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人们沉默如谜的呼吸,像诗一样的寂静
2017/11/24 16:08:18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十年时间,我断断续续地拍摄全世界我经过的墓地。

     旅行的时候,再富有盛名的景点我可以不去,然而墓地和菜场却是我必去的地方。这是了解一种文化,一座城市最好的切入口。

     阅读那些具有每个年代特色的名字,想象那些克死异乡的流浪者的故事,以及常常被墓碑上的墓志铭所击中,这是一个在人间剧场落幕离场之前最真挚的留言。

     我在想,如果我有墓碑的话,上面会写着:Please forget her。

     忘记我,像一颗坠落的星辰那样无名无姓,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

     我在这里倾听长眠于此的人们沉默如谜的呼吸,像诗一样的寂静。

    

     我是如此地迷恋墓地,尤其是欧洲的墓地,那里丝毫不见阴冷鬼魅,却是平和温暖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们寄放爱、思念与记忆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因为这里安放着他们所爱的人。一切,只与爱与记忆有关。

    

     瑞典诗人Tomas Transtromer写过一句话:这里,人们比活着的时候更亲近。石头,亲近,亲近,如此多被圈养的爱

     生前无论是怨恨放不下的小我ego的争执,在死后烟消云散,人们前所未有地和平相处,比邻而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Community文化。正如巴别塔的寓言那样,语言是一切纷争与误解的根源,当人们保持沉默,当语言消失,真正的理解才可能发生

    

     西方葬礼上的悼词说“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unto eternal life……"尘归于尘,土归于土,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

     在中文版圣经中是这样翻译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就像人间剧场落幕,我们终将会回家,回到我们来的地方。

    

     一个落满雪空旷的黄昏,德国和瑞士边境某个阒寂无人的小村庄里,他带着我来到这片教堂背后的墓地。然后对我说,这就是我死后注定被埋藏的地方。

    

     他为我满城寻找美丽的墓园,只是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后来的我才明白,这座城市是我前世长眠的地方,恩,圣彼得堡。

    

    

     我们在夏末的夕阳里,在墓园里漫步。看守墓园的人来了几次赶人,我听不懂俄语,茫然地看着他。他对我说,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大不了...一会我带你翻墙出去。

     那一刹那,我忽然明白了真正的理解是什么。

    

     盛夏波兰Kraków的犹太人墓地,那些幸免于难的人们,不像他们的后代那样走进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奥斯威辛。

    

    

     奥斯威辛的集中营“纪念那些在纳粹种族灭绝的牺牲者,那些男人、女人和孩子们。这里躺着他们的骨灰,但愿他们的灵魂在平静中安息。”

     当时,有一个以色列的女孩举着一张纸条拍照,她的同伴告诉我纸上写着“奶奶,你赢了”,她的奶奶曾是集中营的遇难者,没有活着走出这片土地。拍完照片,她放下纸泣不成声。

     我轻轻地走过去,告诉她“此时,你也许需要一个拥抱”。于是,她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在波兰小住的那段时间,每天清晨我都会去附近教堂的墓地散步。有一块区域是专门为夭折的孩子的墓地。我总是小心地数着他们来到这里的短暂年月,内心充满了悲悯。

     他们有的甚至来不及有名字,还不曾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存在。除了他们的亲人,并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在柏林的时候,朋友带我去寻找门德尔松的墓地。他给我解释说“1945年9月在这个墓园里发生了极其惨烈的战斗。91个德国士兵:4个苏联士兵的死亡率,这个比例差异如此之大”,他停顿了一下,“我说这个是因为,那些希特勒最后的武装只是孩子,毫无抵抗能力的孩子。”

     他说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北欧的墓地简约到了极致,甚至没有坟茔,简简单单朴素的一块墓碑或者十字架。

     那天我在哥本哈根的一个墓地流连得忘记了时间,被锁在了墓园里。最后我真的只好翻墙出去了。

    

    

    

    

    

     新年的第一天踩着莫斯科厚厚的大雪,在新圣女公墓里寻找列维坦的墓碑。一切都被白雪掩盖得没有痕迹,一切爱恨情仇也都被白雪掩盖得干干净净。

    

     新年的墓园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因为纬度高,才过了中午空气里就隐约有了傍晚的错觉。在俄罗斯的时候朋友说,黄昏是黑夜和白天的临界点,不一会儿无数无家可归的灵魂就会扑面而来。

     而在这个宁静的雪后墓地里,我也脱口而出一句话 “世间最美的诗,皆由各种不同形态的沉默组成”

     The most beautiful poetry in the world is shaped by all kinds of silence.

    

    

     而那个让我彻底成长的宿命般的城市,维也纳,是一座人们说,和死亡有着特殊关联的城市。

    

     这片“无名者墓地”曾经出现在电影《Before sunrise》里。这里埋藏的,都是这座Emotional fucked up城市里,因为受到无尽孤独侵蚀,跳多瑙河自杀的人。这些尸体被冲上岸,因为没有人认识,于是所有的墓碑上就写着“Namenlos"(nameless)无名无姓的人。

    

     那些是历年来在多瑙河跳江自杀的无名尸体的最后安栖之所。那个冬天疲惫的阳光覆盖在一座座写着“无名”的墓碑,让我们除了沉默找不出第二种哀悼的表情,我们丝毫没有怀疑为什么每一年有那么多的人绝望地跳入多瑙河水中试图逃避孤独的追杀。可怕的是,在这座每一年自杀率全欧洲之最的城市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我,甚至隐约是理解他们的。和自己终日对话终于厌倦甚至恐惧面对,可是任凭你逃到天涯海角,你终究无法摆脱自己。那种无从倾诉无从表达甚至无法去形容的压抑,一定是在某个时刻,彻底摧毁了他们企图劫后余生的自信。

     电影里有一段对话“如此多的陌生人,迷失在这个世界上。我小时候总觉得,如果你的家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你死了,那气势你就像没有真的死掉。人们可以随意杜撰你的优点和缺点。”

    

     这是我喜欢墓地的某种原因,无论你生前显赫还是寂寂无名,死了之后归于尘土,某种意义上真正的平等。墓地只是纪念你今生角色的躯壳,就好像是电影结束的时候Casting的一个字幕。

     脱下了这层壳,当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

     墓地是让我们反思面对生死的道场,并且运气好的话,让人开始体会到慈悲之心--Compassion的地方。

     维也纳的中央公墓是我在这个城市里最喜欢的角落。每次回维也纳我都一定要抽时间去看望勃拉姆斯,人们来到维也纳是为了聆听他的音乐,而我是为了聆听他的沉默。

    

    

    

     这座突兀出现在一片严肃沉痛的墓地里的墓碑,显得有些后现代和荒诞。上面写着“未知艺术家”,我第一次去中央公墓的时候,他还未曾定居在这里,在中间的这一两年里,也许某个曾经跟我在玛利亚大街上侧肩而过的不知名的艺术家死了,被埋葬在这里。不知道谁替他修筑了这个不正经的墓碑,在一片售价不菲的墓地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他把自己的死亡当作是最后一件行为艺术作品。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来自Civil Wars的Dust To Dust。

     Dust To Dust - The Civil Wars

     It's not your eyes

     It's not what you say

     It's not your laughter that gives you away

     You're just lonely

     You've been lonely too long

     不是你的眼睛

     也不是你说过的话

     也不是你的笑声

     出卖了你心

     只是因为你很孤单

     你已经孤单了太久

     All your actin'

     Your thin disguise

     All your perfectly delivered lies

     They don't fool me

     You've been lonely too long

     所有你的行为

     你那飘渺的掩饰

     所有你精心装饰的谎言

     都欺骗不了我

     你已经孤单了太久

     Let me in the wall you've built around

     And we can light a match and burn it down

     Let me hold your hand

     And dance 'round and 'round the flame

     In front of us

     Dust to

     当我走进你所构筑的心墙

     点燃柴禾推倒阻碍

     让我牵着你的手起舞

     绕着我们之前的熊熊火焰

     归于尘土

     You've held your head up

     You've fought the fight

     You bear the scars

     You've done your time

     Listen to me

     You've been lonely too long

     你曾经高昂着头

     你曾经纵身投入战斗

     你曾经忍受着痛苦

     你已经完成了你的所该经历的

     那么,现在听我说

     你已经孤单了太久

     You're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me

     Takes one to know one so take it from me

     You've been lonely

     You've been lonely too long

     We've been lonely

     We've been lonely too long

     你如我的一面镜子

     让我了解自己,我心甘情愿的付出

     你是孤单的

     你已经孤单了太久

     我们都是孤单的

     我们都孤单了太久太久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致力于研究基于人类学萨满文化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艺术治愈理论的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 iphone手机打赏请长按以上二维码

     公号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朋友圈转发随意)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