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解读“疱疹病毒”,也许我们会与病毒一生相伴
2020/2/28 16:18:20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有时我们要学会与病毒和平共处,一生相伴,焦虑只会导致病毒更猖狂

     疫情之中,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

     “阳光乐观、积极向上”是恢复健康的最佳药丸!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进入新冠疫情的另一个阶段,高热、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患者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37.5℃以下的低烧、胸闷、胸痛、肋间痛、背痛、手脚麻、皮肤、黏膜神经刺痛、生殖器官跳痛等,游走性疼痛”,很多人症状持续1个月左右,肺部CT提示病毒感染存在,核酸有些阴性、有些阳性,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并非是第3、第4代被传染者,可能是第1代感染者,只是没有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某些症状上与疱疹病毒相似。

     由于疱疹病毒人类感染率高达80-90%,借此机会,普及下关于疱疹病毒的知识,目的是,通过我们与“疱疹病毒”和平相处的现实,提示大家如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新冠病毒”,因为,我们可能无法将新冠病毒赶尽杀绝。

     关于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主要侵犯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 。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种多样,并有潜伏感染的趋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感染后的常见表象为:神经节腺体、肾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热性疱疹;唇、眼、脑感染;生殖器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单核细胞增多症,眼、肾、脑和先天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婴儿急疹和其他一些如未知腹痛等病症。以下介绍几类主要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简称HSV)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I)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II),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体,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HSV感染现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传染病。

     HSV-1型主要引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主要侵犯躯体腰以上部位,可引起口腔、唇、眼、脑及腰以上部位感染,多为隐性感染,并不表现出症状。HSV-1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接吻、接触带有HSV的病人的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

     原发HSV-1感染引起的典型病变为牙龈口腔炎最常见于婴儿及幼儿症状,包括烦躁不安厌食发热牙龈红肿及口腔痛性溃疡。

    

     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以怀孕吗?

     单纯疱疹病毒1型出现的身体部位如此之多,那么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以怀孕吗?据了解,单纯疱疹病毒对胎儿,与新生儿的影响都特别大,对胎儿致畸率非常高。许多报道指出,在怀孕早期感染(尤其是原发性感染者)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病毒血症、自发性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也可呈隐性感染或持续带病毒状态等。

     如果检测结果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IgG阳性只能说明感染过,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如果是IgM阳性说明体内还有相关病毒。建议去做IgM检测,如果是阴性,可以怀孕的。

     病程:皮肤和黏膜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成簇的小水疱,针头大小。水疱壁很薄、透明,不久就会溃破,形成浅表性溃疡。虽然水疱比较小,但很快汇集成簇,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的糜烂,并能造成继发感染,表面覆盖有黄色的假膜,疱破溃后形成痂壳。这时候就开始愈合了: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但是整个病程需要7~10天。未经适当治疗的,恢复慢一点。患病期间,抗病毒抗体会在血液中出现,发病后的14~21天最高,以后抗体的水平会下降直到较低的水平,虽然能保持终生,但不能防止复发。

     治疗: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口服、涂抹患处。这些药物可有助于缓解症状严重程度和发生频次,但并不能治愈感染。

     预防:单纯疱疹病毒1型大部分的人体内都有寄生的,饮酒、辛辣食物、感冒、紧张、焦虑、疲劳、性生活等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主要诱因,最常见的就是在嘴唇的部位出现疱疹的。因此,不要紧张、不要焦虑,焦虑可导致病毒复发、程度加重。

     传染期:病毒在有症状的发作期间的传染性最强,但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时也可出现传播。

     新冠病毒已经出现很多无症状阳性患者或症状较轻的感染者,新冠病毒是否也遵循疱疹病毒的传染特征,有待观察:

     发作期传染性强;

     没症状也可能传播;

     抗体只能阻止再次接触传染、降低发作程度,但不会阻止潜伏在机体内的病毒、不能阻止复发;

     阻止复发最主要的策略是:提升机体免疫力,避免诱因,如紧张、焦虑。

     HSV-2则侵及躯体腰以下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它是引起性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性生活中一定要使用安全套,避免传染给对方,而一般的接触是不是发生传染的。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90%为Ⅱ型疱疹病毒,仅10%为Ⅰ型疱疹病毒。经性器官接触后,潜伏约2-20天(平均6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严重烧伤、重度营养不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等感染后症状加重,可出现疱疹性湿疹、复发性角膜溃疡,甚至全身播散性疱疹而致命。一般来说,患者无需担忧太多,焦虑可导致病毒更猖狂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人类疱疹病毒3型)是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儿童常见疾病,好发于2~6岁,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患者急性期水痘内容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内均含有病毒。

     病程:约经2周左右的潜伏期,因上皮细胞肿胀、气球样变、组织液的积累,全身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有的因感染发展成脓疱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比面部和四肢多。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成人、老年人或有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常见的一种疾病,由潜伏病毒被激活所致。曾患过水痘的病人,少量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外伤、发热等因素能激活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活化的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轴突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区,增殖后引起带状疱疹。初期局部皮肤有异常感,搔痒、疼痛,进而出现红疹、疱疹,串连成带状,以躯干和面额部为多见,呈单侧分布。

    

    

     病程:约3周左右,少数可达数月之久。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在儿童初次感染时能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如:劳累,炎热,寒冷,X射线照射、紧张、焦虑等)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故称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预防及传染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感染人体以后,出现水痘或隐形感染,而后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因素(外伤、感染、过劳、焦虑等)的刺激下可以再发,损伤神经出现神经痛,累及皮肤出现丘疱疹,具有传染性。

     带状疱疹绝大部分累积单侧,呈带状,出现神经痛及皮肤损害,不会影响生命。只有极少数免疫低下、年老体弱或肿瘤患者才会泛发,此类患者可能并发肺、脑等系统损害,才会危及生命。

     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以内治为主,抗病毒药物为一线药,水痘及带状疱疹禁忌用糖皮质激素,因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病毒的播散而加重病情,可以配合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霜、喷昔洛韦霜等均可使用。

     3、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基因组为DNA。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

     4、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5型):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中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诱因与免疫低下(大量激素应用)、焦虑、过劳、紧张等有关。

     焦虑的危害

     以上资料可以发现,我们身体内隐藏、潜伏有各种病毒,即使我们的机体产生抗体,也无法阻止病毒的复发。因此,如何“与病毒和平共处,防止复发”,是我们可以尝试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将病毒“赶尽杀绝”。

     我们发现,潜伏的病毒有一个共同的诱因就是:过劳、紧张、焦虑。从目前的迹象看,新冠病毒有可能具有潜伏性,不会完全被杀灭,因此,不让其发作,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疱疹病毒我们已经有很多特效的抗病毒的药物了,但依旧只能控制症状,不能完全将疱疹病毒“赶尽杀绝”,所以,退而求其次,不如心平气和与之和平共处,将病毒限制在“唐僧的紧箍咒”内。不要焦虑,因为焦虑只会加重病情。

     焦虑的常见症状

     焦虑症(anxiety),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 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非常多这类焦虑,与新冠症状高度重叠,许多无感染患者,恐慌性就医,造成医疗资源的拥堵和浪费,也同时诱发了其他潜伏病毒的复发。

     (1)焦虑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尤其影响淋巴系统;(2)焦虑可使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3)焦虑可能会引起体温轻度升高,正常体温在36-37.2度之间波动,焦虑可能使体温波动到37.3度,甚至37.4度;(4)焦虑可产生严重的“濒死感或失控感 ”。

     焦虑极易误诊 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 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治疗:

     1.药物治疗:安定类药物:舒乐安定;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文拉法辛(博乐欣、怡诺思)、黛力新等。抗惊恐发作: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等。

     2.心理治疗:恢复愉快的心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康复过程,排解焦虑,是疾病康复最佳的治疗方案。

     疫情之中,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阳光乐观、积极向上”是恢复健康的最佳药丸!

     END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封面 / https://dribbble.com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