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脸的肖像
2016/8/9 21:53:16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这是我早先的一组作品《No Face 看不见脸的肖像》。

    

    

     在人前我们脸部的表情有的时候是一种伪装。

     在社会之中,每个人有着不同的面具,我们把真实的自我隐藏在我们的面具背后,隐藏在我们身份定义背后。

     社会身份是我们官方的面具,在不同的位置上,我做出相应得体的言行举止来符合这个角色的定位,符合人们对这个身份的期待。我们不断自我催眠,有的时候面具戴久了,常常误会那是我们自己真实的样子。

    

    

     在一个孩子逐渐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过程中,所谓的文明洗礼(Civilize),就是各种观念的植入,一种代码的Program。而所谓的文化差异,不过是植入代码的内容有所不同。

    

    

     我们逐渐成为一个被驯化得当的社会人,在不同角色和面具之中来回切换。以适应不同的职业属性、关系属性、包括国籍、性别、种族等等。即使对照着星座性格分析,人们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套入自己星座的条条框框里面。

     我们的身份认同(Identification)往往说的是你对这张面具的认同,而不是探索真正的自我。

    

    

     我们无力对抗和撼动巨大的刻板印象所带来的偏见和预设立场,以及一套一套成体系的价值评判标准系统。为了便于社会管理,世界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洗脑Propaganda以及催眠,有些是我们能够意识察觉到的,有些甚至我们都意识察觉不到...这些信息植入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戴好怎样的面具。

     为了不陷入被抛弃被孤立的恐惧中,为了卑微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了不成为异类,为了被认同以及被爱,我们努力着活成别人期待你成为的样子。

    

    

     于是,我们迷失了真实的自我,切断了那个和本真连结的可能性。

     我们的言行举止不再是内心的表达,而是我们在某个身份定义之下所应该的言行举止。

    

    

     各种定义谋杀了个体的存在。

     有的人从来不曾有过他们自己的脸,他们只活在他们被希望具备的性格之中。个体的脸变得抽象而模糊。

     Anyway,人们所在意的是你的各种身份,而并没有人在意你真实的样子。也并没有什么人有太多的机会能够看见你的脸。

    

    

     走在路上有的时候失神的刹那,发现大街上的人们的脸都消失了,模糊一片。就像是一个一个代码编写出来的,没有灵魂的克隆人,是这个巨大世界组成的一颗颗零件。

     所以,其实,我们不需要脸。反正,谁也看不见。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区分甲乙丙丁,就像名字那样是个区别代号罢了。

    

    

    

     就像男女约会的时候,各种精心打扮,在最初的时候用力展现一个完美的样子,试图吸引对方,并不是每个人的本真,于是往往要相处很久,才能看到对方真实的样子,以及分辨出来是否是自我的投射,是否自己想象出来对方的样子。

     道听途说,日本有些丈夫一辈子没有见过妻子卸妆的样子。这真是悲哀的故事。

     以及各种言不由衷的套话,官方辞令,各种理由我们为了取悦别人而压抑的真实自我,甚至我们都不记得了自己的样子。

    

    

     我们总是期望去改变改造对方,以符合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我们眼里所见的并不是对方的样子,而是自己内心中的幻象。

     就好像那么多的姑娘,整容成了一模一样的脸,或者在社交媒体上Po出后期到变形的照片。为了讨好大众,为了活在某种虚荣的幻觉里,她们先放弃了自己的脸。

    

    

     我们活在一个看不见脸的世界里。

    

    

     中国人文化里的“面子”,讲的到底是什么“脸”,各种社会身份的面具,以及放不下小我意识的自尊心,放不下种种EGO。

     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学会的课题,佛教的修行,说的就是放下小我的面目,摆脱幻象的虚妄身份,认清灵魂的真实模样。

     这个项目叫《No Face》,也许中文翻译应该叫做《不要脸》。

    

    

     这个项目拍摄了各种没有脸的肖像,当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恐惧来自于面对现实。我们总是想逃避,不想面对,face这个词语在英语里有“直面”的意思,所以,no face。

    

    

     Portraits without faces

     Facial expression can be fake and artificial in front of the public .

     In social life, everyone has different masks and we hide real self behind our masks and behind our social identities.

     Social identities could be our official mask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we lost ourselves and only behave what we should behave.

     Individual is murdered by all kinds of definitions. Someone never recognize their own faces, they only live in their expected characters. Individual face becomes abstract and blurry.

     Another meaning for this project is: the fears about facing the reality ---don't face,so,no face.

    

    

     James Blunt 在“You're beautiful”里有句感人至深的歌词唱:I saw your face in a crowded place。我于川流不息人群的喧嚣中一眼就看到了你的脸。

     愿你们都能在人山人海的川流不息中一眼就识别出来那张脸。

    

    

     最后是一段视频,是前几年参展的时候,用我一些摄影作品剪辑的一个短片,最后一部分是这组《No Face》系列。ENJOY。

     Last night ,I dreamt I was dreaming of you

     昨天晚上,我梦到你出现在我的梦里

     Through these black cities and burry faces

     穿过那些黑色的街道和行人语焉不详的脸

     I stare at your face, you stare at me in another time-space

     我凝视着你的脸,你也在另外一个时空凝视着我

     About

     关于

     Those passer-by who has went through our lives

     那些无数穿过我们生命的过客

     and their invisible faces

     和他们看不见的脸

     About

     关于

     Unbearable lightness ,nonverbal hurt and untouchable pain

     那些不可承受的轻,不可言说的伤口和不可触碰的痛

     Here is where we met

     我们在此相遇

     He disappeared

     She disappeared

     They disappeared

     You disappeared

     Everyone disappeared

     All the faces disappeared

     他消失了

     她消失了

     他们消失了

     你们消失了

     所有人消失了

     所有的脸都消失了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关注请长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