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勇敢地去爱自己真实的样子吗
2016/10/27 21:13:35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首先推荐给大家朋友写的一首歌。他们是来自奥地利Vienna的indie民谣组合AprilTerz。
我被歌词所打动,就像是一首抒情诗,却字字戳进内心深处,Beautiful but painful。
Video拍摄于Aurach am Hongar, Austria,一片阳光斑驳的森林里。奥地利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湖泊和树林,这是我最喜欢这个国家的所在。

歌名《Wolves 狼》来自于一个古老印第安的神话:洞穴里有两只狼,一只代表黑暗和绝望,一只代表光明和希望,你会选择喂养哪一只?
Which wolf do you feed?
The darkness and despair one,
or the light and hope one?
这个故事在迪斯尼电影《TomorrowLand明日世界》里被当作是隐喻的主线贯穿整个情节,你的明天取决于你喂养的那只狼--Dreamer will feed the right one。
Dreamer曾在古代印度用来形容发光的头脑,现在却被用来讽刺百日做梦的空想家,然而我们的世界,一个被利己主义所蔓延的世界,需要真正的dreamer,那些永远不会放弃的和平、美好、奇迹的创造者。

未来就像是那个著名的科学试验薛定谔的猫(Schrodinger's Cat),在到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在现代量子物理理论里,结果取决于观测者的意识。现在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扰动未来的导向,在真正的未来到达之前,谁也说不准猫是死是活。
这就像是佛学说的因果,因果(Karma)和命运(Destiny)的区别是,面对已经写好的命运,我们无能为力;而因果是动态的,是dynamic的,我们现在所种下的因,就会成为未来的果,我们每一桩善行,每一件恶举,都会影响着自己的未来。
所以电影里的未来也是流动的,“ Even the tiniest of actions can change the future.”这个世界悲观无作为的人越多,导向灾难未来的可能性越大。而乐观实干家越多,导向美好未来的可能性越大。

“我们寻找的是dreamer,梦想家。只要他喂养了正确的那一只狼....选择那些永远不会放弃的人。”
所以我相信因果,我不相信命运。命运束缚不了一个Dreamer,Because I keep feeding the right wolf.
AprilTerz - Wolves
We all are afraid 我们都在害怕
but we all are in pain 但是我们都在承受着痛
go in that cave 走进那个洞穴里
and meet your wolves 遇到属于你的狼
which one would you feed in the end 你选择喂养哪一只?
we all are heart broken 我们的心都支离破碎
but we all are so numb 然而我们都如此麻木
open that book 打开这本书
start to read 开始阅读
tell me which chapter would you choose 告诉我你选择了哪个章节
may I breath 我可以呼吸吗
may I be lucky 我可以变得幸运吗
may I love myself 我可以爱我自己
for what I am 爱我真正的样子吗
and may I be free 我可以自由吗?
we all are ashamed 我们都感到羞愧
but we all are so lost 然而我们都已经迷失
travelling time 在时光中穿梭
find a point 找到过去某个点
which part would you stay in right now 现在的你会选择停留在那里
AprilTerz由Michaela Werner以及Peter Wieser组成,Base于奥地利维也纳。他们描述他们的英文类型是“Musik fürs Herz”--触动内心的音乐。
网站:http://www.aprilterz.com (不过一切都是德语的)

夏天从维也纳回上海在迪拜机场转机的时候,我在Facebook上发了状态捞人出来聊天,陪我打发这漫长的11小时。Peter这个时候冒出来,寒暄了几句之后,忽然对我说,“我其实常常怀念从前那些美好的日子”。这句话一下子让我伤感了起来。
那时候我最好的朋友Susana和他当时的女朋友是室友,一大群人经常在一起玩。我们看着他们分分合合,争吵啊眼泪啊,闹得不可开交,如此反反复复。很多年以后,我一个局外人毫无准备地忽然听到他谈起这个故事,“我当年其实是为了她来维也纳的...但是大城市把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都改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我说“ We just keep paying price for our immaturity and others’"---我们只是一直在为我们自己和别人的不成熟付出代价。

我想起了当年在维也纳的小男孩,时隔很多年以后,哭着对我说对不起,从前的他是如何的不成熟如何不懂得handle closeness。我笑着说,没事啊,我们都长大了嘛。
爱情里其实没有输赢,然而ego会让我们为一些自以为是的愚蠢而较劲,要不然双赢,要不然都是失败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彼此失去了对方。

在Susana那间奇幻的公寓里发生过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一次另外一个室友要远行,在他们家开farewell party。我身体不舒服一直做在沙发上,旁边坐了个也是摄影师的男生,于是聊起各自拍摄的项目,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专业。也许对于奥地利人来说,和一个陌生异性聊那么久太超出寻常了,这个男生毫无征兆对我说“你知道,今晚我们之间什么都不会发生的”。我当时惊得差点酒杯都要摔在地上了“Excuse me,你在说什么?” 他继续管自己说“我最恨这些,人们从此以后装着不认识..."
我实在啼笑皆非,对他说,你们维也纳人传统的精神病真的得治。他说“All of us are emtionally fucked up,Vanessa" 我说,Don't count me in 那是你们,不要扯上我。然后顾不上胃痛站起来走开了。

Susana家里还有个每天对着电脑玩游戏的古怪室友,举止局促,房间里布满异想天开的蝙蝠侠装置,似乎从来没有过女朋友,一段段短暂而不健康的故事拼凑起了他的感情生活。有一次我喝多了两杯,忍不住走到电脑前问他 “Have you ever openned your heart once?"你曾经哪怕一次对人有打开过心扉吗?这个长不大的男孩停下了游戏,木然地摇了摇头,突如其来地嚎啕大哭起来。
最近听朋友说的那个最古怪离奇的故事是,一个情感脆弱细腻敏感的法国艺术家,刚刚和女朋友搬到一起住,因为生日那天一句争执,说是ego受到了伤害,于是决定出门寻死去自杀。结果自杀未遂成了植物人,最后家人选择了为他安乐死。

除了Joy division原版,让我们听听这个版本
Peter说时至今日,‘Emotional fucked up" is a global thing,情感不健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无国界的问题。“We all are afraid,but we all are in pain;we all are heart broken,but we all are so numb,we all are ashamed,but we all are so so so lost" 也许是这个时代年轻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那些原生家庭带来的内心残缺,那些童年成长过程中被忽视的、内心永远填不满的黑洞,那些长大以后互相emotion manipulation情感操控以及ego game自尊心的博弈,那些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措不及防让我们与那些loneliness, fear, insecurity孤独恐惧以及不安全感狭路相逢。
正如他说,当一个来自奥地利乡村的小男孩,来到了Vienna city,你可以想象一个大城市带给他的冲击和迷失。而当我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种冲撞来得更为猛烈。保持纯真几乎成了一种奢侈,敞开心扉也几乎成了一种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其实所有的伤害来自于EGO--那个脆弱的小我的建设。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一面镜子,而我们的自信的建立很多时候依赖于镜子所里看到的那个自己。
我们都受到过伤害,尤其是那些“Pain of Rejection"---当满腔热情遭到拒绝的时候,这是一个需要与自我不断沟通和解的过程。然而大多数人释放这种伤痛的办法是在成为一个伤害者中获得快感,我们承受被人情绪操控之苦,然后在理解了这些套路之后,逐渐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去操控别人的情绪。
在工作上深受上司情绪操控之苦的Stefania对我说,在工作上用情绪操控让别人觉得自己无能失去自信是为了让这个人离开;而情感上你对一个人操控是因为你不想失去,然而一旦开始了这场游戏,最终的结果就是你失去了这个人。
找到自己,建立自信,ego的确是我们回避不了的工具,然而以伤害其它人为代价来找到自己卑微的存在感,是一件多么无聊而幼稚的事情。
我真的觉得,多浪费一秒钟在虚情假意和情感博弈的游戏里,就是对生命的辜负。

People tend to shit on whom treat them nicely , but try to please whom don't give a fuck about them. Ego的失衡让我们不珍惜那些对我们付出真心的人,而忙着取悦那些不在乎自己的人,其实你也并不在乎他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罢了。其实世界上哪里来的那么多“渣”,只不过都是不成熟,人格心理都尚未健全的孩子们罢了。
这些套路,其实就是基于人性。生而为人的悲哀就是,你明白这些套路的运作机制,然而当发生在自己身上,依然无力与此对抗,依然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

所以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说,我只教给你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你自己。
你我皆凡人,只要我们一日被这具肉体所束缚,我们就逃离不了人性的套路。然而用灵魂的真我去观察那个时不时出来捣乱的小我ego。面对任何情绪,无论是失望,沮丧,痛苦,思念,不甘,愤怒,绝望,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观察自己,不去对自然而然到来的情绪做任何判断和定义,接受它,经历它,感受它,然后穿越它。
8月某天我遇到某件事让我情绪崩溃,这个时候希腊的好朋友Elisavet仿佛心电感应地发来消息,告诉我,It's ok to have them.Just accept it, don't judge, just feel it and go throught it.
你知道,去爱自己,去接纳自己是一个血肉模糊痛彻心扉的过程。

Peter说,When people look at oneself, how painful it could be。当人们看着真实的自己,那是多么疼痛的一种体验。
于是他发给我看这首歌,当Michaela用纯净的嗓音反复唱着“May I love myself for what I am"的时候,我仿佛可以听见小清新吉他和弦底下内心撕心裂肺的嘶吼。
“我们可以勇敢地去爱自己真实的样子吗?”

我前段时间为祁紫檀写了一首歌词,关于我们的“Ego小我”如何步履蹒跚地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灵魂,去接纳自己,勇敢地去爱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就是每个人都将面对的课题--寻找自己。
歌词是英文的,中文只是方便理解的注释
The only way to meet you
Do you hear me? 你能听见我吗
Do you hear the silent weeping 你能听见那些沉默的哭泣
And the solidified screaming 以及那些凝固的嘶吼
I try to run away 我试着逃跑
But that’s the only way to meet you 这就是遇见你唯一的方式
Do you see me? 你能看见我吗
Do you see the brightest lights 你能看见那些最亮的光
And the darkest shadows 以及那些最深的暗
My eyes are burning 我的眼睛被灼伤
But that’s the only way to meet you 这就是遇见你唯一的方式
Do you feel me? 你能感觉到我吗
Do you feel i’m going through 你能感觉到我正独自
All the fear alone 穿越那些恐惧
Going through the misty 穿越时空的迷雾
Beyond time and space?
I’m smashed into dust 我被打碎成一地
But that’s the only way to meet you 这就是遇见你的唯一方式
Can you find me? 你能找到我吗
Can you find the hidden truth 你能找到那些被隐藏的真相
The bleeding lies 那些流着血的谎言
All the painful noise 以及所有痛着的噪音
I’m running to you 我奔向你
I’m on my way to meet you 我已经走在通向你的路上
I’m on my way 我已经走在路上

I'm smashed myself into pieces ,that's the only way to meet you.... losing myself is the only way to find myself.
朋友小心翼翼地对我说,请你不要放弃维也纳,不要放弃我们那些机械思维的脑袋,总有那么一些希望,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有那么一点,也许...
可是我一直喂养的是那头代表光明与希望的狼啊。就像我从来没有放弃过,那个不完整支离破碎的小我,一路跌跌撞撞地奔向灵魂真我,即使我知道这是一条漫长而孤独的道路,所幸我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我记得那年维也纳阴郁深秋,在Karlplatz广场,我和朋友迎面偶遇了Peter和他的街头艺术家朋友们,他们笑着对我说“我们远远看见你就在讨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出现了,因为她充满了能量勇气和力量...”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compliment。
我的微博账号: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