪状;我们也不理解为什么在场运动里,一个单纯的学生可以把钉子钉进老师的头颅里。而在当时,他们只是血太热,太容易被煽动,并且当时深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巴黎“爱之墙”,用各种语言写满的“爱”

     在两次世界大战给这个世界的伤口还没有彻底抚平的时候,不到一百年在一战胜利97年周年纪念日的第四天,德国《每日镜报》说,恐怖主义正强迫我们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似乎听起来十分讽刺:21世纪各个国家打着金融货币战争的时候,人类也许会再一次面临热武器战争。如果现实“爱与和平”需要依靠暴力战争作为途径,就像半个世纪以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我们需要一场团结起来的“反恐战争”,那么就像欧洲人们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高举的牌子那样:并不惧怕。所有热爱“和平与爱”的人们会站起来向所有人类不正义的行为宣战。

    

     “并不恐惧”

     在法兰西体育场离场的人们自发地高唱着《马赛曲》整齐有序地离场,“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前进的法兰西儿郎, 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而恐怖事件发生之后第二天,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推着他带着轮子的钢琴来到发生恐怖袭击的Bataclan剧院门口,弹奏了这首列侬的Imagine。这个画面深深触动着我。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试想当所有的人,分享着这世界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你也许会说我只是在幻想,但不只是我这样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我希望某天你会加入我们,那样这世界就会融为一体

     我试想着有一天,这个世界能所有的国界都将消失,所有因为宗教、民族、国籍、文化背景的隔阂与误会都彻底消除,不分彼此,整个世界融为一体。你也许说我在做白日梦,但是我知道,我不是唯一的那一个。

    

     Nasa在11月13日晚上发布的图,从高空看没有国界线的美丽的蔚蓝星球。

     点击“阅读原文” 可以看到我之前写的一篇:《如鲜花和爱情一样不朽---反战歌曲里的爱与和平》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关注请长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