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的话阴魂不散
2017/11/22 1:36:57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在这个深秋的雨夜里,为大家读了马其顿诗人Nikola Madzirov的两首诗。

     只有英语版本,我只是把声音当作一种乐器。

     音乐来自德国电子音乐人Alvo Noto的《Morning》。

     中文翻译是我在黄峪版本上的修改,2015年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版本

     摄影配图来自朋友丝绒陨(公号:路透摄 roadtosir),他是一位诗人与摄影师,这组照片是他以Nikola Madzirov的诗为灵感参加去年诗的巡展的作品。

    

     WHEN SOMEONE GOES AWAY

     EVERYTHING THAT’S BEEN DONE COMES BACK

     当某人离开

     一切已成定局的事物都会回来

     For Marjan K.

     In the embrace on the corner you will recognize

     someone’s going away somewhere. It’s always so.

     在墙角的拥抱里,你会认得

     有人要去某个地方。总是这样。

     I live between two truths

     like a neon light trembling in

     an empty hall. My heart collects

     more and more people, since they’re not here anymore.

     我在两个真相之间生活

     就像在空荡大堂里颤抖怀疑的

     霓虹灯。我的心收纳着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们已经逝去。

     It’s always so. One fourth of our waking hours

     are spent in blinking. We forget

     things even before we lose them –

     the calligraphy notebook, for instance.

     总是这样。我们把四分之一醒着的时间

     都花在眨眼上面。我们在丢失东西之前就已经把它们遗忘

     比如说,书法练习本。

     Nothing’s ever new. The bus

     seat is always warm.

     Last words are carried over

     like oblique buckets to an ordinary summer fire.

     没有什么是新鲜的。公共汽车的

     座位总是暖的。

     遗言被传延下去

     就像倾斜的篮子倒向一场夏日平淡的火焰

     The same will happen all over again tomorrow—

     the face, before it vanishes from the photo,will lose the wrinkles. When someone goes away

     everything that’s been done comes back.

     同样的事情明天又会发生-

     这张面孔,在它从个相片里消失之前

     就会失去它的皱纹。当某人离开

     所有已成定局的事物都会回来。

    

     SHADOWS PASS US BY

     阴影从我们身边经过

     We’ll meet one day,like a paper boat and

     a watermelon that’s been cooling in the river.

     我们终有一天会相遇

     就像一只纸船,以及

     一个在河水里沁凉的西瓜。

     The anxiety of the world will

     be with us. Our palms

     will eclipse the sun and we’ll

     approach each other holding lanterns.

     这个世界的焦虑会

     与我们同在。我们将

     用手掌亏蚀着太阳

     持着灯笼,彼此靠近

     One day, the wind won’t

     change direction.

     有一天,风将不再

     改变方向

     The birch will send away leaves

     into our shoes on the doorstep.

     白桦树将把叶子

     送进门槛上我们的鞋子里

     The wolves will come after

     our innocence.

     狼群将追逐着

     我们的纯真

     The butterflies will leave

     their dust on our cheeks.

     蝴蝶将把它们的粉尘

     留在我们的脸颊上

     An old woman will tell stories

     about us in the waiting room every morning.

     一个苍老的妇人将会讲述着

     关于我们每天清晨在等候室的故事

     Even what I’m saying has

     been said already: we’re waiting for the wind

     like two flags on a border.

     即使是我现在说着的话

     也已经被讲述过了:我们在等待着风

     就像是边境上的两面旗帜

     One day every shadow

     will pass us by.

     终有一天,所有的阴影

     都会从我们身边经过。

    

     Nikola Madzirov:诗人,散文家,翻译者。1973年生于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出身于一个经历过巴尔干战争的难民家庭。他18岁时,南斯拉夫解体,文化身份发生了转变。他长年四海为家,他的诗歌被翻译成40种语言出版,获得过Hubert Burda欧洲诗歌奖,米拉迪诺夫兄弟诗歌奖等等。

    

     找不到他的照片,就用王寅老师在民生美术馆做过的“诗歌来到美术馆”他这一期的海报代替

     我接触到Nikola的诗是在去年做“诗的”巡展的时候。在厚厚一叠诗人和作品里,我立即就被他的句子所刺痛。他的文字超越了翻译的局限,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抑制住这种生命力,是一种在文化背景种族宗教诸多不同之上全人类共有的情感共鸣。他讲述战争与记忆,流离之痛,爱与纯真,讲述静默,讲述那些生命中可承受与不可承受的重量。

     很多作品可以称之为杰作,然而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因为它们有一种超越字句文本等等载体所拥有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那种我们称之为Compassion的东西,直接穿透小我的屏障而转化为能量注入心轮。

    

     在当时诗歌岛宴请诗人与艺术家的晚宴上,我无意社交寒暄,一个人在门外抽烟。他也离开人群的喧闹站在门外,我当时并不知道他就是Nikola,然而却在短短的几分钟,却自然而然地和一个陌生人聊到了触及灵魂层面的深刻话题,仿佛就像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

     那种感觉就像是,频率相似的人早晚都会相遇,在一个和三维平行的维度上,抛开世俗身份和角色,只用灵魂坦诚相见。

    

     后来我们有几次零星的邮件来往,那个时候我挣扎于信仰的混乱和怀疑之中,最荒诞的一封邮件只问了一个问题:“你真的相信灵魂吗?”

     他回答:“是的,我相信,我感受到灵魂在我们身体里以及围绕着我们”

    

     最后再放我喜欢的他的两首诗。我的编辑刘平姐姐本来今年将出版他第一本中文诗集,然而因为诗歌本身的冷门和小众,不得不暂时搁浅出版计划。

     我本身并不爱文学与诗歌,可是我却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WHAT WE HAVE SAID HAUNTS US

     我们说过的话银魂不散

     We’ve given names

     to the wild plants

     behind unfinished buildings,我们给这些生长在

     未完工的楼房后面的

     野生植物

     起了名字

     given names to all the monuments

     of our invaders.

     给我们侵略者的所有纪念碑

     起了名字

     We’ve christened our children

     with affectionate nicknames

     taken from letters

     read only once.

     我们为自己的孩子们

     起了亲昵的小名

     选自仅仅读过一次的

     书信里

     Afterwards in secret we’ve interpreted

     signatures at the foot of prescriptions

     for incurable diseases,with binoculars we’ve zoomed in

     on hands waving farewell

     at windows.

     然后我们秘密地阐释

     处方页尾的签名

     为了不治之症,戴着望远镜我们拉近焦距

     看那些在窗边挥舞着的手

     说着告别

     We’ve left words

     under stones with buried shadows,on the hill that guards the echo

     of the ancestors whose names are not

     in the family tree.

     我们把话语

     留在石头下面被埋葬的影子里

     留在守护回声的山峦之间

     留给我们的祖先,而他们的名字

     却并不曾写进家谱里

     What we have said without witnesses

     will long haunt us.

     我们在没有证人时说的话

     总是阴魂不散

     The winters have piled up in us

     without ever being mentioned.

     然而在我们里面堆叠着几许冬季

     却根本没有提起

    

    

     去年我做的诗的巡展杭州站上

    

     SILENCE

     静默

     There is no silence in the world.

     Monks have created it

     to hear the horses every day

     and feathers falling from wings.

     世界上本来并没有静默

     僧人们创造了它

     是为了每天聆听马儿

     是为了聆听羽毛从翅膀上掉落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致力于研究基于人类学萨满文化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艺术治愈理论的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 iphone手机打赏请长按以上二维码

     公号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朋友圈转发随意)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