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76天,武汉解封了,但战斗没有停,困扰依旧在
2020/4/8 13:45:32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武汉终于解封了,2020年1月23日,是历史永远要铭记的日子,历史上第一次因为疾病对一个千万级大城市封城。但当时大家都没准备好,医院病床不够,众多确诊的中、重症患者无法入院治疗,2020年1月25日,我开始对居家隔离患者进行医学援助,我们成功的走过了那段至暗时刻,虽然还有些没有痊愈,但大家都安全了。请大家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不要因为小小的不适而焦虑,伤口需要时间愈合,药物只是帮助。

     武汉是最早遭遇新冠病毒的城市,武汉的患者是全世界最先直面这个危险病毒的患者,因此,首先感谢武汉所有的患者为生命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的抗疫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此文仅为纪念我与大家的抗疫之路。下面一段视频是我的一堂网课,主题是“新冠疫情中的科学力量及新冠病毒的性格”,因为太长,大家不必点开,纪念而已。

    

     视频:新冠日记及新冠病毒可能的“性格”

     这堂课分为三个部分:

     一、与新冠病毒作战,为什么我采用了逆行的“防守型战术”;

     二、70余天与新冠交锋,我们发现了新冠哪些特点;

     三、如果我们不得不与新冠共享身躯,我们应该怎样智慧的与狼共舞。

    

     1.面对新冠,为什么我采用了防守型战术

     新冠是病毒,惯性思维是,我们要用药物去杀灭它。但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新冠是一个“新型病毒”,以前抗病毒的药物大概率对新冠无效,生命可能等不到新药研发成功的那一刻。第二个基本常识是,新冠是病毒,我们每年都会遭遇各种病毒的袭击,90%的病毒感染都可以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自愈”,就是大多数病毒疾病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药物也能好。因此,我只要保证新冠患者不向危重症转化,给免疫力留下足够时间战胜病毒就是胜利。导致病症急转直下转为重症的是“炎症风暴、氧自由基风暴”,这些风暴可引起炎性分泌物大量分泌,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导致死亡,风暴还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肺水肿阻碍气体交换使呼吸困难,很多危重症患者会咳泡沫痰或粉红色痰,是肺水肿症状。我用甘草酸二铵代替“皮质激素”对抗炎症风暴,避免了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的副作用;用VC+芦丁+辅酶Q10抗氧自由基风暴,这是三个日常“膳食营养补充剂”非常安全,同时VC+芦丁是标准的抗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临床方案,可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大多数人习惯用进攻型打法,采用抗病毒药、抗菌药,希望将这些外来侵略者赶尽杀绝,如果能做到当然很好,但当我们没有有效武器时,胡乱用多种药物进行“地毯式轰炸”,侵略者没杀死,我们的身体一片废墟,肝坏了、肾坏了、心坏了、脑袋坏了…..采用防守型打法,虽然被动,但至少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我比较喜欢采用“防守型打法”。好比意大利足球的链式防守,有时也可以获得一个世界杯冠军。比如治疗高血压,目前进攻型打法是:不管什么原因,强行扩张血管,血压降下来就行。我的打法是恢复血管弹性,虽然血压稳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但对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更好点;治疗痤疮,目前进攻型打法是,用毒性极大的四环素类药物杀灭痤疮杆菌,我的防守型打法是,恢复皮肤正常的油脂比例,让痤疮杆菌安静下来;治疗湿疹,目前进攻型打法是,用激素强行压制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皮肤屏障,我的打法是,重建皮肤屏障,安抚免疫系统。

     当然,精准的防守反击是需要的。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我成功的排查出一些非病毒感染性肺炎,比如军团菌肺炎,这个是必须打进攻的,因为防不住,它的致死率高达45%,远远高于病毒肺炎。我成功的用一个药物,实现精准打击,成功挽回生命。

     所以,我的逻辑是:不做无效治疗,不做过度治疗,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守住。用科学的力量帮助患者,睁开眼睛迎接第二天的黎明。

    

     2.70余天正面交锋,我们对新冠病毒更熟悉

     首先我们发现了,不是所有感染者都可以当“肺炎”治疗,很多新冠感染者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肺部无感染或轻度感染,主要以周围神经功能异常为主,所以,我们提供了新的营养神经的支持方案;

     其次,新冠病毒潜伏期并非全部都在14天内,有长达55天的潜伏时间,有20%左右的新冠患者症状会复发,核酸复阳,呼吸道再次出现病毒,因此,战斗依旧继续,疫情防控还需高度警惕。

     浪尖上从容起舞源自于对每个浪花的彻悟!新冠病毒对我们还有很多的未知。

    

     人类对新冠病毒目前没有抵抗力,但同样处于新冠病毒污染的环境内,我们的人群分为4大类:

     第一类人群是天生具有“肺炎体质”的人群,病毒感染后,主要侵入肺部,肺部适合病毒大量繁殖,呼吸道出现病毒的概率(阳性率)较高,可成为危重症患者,也是超级传染者人群;

     第二类人群是“综合征体质”的人群,病毒感染后,不以肺部为主要入侵组织,而是潜伏于神经等其他组织部位,导致综合征症状,很少危及生命,呼吸道出现病毒的概率(阳性率)较低,属于随机传染者人群;

     第三类人群是“无症状体质”的人群,病毒感染后,有可能在肺部定植,也可能潜伏于他组织部位,无症状感染者常常肺部的病变大于综合征患者,只是体温中枢等中枢感知部位不敏感,对体内环境变化无明显反应,表现为无症状,这类人群呼吸道出现病毒的概率(阳性率)很低,也属于随机传染者人群;

     第四类人群是“无感染或不被感染”的人群,许多儿童在新冠病毒环境下,不被感染,目前原因不明。

    

     3.也许我们要与狼共舞

     新冠病毒康复患者症状复发、核酸复阳,以及“猫”可能也是新冠的宿主的现象,提示它可能不会像SARS一样完全消失,我们将可能经常与之遭遇。我们一定要恐惧吗?

     如果新冠病毒像流感病毒,流感每年如期来袭,由于大多数人有抗体了,所以大家对流感并没有太多恐惧,伴随疫苗的研究,未来新冠应该可防可控;

     如果新冠病毒像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特征,那么我们机体的免疫力和内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好的对抗药物,其次是加快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或肺炎患者康复后出现症状复发,核酸复阳,可能是潜伏在其他部位的病毒因身体机能的变化,被激活,从潜伏部位游走到呼吸道,就像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当机体免疫力底下、劳累、环境、内分泌和辐射等因素影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和粘膜,引起口唇单纯疱疹。这些“路过病毒”是潜在的传染风险。提示,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如果再次出现综合征症状,即使症状轻微,也应主动隔离一周。

    

     4.借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致谢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

     在这76天的时间里,我的公众号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统计了一下“鼓励金额”,有接近“十四万元”。我将在开学之后,将十万元替大家转赠给“武汉大学药学院”作为生活有困难学生的助学金,剩下的想资助下此次疫情中,因收入减少无法承担自费医疗的新冠患者,如果没有资助出去,我会转至下一年的助学金。

     曾经一度我关闭了“打赏”通道,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后来很多朋友想微信给我转钱,我只好又开了这个通道。我不收钱是因为,“医学”和“科学”一定要保持“公益性”,如果有金钱驱动,会使行为失去“公正性”。

     希望中国的医疗早日进入公益时代。

     虽然这笔钱很少,与网红一篇文章打赏上百万不能比,但我们没有一点自卑,因为我们骨髓里填满了自信和骄傲。因此,呼吁有眼光的家长们,让有才华的孩子加入我们,做科学研究。健康并不能完全用钱解决,很多有钱人留下一堆钱,自己还是离开了。虽然科学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有向生命致敬的能力,努力就有希望。

     有记者问此次抗疫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收获吗?

     我的感悟是:“科学研究也需要逆行者,如果想用科研改变世界,必须学会安静,尝试淡泊名利,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战胜灾难的信心来自于真实的科研,真正的科学力量”。

     我的收获是患者给我的信息反馈:“丁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活着真好”;“丁老师,我们安全了,真的太不容易了”。只有经历过至暗时刻的人,才能体会生日的厚重,只有从生命的悬崖上,惊险爬上来的人,才能体会什么是“容易”、什么是“不容易”。

     谢谢大家76个日日夜夜的不离不弃!我们要换跑赛道了,因为不只是新冠病毒危及生命,还有很多的疾病需要攻克。

    

     —END—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