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
2020/3/13 14:26:30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疫苗的分类

     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迎来了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第一个胜利,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所有疫苗的运输、储存均需全程处于2-8℃的冷链,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我市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第一类疫苗有11种,包括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减毒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与一类疫苗同类的精制品或进口品属自费疫苗范畴,主要包括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肺炎疫苗、水痘疫苗、成人麻风腮疫苗、流脑A+C疫苗、流感疫苗、HPV疫苗及未来可能研发成功的新冠疫苗等。

     疫苗制备方式及其

     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减毒活疫苗

     (live‐attenuated vaccine)

     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甲醛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保持特异的抗原性。

     优点: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

     缺点:安全差,具有潜在的致病危险(有可能因发生逆行突变而在人体内恢复毒力)。

     禁忌症:

     ●最近4周内曾使用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被动免疫制剂者,应推迟活疫苗的预防接种 。

     ●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有某种传染病既往病史者,考虑其已获得病后免疫,可不必接种相应疫苗。

     ●对发热者(特别是高热者)、急性疾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应暂缓接种疫苗。

     ●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物过敏史者不能接种含有该过敏原的疫苗。

     ●对有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疾患、重症慢性疾患、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病人,应暂缓接种疫苗。

     常见减毒活疫苗有:麻疹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等。

     灭活疫苗

     (inactivated vaccine)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接种1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

     优点:使用安全;易于保存;无污染危险;对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不敏感;容易制成联苗或多价苗。

     缺点: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径单一;主要激发体液免疫;没能产生较好的粘膜免疫。

     常见灭活疫苗有:灭活疫苗有百白破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HPV疫苗、狂犬病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等。

     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源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源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

     DNA疫苗: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是一种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疫苗。

     优点:安全性高,消除导入可能与"减毒"疫苗相关的强毒力病毒的危险性。使用一次,即能产生长期免疫力,无须增加剂量,并可提高依从性。

     缺点:(1)外源DNA进入机体后是否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2)疫苗DNA长期在体内表达是否会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长远来说,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疫苗DNA 作为一种外来物质,是否会引起机体产生抗DNA抗体?(4)DNA疫苗诱导的CTL反应是否会对其他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正在研制DNA疫苗有:正在研制的此类疫苗包括疟疾、流感、轮状病毒、HⅣ等。

     目前临床乙肝疫苗有:血源性乙肝灭活疫苗和DNA乙肝疫苗。

     RNA疫苗:极有可能促成新一代疫苗生产方式的变革,因为它既综合了减毒活疫苗的优势,又避免了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生产复杂性等问题.但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款RNA疫苗上市。美国Moderner 曾于2019年8月成功开发了寨卡病毒疫苗,MRNA-1893,但至今尚未上市。

     第三代疫苗虽然值得期待,但目前临床依旧以传统的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主。

     2020年2月16日,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有希望的 HIV 疫苗项目宣布“彻底失败”。该项目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牵头,大规模人体试验开始于 2016 年秋季,代号为HVTN 702。试验的地点选择在南非 —— 世界上艾滋病最为泛滥的国家之一。接种疫苗组有 129 例感染,安慰剂组有 123 例感染—— 这意味着试验失败了,投资1.04 亿美元。

    

     新冠疫苗可解燃眉之急吗

     在中国政府于1月10号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RNA 序列之后,各类疫苗研发和临床实验便频频上马,但新冠疫苗可解燃眉之急吗?2 月 17 号,世界卫生组织在声明中表示,现在距离一款新冠疫苗成功问世大概还需要 18 个月甚至更久。

     2 月 24 日,美国制药公司 Moderna 宣布,已经用 1 个月的时间成功研制出针对新冠肺炎的人体 mRNA 疫苗,并已将第一批疫苗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开启安全性临床试验,计划在四月底之前,对 20~25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测试;2 月 26 日,俄罗斯副总理称俄罗斯已经研制出 5 种新冠病毒原型疫苗;2 月 27 日,流行病应对创新联盟(CEPI)宣布,除 Moderna 外,将资助另两家机构 Inovio 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发新冠疫苗;2 月 28 日,以色列的一家研发机构声称他们将在 3 周之内完成疫苗的主要研发工作,疫苗预计最快在 90 天以后能够问世;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宣布,已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

     这些大多以RNA疫苗为主,而至今为止,全球尚未有RNA疫苗在临床正式使用。第三代疫苗虽好,但真正可以进入临床,尚待时日。

     疫苗研发流程:时间长,难度大。一般来说,疫苗成功研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期制备、后期试验验证(动物实验和三期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生产,最终投入使用。即使通过动物实验,进入临床,也是步步惊雷,受试者可能出现免疫过激反应,也可能存在临床试验时间过长,期间病毒产生变异导致试验白费。很多艾滋病疫苗的临床试验遭遇滑铁卢,可见疫苗的研发到上市,不是新闻传传捷报就可以的。

     新冠疫苗对此次疫情可能意义不大,但研究需要进行,因为,此次新冠病毒是否会与乙肝病毒一样,长期寄生于人体,尚不得而知,人类也许要与它打一场持久战。

     流感疫苗需要接种吗?

     注意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并可能无效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它分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来才发现的流感病毒将归为丁(D)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是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马流感等人与动物疫病的病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

    

     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

     流感起病急,传染性强,会引起发烧、头昏、四肢酸痛等症状,来势汹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心肌梗死、哮喘、中耳炎,都有可能因为流感而引发。

     大多数人无需治疗可以在一周内从发烧或其他症状中恢复。然而,少数人可因流感患上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全球每年预计有10亿流感病例发生,300万-500万流感重症病例发生,29万-65万与流感相关的呼吸道死亡病例发生。

     目前的流感疫苗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由3种病毒组成。由于流感病毒变异性较大,因此保护率不高,大约为60%。且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只能持续6-8个月,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那么哪些人可以接种呢?

     它的接种对象为流感易感者以及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人群,比如儿童、老年人、体弱者、流感流行地区人员等。

    

    

     【不良反应】

     接种后可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硬结,可见发热、头晕、头痛、肌痛、关节痛,少见神经痛、感觉异常、惊厥、短暂的血小板减少等。

     【禁忌】

     (1)疫苗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中明确列出的禁忌症;

     (2)对疫苗中任一成份〈如疫苗活性物质、鸡蛋过敏者、福尔马林、硫酸庆大霉素等〉过敏者, 或严重过敏体质者严禁接种;

     (3)有急性临床症状,如发热、急性感染等现象的严禁接种;

     (4)晚期癌症病人、心肺功能衰竭者、孕产妇等慎用;

     (5)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严禁接种;

     (6)除上述现象外,凡健康状况不适者、禁忌症不易掌握者慎用或咨询医生,再行接种。

    

     HPV疫苗

     女性真的要争先恐后吗?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HPV)的病毒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传统观念中宫颈癌是属于中老年妇女的疾病,但其实其好发年龄在25-55岁之间,高发年龄在45-50岁,而且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中低分化癌和腺癌的比例较高,治疗效果差,肿瘤易于浸润、扩散和转移。

    

     感染HPV≠宫颈癌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

     关于HPV疫苗

     HPV病毒是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缩写,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已分离出130多种,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1)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2)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3)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

     (4)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有关。

     目前全球上市的HPV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

    

    

    

    

     每个女性都需要

     接种HPV疫苗吗?

     关于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的流行情况,据2003-2004年来自美国的国家健康和营养研究课题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4-59岁的HPV总感染率为26.8%。总人数超过28万的统计数据发现中国正常女性人群HPV感染率约为15%。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结果,但根据宫颈癌筛查的结果显示,阳性率大概是在十万分之158(0.158%),也就是并非所有感染HPV的患者必然会得宫颈癌。

     HPV分型感染很重要:低危型,有一过性,自然痊愈的特点,高危型主要为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等15种。

    

     HPV疫苗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医学争鸣,1674—8913.2018.02.01):

     局限性:

     具有致癌性的HPV病毒具有十多种(HPV16、18、45、31、33、52、58、35、59、56、51、39、68、73、82等),HPV疫苗虽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并非针对所有亚型,其保护作用也不是终身有效。宫颈癌好发年龄段位55-59岁,现阶段接种人群为9-25周岁,HPV疫苗目前认为至少可持续8-10年,由于疫苗上市不久,保护期尚需观察。

     不良反应:

     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曾经使用过HPV疫苗。截止2015年11月,全球HPV四价疫苗使用超过2.05亿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头痛、疲劳、全身痛等,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血栓、视力障碍、死亡等。2009年,日本引进HPV疫苗,2013年纳入接种计划,部分人群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全身疼痛,甚至不能行走,引起国内轩然大波,由于接种人员主要为青少年,影响深远,2014年底,日本政府决定将其从疫苗计划中移除。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但落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头上都是一场灾难。

    

     不应将疫苗作为唯一的保护措施:1949年10月后,我国政府大力治理娼妓,逐渐消灭了包括梅毒、淋病在内的性病,此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防病率直线下降,因此,切断传染源,是一种更安全的保护措施,不能完全依赖HPV疫苗。

    

     由于我国女性HPV感染率并不高,而且不一定感染的都是高危型,因此,不一定全体女性都接种疫苗。HPV也不是感染了就立即会导致宫颈癌,做好体检和监控就可以啦。

    

     END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封面 / https://dribbble.com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