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所经过的那些看不见的城市
2016/10/26 11:11:17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在我28岁生日的时候,我用英文在Facebook上写过一篇Note,标题是“Those invisible cities(那些看不见的城市)”。

     就像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同名的那本书《La Città invisibile》里面,用女性的名字来命名所提到的城市那样,每一个我经过的城市也是一个“She", 我用一个男孩的口吻,比喻了她们在我生命里出现的角色。

     杭州,意大利Perugia,Bologna,奥地利Vienna, 德国Berlin,上海....那些我经过的城市就像我生命里的那些花儿,分别在人生不同阶段,给予我了不同所需要的能量和养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些城市,就像我们经过的那些人。在这个流动的时代里,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流浪,我们也在不同的人之间流浪。那些牺牲那些遗憾,让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

     那时候我在FB的notes里写“The geography dimention always make no sense, cities are composed by the memories, you can't find it on any maps, they're just invisible in my own lonely planet.”

     我们在那些地方大哭,在那些地方大笑,在那些地方长大。因为有了这些私人化的记忆,于是这些城市对你而言,不再是一座地图上的城市,而成为与你有特殊关联的城市,成为回忆里那些“看不见的城市”。

     就像Bob Dylan那首歌里唱的“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一个男孩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真正叫做男人。

     每个人的城市编年史,也是一部悲欣交集的个人进化论。

     28岁的时候,我生活在奥地利维也纳。那时候人们总爱问我三个问题:“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are you now?"(通常是电话和线上聊天的时候)以及"Where are you heading to?" --你从哪里来,你在哪,你要去哪里。这几乎是哲学上的三个终极问题,回答得多了,我几乎也变成了一个哲学家。

     “I come from the Universe, live at Present, gonna walk into the Void"

     我来自于天地之间, 我活在当下,我将走向虚无

    

     当年在维也纳 MQ christkindlmarkt,手捧glühwein

     这些都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个时候我在做一个名叫《Life is elsewhere》的project,探讨在全球化的流动中,一个人的“hometown 故乡”“current city 现居住城市”以及“ home 家”的关系。

     "I always only have the hometown which I can't return and the current city which I am getting ready to leave.But My homesick only belongs to the place I have never been" --28岁的我写,我永远只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以及我随时准备离开的现居住城市,然而,我的乡愁只属于一个我还不曾去过的地方。

     在这个项目里,我让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母语给出了一个关于“家”的定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在意大利读书的非洲的男孩在结束采访之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指着镜头说:

     “ I must return home,One day"---终有一天,我一定会回家的。

    

     在法国Avignon戏剧节工作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走钢索的小丑,在最后告别派对上,我终于忍不住问他:“每天看着你毫无保护地飞来飞去,难道不危险吗?”

     他说“然而,我觉得生活本身更危险”。我们都笑了。

     我问他,马戏团巡演流浪于世界各地,你会迷失吗?

     他对我说,“每个人都在寻找‘家 ’,但是当你寻找什么时候的时候,最好不要有任何期望。只要站在那里,准备好自己,在对的时刻,那些东西自己就来了。就像在马戏团里,你想靠近猛兽,然而你直接走过去,它们往往不是逃跑就是本能攻击你。然而你如果只是站在那里,顺其自然,它们自己会走到你跟前的。我们的生活,各种纠缠关系,都是一样的。”

    

     他来自于生活阅历的智慧很接近我们道家“无为”的思想。Future will come to us naturally未来一切水到渠成。那个时候我享受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在英语里我们说homeless(无家可归), 然而中文我们又可以说“四海为家”。

     每个人的20s都处于一种开放的、对世界的Explore Mode探索模式。我在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上搭车旅行,寻找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连结,和各种陌生人聊天,收集各种故事。即使每一次我们说着“See you",事实上意味着“See you never"--再见就意味着再也不见。我习惯了这种充满了遇见与不断告别的生活,就像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说的,这是一个告别的时代。我放空自己,活在当下,努力拥抱生活。

     在欧洲的最后半年,我在各种国家各种不同朋友家的沙发上辗转住了半年,想尝试找到我到底应该去哪继续。最后选择了回国。原因特别简单,只是因为最后我身心都很疲惫了。

    

     我想,在那个时刻,我的生命进入了下一个篇章。我并非停止了我对生命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我只是停止了表面上肤浅的物理的冒险,我不想再泛泛认识很多人盲目追求各种奇幻体验,而是进入了一种对生命深度的体验,以及建立与人们更深层次的连结关系。

     我看到28岁的我写 “Those experience made the density of my life become so thick, those stories made me full of wounds --both physical and mind--they're just evidences of being alive. I feel my soul is already old and my mind is forever young.” 那些经历让我生命的密度变得很粘稠,即使那些故事让我遍体鳞伤--无论身心--它们只是我活过的证据。我觉得我的灵魂仿佛已经很老,然而我的精神又永远年轻。

     我被最后半年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本身所伤害,那是尽情拥抱不确定性以及种种unstability的疯狂的日子。最后发现我承受不了,在一切不稳定纷至沓来的时候,我迫切地希望找到至少有什么东西是稳定的。

     At least something stable in all the unstabilities。

     那个时候,一个智慧的意大利艺术家对我说了一句影响至深的话:“当你觉得精疲力尽,就是该回到你出生的土地的时候,那片大地会源源不断地给予你能量。”

     每一次我在回家的飞机上,听着这首歌,每一次都听得泪流满面。

     杭州,故乡亲梅竹马的女孩。

     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杭州。这座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江南,我出生在青山绿水之间,在城市和大自然的平衡之中受益于灵性的补给。

     我总是和那些“宜居”的城市有缘分,Bologna是意大利最宜居的城市,Vienna是欧洲最宜居的城市,杭州也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

     我在我的故乡被各种爱所包围。经历了种种我明白,如果我要定义一个“家”,那就是杭州,父母所在的地方,爱所在的地方,无论我走多远,这就是家。

    

     我拍的雪中的西湖

     可是杭州留不住我,至少是年轻的时候。她就像是个你家乡青梅竹马的姑娘,温柔如水,总能用她的善解人意化解你在外面摔得头破血流的那种疲惫,抚慰你的心灵。

     可是你又知道她满足不了你的野心和梦想,甚至理解不了你精神层面的追求,她是贤妻良母,她总在远方等着你,纵容你的一切不成熟,可是你又深怕这种平静安逸腐蚀你的意志,让你就此变得平庸。

     “走过来坐在我们身边,不要离别得那么匆忙。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热爱你的姑娘”

     而且你对这个家乡亲梅竹马的姑娘的深情,往往是你离开了她很远,走在路上风尘仆仆的某个刹那才能意识到。就像我对于故乡的感情,是我失去了它以后才意识到的。

     电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里说“We're meant to lose the people we love. How else would we know how important”--我们注定失去那些我们爱的人,不然我们无法知道她们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电影里还有一句印象深刻的台词说“Sometimes we're on a collision course, and we just don't know it. Whether it's by accident or by design, there's not a thing we can do about it.”有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浑然不知。无论它是意外发生的还是蓄谋已久的,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

     西藏,改变世界观的艳遇。

     大学毕业之后我的gap year里我搭车去了西藏和丝路,一路各种疯狂嬉皮式的冒险。我曾经保证过我回来之后就好好正常生活。然而事实上这段旅程让我的心彻底野了,无论如何都收不回来。

     其实我对于西藏并没有太多特殊的感情,更多的是那段旅程,那些记忆,烙印在了我的心上永不褪色。

    

    

     十年前的我跪在米堆冰川上

     那个地方,就像是你的某一种惊心动魄的艳遇。你在懵懂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一个故乡初恋截然不同的女子,风情万种,又原始又野性,就像《西西里美丽传说》里那个Malèna。她唤醒了你对自由的渴望,你开始明白,原来这个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种可能性,你不再甘于和青梅竹马的姑娘厮守一辈子,不甘于平淡就此一生。

     然而你明白你和她并不属于彼此,你们的相遇,只是为了让你走得更远。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十几年前断断续续地旅行了大半个中国,那些去过的地方,就好像是一段一段Little adventure,你在这里那里的派对上旅途中一些无伤大雅的调情和艳遇,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然后笑着挥手再见。

     西藏回来我在天涯上连载过我写的故事,《像嬉皮一样地去流浪》, 开头我引用了电影《秋日传奇》的台词“Some people hear their own inner voices with great clearness.And they live by what they hear.Such people become crazy,or they become legends ...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作息.这些人要么变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

    

     于是,我决定听从内心声音的指引去成为一个摄影师,最后我清楚地听到那个内心的声音对我说,这里满足不了你。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去欧洲学艺术,迈出这一步。

     我在上海住了半年,学习意大利语,申请学校。9年前我恨透了这座城市,就像个装满了速度和欲望的笼子,那篇文章里写“I could never,never belong to the super city.”我永远永远都不属于这里。然而8年之后我搬到了上海。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轻易下定义和判断,然而生命教给我们Never say Never。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记得我在维也纳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个在纽约艺术圈闯荡多年最后选择回奥地利的艺术家。我问她为什么选择离开那个全世界艺术中心而选择回来,她说“I was too naive to realize how tough life could be ” 我曾经对生命的艰难报以天真。

     在来到欧洲的最开始,我也太乐观和天真,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在国外的生活会有如此艰辛。我一直以为我足够独立,然而生活还是给我上了关于如何“变得坚强”的一课。正如多年之后我在我作品里写的一句文字“How many times we pretend that we're strong, that we could be real tough"我们要多少次假装坚强,才能真正变得无坚不摧。

     我在文章里写“I lost my real name,lost my hometown, lost in translation and lost in identification...I am totally get lost,but on the way finding my real self.”我在这里失去了我的中国名字,失去了我的故乡,在语言中迷失,在身份中迷失,我彻底让自己陷入迷失,但是,这是我踏上了寻找真正自己的旅途。

    

     刚到意大利的时候,有着一张涉世未深的脸

     Perugia 无忧无虑学生时代的恋人

     意大利佩鲁贾是我所居住过的第一个欧洲城市。这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保存了它800年前的样子,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到这里学习意大利语,我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那时候我们有一群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派对,一起探索这个国家文化,喝酒啊跳舞啊,认识新朋友啊,短途旅行啊。当时唯一的烦恼就是“今晚到底做什么吃的”。

    

    

     她就像是一段Summer love,一段casual relationship. 一个不需要承诺的恋人,一切很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一切严肃沉重的令人头疼的烦恼。你知道大家就是彼此的过客,在无虑无虑的年纪,一起尽情享受生活,分别的时候也没有遗憾各奔前程,可是曾经美好的回忆却让你回忆的时候嘴角不知不觉上扬微笑。

    

     我在Perugia的时代

     Bologna, 刻骨铭心的爱人

     我骄傲对别人说,我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全世界第一所大学,建校于1088年,但丁哥白尼什么都是我的学长。然而我尝试谈起这座城市,我却欲言又止,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谈起。

    

     这是一座有着左翼革命传统的“La citta di sinistra"红色之城,时不时就是游行抗议罢工,一座意大利著名的“嬉皮之城”有着深厚的亚文化底蕴,这座大学城白天是欧洲著名文化之都,到了晚上就遍布着巡逻的警车以及酒精大麻呕吐和尿的味道。

     这是一座流动着的城市,40万人口10万大学生,人来人往,它不是一座正常而真实的城市,它只是一座属于记忆里的城市。

    

    

     于是我们从来不说Bologna,我们只是说“Our Bologna",我们的博洛尼亚。那些和你有关的人一旦消失在这里了,这座城市物理存在本身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只是留有一切“物是人非”感伤的证据。

     申请大学的时候,因为它的光环和我的学术虚荣,其实我来到来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座城市。就像你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因为别人说你们般配,因为你觉得这个姑娘带出去有面子...然而你们为了某种原因不得不在一起那么多年,在各种挣扎争吵尝试逃离之后,你终于意识到,你们经历的过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深情。然而,最终,你决定离开她。

    

     "Our Bologna"就是那朵属于小王子的玫瑰花,她也许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因为他们彼此驯养,于是她成为了小王子独一无二的那朵玫瑰花,而不是花园里其他的任何一朵。

    

     我在教室外准备考试

     我在这里形成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几年。我遇到了一群最好的朋友们,那些让我哭让我笑的人和事,我们一起经历穿越种种,分享感受,想法,痛苦,焦灼,眼泪,梦想,以及爱。永无止境考试、学习压力,报告作业,永无止境的派对,酒精,演出,展览,以及种种疯狂的计划...we were lying on the ground, holding a beer, watching the sky, talking,drinking, smoking, dreaming, laughing, crying. Seem like tomorrow will never come.

    

    

    

    

     你总是可以搭乘交通工具回到博洛尼亚,然而你再也回不到我们的博洛尼亚。

     毕业的时候我做的视频,朋友说,留给将来的我们所拥有的nostrogia。

     14年我穿越欧洲大陆,回到了博洛尼亚。在广场上有个推着三角钢琴的街头音手,弹着一首名字叫《la musica di cuora》(心之乐曲)。我一个坐在台阶上,看着这座空城,忽然控制不了自己地嚎啕大哭起来,眼泪决堤,吓坏了正在演出的人。

     "We walked through the darkness, we walked in the sun. We shared our sorrow. We shared our love. You said that you love me, you said that you care. So how could i know i had something to fear"

     Prague, Florence, Venice, Milan,Paris....那些久负盛名的女神,那些生命中的过客

     那些年我总在疯狂地旅行,最多一年去了14个国家60多个城市,平均6天换一个地方。就仿佛是欧洲年轻人挂在嘴边的那样“I want to meet more interesting people,have more life experience"。

     这种和城市的关系,也就像一个男孩在年轻的时候,不断在接触和约会各种女孩,或深或浅,因为在生命的那个阶段,眼睛却总是在looking around,我们无从责备。

    

     Roma,Italy

     那些匆匆惊鸿一瞥的女孩儿们,就像一个个无疾而终的date,莫名其妙地就成为了你生命里的那些过客。有的时候缺乏一个能够走近彼此的机缘,有的时候只是和你的命运没有连结,有的时候只是找不到充分的理由选择在一起,有的时候只是错过。可是,人的感情就是那么的微妙和复杂。

     那些得以驻留在生命的人,其实和他们是否多优秀多美好无关,到后来,往往只是命运安排的业力。

    

     那时候我是那些解释的“All the beautiful regrets makes up your prefect story---completeness always seems incomplete.” 所有美丽的遗憾组成了你完美的故事,完整总是看起来带着残缺之美。

    

     就像巴黎,也许她是你遇到过最美丽最高贵的女人,然而却找不到任何情感的连结。我欣赏她的确是美的,却和她没有任何故事。

     就像米兰,我事实上断断续续在米兰也算生活过。朋友开玩笑说我比生活在米兰的很多人都了解米兰的街道。然而,我知道,她是那个尽管你们hang out a lot,却始终无法在心灵上靠近彼此的女孩。

    

     Paris,France

     就像阿姆斯特丹,我知道她是我的菜,然而那趟旅程来去匆匆,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你被偶尔出现的壮丽雪山所震撼,却无法停车。

     就像巴塞罗那,她又有趣又好玩。然而即使同样的人,不同的场合和时机遇到,结局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我们只是错过了彼此。

     就像维罗纳,我对她一见钟情,一直无法忘怀。然而第二次去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化学作用就那么消失了,感觉变了。从此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已。

    

     verona,italy

     就像Roskilde,就像瑞士附近某个德国小村庄,并非有很多人知道她们。就好像一个乡下的淳朴姑娘,也许她们不漂亮也不有趣,却让你觉得相处起来非常舒服,希望能多呆一会儿。

     就像威尼斯,你曾经一度以为你为她而疯狂,然而你一次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最终发现那不过只是激情却不是爱情,最终厌倦了这个女孩。

    

     我在威尼斯狂欢节

     ....我还可以列举出一长串城市的名字,正如穿行在我们生命里的那些过客。然而你有机缘去到一个地方,正如你有机缘遇到某个人,本身已经是一种缘分了。

     佛罗伦萨是生命中成为遗憾的那个人。你们一度靠的如此之近,却最终成为遗憾。当初选择意大利是因为但丁和对文艺复兴的热爱,她是召唤我来欧洲的理由。我后来去了佛罗伦萨无数次,这个城市某座桥下藏着一把锁,一面用波兰语写着“命运”,一面用中文写着“对不起”,Arno河水流淌不舍昼夜,冲刷着我们年少时候疯狂和对于命运的轻率和无知。

    

     布拉格我去过超过12次,她就像是少年时代的“梦中情人”,你对她有着各种浪漫的幻想,然而仿佛总是缺少了点什么化学反应那样,你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生怕打破了自己对她的投射,于是你们的关系只是时不时在转角喝一杯咖啡。

     我曾经构思过一个小说的开头,某个旅人在城市里寻找一张记忆深刻的脸,于是这个城市就跟他产生了某种联系。后来,我也在布拉格遇到了一张让我记忆深刻的脸。

     “I never consider as you're homeless,since my home is yours”.

     Well, then I guess I am homless twice.

    

     我第一次来布拉格

     Vienna, 那个让你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女人。

     维也纳是宿命的城市,也是那个真正让我长大成人的地方。我对她又爱又恨,却永远无法冲洗掉她在我生命里的印记,以及摆脱掉她对我性格成长的影响。

     后来想起来,有那么多命运的伏笔,那么多微妙的暗示,就像一场躲不掉的缘分。

    

     在我第一次走在维也纳的街头,那是2008年,我来到欧洲第一次意大利境外的旅行,居留卡还是过期的算是偷渡,可是忽然就感觉到了这种命运的暗示,我那时无中生有地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如果住在这里是怎样的?”

     三年之后,各种机缘巧合,所有的信号都指向了维也纳。尽管我一直想去柏林实习,并且一直尝试着努力,然而造化操纵着我们。我搬到了这里。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我常常有一种感觉,不是我选择了城市,而是城市选择了我。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因果。

     维也纳不是那个你遇到的完美的女孩,她表面多么优雅华贵,私下就有多么的放荡不羁,有多么严谨灿烂的古典艺术,就有多么刺耳杂乱的地下亚文化。

     你来到你宿命的城市,发现她就像一面镜子,把你的优点缺点照得一览无余,让人无处遁形。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刺下去一片血肉模糊。

    

    

    

     从前的办公室

     前几天,我意大利读书时代的好朋友来上海,在机场,她忽然认真地说,I'm over 30 ,I have no time to escape from myself.我们都没有时间可以逃避自己了

     维也纳这座城市把我逼向了心理所能承受的死角,就像一场大火,烧出了凤凰涅磐。I feel sorry for those people who has problem with expressing their emotions and disconnected with their feeling,然而,我何尝也不曾经是这样。

     当我再次回到意大利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觉得我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嗯,更直接更大胆去表达自己,更像个成年人那样独立成熟,英语表达就像母语那样自如,尽管夹杂着各种来路不明的口音,呵。

    

     在这个欧洲冬季自杀率最高的城市,在这个国民性格以情商为负扭捏古怪Emotionally fucked up(我英国闺蜜甚至说他们是genetically fucked up)著称的地方,在这个你毫无意外为什么佛洛伊德可以实践精神分析学说的地方,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Vienna是一个让我直面属于自己原始恐惧的地方。

     我体验到了极致的孤独,并且被这种孤独逼疯,几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那些年,我对于人性,对于哲学里的终极问题有那么多既自然又深刻的思考,我酗过酒,我罹患忧郁症。那些想法最终构建了我现在思想系统性的框架。

    

    

     28岁的时候我写"Here I start to realize the direction about my art work clearly--as a healer, try to transmit energy though my work, about sharism and universal value,something sincere and simple but warm, agaianst the emotional pollution and cure the loneliness and ease the pain of human, heal the solitude and fear."现在走的路,当时已经启程。

    

     在维也纳我开始接触到电子乐,新媒体艺术;我逼迫自己一次一次迈出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适区,我真正感觉到剥离了文化差异成为世界公民的地方;也是我真正变得独立坚韧以及建立自信,融入了欧洲当代文化的地方。维也纳把我伤得体无完肤,却让我在这里接受自己,沉静下来,并且浴火重生。维也纳这个跟死亡有特殊关联的城市还给了我最初灵性的启蒙,尽管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然而在看过世界有多大之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

    

    

    

     维也纳对我来说是那样的女孩,就像每个人一生之中会遇到的那个,让你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真正男人的女人。她让你成长,却很遗憾,往往不一定是那个能够一起终老的人。

     命运安排你们相遇,一起完成成长最重要也最棘手的课题。然后业力的风吹过来,你们就此分道扬镳。但是你知道她永远是你生命里的一部分,你今后走的路,处处都有她的影子。

     你知道,你永远都无法忘记她。

     没有比这首当时维也纳无处不在的歌更适合做主题曲,"Here I go again ,the blame,The guilt, the pain, the hurt, the shame...one day,baby, we'll be old,but think of all the stories that we could have told."

     Berlin, 灵魂伴侣 soulmate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第一眼就觉得仿佛认识了很久了。这样的一见钟情不是来自于对外表的迷恋,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来自灵魂深处的吸引。我们需要小心谨慎地使用“Soulmate灵魂伴侣“这个词语,然而柏林,就是我路过那么多地方,唯一感受到那种奇妙感觉的城市。

     自然而然地无缝对接,我仿佛生来就属于这里,不曾有过一丝异乡人的感觉。走在街头,没有人会把我当作游客。这是一座梦想家的neverland,你可以在空气中呼吸到自由的气息。

    

     柏林是这样的女孩,她外表并不漂亮,甚至又脏又破又乱。然而她有趣至极,头脑疯狂,包容一切合理与不合理,不会judge别人。她邪恶又纯真,热爱冒险而眼睛明亮。她并非妖娆的那种肉欲性感,但是她足够酷,足够有态度,于是Arm aber sexy。在她在一起,你永远不会觉得无聊。她非常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来到她身边的人,只会被她的强大气场所催眠。

     战争历史的创伤和痛仿佛让她有着沧桑的老灵魂,然而她又是那么的精神年轻富有童心和孩子气。

    

     她不是巴黎那种优雅成熟的女子,她带着德意志民族的坚韧Tough,独立彪悍甚至有些硬邦邦的。她不需要香奈儿套装去装饰自己,她足够自信,用着几块破布就裹成波西米亚神秘萨满。名媛巴黎在第五大道矜持着喝着咖啡的时候,她赤足盘腿坐在破破烂啦的运河桥边喝着啤酒。

     她open-minded, free-sprited,easy going and creative,她让你明白,我们的灵魂是生来自由的,我们相爱,可是我们不需要用一段关系来束缚彼此。

     她那么随心所欲,那么spontaneous,她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和未知。她今朝有酒今朝醉,她从不去担忧未来,因为她就是未来。

    

    


     那篇文章里我写“She tolerates all my stupid 、childish、 innocence and crazy ideas and her historic pain exhibits the path of seeking the answers to my doubts.She offers enough liberty to all kinds of possibility and sensibility. All the message I perceive here is 'being yourself,who cares'.--做你自己,管别人怎么想。

     你轻而易举地喜欢上柏林,然而爱上她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许我一直没有做好准备,也许我内心的懦弱让我怯步,也许现实不允许我一直停滞在青春期而不长大。我一直担忧着因为我跟柏林太相似了,于是真正靠她就会毁灭我。如果我再年轻十岁,我会义无反顾地扑向柏林。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马可波罗对忽必烈说 “我一直不敢提起我故乡威尼斯的名字,因为我害怕我一提起,我就会失去她。”

    

     也许最正确对待Soulmate灵魂伴侣的方式就是,灵魂上拥有无条件之爱,而在现实生活中和世俗的伴侣平静生活,你不能说这就不是爱。

     "Dancing, shouting,Flying to the moon, Dont have to worry, Cause I'll be come back soon"

     “As long as we are flying,All this world isn't got no end” 电影《Berlin Calling》的主题曲。

     St.Petersburg, Karma 业力牵引的相遇

     “Everyone could be attractive, but you're magnetic”

     在圣彼得堡,有个人对我说了那样一句话。我同样把这句话回赠给这座城市。每座城市都具备某种吸引力,然而这里就像是一块磁铁。有时候我们会来到一个地方,并非是个体选择的结果。

    

     道教有一种说法,我们游历的目的之一就是需要去前世死去的地方看一看。在来到圣彼得堡之前,我应该算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然而我在这里的跳蚤市场上鬼使神差地买了一件德国军制服, 穿着它穿越了整个俄罗斯。我刚来就跑去露营的湖边,曾是那场战役里最大的战场,无数个冻死饿死战死的德国士兵,长眠于此。

    

     就像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比如我在这里的街头遇到一个陌生的老人,他准确地说出了我的名字。比如我在朋友家遇到一个语言不通的朋友,互相对视了一眼,我就扑在他膝头痛哭了半个小时,他就一直像父亲那样轻轻拍打着我的背。比如朋友家5岁的小女孩对我说,你是蓝色的,deep blue,她补充道,我震惊她怎么知道我叫深蓝,其它朋友震惊她怎么会忽然能够说出一个英文单词。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既然很多事情解释不了,那就这样好了。我对这个城市的感情非常复杂,那些谜题,留给以后更加智慧的我去解开谜底好了。我只是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触动着我的心,并且开启了一段灵性的奇幻旅程。

    

     后来有个可以从星盘视觉化读取命运的占星师有天心血来潮,拿了我的盘看了一眼。她说,你的命盘里天生下来就带着两个国家强烈的印记。我还没有说话,她就已经说出了答案:

     “德国和俄罗斯”

     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默默地说,我知道。

    

     上海, 最现实最合适你的女人

     兜兜转转,过了8年,我又回到了上海。这个时候,我和她都不是从前的那个样子了。上海变得更国际化,更兼容并包,而我也不再是那个轻易给别人下定义下判断的任性孩子了。

     经过了那么多年在欧洲的生活,我回到杭州住了一年多,杭州还是那个美丽温柔的邻家姑娘,然而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眼界见识上都不能融合了。我成为了一个In-between-er,也许只有根植于殖民地文化并且足够国际化的上海,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吧。并且离家足够近,机会和资源足够多,东西方文化能够彼此平衡,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兼容,出于很现实的考虑,我搬到了上海。

     就像我们在成长中,逐渐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白最适合自己的又是什么样的人。最后,经过了狂浪不羁的那些岁月里的爱恨情仇,开始面对现实了。

    

     在上海,我住的这间老式公寓里,有着如同柏林DDR风格的层高,让我关起门来,依然假装生活在柏林或者维也纳。我制作了门牌,用那些我经过的城市为每一个房间命名:厨房是Bologna,客厅是Berlin,厕所是Vienna,工作室是St.Petersburg,院子是Pergue。

     走出去的大门背面有一块特别的牌子“Reality",走出去就是现实,关上门就是我那个自我的世界。一个,你无法在任何地图上找到的内心的世界。

    

     Somewhere? I don't know

     我依然并不知道我未来会去哪里,就像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我们会遇到什么人。我们继续在各种城市之间流浪,在各种人之间流浪,直到毫无遗憾地把自己交给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一个愿意携手人生的伴侣。

     你在等待,你在观望,等待一个命运的契机来敲门。重新整装待发,重新启程。

    

     15年10月,徒步喜马拉雅

     只是经过了那么多人和事,你已经厌倦了一次一次重复自我介绍,重新认识,了解彼此的过程;你也失去了激情甚至是勇气,轻易地搬到一个城市,让一切从零重新开始。

     你也没有力气和能量,去接触那么多新鲜的人和事,我已经不在乎我遇到的人是否interesting有趣好玩,我只在乎这个朋友是否真诚,是否跟我的生命有特殊的连结。

     我变得对结交的人谨慎并且有所选择和分辨。当人已经经历足够多的故事和奇遇,填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就不再是盲目地存在于这个“探索模式”。取代了对广度的贪婪,我们开始专注于对于深度的挖掘。

    

     We're the same person,just different page of life.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和自己相处。我们变的成熟,理智,善于控制情绪,变得情感和人格都日趋稳定。我们不再需要那些戏剧化的情结来弥补生命的平淡和苍白。一旦感觉到那些会让我们生活变得复杂的气味,诸如那些人际关系上的情绪操控和ego博弈,就会选择远离拒之门外。

     I really don't need any drama and complications in my life.

     我们也逐渐原谅了自己那些不成熟,厌倦了各种虚情假意,终于明白只有那些真挚的情感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来自于自己出生土地的文化身份(Culture Identity),而那个国籍身份(National Identity)并不应该成为一种绑架,我们用更远的目光去看,我们属于全世界,我们是这个地球的公民。未来会在这个地图的某一个角落,你只需要准备好你自己,并且,Stay open 打开你自己。

     电影《Meet Joe Black》里,老戏骨Hopkins对女儿说了一段话。

     Love is passion, obsession...Something you can't live without. I'll say, find someone you can love like crazy and who would love you the same way back.How do you find then?You forget about your head and you listen to your heart.cause the truth is honey, There's no sense of living without these...To make the journey and not fall deep in love Well, you haven't lived the life at all......but you have to try! COS' if you haven't tried,You haven't lived......

     Stay open, who knows, lightening can strike!

     一个小互动

     大家都来留言说说那些你们经历过的“看不见的城市”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