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纽约天空写诗的人改变了我
2015/12/15 18:54:38天水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Why? Why not?
我觉得世间存在很多可能,不管是一朵花还是一行诗,都可以幻化出各种样态,动人,有趣。
我希望自己是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更多有趣的人,然后,一起再做更多更有趣的事。
为什么要做?
为什么不做?

▼
曾经喜爱的诗歌渐渐离得很远
我叫黄英,1976年出生于甘肃天水,网名天水,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2000年,文青还不是贬义词。
从天涯到北大新青年再到西祠胡同,我混迹于各大论坛,成了那个年代活跃的文青之一。
我不写诗,但我是诗歌忠实的读者,是最真挚的诗歌爱好者。

对于现代诗歌的启蒙,是高中的时候读到的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浪漫的句子曾深深打动了我。
我喜欢一首叫Imagine的歌,并把其中半句歌词“You may say I’m a dreamer”做成了纹身。

1997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做了一阵子的老师,然后就到北京的一家报社工作, 在新闻行业呆久了,做多了“杀人放火”的新闻,我更加信任所谓非虚构的文字,放弃形容词,多用动词,平实描述,摒弃意象。
渐渐觉得诗歌离我很远,似乎缺乏我需要的力量,在精神上获得的给予也越来越少。事实上,那一段时间,我离文学都很远。
▼
在天空写诗的人打动了我
三十多岁的时候我离开了从事十多年的媒体行业,进了一家文化公司,机缘巧合做了“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3”的广州站承办方。
活动上的一位智利诗人彻底颠覆了我对诗的认识,也让我见识到了诗的力量。

那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第一次走进内地。
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智利的诗人——劳尔·朱利塔。他身患帕金森症,却执意要参加所有场次。活动当天,他上场的时候一步三挪才坐定,颤抖着手翻开诗集。全场寂静,我想,在场观众应该都像我一样充满怀疑:你们这是摧残老人还是干什么?
他开始朗诵了,那一瞬间开始他仿佛成了另一个人。
他声震全场,流利、清晰、气势澎湃,就像他那首诗的名字——《大海》,如此简单直接,带我们听到、感受到了海的力量。
就是这位诗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曾经在纽约上空,蓝天为纸,白烟为墨,而那一晚他在广州的朗诵现场,一样是一场书写自由与无惧的创作。
2013年的活动之后,我的同事陈天生告诉我,在和诗人们接触的过程中,仿佛补上了自己缺堂的语文课。
劳尔·朱利塔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一句“诗和远方”被太多人引用,但对我来说,诗不在远方,它兜兜转转很长时间,一个转身,就来到了我的身后,从未远离。
▼
可以听到闻到触摸到的诗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不满足于只做一两场诗歌朗诵或交流活动了,我和我的伙伴们被一种巨大的未知吸引,开始探寻诗意的更多可能。
2014年,我们创建了“诗歌岛”,我叫它以诗为引的文艺聚合平台,诗歌是一种直指心灵的精准文字,并可以与诸多艺术形态乃至生活方式产生共振,我们在深挖诗歌本身美感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各种跨界交流的可能。
难道诗只能是文字吗?如果,让画家来画诗,让音乐家来唱诗,让舞者来演诗……他们和诗歌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我和伙伴们开始谋划一场“诗的”多媒体艺术展览。我们以“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21位与会诗人的作品作为灵感的来源,邀请和公开征集了36位创作人,让他们从中选择触动心灵与感官的诗作,以绘画、音乐、摄影、舞蹈、戏剧、建筑、装置等擅长的艺术形式,重新去诠释、演绎文字里的诗意。
这36位参展创作人,各有各的特质与故事。有生活在海外的音乐治疗师、喜欢篆刻的高中生、奇思妙想的手作艺人、贪玩的戏剧团长……我们不想做一场规规矩矩的展览,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世间少有的创意,但因为这些诗人和创作人独有的存在,我相信它会有独一无二的样貌。
我问一个创作人为什么会被这个项目吸引,他说因为跨界、因为有趣。我说哎呀竟然真的不是被我的人格魅力打动呀!他说:当然不是。
这就对了。
没有人有义务去满足另一个人的梦想或快乐,但我们都乐意为自己的梦想与快乐买单。
诗歌与艺术交汇的美,它们打动了我,希望也会给你带来感动。
▼
当艺术遇上诗歌
慕容引刀——漫画《生日快. 乐》
灵感来源诗句:KIM Hyesoon 金惠顺《生日》

邓源——装置《破坏》
灵感来源诗句:Agi MISHOL艾棘?米索《闪光灯下的风景肖像》

莎日娜——舞蹈《来》
灵感来源诗句:Yoko TAWADA 多和田叶子《自线而生的人们·来》

崔莹——影像《微妙的消逝》
灵感来源诗句:WANG Xiaoni 王小妮《致另一个世界》

亨子——装置《真理通往真理之谜》
灵感来源诗句:Jean-Michel ESPITALLIER
扬?米歇尔?埃斯比达列《辩解·正义的代表》

▼
让更多人参与“诗的”巡展
文艺是一个说起来飘渺高洁的东西,但我始终认为,生产文艺产品的过程其实一点也不文艺,也不应该太文艺。
整个策展的过程,我们就是像把一块木头做成一把梳子一样,用非常不文艺且琐碎的日常工作一点点雕琢、打磨。
12月2日至16日,展览的广州站已经敲定(详细展览资讯见页面底部),我们原本是想要做个巡展的!因为“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的与会诗人会分头到达广州、上海、杭州和成都,进行为期三天的交流活动。

我希望在未来一年里,在这几个城市里,可以有更多人看到这个展览,看到这些诗人的作品引发的灵感和创作。
这就是我们最新的问题所在,巡展需要更多的支持——作品运输、场地支持、重新布展……总之,需要更多资金。
我更大的期盼是,这件有趣的事能辐射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看到甚至进一步参与,“诗的”巡展就是这样的有趣,而这有趣需要你的支持和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支持“诗的”巡展发起人 黄英!

“诗的”多媒体艺术展

开幕式
2015年12月2日(周三) 14:00-16:00
展览期
2015年12月2日-12月16日 10:00-21:00
地点
广州购书中心五层 艺术空间

以二十一位“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与会诗人的诗作为灵感源泉,以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诗的”多媒体艺术展,让诗不但可以看得见,还可以听得到、触摸到、感受得到。一切,都是诗的。
策展团队:诗歌岛
特邀策展人:郑轶
总顾问:北岛

参展艺术家
陈春画 / 崔莹 / 戴悦亮 / 邓源 / 邓逸鹏 / 胡安陈 / 黑荔枝 / 荒目 / 荷香 / 胡易知 / 亨子 / 洛兵 / 林江泉、曾东平 / 李四顺 / 马莉 / 麦荣浩 / 慕容引刀 / 潘静宜 / 孙磊 / 莎日娜 / 丝绒陨 / vivimi / 王安妮 / 王丹薇 / 夏超 / 晓禾 / 薛雷奇 / 闫小财 / 宇向 / Yoli / 钟当宣 / 宗蕾 / 张轻沉 / 郑轶 / 朱子庆 / Zoeln (按姓氏拼音排序)

合作伙伴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组委会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今天文学
广州购书中心 / 荔枝FM

特别鸣谢
文艺连萌

如何支持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开始众筹”网站“那个在纽约天空写诗的人改变了我”的众筹支持页面,选择相应回报,支持故事发起人。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进入众筹支持页面。
因为网站初上线,如遇问题,请联系小开(微信号:kaistart)下载APP“开始吧”,可以更简单地支持项目,并获得项目更新。

希望你喜欢这个故事
也请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故事


国内最好的生活风格众筹平台
www.kaistart.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