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一地草野,是我唯一的家乡
2017/9/2 12:17:59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这一篇,相对私人化的故事。

     总有朋友说我每次文章太长,建议分期连载,加上图也比较多,于是我打算用三篇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次没有带相机,照片全部都是手机拍摄。

     你是南国来的孩子

     有着不能缚的性子

     身上披覆了寓言而浑然不知

     奔跑着 忘我的 快乐悲伤都放肆

     阳光也不愿阻止

     你是南国来的孩子

     人要爱人要恨的样子

     血里流窜着远在古老的故事

     手心刻划上帝的仁慈

     与未知相似

     心是一地草野 唯一的家乡

     消失了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清迈和拜县,泰国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像医院一样的存在。非常即兴的决定,买了机票,三天之后的清晨我就在了机场。

    

     我迫切地感觉到我需要回归大自然,简单粗暴地丢下一切工作,丢下大城市里一切有的没有的bullshit。我对人们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心生厌倦,迫切地需要切换一个视角,去观察我的信念系统和行为模式的问题。

     我跟各种人道歉说,容我出去续个命。Off to the nature, off to my hosptial。 其实也是自我调节的一种,一切等我回来再说,天塌下来也等我回来再说。

    

     最后我是那么回来的。其实伤得也并没有很重,只是膝盖上两块肉生生剜掉,行动略不便。曼谷机场工作人员坚持让我享用机场服务。一路无数注目礼,一路绿色通道。作为一个资深adventuer,每次都是完完整整出门,摔得破破烂烂回家,我的朋友们都习惯了。我身上的各种伤疤是我少年时代流浪的各种sourvenir,拼凑起一张世界地图。

     请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我天生是个野孩子。我尝试过努力,始终无法做到Civilized,活到33岁,我无法被“社会化”,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没有被社会代码所编程,还保持着一个“初人”的血性尚未麻木吧。现代文明社会病入膏肓,我观察着人来人往,真的觉得人们都疯了,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保持清醒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一路鲜血淋漓地走来,我为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我可以放弃任何东西,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干涉了我的自由,我只能选择自由。我坚决不做任何违背我价值观的事情。

     我选择在大城市里的生活,坦白说因为机会多可以赚钱,支撑着我不务正业研究宇宙。那些张口闭口来找我谈商业模式和种种合作的,老实说,我不care,只要我能用我的技能换到钱。你的情怀不是我的,我有自己的使命和要做的任务。我对主流价值所推崇的那套半点兴趣也没有。虽然我是个退休的Techno DJ,但从这点上看,我其实蛮嘻哈的...lol

     走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大概和李白的清高骄傲桀骜不驯是一脉相承的。小仙不才,生平不为五斗米折腰,逍遥半生惯了,不求人也不受制于人,只求无拘无束,无愧于心不负半人。大概我不合时宜,生在魏晋大约可以和嵇康拜个把子。人人生来自由平等,尊重是自己给的。那些世俗礼法的破事,恕我懒得敷衍。人生大把好时光,小仙生恕不伺候人。

     请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我自有我的海阔天空。

     一场不期而遇的灵性之旅

     我并不是一个通达智慧的人,只是带着觉知走在路上。出发前我写了两篇阅读量不低的文章,然而这次旅行结束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那时候还是用“大脑”在写文章。这趟旅行尽管短暂,一切却都是安排好的,让我在体验和实践中更加深入地明白了我自己当时所写的内容。

     就像是课程开始之前的预习,因此你知道课堂上的重点,有意识地吸收养分。那么现在到了复习咀嚼和反刍的时候。这样才是扎扎实实地学习。

     其实出发之前我并未有任何的期待,只是想亲近自然。就像14年走的那一趟欧亚大陆穿越之旅,开始也只是回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去拿我的羊皮卷毕业证书,结果却改变了我整个宇宙观。

     这一次的旅行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一切都只是很微妙,我却学到了太多东西,像是一场在大自然之中的深度疗愈。我遇到了应该遇到的人,完成了该完成的Karma。我们需要时不时作为一个生灵回归原始的生态系统,获得能量补给和滋养。

     电量低的时候,就到大自然去。自然是我们最好的上师,正如老庄说的最纯朴的话:道法自然。

     这是一趟灵性之旅,旁白是我在一间二手书店偶然买到的书:Daniel Pinceck的《Breaking Open The Head--A psychedelic Journey into the heart of contemporary Shamanism》

    

     后来在Pai遇到一个美国姐姐,她是TED的制片人,同时也是一个萨满。我给她看了这本随身携带着的书,她说“额,作者是我的好朋友”。她推荐我去看Terence Mckenna的书,这位翻译了《易经》的学者,我回家才发现,在我们相遇的几天前,我凭着直觉之下已经买了他这本《Food of the Gods》。

     这三本都是讲述人类学与西方文明根源上萨满对于神圣植物的研究。那些我们现在被称为是“Drugs"的东西,最早都是“medicine"。任何事物一旦被贪嗔痴所滥用,成为享乐主义的工具,都会是毒品--“滥用的行为"让糖也对人体危害极大,medicine和drug之间界限模糊,你感冒了吃一大把泰诺试试?。酒精和烟草是危害性最大的毒品,却一直合法化。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说--"Not to mention that most terrible drug——ourselves——which we take in solitude" 最可怕的毒品莫过于我们自己,我们在孤独中发酵着的EGO.

     在Daniel Pinceck的书里,他写“In a world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perpetual distraction, repression manifests as a dismissive giggle, a yawn of boredom, a sin of omission."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过载的信息以及无穷无尽的感扰。而人们,就像荣格说的那样“People will do anything, no matter how absurd, in order to avoid facing their own souls"---人们为了回避面对自己的灵魂,能够做出不管多么荒诞的事情来。

    

     我知道我一直在坚持着什么,坚持着human nature and digiity, the diginity of our souls.我们人类灵魂的尊严。

     他写“When people find themselves sinking into a spiritual crisis, many turn to the established religions of Christianity or Judaism-- or Budhism, or some New Age consolation --to haul themselves from the depths. This was not an option for me.”--当人们发现自己在“灵性”的危机之中,很多人选择了现有的宗教,比如天主教、犹太教或者佛教,或者一些新世纪的理论,把他们从深度之中拖出来(意思是只需要去跟随)。但是那不是我的选择。

     也同样不是我的。

     他继续引用了爱默生的话:Why should not we also enjoy an orginal relation to the universe? Why should not we have a poetry and philosophy of insight and not of tradition, and a religion by revelation to us, and not the history of theirs?--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去享受与天地的原始连结关系?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诗歌与哲学里去获得启示,而不是从传统的宗教的天启以及他们的历史中?

     An original relation to the universe.Nothing abstract, secondhand, or second-rate. No history of somebody else's transcendence. Why should not I also enjoy it? Why did it seem such an impossible goal?一种与天地宇宙原始的连结关系。没有模糊不清,没有任何二手的知识,没有其他任何人超凡脱俗的历史(意思是权威上师等等)。为什么我不能够也去享受这些?为什么这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呢?

     好吧,我们继续上路吧。其实一直以来,这都是我在走的路。城市里的生活,只是我回到三维世界在种种关系里学习的田野调查罢了。

     序曲:Digital nomal life in Chiang Mai

     路过香港去顺道去拜访了在意大利读书时代的好朋友。水逆期间不宜出行,每次在香港转机都会有大乌龙,这次也不例外。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最前面的霍云少侠亲自下厨,他是一位很棒的雕塑艺术家。

     第二天清晨敲开住在清迈好朋友的家门,小城自由的气息扑面而来。有一种成功越狱的喜悦。

    

     婷婷是我13年和柏林男生Flo搭车穿越丝绸之路时候在夏河遇到的姑娘。友谊在四年里一点一滴累积,细水长流,却日渐深厚。即使现在她在清迈我在上海,我们每周都会打电话。有一天她听我讲述着大城市生活的种种荒诞之后没有评价,只是说,你不如换个环境小住一段吧。于是我就来了。

    

    

    

    

     婷婷是个学油画的女生,她搬到清迈一边学习泰语,一边租了几间房子做airbnb。我看着她就像看着年轻时候的自己,浪漫得无药可救的理想主义者,充满冒险精神的流浪的小孩。

    

    

     Digital Nomal “数字游牧民族”是越来越普遍的一个群体。科技的福利,让人们可以只用一台电脑在全世界任何角落工作,哪里都可以是办公室。虽然说任性说走就走,工作还是得完成的。我们每天在不同的咖啡馆工作或者看书,似乎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能以本地人的生活状态融入其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游客,大概这就是“四海为家”的心态吧。

    

    

    

    

    

     坐在大树底下看书的时候,时不时有花瓣被风吹落,粹不及防地砸在头上

    

    

    

    

    

    

    

     小城时光很温柔,整个人也就此柔软了下来。每天清晨我们用烤箱做土司厚片抹牛油果当早餐。下雨天在各种书店里坐在地上看一下午的书,在二手vintage衣服店淘奇装怪服,逛本地菜场和荒废的墓地,被婷婷的朋友带着去吃饭,周末的时候在素贴山下逛本地人的跳蚤市场,或者被新认识的朋友邀请去看他们的演出,赶上萍河边Jo的画廊“Meeting Room"的展览开幕,名字叫“Little moment in Universe"

    

    

    

     逐渐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泰国年轻的艺术家们,虽然语言沟通略困难,却也相谈甚欢;军政界神秘的爷爷们带我们去郊外庭院里吃大餐;跟Jo聊画廊合作结果两个人都一直让来让去为对方考虑着;被暴雨困在咖啡馆里和旅居清迈的中国摄影师一起拍照;跟萨满书店的意大利爷爷Leo一见如故;半夜跟偶遇的冰岛小哥坐在城墙下一边喝着牛奶一边聊天;被德国小哥邀请去一个哥伦比亚女生的生日派对,和这个风情万种的资深hitch hiker聊各种搭车经历聊得惺惺相惜...

    

     一大桌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清迈最飞的艺术家聚落“We didn't land on the moon since 1987",和Seplian这个神经病鸡同鸭讲着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维度。在那里还认识了在清迈呆了6年的人权工作者加拿大女孩子Nicole,他们的NGO有个很美丽的名字叫“Minority Rights"...

    

    

     Seplian的作品

    

     Seplian对我说“Vanessa you're so cool!" 我回答他“ You're so beautiful!"

    

     "Light will guide your home"

    

     Nicole的男朋友是一位帅气的泰国DJ,放Indie风格,Nicole偷偷告诉他我喜欢techno,尽管他不擅长,还是特别为我放了一段。

    

     很喜欢墙上这首诗,读了一遍又一遍,又绝望又甜蜜,真诚的孩子气式的爱,让我想起Patti Smith。

     流浪的诗歌:巴黎已经让我心生厌倦

    

    

    

     诗人王寅老师让我带着他的诗句帆布袋“Paris Deja Me Lasse"(巴黎已经让我心生厌倦)四处拍照,流浪的诗句~他说“巴黎”可以置换成任何一个城市,这是地球上那些繁华超级城市的隐喻,似乎也正是我这次旅行的主题吧。

     在街头吃路边摊的时候生擒活捉一只来自巴黎的嬉皮士,一路流浪到清迈,演奏“Psychedelic Music",简直是这句话的完美解释。

    

    

    

    

    

    

    

    

    

    

    

    

    

     这些画面似乎已经预告了之后的故事。清迈小清新的日子是一个休息和缓冲,身心休息之后,真正的旅程开始了。

     未完待续:)

     如果想看其他我之前的流浪故事,关注账号,回复关键词,或者下面有蓝色链接的直接点击进入:

     回复关键词“搭车”可以得到:

     《无知的游历--搭车走丝路》需要关键词回复

     《搭车去柏林》

     回复关键词“平凡之路”,可以得到我之前1穿越欧亚大陆的行记。

     《18730公路:我的平凡之路 》(图文版)需要关键词回复

     《18730公里这部公路电影的原声大碟》

     回复关键词“旅行” 可以得到:

     《我为什么要一个人旅行》

     回复关键词“看不见的城市”,可以得到我私人的城市故事:

     《我生命中所经历的那些看不见的城市》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 iphone手机打赏请长按以上二维码

     公号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