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大道至简、神来一笔”的疾病护理小经验——系列2,我与头痛的30
2020/6/2 11:24:11丁虹教授 虹说健康

    

     疾病护理系列1的公众号文章,收到很多朋友的积极反应,谢谢大家。有些朋友让我写写关于头痛的护理经验,还有些朋友要求写糖尿病的科普。今天我打算写点关于头痛的小经验。为什么糖尿病的科普我始终没有动笔呢?糖尿病是我的一个研究方向,我们也从实验中发现了与目前主流观点不同的现象,但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至少做到自己认为是可靠的才能公布给大家。如果我没有自己的观点,这个科普通常就是“轻科普,不是硬核科普”,轻科普,大家都可以从百度或其他公众号的文章中获取,我还是希望自己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大家,不是要求大家一定相信我,而是希望在众多的学术观点中,给大家一个新的选择。

     很多疾病难以治愈,可能是因为它的学术被固化了,突破这个固化需要“搅局者”,我希望我的科研能突破固化的逻辑,像乔布斯、像马斯克一样,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也许有些难治性疾病就解决了。糖尿病我已经摸索到了一些线索,但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是对的。正如,我现在已经大概知道,为什么“中年会发福?为什么有些人喝水都胖?”,但我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让那些“油腻大叔肚子不凸起来”,我能够科普的还是大家都知道的“少吃多运动”,严格的自律是可以让人不油腻的,既然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写了。

     今天介绍点头痛的小经验,因为,我与它打了30年惨绝人寰的仗,终于结束了。我的战斗经历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可能只对部分人有启发,因此,只是经验,大家可以试试,不要当做“尚方宝剑”。

     一、头痛的分类及病因

     根据头痛发生病因,国际头痛协会于2004年制定的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II)将头痛分为三大类:

     ① 原发性头痛(the primary headaches):包括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偏头痛等;

     ② 继发性头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

     ③ 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它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他类型头痛。

     头面部血管、神经、脑膜、静脉窦、头面部皮肤、皮下组织、粘膜等构成头部痛敏结构,当其受到机械牵拉、化学、生物刺激或体内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引发头部疼痛。

     原发性头痛常见病因

     血管病变:是原发性头痛最主要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血管早衰或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或血管痉挛,引起头痛;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异常: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由于脊髓后角、三叉神经核、丘脑、皮质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对触觉、电和热刺激的痛觉阈明显下降,易产生痛觉过敏。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灰质结构容积减少。

     继发性头痛常见病因

     1. 感染:颅脑感染或身体其他系统急性感染引发的发热性疾病。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

     2. 全身疾病:高血压病、贫血、肺性脑病、中暑、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

     3. 肿瘤: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4. 颅脑外伤后遗症: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 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神经症躯体化障碍及癔症性头痛。

     6. 头颈部疾病引起的头痛:头面部支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头面五官科疾患如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引发头颈部疼痛。

     7. 药物:又称药源性头痛(DIH)即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头痛,可表现为搏动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导致头痛的药品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脑血流改变性头痛:大多数抗高血压或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都可能导致头痛。硝酸酯类: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血管平滑肌,使脑血管容量增加,进而造成脑血管搏动性头痛,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此类药物常用于缓解心绞痛,长期服用易耐药。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通道,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从而扩张小动脉,增加脑血流量,适用于高血压或者合并哮喘的变异型心绞痛。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可造成血压骤降,使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症状。其他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桂利嗪,氨氯地平起效较慢,副作用也较小。

     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并作用于缓激肽系统,扩张动静脉,增加脑血流灌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

     血管平滑肌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强效速效降压药,其过快的降压作用会导致脑血流供应不足。常用药物有硝普钠、肼屈嗪。

     α1受体阻断剂:降压起效快,作用强,易出现首剂效应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出头痛眩晕症状,建议睡前服用。常用药物有哌唑嗪。

     双硫仑样头痛(喝酒后吃某些药物导致的头痛):服用头孢类药物、甲硝唑类药物等,同时喝酒,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头痛。因此,服药期间尽量不喝酒。有同样作用的药物还包括:氢化可的松、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地西泮、环孢素、他克莫司、紫杉醇、多西他赛、沙丁胺醇气雾剂、盐酸克仑特罗气雾剂、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一旦使用,导致乙醛蓄积,将有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引发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常用药物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颅内高压样头痛:沙星类药物,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易导致头痛的原因可能与沙星类药物脂溶性较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颅内压升高有关。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四环素类:头痛可能与脉络丛功能紊乱,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升高有关。常用药物有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维生素类:维生素A过量可使脉络丛功能活跃,脑脊液产生过多,颅内压升高。

     反跳性头痛: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者突然停药后易出现戒断性头痛,常发生于清晨,可能与阿片受体水平下调有关。常用药物有吗啡、哌替啶、羟考酮。

     无菌性脑膜炎样头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即临床表现出脑膜炎症状,但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常见药物有布洛芬、吡罗昔康、吲哚美辛。

     继发性头痛,针对病因治疗,可自愈头痛,大多属于急性头痛,随病因的消除,头痛自然消除。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大家在头痛时可以很好的找到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原发性头痛,属于慢性头痛,很难治愈,严重困扰大家的生活。

     二、原发性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1

     紧张性头痛

     症状:紧张型头痛以往称紧张性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患者头部会有“紧箍感”,像带了帽子一样,表现为头皮不舒服的感觉,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病人的40%,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

     典型病例多在20岁左右起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两性均可患病,特征是几乎每日双侧枕部非搏动性头痛,又称为慢性每日头痛。本病多发于成人,尤以女性多见,病程大多较长,可持续数十年,常反复发作,轻者仅在明显紧张或忧郁时才发生头痛,慢性者头痛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一般表现为双侧持续性枕部或额部钝痛,可扩展至整个头部,常有压迫沉重感或头周围紧箍感,尽管有时可有轻度头昏、视物模糊或耳鸣,但很少有恶心、呕吐或全身不适(与偏头疼不同,偏头疼表现为恶性、呕吐等)。紧张、焦虑可诱发本病。

     许多病人可伴有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状。或为较频繁发作的头痛,头痛期间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可有疼痛部位肌肉触痛或压痛点,有时牵拉头发也有疼痛;经肩背部肌肉有僵硬感,捏压时肌肉感觉舒适。

    

     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等亦有效。

     每个人对这些药物的敏感度不一样,有些人用对乙酰氨基酚有效,有些人对布洛芬有效,有些人对双氯酚酸钠有效,需要自我尝试。

    

    

    

     频发性和慢性紧张型头痛,应采用预防性治疗,可选用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或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或氟西汀等,或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巴氯芬等。伴失眠者可给予舒乐安定(艾司唑仑)等。

    

    

     非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可使紧张性头痛得到改善。在家中练习改善头部位置和俯卧位练习,加强颈后部肌肉的动作,并在颈后部放置冰袋;在背和肩部进行中至深部按摩2分钟;;被动伸展斜角肌、斜方肌上部、提肩肌和胸肌5分钟。

     2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CH)在医学文献中被认为是人类可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通常被称为“自杀性头痛”。因头痛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而得名。多见于青年人,20~4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4~5倍,一般无家族史。发作时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一般持续15~180分钟,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呈丛集性发作时,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关于丛集性头痛发作的时间,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其次是晚上10点和凌晨2点是最常见的发作时间。

     治疗:

     1. 口服收缩血管的药物:麦角胺,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

     2. 口服舒马普坦(舒马坦)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

     3. 发作时口服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

     4. 氟桂利嗪(西比灵)对部分患者有效;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部分患者有效;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对部分患者有效;

     5.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

     6. 发作时吸氧,对部分患者有效;

    

     3

     偏头疼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诊断要点: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头痛;④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治疗方法:常见药物见下表

     1.轻-中度头痛:与其他头痛药物一样,先尝试通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2.中-重度头痛: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① 麦角类制剂:为5-HT1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药物有麦角胺(ergotamine)和二氢麦角胺(dihydroergotamine,DHE),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

     ② 曲普坦类:为5-HT1B/1D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可能通过收缩脑血管、抑制周围神经和“三叉神经颈复合体”二级神经元的神经痛觉传递,进而发挥止痛作用。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阿莫曲普坦。

     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以上两类药物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另外,如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则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三、我与偏头疼的故事

     我24岁开始出现典型的偏头疼症状,刚开始为1-2个月发作一次,喝咖啡、见阳光可诱发,表现为典型的单侧疼痛,牵扯到单侧眼睛胀痛,常常因疼痛导致剧烈的呕吐,吐后疼痛略有减轻。20-40岁之间属于轻中度,发作时,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疼痛。布洛芬对我无效,只能加剧头痛及呕吐,不是镇痛药都可以镇痛的,布洛芬对我,反而可以引起药源性头痛,因此,大家在选择镇痛药时,需要自己进行调试,这个不是医生可以预判的。当一种镇痛药无效时,可以尝试换另一种镇痛药。我在上面提供了3种常用的镇痛药。如果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有效,尽可能不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这个成分有肝损伤作用。

     40岁以后,我的偏头疼发作周期变为2周,程度变为中重度,每次发作需要48至72小时才能缓解,可怕的是,传统药物对我无效了。(1)对乙酰氨基酚完全不能缓解疼痛;(2)特异性偏头疼药物:麦角胺咖啡因、舒马曲普坦等收缩血管的药物,不仅无效,反而加剧头痛;(3)天麻素注射液、天麻煎煮液,开始能少许延长发作周期,后来也无效了;(4)针灸,能找的医生都试过了,也无效,不谈预防,就是临时镇痛,也没有一次成功的,满头插满了针,依旧疼痛难忍。

     我自救的方法是:

     (1)哌替啶(杜冷丁):在我痛到“有1000个理由自杀”时,不得不动用自己医学知识,开出杜冷丁镇痛。它是中枢成瘾性镇痛药,通常只用于手术镇痛和癌症疼痛等剧烈疼痛,一般不用于常规治疗偏头痛。但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则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杜冷丁用于大众的偏头疼治疗是不现实的,我自己也只用过2-3次,基本无法开到这个药,同时副作用还很大。杜冷丁又称天使的魔鬼,能迅速改善病痛,但滥用会成瘾,因此,必须严格杜绝。

    

     (2)20%甘露醇注射液:不需要上课时,我常常选择躺在床上48-72小时硬扛,但要上课时,必须要迅速止痛,我采取的方法是20%甘露醇快速输液,我一般输液100ml,10-15分钟内打完,输完后,头痛基本就缓解了,可以去上课了。为什么我会选择甘露醇呢?甘露醇经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通过渗透压原理让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头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但甘露醇不是一个可以经常使用的方法,因为可导致心脏、肾脏等不良反应。所以,大多数时候,我还是硬扛的。

    

     (3)西比灵(氟桂嗪):另一个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药物。长期的试药后,我终于不再完全承认“传统偏头疼的发病机制”了。

    

     传统偏头疼发病机制:主要学说认为脑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导致搏动性的头痛。因此,治疗偏头疼的药物,主要采用的是收缩血管的药物。但对我来说,所有收缩血管的药物都会进一步加重头痛,因此,我希望采用一个舒张脑血管的药来解决我的偏头疼,就是“西比灵”。

     为什么我会犹豫很多年不用西比灵呢?因为,我知道,长期吃西比灵会长胖,对颜值有点小追求的我,始终下不了决心。直到后来,发作周期频繁到接近一周一次,我开始启用西比灵了。服用半年后,我的发作周期延长到了1个月,一年后延长到2至3个月,但长胖了18斤,生活虽然阳光了,但真的“一胖毁所有”,从此成了标准的中老年身材,无论怎么锻炼,控制饮食都没有用。

     有偏头痛的患者还是可以试试西比灵的。不管怎样,西比灵给了我一个踹息的时间,对我来说它依旧是一个天使般的药物,否则我没有精力完成后来“为生命而战”的科学研究。

    

     四、如果事与愿违,一定另有安排

     在偏头疼得到缓解后,家族遗传性高血压还是如期而至了。不幸运的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尝试了所有降压药,全都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我认为最安全的“缬沙坦”,吃15天药,腹泻15天;氨氯地平,牙龈肿胀;普利类药物咳嗽剧烈;硝苯地平,夜尿多,一晚上可能起来7-8次。我的DD群里,曾经好几个患者,尿频,看遍全国各地医院,没有办法,咨询我,我第二句就会问,“你是不是高血压”,回答“是”,我再问“你吃的是地平类药物吧”,回答“是”,让他们换药,一周就好了。他们认为我很厉害,其实,只是因为自己有“悲剧基因”,加上我是专业人员,所以能很快锚定药物副作用。

     高达180-200mmHg的血压,无药可用,是个极其恐惧的体验。从药物中寻找降压药对我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我的自救思路是,从食物中碰运气,一边做动物实验筛选,一边自己亲身实验,研发了梅芹茶,用半年的时间,稳定了血压。有朋友食用梅芹茶后,说她头痛好点了,我才发现,我有半年不头痛了,甚至忘记是哪边痛了。于是,尝试停西比灵,头也不再痛了,3个月后,体重完全恢复。真是应了那句话,如果事与愿违,一定另有安排。如果我的基因是大众的,能吃降压药,我肯定不会那么勤奋的去研究高血压,也不会对高血压的各种分型及发病机制了解的那么清楚。尤其对我这类血管早衰、血管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当我找到了延缓血管硬化,恢复血管部分弹性的方法后,不仅稳定了血压,也改善了因血管病变导致的偏头疼,更重要的是,我将这一技术和理念,应用到了湿疹的治疗中,改变了湿疹治疗目前只能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现状,给湿疹患者一个新的选择。

     因此,大家无论遇到什么灾难和痛苦,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行动力,也许上帝给你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但你要坚持走过去,才能得到它!

     最后,总结下,头痛有很多类型,先要判断好自己头痛的类型,再做出合理的用药选择。如果你是偏头疼,由于偏头疼机制目前不清楚,目前标准的临床方案是采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麦角胺等,你可以先试试,无效;再试试扩张血管的药物,如西比灵等。久病成良医,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