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医生为什么会火,聊聊中国人的性格
2020/3/3 17:48:28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昨天我重点讲了什么叫科学精神,今天与大家聊聊什么是科学思维
治病需要优秀的医生具备科学精神,也需要智慧的患者具备科学思维
昨天我发表了关于“李医生用苯酚治疗新冠”的文章,有很多赞同的,在此谢谢大家,也有很多质疑的,在此给予回复:
1. “李医生虽然没有行医执照,但在疫情期间有些患者得不到及时医疗救助,用假的行医执照出入小区治疗新冠患者,应该无责任”。

回答:医生救助患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采用的方法是合法、合规的,有理有据的,那么这个行为是值得尊敬的。但穴位注射苯酚,谁来证明它有效、安全。没有任何动物实验和正规的临床试验,直接用于患者,这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是拿患者当小白鼠,这种行为不合法也不合规。就因为他治愈了15个新冠患者吗?(有些报道说是15个中治愈了9个),那么,大家是否可以冷静的想想,武汉有几万新冠患者,正规医疗治愈的患者有多少?我肺炎讨论群里的患者也有好几千人,没有采用苯酚注射,大家也活的好好的,这就说明不是只有注射苯酚才能治愈新冠。
2. “新冠早期死亡率高、到后期才降低,就是应该一开始就使用李医生的苯酚疗法”。

回答:大家有没有问过李医生治愈的那15个患者(或9个)是重症吗?体温多少?血氧饱和度多少?呼吸困难吗?要知道“流感也是会死人的,流感有30%转为重症,10%进入ICU,进ICU后有9%的死亡率”,这个数据说明,有70%的人什么都不治疗,是会自己好的,如果治愈的那15个患者就是70%中间的人,谁能说明苯酚疗法是有效的。新冠目前的死亡率比流感略高点,随着我们对新冠了解的深入,新冠以后可能就是一场流感。
3. “科学只是医学的一部分,不代表医学只能是科学,在医学上,谁有疗效谁就是真理”

回答:医学是要治病救人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坚定不移的回答:“医学必须讲科学,所有医学的诊疗方案一定建立在科学之上”。其实真正的中医是非常讲科学的,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它很难被普通人读懂。很多江湖神医就是利用了人们对中医了解不深的现状,打着中医的招牌,催眠大家的理性,引发狂热的宗教式崇拜和巫术迷信,目的是骗取钱财。江湖神医胡万林的“芒硝治百病”,江湖神骗张悟本的“绿豆治百病”,都是为了赚取钱财,由于洗脑到位,拥有无数信徒。李医生的“苯酚穴位注射治百病”是不是也属于神医,我们还要继续了解清楚,但有一点,一个方法,能治百病,就严重违反了中医最精华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精准治疗。
因此,李医生为什么会火呢?为什么会引发众多的眼泪呢?与中国人的性格有关。这个朋友的一句话是最典型的体现,“在医学上,谁有疗效谁就是真理,不用用为什么,不用讲道理”。正是这种毫无理性的相信,导致了骗子层出不穷。
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有着同样的苦恼,自己的父母,省吃俭用,将钱都花在了买所谓的“保健品”上,而这些保健品打的都是中医、中药的旗号。中医是一个有着先进哲学体系学科,被骗子弄的一片混乱,这归根于中国人性格上缺乏“追根求源”的科学思维习惯。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国民众习惯墨守成规,缺乏科学思维的培训,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
4. “你们西医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打打杀杀的二次元,中医讲究整体观,辨证论治”

回答: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其实,既不懂西医,也不懂中医。中医讲究整体观没错,但不是所有病一定要全身治疗的。比如泌尿道感染,我们可以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它高浓度富集在尿道,一剂就好,不一定非要调动全身的免疫系统,激活白细胞前去作战,效率低,全身反应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辩证论治并没有实质的区别,都希望“治疗个体化、治疗精准化”。
中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每个人都懂点中医估计不现实,原本很好的,有先进哲学体系的中医,很可能被曲解。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要讲科学,因为医学是治病救人的,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闪失,不能让人打着中医的幌子胡作非为,不守规矩,任何一个治疗方案一定要在保证“安全、有效、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用于患者,不能拿患者当小白鼠。
患者自己一定要有科学思维体系,学会正确判断“对与错”,因为,生命属于你自己,选择错误会失去自我,没人能代替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愤青可以,但不要当没大脑的愤青!

- 中国人的性格 -
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凭着在中国20多年的生活经验,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写出《中国人的性格》一书,大致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 面子问题;第二章 节约持家;第三章 勤劳刻苦;第四章 礼节;第五章 缺乏时间观念;第六章 忽视精确(没有工匠精神);第七章 天性爱钻空子;第八章 拐弯抹角;第九章 柔顺固执;第十章 心智混乱;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第十二章 蔑视外国人;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第十五章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第十六章 生命力;第十七章 忍耐和执着;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第十九章 孝道;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心;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暴(中国人爱大喊大叫发号施令或责难他人,积习难改。中国人骂人的工夫已炉火纯青,争吵时一张口,污言秽语就如污秽的流水,滔滔不绝,在这方面英语甘拜下风);第二十三章 相互责任和遵制守法;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中国长期盛行猜疑。首先引起外人注意的例子便是各地城市周围的那些高耸的城墙。);第二十五章 诚信的缺失;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第二十七章 现状与需要(:中国人对人、对己都缺乏真诚,对别人缺乏利他主义,他们对崇拜对象的关系是多神论、泛神论和不可知论)。
1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完全如这本书中所述,但有些部分足够刺痛我们。
第十章 心智混乱:中国的教育并不让受教育者全面掌握一门学科,并付诸实践。中国人普遍有个习惯:把事实直接当做原因,这是心智混乱明显的表现。“你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盐?”你问中国的厨子,“我们向来不在面包里放盐”,他解释道。
心智不清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一般人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原原本本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叫甲去告诉乙,让某丙约束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要么这话压根就没有传递过去,因为有关几个人根本就不明白这话的重要性,要么传到某丙时,已走了样,他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医生为什么会这么火,就体现了我们很多人没有很好的构建一种“科学思维体系”,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心智混乱,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一知半解、一叶障目、胡乱起哄,于是这个事情传到最后就变样了。李医生用的是苯酚注射,中医应该没有苯酚吧?因为他说是穴位注射吗?因为穴位是中医的说法吗?那么请问,你们究竟搞清楚没有,他注射的是什么穴位,正宗的中医真的认可用这些穴位来改善病毒性疾病吗?什么都没搞清楚,就疯狂的义愤填膺,要“从李医生的眼泪说起”…….

于是,西医与中医本是两个相亲相爱的医学体系,无辜的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对立体系。对李医生的方案稍有质疑,变成了要千刀万剐的“黑中医罪人”。这就如史密斯第22章 社会风暴中写的:中国人骂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国,会把这个格言改成“试图寻找事物原由的人,是要倒霉的”。
事实情况如此,我仅仅是希望知道,李医生用苯酚治疗新冠有效的原由是什么,就是为什么有效,原理是什么?对科学家来说,这是必须的科学精神,对普通人来说,这是很自然应该产生的科学思维。但是,却有人指责说:“医学不一定要科学,有效就是真理,不需要说明道理”。下面我来说说,有些人眼里的有效,是真理吗?是事实吗?
- 谈谈幸存者偏差 -
幸存者偏差最早来源于英军对战斗机改进做的统计,根据对飞回来的受损飞机的统计发现其主要受损部位集中在机翼,所以结论是应当减少机腹的装甲加强机翼的装甲?这个结论是有偏差的,因为机腹中弹的飞机大多数都坠毁了,没有机会被统计到,统计结论产生了偏差,这个偏差被命名为“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日常表达为 “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 等。可以用对照试验和贝叶斯公式来消除幸存者偏差。
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任何治疗方案都需要做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因为中医也是要治病救人的,它也需要科学严谨。相信以前的老中医一定非常渴望、非常羡慕现在的医生,可以做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帮助完善中医治疗体系,只是以前都是个体行医,无法做到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医决不是某些人用来不讲科学的借口,用现代科技解释前人的经验,完善、规范中医的诊疗体系,才是我们对中医最大的尊重和保护。如果大家没有理性的相信胡万林、张悟本这样的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胡作非为,博大精深的中医会被无知毁掉。
醒醒吧大家,如果你真的是中医粉!
李医生的苯酚疗法就充分的利用了“幸存者偏差”。有记者采访过一些苯酚治疗的患者,其实有很多患者没有被治好,只是这些没治好的患者没有发声,李医生只强调了被他治好的患者。更重要的是,新冠肺炎是可以自愈的。15个人中,到底是被苯酚治好的,还是自愈的,由于没有对照,就形成了标准的幸存者偏差。这就是我上篇文章讲过的鞋垫的故事。花3000多元买双鞋垫,能包治百病,有一点科学思维都不能信啊!居然卖的很好,不得不说“心智混乱”。
一个英国朋友在武汉得了新冠肺炎,他没有采用中国的临床治疗方案,就是居家隔离,在家喝点威士忌,也好了,大家是不是要推广威士忌可以治疗新冠呢?美国、日本目前基本也是这个策略,不到重症不入院治疗,居家隔离,休息,不需要药物,因为没有药物预防,没有药物治疗,重症了对症救治,有痰吸痰,呼吸困难上呼吸机,心跳过快降心律,不会过度医疗,浪费医疗资源。
人们有一种不知觉无意识的偏见,对西医一定要求严格的对照,不能有幸存者偏差,西医也是这么做的。但对中医,大家就不允许有这样要求,否则就被扣上反对中医的帽子。于是看到网上有一种吐槽:“西医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没治好,说西医不行;中医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治好了,说中医厉害啦”。
- 西医的精准治疗和中医的辩证论治 -
为什么说西医和中医是相亲相爱的两个医疗体系呢?因为它们所以的医学目的都是一样的,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临床收益——个体化治疗”。只是语言表达方式不一样,西医叫精准治疗,实现精准治疗的手段是采用现代检验技术,精准诊断病因,根据病因对症对因治疗;中医叫做辩证论治,实现的手段,以前是“望闻问切”,现在也配合了现代检验技术,根据不同的“证候”、不同的个体,实现个体化用药方案,所以,以前的中医,会根据不同的人,在一个基本方子上有“加减方”,现在做成了中成药,不知道这个“个体化用药”该如何实现了。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证”是一个“证候群”的总称,一般单独的“证”称为“症状”,由几个症状综合组成一个病症时称为“证候”。如发热是一个症状,若与怕冷、头痛、身痛、脉浮等症状结合则辨为“外感证候”。临床上从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病位、病机、确定证候,然后给予适当治疗,这是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西医对中医的这个“外感证候”可能在治疗方法和疾病诊断上有些不同。
发热:可能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创伤应激、焦虑等等,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完全不同,西医会利用检测手段,精准的找到病因,给予精准的治疗,而不是仅仅退烧。
怕冷: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畏寒,也可能是甲状腺素功能低下等所致,同样治疗方案不一样;
头痛:可能是焦虑,可能是血管性,可能是神经性,可能是高血压,同样治疗方案不同,都需要精准的找到病因,实现精准治疗。
上火:上火是中国人词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疾病表述”,那么上火到底是个什么病呢?怕是没人说得清楚,100个人,有100个不同的症状。有些人觉得嘴巴烂了是上火;咽喉痛是上火;眼睛红是上火;咳嗽是上火;便秘是上火,烧心是上火。我不知道中医治疗上火用什么方法,就现代医学来说,上述症状,我们怕是要用数十种方案才能做到精准治疗。
只举一个例子:
嘴烂:虽然被称为上火,但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嘴烂有很多原因:
1.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某些温度、化学、机械性长期持续刺激因素有关。例如嗜好烟酒、烫食;舔唇咬唇不良习惯。与精神因素有关。
2.腺性唇炎
病因尚不明了。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后天性的可能因素包括使用具有致敏物质的牙膏或漱口水、外伤、吸烟、口腔卫生不良、情绪等。有人认为此病为克罗恩病的一种表现。
3.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原始淋巴组织在光辐射下增生有关。
4.浆细胞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末梢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有关;局部长期机械刺激如义齿的刺激、或光线刺激也可能是本病的病因。
5.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血管舒缩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
6.梅-罗综合征
病因不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血管舒缩失调可能与本病有关。
7.光化性唇炎
光化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病因系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所致。
8.变态反应性唇炎——如化妆品引起的过敏
变态反应性唇炎是因接触变应原后引起的唇炎。某些食物、药物、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物理因素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9. 疱疹病毒性唇炎——用抗疱疹病毒的药
- 不得不质疑一下:李医生的苯酚疗法,
可以治疗很多病,是符合了西医的精准治疗
还是符合了中医的辩证论治?-
我们来看一下李医生对苯酚疗法为什么可以广谱抗病毒的理论解释:病毒含有RNA、DNA,它们都含有嘧啶环,苯酚含有苯环,结构与嘧啶环相似,所以苯酚注射进去后可以通过苯环与嘧啶环相互作用干扰病毒的RNA、DNA复制。这个理论你信吗?你知道我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DNA和RNA吗?包括李医生注射的那些穴位的地方,都有我们自己的DNA和RNA,如果苯酚具有抑制DNA、RNA的作用,那苯酚还没来得及跑到肺部杀灭病毒,穴位部位正常的组织就已经完蛋了。

有朋友给我留言;你是著名教授,你有研究能力,为什么不帮李医生做个实验证明他是对的”。我用郭德纲的一个相声段子来回答:“如果我对火箭专家说,火箭是劈柴火烧起来的,他要是看我一眼,他就输了”。

这是为什么一般的骗子不太敢用西医理论骗人的原因。因为现代医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所有理论是以实际存在的物质为基础的,没有非常高端的知识基础,很难圆满的骗到人。为什么很多骗子会选择中医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学过中医,中医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它的“藏象学”、“信息-能量-物质学”有多少人能搞明白?于是,胆子大的,口才好的,没文化的都能当神医,因为大多数人不懂,所以无法判断真与假、对与错。
治病需要优秀的医生具备科学精神,也需要智慧的患者具备科学思维
不要好心办坏事,毁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
- END -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封面 / https://dribbble.com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