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真我如此美丽,如彩虹一般
2018/4/17 14:28:26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Your true colors
你的真我
True colors
真我
True colors are shining through
真我难掩光芒
I see your true colors
我看到了你的真我
And that's why I love you
这便是我爱你的原因
So don't be afraid to let them show
所以不要害怕将它们展示出来吧
Your true colors
你的真我
True colors are beautiful,
你的真我如此美丽
Like a rainbow
如彩虹一般
我在这个公号最初开始写柏林亚文化的时候,有一个独立的专题叫做《彩虹的天堂》,写了柏林的LGBT Queer群体。
今天我把旧文稍作修改重新发出来,站在一个世界公民的立场去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同时也为下个月(5月17日)的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而鼓掌。
我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不需要再大张旗鼓去谈论同性恋的权益,因为那意味着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当作这个多彩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接纳。正如有些人用右手写字,有些人有左手写字,我们只是不同,然而我们又都是一样的。
在去年柏林Tanze für Liebe爱的大游行里,有一句标语打动着我:
“which minority are you?”
你属于哪一个少数族群
是的,我们都是社会条条框框的身份标签的受害者,性别、国籍、肤色、信仰、种族、性向...成了一群一群“被定义”的少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或多或少的评判,成为某种身份歧视与偏见。
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信念局限,我承认这个世界有着各式各样的不平等,然而我坚信为人生而平等。这个公号在讲述的一切,就是关于多元价值多元生活方式的合理性。一种平等、自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普世价值。
你的真我如此美丽,如彩虹一般。

同性恋这个词语“Homosexual”就是一位德国人Benkert于1869年发明的。次年,另外一位德国人Magnus Hirschfeld在柏林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人道主义委员会”为同性恋者争取权利,使德国在法律上废除了反同性恋法。在他的努力下,柏林有了同性恋的图书馆和研究所。而在当时的英国,王尔德正因为同性恋而获罪入狱。那时隔壁的法国人就干脆把同性恋叫做“德国病”。20年代,弗罗依德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支持同性恋运动,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明确表示,同性恋不是病。
而社会学分类上把这个群体叫做LGBTQ:分别指代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以及Queer(酷儿,对其性别认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而另外一个新鲜名词 “Pansexual"(泛性恋者)则更有意思,代表的是无论对方性别,仅仅是被气味相投的特定人群所吸引的恋爱。这仅仅代表的是一种性取向的差异和性别认同而已。

计算机之父Turing(图灵),Mac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柏林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欧洲的同性恋之都。“曾经是”说的是它在德国魏玛共和国(1919-1933)时期是世界同性恋首都;“现在是”说的是它现在的同性恋人口总数是城市的七分之一,甚至前任市长Klaus Wowereit 也大方公然出柜 “我是同性恋,我觉得这样很好。”

柏林的明星市长Klaus Wowereit
世界政界出柜的其实有很多例子,比如冰岛女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就是携她的夫人约尼娜·莱兹多蒂访华的。

It's OK to be Gay (做同性恋很好)
这是一组“Enough is Enough"组织的人们反对俄罗斯普金政府反同性恋法律的照片。俄罗斯政府于2013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同性恋的权利,包括居住权以及对外国同性恋的访问俄罗斯的限制。全球很多国家的人们都联合起来抵制俄国产品和当时即将到来的冬奥会。



“爱没有错,亲爱的俄罗斯,停止对同性恋的憎恨与恐惧”

其实游行中虽然有很多同性恋,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是异性恋,他们抗议和呼吁的,是人权的平等。

“不要玩弄人权”(图片来自网络)
你不是同性恋,只是处于与之平行不悖的异性恋的目录栏目里。你也可以不理解他们,但是仅仅处于对人权(Human rights)的尊重,就不应该有任何增恶和歧视。
如今世界上大部分文明国家的人们都开始正视并且接纳同性恋,并且有很多国家通过法律承认同性婚姻。他们和异性恋仅仅因为双方性别不同,可是正如我几乎所有文章里一再强调的那样:不同不代表不平等。
而海峡对岸的台湾,去年立法通过,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

那些没有接纳同性婚姻的国家,有的如奥地利,承认同性恋地位并且国家以接纳同性恋同居的有效性为间接默认;有的国家如意大利,因为宗教的原因迟迟不予以承认(可是矛盾的是,意大利又是一个同性恋遍地开花的国家,根据非官方文章“世界1/6的同性恋在意大利,而意大利的1/3又我曾经所在的城市Bologna,所以我震撼地得出结论,世界上1/18的同性恋和我曾同在一个城市)


每年Bologna的Gay pride大游行号称是全世界规模之最。这是在城市标志的双塔之下的彩虹旗
每一种真挚的爱都应该正大光明地活在太阳底下。比如以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和舆论疯狂逼婚某国,起码不再有小姑娘害怕相亲相到同性恋以及几千万同妻那么血淋淋的数字背后的不幸。
更重要的是,那些发现自己不同性向的人们,人格上不会因此而世俗压抑而不健全,ego和自尊自信的建设不会遭到社会压力的困扰。

不仅如此,如果一个社会环境是宽容而多元的,人们足够包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那么任何发觉自己与主流有不一样的人们都可以勇敢地撕去伪装,真正做自己。而不需要背负上种种世俗压力而清朗矫健地舒展自己。其实最致命的并不是一个政府的法律,而是人群里那些不理解歧视的目光。
主流只能说明是大部分人的选择而不代表他们就此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小众进行道德绑架。而小众也不需要因为被边缘化而妄自菲薄,或者故作姿态地去证明来引起别人主意,或者潜意识里因为自卑,于是刻意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从而矫枉过正,加剧了主流的反感和敌视。

Gay这个词语在英语里曾经的意思是 “快乐”“愉悦”,之后引申为“Colorful,Bright and attractive"鲜艳而引人注目的,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在历史的碎片里一步一步从cheerful变成了“放荡而不正经的快乐”,最终成为一个略带歧视性的同性恋的专属名词。
在二战以前,柏林是世界同性恋中心和先锋艺术大本营;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今天,柏林又恢复了它作为整个欧洲亚文化的中心,这其中包括同性恋文化。不知道曾有多少同性恋曾经因为仰慕柏林自由的空气和宽容的城市文化而投奔而来,单在文化史上我们就能发现一长串的名字:摇滚明星戴维鲍伊和伊基波普,作家毛姆和哈克斯顿,诗人奥登和依修伍德都曾在柏林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以及那些不羁放浪的岁月。

我曾经和朋友争论过一个话题:同性恋是正当的平等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特别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说?标榜时尚前卫也好,呼吁解放和尊重也好,都刻意地把这个群体和大众区分开了,正当的态度是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那样平淡和低调。
其实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普世教育,让大家能够彼此接纳,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任何一个特殊群体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作为一个异性恋者,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刻意站在同性恋的立场上讲述一个社会问题,而是呼吁我们有着一个更为宽容平等的社会环境,接纳各种各样多元性,接纳各式各样的不同,终有一天能够消除一切不平等不公正。

如今有着超过50万人口同性恋的柏林没有纠结在这些关键词上,而是如同包容了各种不同的亚文化一样,也恰如其分地给予了同性恋群体平静和存在的正当性,大方节制,从不回避也从不刻意。同性恋有自己的酒吧,咖啡,餐厅,药店,杂志,电视频道,电影院,造型店,俱乐部...都从容地杂揉在诸如嬉皮小酒馆,女性美容店,朋克唱片店,EMO(非主流)服装店,艺术家书店里面。同性恋者在这里可以合法地结婚;市中心有一座政府拨款60万欧元建成的为被纳粹杀害的同性恋者建造的纪念碑;甚至在柏林Nollendorfplatz 和Motzstrasse区域内还有一座以克拉斯特街为中心辐射出去1公里范围内看不见女性的同性恋社区(Gay getto),在那里还有一座同性恋者的永久居住楼。


柏林被纳粹杀害的同性恋纪念碑

柏林同性恋博物馆Schwulesmuseum外墙
在Mehringdamm有同性恋博物馆(Schwulesmuseum);柏林电影节有专门为同性恋题材设立的奖项泰迪奖(Teddy),1998年关锦鹏《越快乐越堕落》,2007年台湾电影《刺青》获得过这个奖项,因为性质的原因,某国主流媒体往往对这个奖项视而不见;Kreuzberg有着以著名的S036同性恋俱乐部;城市每年有世界Gay Pride组织的克里斯多夫街道纪念日(CSD)的游行---那一天无数代表着同性恋的彩虹旗高高飘在柏林的苍穹之下。而同时,彩虹旗也代表着和平,代表着包容一切种族、国度、政治、性别及性取向。



克里斯多夫街道纪念日(CSD)游行。像彩虹那样色彩鲜明斑斓,正如Gay这个词的原意:多彩而鲜艳缤纷。
这个每年六月全世界的游行被叫做“Gey pride"--同性恋的骄傲。
号称是“美国新闻史上最知名的同性恋工作者”安德森·库珀(Anderson Hays Cooper)说过一段话:
“作为一个正在朝更包容,所有人更平等发展的社会。当人们不再隐藏自己而使立场更为鲜明瞩目的时候,历史的潮水往往涌向于此。基于他们不同的性向,太多的青年遭到虐待,包括对于各种年龄不同的歧视和暴力。我相信,我代表了一种清晰的价值观和立场。而事实上,我是同性恋,以前是,以后也是,但是我却不能为我自身感到快乐,舒适和骄傲。”
彩虹旗上不同的色彩代表的各种不同的人群,而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这些缤纷的色彩共同交织出来的和谐画卷。在肤色斗争中,彩虹旗第一次被引申为和平的象征,如今它指代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全世界反消费主义的嬉皮部落组织叫做“Rainbow gathering"(彩虹聚会),这里的彩虹指代的不是同性恋而是各种不同的色彩以及和平:每年夏天在世界某个地方组织万人的小规模乌托邦集会,人们搭建起帐篷,禁止金钱交易,用原始的方式一起生活一个月,重新建立那种回归原点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现实身份可能是大学教师,企业高管,社会精英,也可能有学生,社会边缘人...各种行业各种身份,却分享着一种朴素的价值观。当人们不再被社会身份迷惑和绑架的时候,回到最淳朴的社交群落。每个个体都不同,却是和而不同。《Rainbow Gathering 到底是什么》

加拿大Gabe Kirchheimer摄影师拍摄的Rainbow gathering


他们亲切地称呼同类为“rainbow people"(彩虹人)。这是11年的夏天,我在捷克波西米亚州和一群rainbow people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拍摄的一个project.因为相似的价值观,几乎没有任何过渡,我们就从陌生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友爱大家庭。《在世界尽头,有一群信仰彩虹的人们》
你是否也被他们真挚的笑容所感染了呢?


我并非是具体写一个地方,我讲述的,可以是柏林,也可以是纽约,也可以是未来中国某个城市,太平洋的某个岛屿。
一个充分包容和尊重多元并立的社会形态,一个“和而不同”的大同世界。正如一首曲子之所以动听,绝对不是因为只有一个声音,而是由各种不同音高不同音节完美的和谐。

一个不具备宽容胸襟的人会因为自身的狭隘而变得愚昧偏执。一个只听得到一种声音的政府也会因为独裁自大而加速毁灭。西班牙的弗郎哥政府,纳粹的希特勒政府,冷战时代的苏联...莫不如此。
感谢每一种不同,每一个拥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存在。世界因此而丰富充满生命力。
如果我们用Gay这个词的原意---Colorful,Bright and attractive"多彩,鲜艳而引人注目的。那么我再次为这句“Gay pride"而鼓掌喝彩。
现在开通了评论功能,大家可以点击最后"写评论"随意发言:)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加入白名单。

郑轶
策展人,摄影师。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致力于研究基于人类学萨满文化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艺术治愈理论的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打赏是对作者最好的支持,谢谢大家

▲ iphone手机打赏请长按以上二维码
公号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朋友圈转发随意)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