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泛滥,该怎么办?
2024/4/1 大公馆

    

     源自:非凡油条

     为何江西彩礼高?

     最近几年,关于江西彩礼的话题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当中。

     平时存在感较弱的江西省,一遇到彩礼话题就会被抬到C位。

     对比全国各地的彩礼,江西彩礼确实相对较高。

     2020年,有媒体调查了全国约1800多个样本,结果显示江西省的彩礼金额位居全国第四,平均金额为11.2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万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年,江西省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万元出头,农村人均支配收入更是不到1.9万元。

     十几万的彩礼,对于很多江西农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此外,江西省越穷的地方要的彩礼越高。

     有媒体调查发现,江西各地的彩礼总体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以省会城市南昌市为例,市区的平均彩礼约为12.8万-18.8万元,南昌市的县域彩礼要高于18.8万元,而部分县城里的农村彩礼更高,起步价超过20万元。

     对于男方家庭而言,来自彩礼的经济压力过大,甚至要背上债务才能凑足彩礼钱。曾经有银行“因地制宜”推出海报宣传所谓的“彩礼贷”,最高可贷30万元。

     江西彩礼高,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核心原因是江西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是男性负责传宗接代,在养育孩子方面也是重男轻女。

     20世纪80年代起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很多家庭有了生男孩偏好。这种性别选择偏好导致了现在江西省的性别比例失衡。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江西省90后人口性别男女比例达到了120.8∶100,高居全国第一。而这一群体正好是近年婚恋市场的主力人群。

     其实,计划生育下多地都有生男孩的偏好,造成江西高彩礼的关键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

     尽管江西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排名中等,但与周边省份仍有差距。

     与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相比,江西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相比,江西的外贸经济不发达。

     与周边省份相比,江西省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江西省的人口外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西省常住人口为4518.9万人,其中外流人口为634万人,流入人口为127.9万人。

     一方面,会有相当一部分江西人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生活,甚至是结婚定居。

     另一方面,男女结婚找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女性可能会嫁到城市或者外省,但农村男性很难外娶。

     不对称的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了江西省内部,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性别比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男性会通过提供高额彩礼以获得婚姻机会,女性也因为自己在婚姻市场上更有优势,敢于要更高的彩礼价。

     然而,天价彩礼不仅背离了彩礼这一传统婚俗的初衷,还脱离了婚姻的本质,导致婚姻关系不稳固。

     彩礼存在的缘由

     自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将“天价彩礼”作为移风易俗的整治对象。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虽然我国从法律上禁止了借婚姻索取财物,但没有对民间的彩礼习俗予以禁止。在实际的婚恋市场中,高额彩礼在部分地区仍然得以维持。

     其实,彩礼在具体实践中对农村家庭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从婚姻契约的视角来看,可以将彩礼的交换规则看作一种民间的制度保障,是为了应对当前婚姻的风险,并依托彩礼交换规则形成了婚恋规则与婚姻秩序。

     首先,彩礼在备婚前期发挥了筛选婚姻对象的作用。

     一方面,是否能支付彩礼是女方选择伴侣的前提条件,彩礼的支付能力是男方进入相亲市场时的准入门槛。

     另一方面,在进行相亲匹配的过程中,彩礼是女方身价的具体体现,包括长相、学历和家庭条件等,男方愿意支付的彩礼金额越高,说明对女方的重视程度越高。

     提出彩礼要价的过程实际是双方家庭达成匹配的过程,是基于双方家庭在婚姻市场中的参考价值,象征着与双方家庭相匹配的经济实力与伦理规范。

     当然,彩礼的要价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女方要高价是为了给女儿提供保障,男方出高价是为了获得本地婚姻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双方家庭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子代家庭能顺利进入婚姻,并维持婚姻稳定。

     男方之所以愿意给付高彩礼,也是因为彩礼有明确的预期。

     大部分时候,彩礼最终会成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以代际资助的方式为新婚夫妇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其次,提前支付彩礼也有助于约束婚恋行为,构成对男女双方权益的功能性保障。

     有学者调研发现,江西农村常以订婚仪式为时间节点,彩礼会从男方家庭转移到女方家庭, 暂时由女方父母保管,在两人正式结婚之后归还给小家庭。

     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就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当地人称为“合法同居”,双方可以共同外出务工,共同生活,增进感情。

     在这一阶段,彩礼可以保障女方的权益,一旦发生非婚生育等不利于女性的后果,由女方家庭保管的彩礼就可以成为法律之外的有效保障。

     由于彩礼暂时掌握在岳父岳母手中,实际上能够发挥约束男方行为、考验男方人品的作用。

     与此同时,彩礼也能够保障男方权益。按照本地的习俗,男方支付彩礼就意味着与女方达成合意,能够获得稳定交往的预期,女性的行为也受到规范和约束。

     订婚不必然意味着走向结婚,彩礼的支付和退出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一套进退有序的婚恋秩序。

     高额彩礼易引发社会矛盾

     过度的高彩礼现象容易引发一些负面的影响。

     从个体层面看,被高价彩礼绑架的婚姻,不仅给部分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也给双方埋下矛盾纠纷的导火索,不利于家庭和谐稳定。

     从社会层面看,对嫁娶行为赤裸裸的明码标价,乃至于“先谈彩礼、再谈感情”,助长了少数地方“讲排场”的不良风气。

     高昂的彩礼要求还有可能导致社会不公。有些人因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而推迟结婚,或者选择不结婚,从而影响到个体和家庭的发展。

     尤其是对适婚青年来说,居高不下的彩礼进一步放大了婚育焦虑。

     快过年了,情侣谈彩礼的高峰期也即将到来,因为谈彩礼而出现情感危机的情侣不在少数。

     女方在意彩礼的金额,更在意男方的态度,往往认为在彩礼问题上无法达到预期,结婚之后也可能会受到薄待。而男方对于高额彩礼,需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也更希望多一分体谅。

     对于自由恋爱的年轻人而言,高额彩礼限制了他们的婚姻自由,部分年轻人可能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而放弃结婚。

     此外,高彩礼还容易引发婚后的家庭矛盾,导致部分地方出现闪婚闪离、买卖婚姻等违法现象。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江西有超过6000例关于彩礼的法律纠纷,有些夫妻甚至会因为彩礼的问题闹出人命。

     2019年,在江西鹰潭市,有个25岁的男子花了40多万元,家里也背上巨额债务,最终未婚妻却退婚了。男子气急败坏,对未婚妻砍了70刀。

     部分农村家庭无法支付高彩礼,就把希望寄托在“买媳妇”上。还有一些父母为了给家中的儿子凑彩礼,逼女儿早早结婚,好从女婿家赚来彩礼。

     江西彩礼颇被诟病,还有一个原因是“男方彩礼三十万,女方回‘三被’”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男方出了高额彩礼,但女方的嫁妆几乎没有或是非常微薄。

     一般来说,为了追求平衡,男方在给了彩礼之后,女方会回以相应的嫁妆,以及这几年由于房价高企,双方家庭共同买房、不要求其他付出的情况也存在。

     有媒体调研发现,除了个别乡镇片区彩礼全额不退,江西绝大多数市县的女方父母收到彩礼后,都会返还给新婚夫妇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

     只是返还比例的多少,与当地风俗和家庭条件、父母观念等因素息息相关。

     在健康的婚恋市场中,彩礼和嫁妆应该是两个家庭帮助一个新家庭,而不是一个家庭给另一个家庭扶贫。

     总的来说,收取高额彩礼会对个体和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将婚姻当作生意,易引发家庭矛盾,进而导致一些违法现象,应当加以规范和引导。

     给高额彩礼“降温”

     在我国传统婚姻习俗中,女方的嫁妆和男方的彩礼本来是对等的,婚姻彩礼可以看作是男方家庭支付给女方家庭的、用以补偿损失了的劳动力的钱财。

     然而,高价彩礼已经大大超出了“婚姻偿付”的范畴,彩礼的意义更多地体现了女性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高额利润。

     在男多女少的婚姻市场上,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随着男性婚姻挤压问题的出现,彩礼逐渐演变为婚姻市场的竞争筹码,加之从众心理下无节制的攀比,助推了婚姻支付数额的快速增长,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高价彩礼扭曲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破坏了很多美好姻缘。因此,我们要刹住高价彩礼,营造健康文明的婚嫁环境,让彩礼回归美好意蕴。

     最近五年,民政部门对高价彩礼治理多次打出组合拳。

     国家治理层面,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推出两批共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地方治理层面,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公益红娘、婚前辅导、集体婚礼、“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表彰等有效措施层出不穷。

     江西省去年5月推动了“不要彩礼要幸福”主题集体婚礼。据统计,去年江西省共开展集体颁证180余场,集体婚礼和新式婚礼100余场,提供颁证服务16万人次。

     这是妇联组织履行该省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运动(2022-2024年)的一项具体举措。

     该专项行动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全面改善,三年巩固提升”路线图推进,专项行动联席会议由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妇联等20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组成,高价彩礼是其中重要整治问题之一。

     移风易俗可以彻底打破高价彩礼以女换媳的恶性循环。此外,还要培养男女平等意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用高价彩礼来养老的个别情形。

     解决高价彩礼问题,还要打破群众的思想观念障碍。

     有关媒体可以加强宣传、积极引导,通过报道成功的案例来倡导平等婚姻观念,以及高额彩礼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财务负担和婚姻不幸福等。

     此外,针对媒婆、婚介抬高彩礼金额等外部影响,亟需加快制订相关行业规范,净化婚介市场。同时可以探索公益婚介平台等形式,补齐相关公共服务短板,纾解适婚青年择偶难题。

     其实,高价彩礼现象并非江西一省独有,但涉及到彩礼话题的讨论,江西往往会成为话题的中心之一,“高价彩礼”甚至已经成为贴在江西人身上的标签。

     这样的标签不是短时间贴上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撕掉。

     好在江西省全省上下都在积极采取切实行动,包括政策治理、引导群众、规范行业等措施,让“低彩礼”“零彩礼”逐步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来源:非凡油条

     推荐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公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