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2个月,病例零增长下的合理性及我们应该保持的警惕性
2020/3/24 14:33:11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武汉已经连续几天新增病例零增长了,值得我们所有人欣慰,经过2个月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由于执行了严格的隔离措施,新增病例零增长是可能的。从我的统计分析看,绝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时间都在1月15日至1月30日之间,后来新增发病的人并不多,但这不等于传染源为“零”。复工在即,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心理上的准备和防御措施呢?与大家聊聊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在此,我不下任何结论,只是陈述现象。

     李文亮发出“SARS来了”被训诫,从道理来说属于“职业预测”而不应被定义为谣言。医生这个职业是有责任通过蛛丝马迹预测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预测一个人会得肿瘤、预测一个疾病会流行,也许这个预测是错的,但这就是医生的工作,允许出错。如果一个医生不善于通过蛛丝马迹预测可能的健康风险,其实不是一个好医生。有预测,才可能有时间从容不迫的形成预案,形成应对措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职业预测与谣言的最大区别是,“谣言是无中生有”,“职业预测是基于事实的推断”,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重视这些推断,可能中心医院不至于伤亡惨重。由于现在无法界定“谣言与职业预测之间的界限”,所以,我只是提交一些现象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个人观点。

     Nature发文:

     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

     可能引起新一轮疫情爆发

     截至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30万例。2020年3月20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题为: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的报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这些病例是由于未进行足够的测试而遗漏的病例,或者是携带病毒但尚未表现出症状的“临床前病例”。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大爆发。

     3月6日发布在医学预印本 medRxiv 的一份研究指出,截至2月18日,武汉有3.74万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当局并不知情。有关无症状病例的最好证据可能来自钻石公主号游轮,邮轮上的3711名乘客和船员被反复测试和密切监视。3月12日,治亚州立大学的流行病学家Gerardo Chowell发表在 Eurosurveillance 杂志上的建模研究表明,在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的约700名感染者中,约有18%从未出现症状。

     轻症或无症状的人会传染其他人吗?一个德国的研究小组于3月8日发布在医学预印本medRxiv的研究显示,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即症状较轻时,喉部拭子中的病毒水平较高,这意味着病毒很容易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一过程被称为病毒脱落,并传播给他人。广东省疾控中心于3月19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文章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后不久就检测到了高病毒载量,有一位感染者从未表现出症状,但是他所释放的病毒量与出现症状的患者相当。

     文章提到的防控措施: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助长大流行的轻症和无症状病例。关闭学校、取消公共聚会,让人们呆在家里,远离公共场所,这些有力的社会隔离措施是阻止这些无症状病例传播的唯一途径。

     我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跟踪观察

     我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并非完全无症状,一般这类被感染者,会在发病时候有一天或几个小时的不适症状,包括低烧(37.7℃以下)、短暂的肌肉酸痛、短暂的心悸、胸闷、乏力、皮肤游走性跳痛等。只是症状较轻,会在1-2天内消除,不易引起重视。跟踪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大部分患者,呼吸道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有少数时候呈弱阳性,提示,新冠病毒在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出现的概率并不高,通过打喷嚏、咳嗽传染的概率也比较小,但不排除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出现一定量病毒引起传染的可能。

     但我们不可能做到全民排查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而且排查出来也没有价值,因为我们不可能对所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实施长时间隔离。无症状感染者可能8次咽拭子核酸测定,出现1次阳性,只有这一次阳性的时候,才有可能存在传染风险,大部分时候传染他人的风险很小。一般来说,呼吸道出现病毒时,有些人会有少许症状,比如咳嗽、低热、关节痛或肌肉痛等,遇到这类情况,可自动隔离一周。

     广东省曾经报道过14%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复阳,这些康复后的患者其实转入了无症状感染者之列,体内的病毒可能并没有完全杀灭,他们的呼吸道偶尔出现“路过性新冠病毒(复阳)”,但几天后又会转阴,阳性时可能有传染风险,阴性时传染风险较低。

     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病情不重,为什么康复后的新冠肺炎患者症状也不会加重呢?因为这些人群已经在体内形成“保护性抗体,IgG为阳性”,因此,他们很少会再出现重症。

     实际上,这类人群就是我们地球上第一批进入“群体免疫”的人群。新冠病毒可能与SARS不同,不会彻底消灭,如果新冠病毒选择与人类共享身躯,那么群体免疫是最终要实现的。

     最理想实现“群体免疫”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在人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而不是现在通过“主动感染、被动感染”以健康的代价获得保护性抗体。

     目前隔离最主要的目的是:“削减峰值,给医疗从容抢救危重患者的时间和能力;保护弱势群体,等待疫苗,等待群体免疫后对病毒传播的控制”。

     因此,在病毒流传特性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弱势群体(老人、体弱者)尽量少去公众场所,保持带口罩的习惯。

     康复后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有一部分人可以视为新的“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综合征”一类

     至今没有归宿感的患者

     人们习惯将新冠病毒感染者称为“新冠病毒肺炎”,将新冠病毒肺炎分为“轻、中、重症”。然而有一类人群与肺炎并不相关,很多人不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肺部无感染或轻度感染,没有高烧,血常规检测正常,氧饱和度正常,主要表现为:37.7℃以下低烧,大多体温为37.3-37.5℃,静态心率90-130次/分,胸痛、胸闷,有些仅仅单纯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有些同时有其他症状,包括:肌肉跳痛、皮下沿2神经出游走性跳痛、男性生殖器跳痛、体感麻木、乏力、虚汗、口干、口苦、头痛、失眠等。

     这类症状在医院,通常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很多患者被使用“黛力新”等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他们感染了新冠病毒,只是由于症状轻微或肺部感染不典型或多次核酸检测阴性,被拒绝承认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很长时间,这类患者因为病因不明十分恐惧、无归属感,也确实伴生了一些抑郁的症状。新冠综合征及疑似新冠综合征概念的提出,扩大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范围,他们同样存在传染他人的风险,且由于这类患者免疫未有效激活,导致病程很长,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在1-2个月之间,很多患者截止目前2个月,症状仍然没有消失。

     新冠综合征患者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传染力的差别:咽拭子核酸检测复阳,意味着呼吸道存在一定量的病毒,病毒很容易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一过程被称为病毒脱落,并传播给他人。通过对新冠综合征咽拭子核酸检测的跟踪观察,在有症状期间,只要检测次数足够多,核酸检测不会一直保持阴性,而是出现阴性、阳性交替的结果。阴性出现的概率大于阳性出现的概率。咽拭子核酸检测主要反映的是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如果呼吸道存在病毒,就形成一个潜在的传染源。与病毒肺炎相比,综合征患者呼吸道出现病毒的概率较低,大约在10-30%之间(8次核酸检测,1次阳性,7次核酸检测2次阳性,5次核酸检测1次阳性),因此,综合征患者传染性比病毒肺炎患者低,但不能完全排除传染风险。

     因此,新冠综合征患者,虽然还没有被承认是新冠病毒感染者,还是要做好隔离措施,在症状未消除前,不要复工,以免传染他人。

     新冠综合征患者属于第一批进入“群体免疫”的人群吗?从目前跟踪的结果看,由于新冠综合征患者免疫反应不强烈,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大约有30-50%的患者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要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群体免疫”中的一员,需要去医院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测测“igG”是否阳性。

     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不同,一般呼吸道病毒感染为自限性5-7天,但新冠病毒自限期远远超过7天,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在2-3周痊愈,新冠综合征患者病症持续4-8周,或更长,这给疫情防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不得不与新冠病毒共享身躯?

     会怎样?

    

     如果我们不得不与新冠病毒共享身躯,我们将如何理性对待这些病毒?不要恐惧、慌张和害怕,历史上发生过十次大的疫情,人类都战胜了。

    

     如果新冠病毒像流感每年如期而至,那么我们最终要靠“群体免疫”战胜它。疫苗将是我们最期待的科技成果。流感有40%的变异性,流感目前在中国每年约有8万人死亡,约为万分之0.63左右。如果新冠病毒变异性不高,新冠病毒疫苗将是人类最好的防线。

    

     如果新冠病毒像疱疹病毒长期潜伏在我们体内,我们战胜它的方法是机体免疫力。疱疹病毒人类感染率为80-90%,只有在免疫力低下时,病毒才会激活,引起人类疾病。这类疾病通常是自限性,机体免疫力大多可战胜它们。当然,杀灭病毒的药物也是值得期待的。

    

     民众如何帮助政府控制疫情,

     削减疫情峰值,等待科技成果

     1. 做好个人防护,复工复产后,密切关注身体体征的变化;

     2. 有症状了请留在家里,做好隔离,尤其是新冠感染者,即使只是小小的症状,也尽量隔离一周。

     3. 咳嗽和打喷嚏请用纸巾捂住口鼻,迅速扔掉纸巾,马上洗手;

     4. 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1.5米的距离;

     5. 如果能够进行抗体检测,可以对有抗体人群或无抗体的人群进行分组工作。

     -END-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