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30天:新冠患者会二次感染吗?会!但是...
2020/2/24 14:02:46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由于李文亮医生曾经从重症转出,病情好转后又恶化,因此,在民众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惧,认为新冠病毒会卷土重来,引发严重的二次感染。最近,有些新冠患者就非常恐惧,因为他们在症状消失的几天后或二十几天后,又出现类似症状:胸闷、胸痛、发烧、咳嗽、有痰等,认为是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认为更凶险,更可能危及生命,在此,对患者关心的问题作出回答。

     THE FIRST

     关于胸闷、胸痛、心率加快

     胸闷、胸痛、心率加快(>90次/分)可能是新冠的并发症,也可能是新冠的后遗症。有些患者在发热、肺部病变期间就表现出胸闷、胸痛、心率加快等心肌受损的情况(但影像学无变化),有些在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病变吸收后才表现出心脏功能异常,我了解到的最长间隔时间是,一个患者在所有症状消失后的20天才出现胸闷、胸痛、心率加快,再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大多数患者会在10天内出现类似症状,这可能是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导致后遗症的原因:

     一是新冠病毒所致,病毒对心肌的影响可能滞后于对肺部的影响;

     二是药物所致,例如拜复乐(莫西沙星)可以导致类似症状,临床曾观察到,有些患者给予莫西沙星后心率加快,大部分患者会在停药后好转,但少数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有特别的患者甚至10个月症状未好转。

     出现上述症状,主要采取静养,配合心肌保护剂(VC+辅酶Q10),等待康复,一般3-6个月内不要剧烈运动。

     很多患者认为这些症状是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或复发,于是“克立芝、阿比多尔、奥司他韦、拜复乐”等副作用很大的药物又被大家重新启用,这是典型的自杀式无效治疗。

     对这一后遗症最好的康复方法是:吃好、喝好、心态好,然后,一切都好了!用时间治愈创伤,因为,并没有有效药物。

     THE SECOND

     关于再次出现的发烧、或咳嗽、或有痰

     新冠患者康复后,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短期内即使再次接触新冠病毒,也不会表现出致命的伤害,这是为什么现在可以用康复者的血浆救治危重患者。

     新冠患者再次出现的发烧、或咳嗽、或有痰,是被二次感染了,但感染源可能不是新冠病毒,而可能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也可能是“细菌、真菌、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等”。通过精准诊断、精准用药可以得到康复,不会危及生命。

     但是,如果不能精准诊断,精准用药,还是在用惯性的“奥司他韦+拜复乐+连花清瘟”,可能会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如果再次出现腹泻,最大的可能性是药物副作用,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腹泻,这种情况,停药,清淡饮食即可。

     新冠病毒抗体在体内能维持多长时间,尚不清楚。但随着新冠疫苗的研究进展,有望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保证体内一定滴度的抗体,预防新冠病毒的伤害。

     乙肝疫苗:注射第一针后,约30%产生抗体;注射第二针后,约60%产生抗体;注射第三针后,约90%产生抗体,抗体一般维持数年至十年。

     THE THIRD

     学会利用血液检测报告

     进行病原体判断及合理用药

     案例分析:体温37.5-38.5℃;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支原体阴性。

     C反应蛋白升高:有提示有炎症反应,病因可能为:

     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军团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无菌性炎症(例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降钙素原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非感染性疾病不升高降钙素原

     白细胞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支原体、真菌、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不升高白细胞;

     病毒性感染血象特点:轻度病毒感染,白细胞、淋巴细胞基本在正常范围内;重度病毒感染,白细胞、淋巴细胞下降,此时,由于白细胞降低,抗细菌的能力下降,可能会混合细菌感染。因此,只有对白细胞、淋巴细胞均降低的病毒感染患者,才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不根据每个患者的患病特点,千篇一律滥用抗菌药,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临床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血象分析及逻辑推理:该患者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肺感染性疾病)”、也不是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排除支原体感染(检查结果阴性);大致排除真菌感染(痰液不呈现拉丝状);不排除“病毒感染”(轻度感染,白细胞、淋巴细胞也可能正常,未检查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是否阴性),可能性较大的为“军团菌感染(如果能做军团菌检查,会更确定)”。

     如何在检查报告不完善的情况下,实现“安全性、有效性成功概率较大”的临床用药选择呢?

     由于普通感冒病毒疾病是自限性疾病,吃药不吃药5-7天自愈,因此,不考虑抗病毒药的使用;

     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是: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的药物,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也有效。但是为什么我不会首选沙星类药物呢?因为,沙星类药物副作用很多,国际上已限制使用,且少年儿童禁用,对老年人也要慎用,极易导致跟腱断裂等严重副作用,只有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使用。

     那么,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之间怎么做选择呢?红霉素由于有肝药酶抑制作用,联用其他药物时,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在呼吸道疾病中,红霉素经常会与“复发甲氧那明”配合使用,解决喘息问题,这是一个致命的搭配,由于“复方甲氧那明”中含有“氨茶碱”,红霉素可抑制“氨茶碱”的代谢,导致氨茶碱血中浓度过高,引起毒性。

     广东女孩一次普通的感冒,却因为这样不合理用药去世。

     因此,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之间,我更倾向选阿奇霉素。当然,阿奇霉素也有副作用,有些人会表现为心律失常,故使用时,密切观察心脏相关指标的反应。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下图是,不同药物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对非专业人来说,可能看不懂,但希望大家了解,合理用药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需要专业的临床药学人员参与到临床用药方案的决策中,因为,合理用药需要非常专业、极其复杂的知识体系。

    

     点击可查看大图

     THE FOURTH

     如何在阿莫西林、头孢三代、

     沙星类药物中做一个聪明的选择?

     这三类药,都是广谱抗细菌的药,就是对格兰氏阴性菌、格兰氏阳性菌都有作用,但沙星类药物更广谱,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还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作用。这是为什么临床比较喜欢使用“沙星类药物”的原因。因为,无需精准诊断,基本可以一网打尽(除病毒、真菌外)。

     但是,真正的合理用药是,精准判断病因,尽最大可能不首选“沙星类药物”。

     如果是咽部疼痛、扁桃体发炎,在没有精准的病原体检测指导下,可大致判断为“溶血性链球菌(格兰氏阳性菌)感染”,此时,选择阿莫西林可能临床获益最大,因为,阿莫西林不良反应低,对格兰氏阳性菌作用强。相反,头孢三代虽然价格昂贵,但它主要对格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此时选择三代头孢,不仅增加了医疗支出,疗效还打折扣。

     如果是细菌感染性腹泻,此时感染的细菌大多为“格兰氏阴性杆菌”,此时选择头孢三代,疗效可能优于阿莫西林;如果是右下腹部疼痛,可能是阑尾炎,阑尾炎是厌氧菌感染,阿莫西林、头孢无效或弱效,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沙星类药物”,但沙星类药物依旧不是最佳药物,这个时候启用便宜的甲硝唑,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因此,不是贵的药就是好药,精准用药才是有智商、最聪明的选择!

     THE FIFTH

     我对学生发了一次大大的脾气

     一个学生脚部感染,瞒着我去医院开回了“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花了300多元钱,并被告知“对你好,不给你打针”。我发现后,勒令她不许吃这些药,将这些药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每天警示自己,自己是学药的,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不合理用药!!!!!

     首先,这个感染更大的可能性是混合了“真菌感染”,而阿奇霉素和头孢是不抗真菌的。

     其次,给药方式是“大炮打蚊子式”。采用口服的方式杀灭如此小局部的细菌,相当于,将全身轰炸了一遍,而真正到脚趾的炮弹微乎其微,因为药物需要通过血液带到组织中,而脚趾这个地方微循环极差,口服与注射的方式,很难将药物带到脚趾,即使有,药量也极少,不足以有效杀灭细菌。

     因此,我让学生自己在实验室配了一个即可抗细菌又可抗真菌的外用喷剂,成本不到0.1元,24小时就开始收口了。如果用口服的方案,没准需要好几周,所以医院给开了好几盒。

    

     点击可查看大图

     对于科普,我自己是悲观和沮丧的,因为大家会依旧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连我的学生,正宗学药的博士、硕士都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用药方案,就不用指望普通大众了。

     我现在有6个群,近3000人,指导他们的合理用药,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寄希望于大家,能说服马云爸爸,投资开发“合理用药机器人”。机器人大脑容量无限,重要的是,没有利益诉求,用药更公平。

    

     “END”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封面 / https://dribbble.com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