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又爆金句“孩子不能喝粥要吃牛奶鸡蛋三明治”,这真是个扯皮的问题,我
2020/4/20 20:44:05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4月15日下午,张文宏在一次视频讲座中,提出了关于早餐的建议:孩子早上吃鸡蛋、牛奶、三明治等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不要喝粥。张文宏说:“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我跟你们讲,现在中国的孩子早上只能吃两样东西,要么是鸡蛋、牛奶,还有高营养的三明治这些都可以吃,他不吃也不行,你说非要吃,不吃了不上学。”

    

     此言一出,却“不小心”引爆了舆论,被大V直指崇洋媚外。

     牛奶还是稀饭这是个值得扯皮的问题

     其实没必要讨论“喝牛奶、吃鸡蛋是否是崇洋媚外”,如果早餐喝牛奶、吃鸡蛋真的有利于全民健康,相信很多人都愿意放弃传统,崇洋媚外。因为“健康不意味一切,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健康为大,而不是狭隘的民族自尊为大。真正扛得起民族自豪感的人们,是有理性和逻辑的,一个民族要被世界欣赏,一定是有高端的思维,从而产生领先的技术,引领世界的发展,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孤芳自赏,一个善于取长补短的民族才能引领风骚。

     因此,我们需要用逻辑来看这个问题。我今天要扯的皮是:早餐喝牛奶吃鸡蛋真的科学吗?高蛋白意味“高营养吗?”,高营养意味健康吗?

    

     扯皮1.早餐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昨天我在公众号的文章里强调,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营养养生,一定不能用“直觉做选择”,因为它可能将你带到“坑里”,而你全然不知,怡然自得。许多人都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很多人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它符合你的直觉,于是,很少有人用逻辑思维问个为什么?为什么早餐要吃好?吃好的标准是什么?是营养均衡还是高蛋白饮食?

     首先请大家严肃的思考下,早餐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

     “补充能量(人体的能量是“ATP”),因为能量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而生物体生成能量物质(ATP)的主要原料是“糖”,不是“蛋白质”、不是“脂肪”。因此,一大早吃全高蛋白食物真的合理吗?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上面是标准的考试题:正确答案是A。

     经过一夜的睡眠,没有食物补给,起床时我们是低血糖状态,随之而来的繁忙工作及复杂的学习,需要依靠的是大脑的积极反应和有效利用。葡萄糖是大脑运行的唯一的“石油”,能量(ATP)来源。没有ATP,所有的器官都无法运行,包括大脑的敏捷思维、肌肉的运动、胃肠的消化、激素的分泌,所有一切新的开始,都需要补充新的ATP,糖是生产ATP的最主要原料,因为糖比蛋白质、脂肪生成ATP的速度要快的多。这个糖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白砂糖、蜜糖,果糖等游离单糖。这个糖指的是“葡萄糖等单糖”,我们人体获得葡萄糖,不是直接吃葡萄糖,而是通过吃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通过淀粉酶水解淀粉,获得的葡萄糖,粥是一个很好提供淀粉的食物。

    

     由于糖尿病的原因,大家直觉认为“糖”是坏东西,其实,糖是我们生命中每个细胞,每分每秒都不可以缺失的东西。糖尿病为什么血糖高呢?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将糖运进组织器官的“转运车(胰岛素)”少了,或“转运途径断了(胰岛素受体抵抗)”,糖运不到组织中,就堆在血液里,表现为血糖高,其实导致糖尿病并发症,不是血中糖高了,是组织中没糖,没糖就没有ATP,没有ATP组织就衰竭了,所以糖尿病最后表现为眼失明、肾衰竭、皮肤溃疡等。

    

     美好一天的开始,车要启动,重要的是给汽车加油,而不是在汽车上放个香囊。有精力有情调,放个香囊未尝不可,锦上添花更好。人体对糖就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

     “糖”是由哪些食物提供的呢?大名鼎鼎的“粥”;鲜香四溢的“馄饨”;唇齿生津的“油条、大饼”,还有令武汉人朝思暮想的“热干面”…….

     他们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大类——淀粉”。淀粉通过口腔淀粉酶及胰酶的作用,被分解成葡萄糖这种单糖,迅速的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带到所有组织器官,给长时间缺能量的器官补充新的能量。有能量,人就鲜活起来了,跃动起来了。

    

     扯皮2.为什么早餐不适合吃大量的蛋白质呢?

     第一个理由:关于消化

     胃酸(gastric acid)指胃液中的盐酸,它的分泌呈昼夜节律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现代人的早餐是快节奏的,尤其是年轻人和小孩,他们宁可多睡半小时、甚至10分钟,也不会提前起床为早餐做准备。因此,从起床到吞下早餐,胃酸是没有准备好的,这个时候的胃酸大约为pH3,此pH下,胃蛋白酶的活性比较低。胃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可以分解蛋白质成氨基酸。蛋白质是不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的,需要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吸收。也就是猪肉、牛肉不会直接变成我们的人肉,我们需要消化它们,吸收后再重新合成我们自己的肉,因此,不是吃高蛋白的食物,我们就能够获得高蛋白的收益,消化能力是个硬道理。pH1-2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比较高,老年人胃酸分泌下降,可适当补充酸,降低pH,提升蛋白酶活性,帮助消化。大量食用高蛋白食物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影响整个上午的工作和学习。

    

     第二个理由:关于胃排空

     不同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淀粉类为1小时左右,蛋白质为2-3小时,脂肪为5-6小时。如果早餐我们以蛋白质为主,我们真正获得来自蛋白质提供的能量,需要在3小时以后,蛋白质在胃肠中消化成氨基酸,2-3小时后进入肠道吸收,吸收后的氨基酸不能直接产生能量(ATP),而是要变成糖,专业术语为“糖异生”,然后再生产ATP。而我们从吃早餐到正式工作其实只有1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快速能量补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迅速补充能量;适当辅助蛋白质和脂肪,作为2-3小时后的能量加油站。

    

     第三个理由:关于血液的合理分配

     早上不能吃的太饱,因为早上是最重要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过饱会使大量的血液分配到胃肠道帮助消化,大脑缺血,会导致困倦和思考能力下降。

     “早餐要吃好”,不是指吃高蛋白、也不是吃的高级,而是吃得科学。蛋白质是要补,但不一定要集中在早餐,早餐的核心要务是“补充弹药,让机体能迅速投入战斗”。补充蛋白质的事情可以交个“中餐或晚餐”。晚餐吃少,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上个世纪以前,人们8点以前睡觉,现在的人类,基本12点左右睡觉,所以晚餐可以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主餐。这个时候强化下蛋白质是合适的。

    

     扯皮3.高蛋白意味着高营养吗?

     高营养意味着健康吗?

     高蛋白意味着高营养吗?这估计是个直觉错误。营养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处于最健康的状态。而这个健康状态,不仅需要蛋白质,也需要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单一吃一类东西,只会适得其反。营养素包括7大类:

     1. 糖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能源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供给,它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2.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在体内不断地进行合成与分解,是构成、更新、修补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保证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并供给能量。

     3. 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和固定内脏,防止热量散失维持体温。

     4.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需要量虽少,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5. 矿物质:是骨骼、牙齿和某些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能活化荷尔蒙及维持主要酵素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机能调节作用。

     6. 纤维素:纤维素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它能软化肠内物质,刺激胃壁蠕动,辅助排便,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吸收。

     7. 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是人体内体液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合成和分泌体内润滑肌肤和器官的作用。

     1992年美国农业部公布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即“营养金字塔”)图表,并称这一图表是指导美国人从均衡饮食中摄取营养的最佳图形。为了绘制这一图表,美国农业部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耗资近百万美元,并经过多次测试,最后才得到包括美国卫生部和福利部部长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同意,付诸实施。

     “金字塔”的第一层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它构成塔基,应占饮食中的很大比重。每日粮豆类食物摄取量为250—400克,粮食与豆类之比为10:1。

     “金字塔”的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因此在金字塔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每日蔬菜和水果摄入量250—450克,蔬菜与水果之比为8:1。

     “金字塔”的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每日摄取量为300克。

     “金字塔”的第四层为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禽、肉、鱼、蛋等动物性食品每日摄入量为100—200克。

     “金字塔”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单糖)。

    

     从这个金字塔我们可以看到,碳水化合物依旧是我们主力要摄取的食物。

     扯皮4.食物的功能不只是满足营养需求及饱腹感

     食物有两大功能,一是满足营养需求及饱腹感,有利于生理健康;二是满足味蕾需求,有利于心理健康。

     其实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家的屋檐下和平相处了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类,一类是高度自律苦行僧生活的我,一类是随心而动,自由快乐的他们。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忙于安抚患者,我忽视了对家里人的控制力,于是,大量的“牛鬼蛇神”级食品涌现出来,可乐、啤酒、油炸土豆片……,当我弱弱的问,你们不怕死吗?回答是:“人活着不吃好喝好,活着干什么?”,这种高级的人生哲学使得任何反对都显得低级,于是,只能看着他们“在慢性自杀的道路上”欢乐的走着……这种哲学估计是“吃货们”最强的指导方针,快乐至上。其实有时候反思下,人生不一定在乎长短,更重要的是过程是否有趣。

    

     国外是没办法,早餐就那么几种,只能喝牛奶、吃鸡蛋,啃食三明治,吞服燕麦片,英国的番茄焗黄豆算是我觉得比较好吃的啦,连吃一周还是会生无可恋的。

     中国人,有幸生在精彩纷呈的美食王国里,早点的丰富多彩让人叹为观止,做一些简单的搭配就能满足味蕾和营养学的所有需求——碳水化合物45~65%,蛋白质10~35%,脂肪20~35%,不一定非要“牛奶+鸡蛋+三明治”。我们的“豆浆+煎饼果子;白粥+鸡蛋+咸菜;牛奶+麦片+坚果;热干面+虎皮鸡蛋;豆浆+油条;馄饨+包子等等”,一样能撑起你的健康。

     中国孩子长到上学的年龄有6,7岁了,6、7年中国美食的潜移默化,足以打造一个“铁打的中国胃”,即使他们今后出国,他们依旧会热爱中国美食,请家长们放心,中国的早餐是完全可以在满足味蕾的条件下满足营养学需求的。

     这段不扯皮,这个是严肃的,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当今,中国家长与孩子最艰苦的“博弈”不是让他们多吃高蛋白食物,而是如何防止孩子的营养过剩。

     时代的车轮走到现在,我们很多疾病的病因与以前完全不同了,以前是营养不良,现在是营养过剩,肥胖、痛风、高血脂、高血糖,都是“富贵病”。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很多都是“食肉物种”,根本不用担心蛋白质不够。牛奶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但那些鸡鸭鱼肉同样也是优质蛋白。

     蛋白质摄入过多,危害比蛋白质不足更严重。蛋白质过量,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小球出现硬化,特别是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者是氮质血症患者,特别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取量,每天最好是控制在20克一下最好。

     大量多余的蛋白质,在小肠吸收不完,下落到结肠后,会被结肠的细菌分解,产生硫化氢、吲哚、臭粪素等,有些有致癌性。很多小孩放屁很臭,就是蛋白质吃太多了。常年进食高蛋白质者,肠道内有害物质堆积并被吸收,可能会未老先衰,缩短生命。一个美国研究机构宣布,过度贪吃肉类会导致体液中的矿物质失去平衡,也就是磷的猛增和钙的锐减(肉里的磷超过钙达20倍)。钙质锐减的后果是掉牙或齿槽脓漏。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取量,尽量避免蛋白质过高情况的出现,因为蛋白质过高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其实蛋白质的摄入是和人体的体重有关系的,一般来说一公斤的体重只需要0.8克的蛋白质,那么对于一个成年的男性来说一天摄取的蛋白质也就在52克左右,成年女性蛋白质的摄取量在42克左右。

     一个因蛋白质摄入过多的悲剧:健美女神因蛋白粉过量死亡。大量摄入蛋白质,在肝脏中被代谢成尿素,尿素通过肾排泄,由于该女子,尿素排泄障碍,导致毒素聚集在血液里最终影响大脑,导致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最后休克,死亡。即使是营养素,不可以过度摄入。

    

     至于张教授强调疫情期间,儿童要补充高蛋白,不吃鸡蛋牛排不许上学,他的意思是吃了高蛋白就可以增强免疫力,很多支持他的文章也是这么写的。这个说法非常符合大家的直觉,认为高蛋白可以提升免疫力。事实并非完全这样,高蛋白饮食并不能带来高的免疫力,这中间有非常复杂的“分子营养学原理”,我有时间再给大家科普。张教授的另一段视频的大致含义是:“生病了别喝粥,这个东西是没有用的,一点都没有用,尽量要喝牛奶吃鸡蛋牛排!!!” 。

     这段话也有不合科学道理的地方,有时间我再扯扯这个皮。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封面 / https://dribbble.com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