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别纠结是不是通缩,不重要了
2024/4/1 大公馆

    

     源自:中产先生

     没有意义。

     昨天,CPI数据公布:

     10月份CPI同比下降0.2%。

     刚回正两个月,又转负了。

     网上又开始争论:

     到底是不是通缩?

     有关部门早就定过调了:

     不存在通缩。

     因为按照学术意义上的通缩定义:

     只有货币、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下滑才是通缩。

     换句话来说,任何一个没下滑都不算通缩,但是货币和经济增长是可以调控的,居民感受最深的物价反而是偏市场的。

     所以,别纠结是不是通缩了,没有意义。

     搞清楚大家为什么不消费才更重要。

     看了下今天两条条上热搜的消费消息:

    

     菜价暴跌,白菜跌回白菜价。

    

     KTV衰退趋势肉眼可见,关店越来越多。

     一个买菜,一个KTV:

     低端和高端消费,都不行。

     为什么会这样?

     昨天,国师刘元春说了些实话:

     居民储蓄率并没有那么高,储蓄率高导致消费率低是错的。

     他解释了居民消费偏低的原因:

     1、初次分配

     过度偏重投资,导致政府在转移性?付和社会保障?出上不充分和不均衡,导致消费抑制现象也较为严重,是目前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

     2、二次分配

     收入的结构性问题,二次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部门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造成结构性的贫富差距问题。

     3、短期因素

     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主要有三点:

     房地产,资产缩水造成财富下降,房贷压力进一步挤压消费支出。

     股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导致理财市场上的变化,也让居民财富缩水。

     就业:疫情的影响对不同阶层的收入冲击。

     这些变化导致居民负债表目前依然在一个不断调整(衰退)的过程中。

     怎么解决这个消费偏低的问题呢?

     有人认为要给居民发钱。

     刘国师认为不可行,只会导致通胀,引发更大的问题。

     需要的是组合拳和鸡尾酒疗法:

     1、政府必须从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把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降低。

     2、消费修复关键在于收入、资产及其信心的修复,收入分配改革极其重要。

     3、然后就是稳消费-稳就业-稳产业-稳企业,需要组合式扩消费的政策。

     总结起来就是:

     顶层设计加政策组合拳,促消费还要提高福利兜底。

     道理都懂,看落实吧。

     就这样。

     来源:中产先生

     推荐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公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