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鸡尾酒营养支持疗法解决新冠肺炎后遗症及新冠综合征
2020/3/30 14:52:56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疫情前期防御型鸡尾酒疗法

     成功改善新冠肺炎症状,

     疫情后期再提议新鸡尾酒疗法

     新冠感染者症状会复发会复阳,新冠感染者的治疗护理可能是长期的过程

     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那是一段至暗时刻,许多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较重,持续高烧,氧饱和度低于93%,属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面临生命危险。我根据多年的研究,以安全和不过度医疗、不做无效医疗为原则,提出“防御型鸡尾酒方案——甘草酸二铵+维生素C+芦丁”,以最小的危险系数,获得了良好的健康收益,获益者众多。抽空回访了一些患者,现提供九例患者的体温变化过程,一目了然的知道,防御型鸡尾酒方案的健康获益,成功阻止了患者向危重症发展。

     蓝色线标识为没有服用药时的体温;红色线标识为服用其他种类药物(奥司他韦+阿比朵尔+莫西沙星+连花清瘟,或利巴韦林,或甲强龙等)时的体温;绿色线标识为服用“防御型鸡尾酒方案”后的体温,可见持续不断的高烧,在1-5天内恢复正常。

    

     点击可查看大图

     2020年2月15日后,面对一些新的低烧患者,防御型鸡尾酒方案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我的分析是,这些低烧患者炎症风暴不强烈,因此,以抗炎症风暴为主要依据的“防御型鸡尾酒”方案,效果就不好了。我对这类患者没再建议大家采用。但有些患者还是选用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些低烧病程长达2个月的患者,在服用鸡尾酒方案7-10内体温也会降至正常,只是停药后,有些患者会反弹。

     2020年2月15日至3月30日,经过近40余天的跟踪观察和密集研究,熬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在一些患者蛛丝马迹的信息提示下,终于想清楚了一些问题,基本弄清了这些患者的部分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针对这些“部分病因”,提出“鸡尾酒营养支持方案”。我将这类患者称为“新冠综合征和疑似新冠综合征”。

     综合征患者有两大来源:一类首发症状就是“综合征”,病程持续近2个月;一类是“新冠肺炎”康复后症状复发,新冠肺炎患者一般不会再复发为“新冠肺炎”,因为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基本复发为“新冠综合征”。由于综合征患者病程很长,需要长期维护治疗,为了给予患者在治疗护理中“最大的安全系数”,尽量减少药物的危害及服用时间,我提出了“鸡尾酒营养支持方案”,下面介绍我方案的逻辑和道理。

    

     为什么要提出“新冠综合征”的概念,

     因为很多感染者不能当“肺炎”治疗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一群人始终不被承认,因为没有典型的“新冠肺炎症状”,一直被当做焦虑症和抑郁症对待。长期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尴尬现实,也确实让这些患者有了“焦虑、惶恐和抑郁的症状”。为了应对复工复产后的疫情再次复发,目前无症状感染者都有了“沸沸扬扬的“崇高”地位”,而那些已经经历了近2个月疾病煎熬的患者,始终不知道自己“情归何方”?我们将这类患者定义为“新冠病毒综合征”、“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通过对新冠感染者的初步调查显示: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占比49.82%;新冠病毒综合征占比29.21%;新冠病毒肺炎占比26.97%。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医学伦理,我们都必须要重视这个群体的存在。

     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综合征、

     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的区别

     1. 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具有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正常或下降,或淋巴细胞下降;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300mmHg。(符合其中一项即可判断为重型)

     危重症: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需要ICU救治。

     临床重症、危重症预警指标: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炎症因子IL6、C反应蛋白进行性升高;乳酸进行性升高;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疑似病例:核酸检测阴性。

     2. 新冠病毒综合征的定义:

     新冠病毒感染者按目前的标准,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为什么我要增加“新冠病毒综合征”的分类呢?而不是将这类人群归为“新冠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在国家对轻症的诊断标准中,轻症的定义是:“症状轻微、没有肺炎表现”。既然没有肺炎表现,就不能定义为“新冠病毒肺炎”!症状轻微,说法太笼统,没有给出“轻微的定义”,也没有给出“什么症状”,于是形成了一个“荒漠地带”,规定了轻症类型,但没有人可以对号入座。而且,从我们跟踪的情况看,很多患者症状一点都不轻微,头痛、失眠、耳鸣、肌肉剧烈刺痛、肌肉萎缩等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这类患者应该有个明确的定义和分类。

     新冠综合征特点: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

     主要症状为非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咳嗽、气喘、咳痰,如果以这类症状为主,症状轻微,仍然定义为新冠肺炎轻症或普通型。

     不发烧或低烧,体温37.7℃以下;

     以周围神经损伤症状为主:皮肤游走性疼痛;肌肉跳痛或刺痛;触觉、温觉异常;嗅觉、味觉减退;肌肉无力或萎缩;多汗(虚汗);肢体麻木感;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便秘或腹泻;(以外周神经损伤为主,偶见咳嗽、咳痰,可归为新冠综合征)。

     心动过速:静态心率≧90-130次/分,有些>160次/分,胸闷、胸痛。但心肌功能检测正常,包括心肌酶学检测,心脏B超检测均正常。心跳过快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耗氧量增加的主要表现:胸闷、心悸、心区不适、有时心区抽痛或呈放射性绞痛;气短、运动、饱食或激动更加严重。

     证明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指标”:核酸多次检测中出现1次以上阳性;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或胸部CT显示肺部轻度病毒感染影像学特征。三个指标符合其中之一。如果三项指标均为阴性,定义为“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

     新冠病毒可能与疱疹病毒一样

     具有“潜伏感染”特征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生,感染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由于机体免疫力底下、劳累、环境、内分泌和辐射等因素影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和粘膜,引起口唇单纯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同样可引起潜伏感染:在儿童初次感染后,引起水痘;而潜伏在体内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觉神经节中的病毒,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上皮细胞,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多发于胸、腹、背和面部,局部剧烈疼痛,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新冠病毒可能与疱疹病毒类似,会潜伏于一定的组织细胞内。机体内环境稳定时,无症状,机体内环境不稳定时,病毒被激活,产生症状,有些病毒游走到呼吸道,于是“咽拭子复阳”,有些游走的胃肠道,于是“肛拭子复阳”。因此,无论是新冠肺炎患者还是新冠综合征患者,有些患者都会出现症状反复发作的现象,以及咽拭子或肛拭子反复复阳的现象。有些患者会在症状消失后20-30天左右,再次出现症状,不过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对于有IgG保护性抗体的患者来说,一般肺部不会再次感染,症状不会加重,不会危及生命。新冠肺炎患者症状再次复发,一般不会出现肺炎症状,而是出现综合征症状。

     疱疹病毒人类感染率80-90%,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后出现水痘、疱疹等,具有传染性,治疗激活性疱疹病毒,可采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对抗静止期病毒,靠的是机体免疫力和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因此,如果新冠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特点”,那么在没有特效抗新冠病毒药的条件下,对抗病毒唯一办法是我们的“免疫力和稳定的机体内环境”。

     坦然面对,积极生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是大家当前可以努力的事情,剩下的事情交给未来,交给科学家。解决问题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待。

     目前我们可能解决的问题是:新冠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数月的症状已经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通过分析患者提供的信息,经过这段时间非常密集的研究,从纷纷扰扰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新冠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导致“周围神经炎”所致,大家根据下面“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判断是否与你的症状比较符合。如果符合,我进一步提出了“针对周围神经炎的鸡尾酒营养支持疗法”,提供的方案基本是“营养补充剂”,相对于药物,安全范围大,大家可以尝试解决自己的“新冠综合征”问题。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

     化疗、肿瘤、糖尿病、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脚麻木,行走困难)等都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包括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周围神经还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点击可查看大图

     脑神经连于脑,共有12对。第1对是嗅神经,第2对是视神经,第3对是动眼神经,第4对是滑车神经,第5对是三叉神经,第6对是展神经,第7对是面神经,第8对是前庭蜗神经,第9对是舌咽神经,第10对是迷走神经,第11对是副神经,第12对是舌下神经。其中第1对、第2对、第8对为纯感觉性神经,第3对、第4对、第6对、第11对、第12对是纯运动性神经,第5对、第7对、第9对、第10对是运动和感觉混合性神经。

     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和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耳鸣与听神经损伤有关;出现嗅觉、味觉减退、口干口苦与嗅神经、舌咽神经损伤有关;面部麻木与面神经损伤有关。

    

     点击可查看大图

     脊神经以其前根和后根连于脊髓,共有31对。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脊神经前根是运动性的,可含有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性纤维和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内脏运动性的纤维。脊神经后根是感觉性的,可含有传递温痛触压觉和本体感觉的躯体感觉性纤维和传递内脏感觉的内脏感觉性纤维。臂丛神经是从颈部发出,经过肩部,手臂,前臂,再到手部神经。

     感觉神经功能受损:疼痛、麻木感、针刺感、触觉异常、温度觉异常等症状为主;

     运动神经功能受损: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肌痉挛、肌肉萎缩;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亦称植物神经,它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直接或间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

     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1)呼吸系统可出现呼吸深度和频率的变化;(2)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阵发性高血压、周期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及类似心肌梗死的表现;(3)消化系统可出现胃肠功能及消化液分泌障碍;(4)泌尿系统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或尿潴留;(5)如症状为发作性,可表现为面部潮红、出汗异常、瞳孔扩大或缩小、心动过速或过缓、流涎、寒战、腹痛等,其他尚可产生性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

     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和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全身游走性疼痛,背部肌肉刺痛、跳痛、躯体麻木、肌肉萎缩、虚汗、步态不稳、心区抽痛或呈放射性绞痛、多汗、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麻痹性肠梗阻/腹泻等。等与脊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点击可查看大图

     肌肉萎缩是许多综合征患者出现的比较严重的症状,肌肉萎缩的各类表现见下图,主要可见手掌、四肢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案

     1. 谷维素 调节植物神经紊乱:20-50毫克,每天3次

     谷维素(Oryzanol)存在于稻米油(米糠油)中,主要用于辅助治疗自主神经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为:心悸、出汗、潮红和震颤等,并伴有其他诉述,如瞬息即逝的疼痛、烧灼、沉重、紧束感和膨胀感。虽然患者常认定某器官或系统存在疾病,但检查却不能发现相应器官有真正患病的证据。

     谷维素主要作用于间脑的自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中枢,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同时还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肝脏脂质、防止脂质氧化、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此外, 还有抵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使心肌兴奋性降低。

    

     2. 神经营养药

     维生素B1:一次5~10mg,一日3次,至症状改善。具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改善神经冲动传导;

     维生素B12:50μg-200μg/天,一天1-2次。参与三羧酸循环,促进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

    

    

     甲钴胺:如果萎缩性胃炎等,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可选用甲钴胺。口服:500μg/次,3次/日。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存在于血液、髓液中,与维生素B12相比,其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脂肪代谢,其作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可使高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参与脱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过程,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再生及髓鞘的形成,防止轴突变性,修复被损害的神经组织。口服给药后3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吸收呈剂量依赖性。可依次从血液、肾、肾上腺、胰、肝、胃组织中检测到本品,且浓度较高,而肌肉、睾丸、脑神经等处的浓度则较低。服用后8小时,尿中总B12的排泄量为用药后24小时排泄量的40%~80%。

    

     3. a-硫辛酸

     α-硫辛酸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万能活氧剂。研究证明α硫辛酸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在德国被推荐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超过30年。α硫辛酸可以保护糖尿病病人的神经组织,帮助治疗由于蛋白质沉积在神经细胞中而导致的炎症。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硫辛酸对化疗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

     运用在已经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末稍或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改善上,每天服用剂量为500-600毫克,可分2-3次服用,尽量与食物共服以避免胃肠道不适现象,硫辛酸需要服用至少三周才能开始发挥效果,对于轻~中度的糖尿病患,每天只需服用200-300毫克的硫辛酸,一般保养或是於其他抗氧化成分合并的剂量,一般每天只需20-50毫克左右。

    

    

     4. 谷氨酰胺

     研究显示谷氨酰胺能够对紫杉醇、奥沙利铂致外周神经毒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谷氨酰胺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

     1、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预防和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腹泻;

     2、强化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是机体中寿命最短,更新最快的三大组织之一,因此,谷氨酰胺的作用能在短时间内,表现在免疫细胞的功能上。

     3、减少肌肉分解:研究表明肌肉组织是机体的谷氨酰胺库,给予谷氨酰胺可以抑制肌肉萎缩,对关节疼痛部分有效。

    

    

     5. 卵磷脂

     卵磷脂,又称为蛋黄素,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是胆碱的最好来源,磷脂酰胆碱是其中主要成分,它在体内代谢成胆碱,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介质的重要来源,充足的卵磷脂可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是大脑神经髓鞘的主要物质来源,可提高神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对新冠的口干、耳鸣有辅助改善作用。

    

     鸡尾酒营养支持方案

     1. 辅助解决自主神经紊乱——心悸、失眠、虚汗、尿急、尿频

     谷维素+VB1+VB12(甲钴胺)辅助解决自主神经紊乱及周围神经损伤,配合VC+辅酶Q10保护心脏;

     2. 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损伤——皮肤游走性疼痛、肌肉刺痛、嗅觉、味觉减退

     a-硫辛酸+VB1+VB12(甲钴胺)辅助解决周围神经损伤,组织肌肉萎缩,提高免疫力,配合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营养粉(健身用);

     3. 神经递质传导减弱——耳鸣、肢体麻木、口干、口苦

     大豆卵磷脂+a-硫辛酸+VB1+VB12(甲钴胺)辅助解决周围神经损伤,组织肌肉萎缩,提高免疫力,配合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营养粉(健身用)。

     4. 长期低烧不退+周围神经损伤

     胸腺肽肠溶片+大豆卵磷脂+a-硫辛酸+VB1+VB12(甲钴胺)辅助解决周围神经损伤,组织肌肉萎缩,提高免疫力,配合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营养粉(健身用)。

     胸腺肽肠溶片:口服。每次5-30mg,一日1-3次或遵医嘱。用于免疫低下患者。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