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医疗思维——“精准医疗、复原性医疗”应成为未来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的
2020/12/31 12:30:00 虹说健康

    

     2020年最大的收获是:

     明确提出

     “精准医疗及复原性医疗”

     的工作目标

     HAPPY NEW YEAR

     2020年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此时此刻,2020在诸多不确定中迅速的到达了一年的终点。无论发生什么,生活总要继续,而且一定会越来越好,总结过往,是为了继往开来,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借“虹说健康”公众号,向关心支持我们的朋友们汇报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及未来的工作目标。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让我们坚信“精准医疗”应成为未来医疗主旋律

     每次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都会告诉他们:“药学的使命是,为生命画一片绿叶”,“药学的担当是,人类的健康是我们首要的顾念”。原以为,作为从事新药研究的药学工作者,我们能开发出更好的新药就是尽职尽责了,没想到“用对现有的药物”,也一样可以挽救生命。

     从没想过“虹说健康”公众号有一天会“短兵相接的直面生与死的抉择”。2020年1月23日,历史上第一次因疾病对一个千万级大城市进行了封城,后来的事实证明,封城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学习的经验。武汉是最早遭遇新冠病毒的城市,武汉患者是最早直面这个危险病毒的患者,因此,致敬武汉全体市民为生命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抗击新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导致的高传染率及高死亡率,我没有犹豫的选择了自愿加入救助队列,实践药学的使命与担当。

    

     1月25日,大年初一,我开着车,满城寻找还在营业的药店,为居家隔离不能出门的患者购买药物,送药上门,经过3-4天的观察,这些病重的患者均得到了迅速康复,基于这样的治疗结果,1月29日,我在虹说健康公众号上,公开了我的“抗新冠病毒的抗炎鸡尾酒方案”,立即获得了300多万次的转发及朋友们的积极支持,展现了药学的科学力量,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作用,很多朋友因为这个方案获得了新生。上个月我的一个博士见到我说,他妹夫及其父母不幸感染新冠,在1月25日左右先后离开了,他妹夫的儿子也感染了新冠,1月29日我的鸡尾酒方案公布后,他们采用这个方案成功的让这个孩子康复了。虽然在我4个专为新冠肺炎建立的“肺炎群”中,这样的成功案例很多,但我博士的信息告诉我,虹说健康公众号的传播度更广、受益面更众。

    

     我以前只是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53%。但以前,药学会重点强调“药物的安全性,保证药物不会因为副作用导致新的疾病”,直面新冠疫情后,我醒悟到,“无效治疗”也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此,明确提出了医学的更高目标是“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明确病因、明确医疗目的,不做“过度医疗”、“无效医疗”。形象点说,精准医疗就是明确知道要打击的“靶”是什么,然后采取“狙击性点杀的方式”,不多打一枪,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战斗

     精准医疗就是在治疗前一定要明确“医疗目标”,就是我们的治疗想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是否有能力解决?比如,面对新冠病毒,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迅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因此,我们的医疗目标就变得非常明确,不采用无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而是想办法让患者活下去,再通过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抗新冠病毒。导致新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风暴”,因此,“鸡尾酒方案”采用甘草酸二铵对抗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采用VC+芦丁对抗氧自由基风暴,完全没有采用抗病毒药及抗菌药,临床收益良好。下图摘选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变化图:蓝色线为没有用药物治疗时的体温;红色线为采用标准的四联方案(奥司他韦、阿比朵尔、莫西沙星、连花清瘟)治疗的体温;绿色为采用抗炎鸡尾酒疗法的体温变化,大多数患者在使用抗炎鸡尾酒方案2-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且停药后体温没有反弹。

    

     2020年2月15日,抗新冠战役出现了分水岭,新冠肺炎患者逐渐康复,但我的肺炎群中大量出现了与新冠肺炎病症完全不同的患者,我后来称为“新冠综合征”。他们没有肺炎那样剧烈的危及生命的“炎症反应”,有的是“嗅觉、味觉丧失”、“游走性疼痛”、“肌肉萎缩”等,面对这类临床症状,我的精准医疗思维是:抗炎已经不是我们的“靶”了,我们应该以“抗氧自由基和营养神经及营养肌肉”为主要靶点。因此,我不再向患者建议采用“抗炎鸡尾酒方案”,而是启用了“营养神经鸡尾酒方案”,配合心理疏导,我们成功的让很多“新冠综合征”患者从彷徨走向康复。

    

     精准医疗也是我常说的三维维度治疗。就是要对疾病进行精准的诊断,然后根据病因,精准的选择药物。与精准医疗相对的是“泛概念医疗”,也就是我经常提到的“二维维度治疗”。

     比如,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与重度”,就是一个泛概念划分,所采用的治疗也只能是二维维度治疗,就是5大类降压药,没有预判的给患者进行“试药性治疗”,由患者通过尝试,判断药物是否有效。精准医疗,就是根据高血压可能的发病原因:“血管源性、心源性、肾源性、神经源性、心理源性”等,再根据药物作用机制选择治疗药物,基本可预判治疗效果。比如血管源性高血压,通常采用沙坦类、地平类降压药;心源性通常采用洛尔类降压药;肾源性通常采用吲达帕胺等利尿药;神经源性可采用谷维素类非降压药;心理源性可采用安定类抗焦虑药等等,依据精准医疗的思维,采用的药物治疗为三维维度及四维维度治疗,这样治疗的维度,可以用最少的药物获得最大的临床收益。

    

     再比如,在处方上写着“支气管炎、肺炎”就是一个典型的“泛概念诊断”,因为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及无菌性炎症(比如,间质性肺炎),原因不同,采用的药物完全不同,目前在中国流行的“泛概念消炎药”,主要指的是“抗菌药”,其实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占比不到20%,也就是80%我们做了“无效治疗”、“过度治疗”,导致延误病情、产生严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此次,新冠病毒肺炎,采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就是无效治疗;采用抗菌药莫西沙星,就是“过度治疗”,莫西沙星的心脏、肝脏毒性叠加了新冠病毒导致的心脏、肝脏毒性,加重了新冠病毒对机体的损伤,这是“泛概念医疗”思维方式的弊端。

    

     2020年9月30日,中国的后新冠疫情时代,抗炎鸡尾酒方案依旧在必要的时刻发挥精准医疗的作用。一个老者长期慢性咳嗽,原因不明发烧39.5度,所有病原体检查为阴性,给予氧氟沙星(广谱抗菌药),无效。通过对多种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我的判断是,这是一个来源不明的病毒感染,不是细菌感染,所以建议启用了“抗炎鸡尾酒方案”,第二天体温就下降了,第三天就正常了。

    

     因此,新冠疫情带给我们最深度的思考是,什么是“疾病治疗中的科学力量”?除了不断研发优秀的新药以外,先进的医疗思维——“精准医疗”是要大力倡导的。在采用任何一个治疗方案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方案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精准吗?打准靶了吗?坚决杜绝“消炎”这样的“泛概念治疗”。

     “支气管炎、肺炎”这样的诊断,等同于没有诊断,没有诊断的治疗,等同于“糊涂治疗”,救治生命不能犯糊涂,精准医疗应成为今后医疗的主旋律,我们将尽我们所能,积极呼吁“精准医疗”。

     请赞同这个理念的朋友们也积极参与呼吁,让医疗变得“更高效、更节约”。节约不是一味的靠降药价,抛弃“无效医疗、过度医疗”,医疗费用可能以“万倍”的比例下降。比如,我用70多元将2.9万元没有治好的咳血患者治好了;用几毛钱将花费数千元没有治好的泌尿道感染患者治好了;用每月几十元的代价,让花费数万元没有诊断出病因的患者,重回正常生活…….. 这就是先进的医疗思维“精准医疗”带给患者的好处。用科学的力量,让患者安心的睡觉,等待第二天黎明的到来。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思维方式

     诞生“复原性医疗”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性原理: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就是找到问题最开始的起点,即“元起点”或者“元问题”。一层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想要做出颠覆式的创新就需要具有“第一性原理”思维,问出“元问题”,然后所有研究围绕这个“元问题”进行。

     硅谷的大牛人特斯拉电动车的老板“马斯克”说,自己做事的秘诀是“第一原理思维”,就是不要用“比较思维”,一点一点地去改进事物,而是直接回到事物本源去思考问题。

    

     比较思维:是一种大众化的思维模式,就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我们也去做,不会有错误”,这样的结局是,无论多大的努力,只能产生小小的迭代进步,因为,他们思考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比较“别人”做过没有,或做的怎么样。为什么当马斯克提出“特斯拉”、“星链计划”时,大家都认为他是疯子,也是采用的比较思维,“别人没做过,这家伙一定不能成功…….”,而马斯克的思维是:“这件事在物理层面上是行得通的,为什么不能成功”?

     很长时间里,我的科研思维方式也是“比较思维”,别人都采用“低脂低钠、锻炼”的方式预防高血压,我也采用这种方式,结果,我还是得了“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别人都采用“降压药降压”,我也采用降压药降压,只是不幸的是,所有降压药对我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面对生死,才第一次深入思考“人为什么会得高血压,它的发病本质是什么?”。对于我而言,血管早衰、硬化是高血压的原因,但所有降压药,只负责将血压降下来,并没有对因治疗,因此,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全世界的药学家在研究的,不是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改善方法,而是采用“比较思维”,按照现有的思路不断迭代更强的降压药。

     至此,“第一性原理”思维进入我的科研中,我要解决的“元问题”不再是“降血压”,而是研究导致血管硬化的“元起点”。研究发现,基因的原因导致营养血管的某些生物素合成降低,引发血管快速硬化,导致“高血压这个表象的发生”,历经7年的研究,“梅芹茶”诞生,没有用药物,通过营养的方式补充基因缺陷导致的“血管必需营养素合成减少”的问题,部分恢复血管弹性,从而稳定了血压,意外的解决了“极其痛苦的血管性偏头疼”,这个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科学研究,成功的解决了自己的疾病问题,也帮助了很多朋友。很多朋友摆脱了吃“去痛片”的历史,回到了轻松的无痛生活状态。

    

     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说起来容易,实际很难,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因为,你想去看到的问题,没有人做过,你需要从“零开始,找到元问题”。2018年6月,一个朋友求助我,她儿子湿疹十余年,看遍所有能看的地方,依旧皮肤溃烂、瘙痒剧烈,无法正常入睡,我决定挑战这个世界难题,在我开始动手做实验前,我将自己关在屋子里2个月,一天有时只吃一餐饭,依据“第一性原理思维”,推演了上千张涉及生命本质的生物化学反应式,基本理清了头绪。

    

     那是一段极其艰难、无助的日子,精疲力尽,大多数时刻都是黑暗的,无路可走的,2018年8月,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感想:

     安静是一座伊甸园

     人淡如菊,灵魂飘香,

     万物静默如谜,

     却在丰富的安静中,

     绽放了繁花似锦。

     时光在安静中浮游,

     太阳即使忧伤,

     也披着快乐的光亮。

     被探索撞得遍体鳞伤,

     但伤口长出了翅膀,

     于是可以恣意飞翔,

     这便是安静享有的姿狂。

    

     实际上,挑战湿疹本身是一个大概率失败的项目,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式解决湿疹,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没有人走过这条路,没有参考,没有借鉴,它几乎成为一个人的旅途。

     与马斯克一样,我也认为商业的成功不是创业的目的,用实践弄明白一个问题才是创业的目的,因此,在我的科研立项中,从来没有“市场分析,经济效益”这一栏,我做一个项目,只是因为它“应该做”。因为我想搞明白:湿疹的本质是什么?元问题是什么?

    

     2014年雷军前往硅谷拜访了自己的偶像马斯克,雷军问他,三年前你决定做特斯拉时电动汽车还没这么火,你如何看到这个机会?马斯克的回答让雷军终生难忘,他说我从没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的失败率比成功率大得多,我只是觉得这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我不想苦等别人来实现。

     马斯克给人们一个重要的思考是: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奋斗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比别人活的更好,而是为了让别人活的更好”,因此,在有能力承受失败的条件下,搞明白一件事情,比商业成功更重要。

    

     关于湿疹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比较思维”的思考模式是:湿疹表现为炎症,激素可以抗炎,弱的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不好,那就继续使用 “更强的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这样的临床治疗结果是,很多湿疹患者,用激素就好,停药反弹,且循环加重。我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是:炎症只是表象,是疾病产生的结果,不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湿疹患者因为基因原因,导致对外的屏障出现缺陷,易受外界刺激源及过敏源的干扰,从而产生炎症,因此,解决湿疹的元问题是“重建屏障”,“重建屏障”的元问题是????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做基础研究的,我提出了很多假设,做了近30多套研究方案,感谢我的学生们,完成了巨大、繁琐的研究工作,逐步聚焦于“线粒体、干细胞及干细胞龛”等环节。我们终于让一些久治不愈的湿疹患者看到了希望,有些基本回归到了正常生活。在此,衷心感谢湿疹朋友们的信任与坚持,他们用难以想象的意志力,顶住了“对激素的依赖”,顶住了难以忍受的瘙痒,也帮助我们了解了更多治疗中的细节及注意事项,为其他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比如渗出性湿疹的抗感染问题;瘙痒的应对方案;如何防范抓挠引起的二次损伤等……..

     特别提示,我们现在离完美的解决湿疹问题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计划在2021年6月左右开始更深入、严谨的“临床基础研究”,虽然现在的临床观察结果是满意的,证明了我们的“元问题”是对的,但我们解决这个“元问题”的技术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希望我们与临床医生通力合作,尽快给大家一系列满意的治疗方案。

    

     基于痤疮治疗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针对难治性、慢性疾病,

     我们提出了“复原性医疗”的新思路

     2020年6月16日,3D素简拾光痤疮护理套系上市,半年的临床跟踪观察,无论在有效性还是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效率80%左右,超过现有临床治疗方案的10-80%的有效率。以抑制雄性激素为主要目标的临床方案,有效率在10%左右;以抗菌为主要目标的临床方案,有效率在50%左右,但肝肾毒性大;以抑制皮脂腺分泌为主要目标的临床方案,有效率在80%左右,但导致皮肤干燥,有致畸风险。3D素简拾光痤疮护理套系实现了护着肤改善痤疮问题,90%以上的朋友,在解决痤疮的同时,皮肤细腻了,毛孔变小了,大油脸不再油腻了,皮肤色泽均匀了。

    

     为什么3D素简拾光痤疮护理套系可以做到“护着肤痘痘没啦”?它的原理是“高仿生了不长痘痘人群健康的皮脂化学组成”,用”健康的皮脂”替换痘痘患者皮肤里“不健康的皮脂”,也就是将“不健康的皮肤环境”复原回“健康的皮肤环境”,实现的是“对因护理”。由于采用的都是皮肤内存在的物质,因此,整个过程“不是治疗而是护理”,所用的物质,“不是药物而是营养素”,因为营养,皮肤变得更好。

     当今的临床治疗方案是对症治疗:痘痘部位有细菌繁殖,就用半年的抗菌药;油性肌肤更容易长痘痘,就用维A酸抑制皮脂腺分泌;雄性激素可以促进皮脂腺分泌,于是有了抗雄激素的治疗方案,尽管是局部长痘痘,但采用的是“抑制全身的雄激素”,地毯式轰炸的结果是“伤及无辜”,很多不长痘痘的部位,很多需要雄激素的部位都被打击了。

     我们依据“第一性原理”研究的结果:皮脂腺分泌旺盛不是痤疮的原因(元问题),只是“火上浇油”的推手。痤疮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皮脂化学组成出错”导致“毛囊角化”,如果该患者皮脂分泌量正常,形成的就是粉刺(I级痤疮);如果该患者皮脂分泌量比较大,形成的就是II级痤疮,如果分泌的更多,形成III级痤疮,由于分泌的皮脂被角化的毛囊堵了,无法顺利排到皮肤表层,导致嗜脂性痤疮杆菌大量繁殖,形成脓疱,痤疮杆菌分泌的炎性小肽引发更强烈的炎症,形成IV级痤疮。因此,现在的临床方案,均针对的是“表象”,打击的是结果,而不是解决“元问题、元起点”

     如果将治疗疾病比作一场战争,“第一性原理”决定了我们的“战略方针”,不是来一个打一个,就事论事,对症处理,而是直接深入“元起点”,解决“元问题”。3D素简拾光痤疮护理套系的成功,让我们明确了“战术的打法”,那就是“复原性医疗”

     我们的战略是:深入起点,解决元问题,实现对因治疗;我们的战术是:用“复原”的方式,而不是“攻击”的方式解决元问题。

     复原性医疗的战术路线是:不去考虑病理症状是什么?而是重点研究,健康状态下的正常生理环境是什么?然后用干预技术复原回正常的生理环境,让病症自然回到健康状态。

     养花的人都知道,同样一个优质品种的花,环境(土壤、光、水分)出错了,花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比如铁线莲适合弱碱性土壤,土壤变酸性,叶子会变黄;氮磷钾不够,叶子也会变黄,花也不开;水分过多或水分过少,叶子也会变黄或死亡。现在的临床治疗方案是“摘掉黄叶或修剪病树枝”,并不考虑生病的原因。复原性医疗的打法是,深入研究能让组织器官正常工作的健康环境,复原仿生出这个环境。

     比如铁线莲的健康生长环境是:弱碱性、合适的氮磷钾肥、合适的水分、6小时左右的光照等等,不管它以前表现的病症是什么(黄叶、不开花),只要复原出健康环境,都能重新长出健康的植物,开出美丽的花朵;没有生病的花,用这一套健康环境,也可以不得病。因此,复原性医疗用品,往往既适用于病人,也适用于健康人。所以,3D仿生膏,既可以用于痤疮、湿疹的护理,也可以用于日常皮肤的基础护理。

    

     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小环境,环境出错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症。比如湿疹,可能是皮肤细胞局部环境出错,导致皮肤细胞角化不全,出现皮损;而痤疮,可能是细胞局部环境出了另一种差错,导致皮肤细胞过度角化,阻塞毛孔,我们可以不考虑到底出了什么错导致“湿疹”、出了什么错导致“痤疮”,我们只要高仿生一个皮肤细胞健康生长的环境,湿疹、痤疮都可以解决了。因此,在3D湿疹与痤疮套系中,均有一类共同的护理制剂“仿生膏”,用于对因治疗;两个套系中不同的品种是对症治疗的。湿疹套系中的“子母屏障精华”、美肤安,用于修复已损伤的皮肤;痤疮套系中的“抗炎护理水”,用于对抗细菌感染产生的炎症。

    

     因此,明确我们的科学研究采用“复原性医疗的战术路线”,会简化很多难治性疾病的研究过程,同时也会使治疗过程变的没有伤害性。当今临床治疗疾病常用的战术路线,属于“攻击性医疗”,就是将“表象的症状”看成“敌人”,用药物摧毁或打压。比如湿疹的表象是“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炎性因子”,攻击性医疗的做法是,采用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并没有考虑“免疫细胞为什么会释放炎性因子”,导致“停药反弹,循环加重”。复原性医疗的战术是,复原皮肤细胞正常的微环境,安抚免疫细胞,让它不释放炎性因子,这个正常的微环境就是,“没有过敏源的侵扰”。3D湿疹套系的护理原理是,重建皮肤屏障,不让过敏源侵扰皮肤组织内的免疫细胞,由目前“被动应战的抗炎战术”,转为“主动防御的免侵扰战术”

    

     下图是一个湿疹男孩的经历:反复多年的难治性湿疹,最后一次采用“攻击性医疗策略”为2020年6月,采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激素卤米松,于6月20日痊愈,7月20日出现“报复性反弹”,8月开始采用“3D复原性医疗策略”,至2020年12月16日,无报复性反弹,但仍然存在严重的头皮屑问题,可能与“耐药菌感染”有关,需查明病原体,开展“药敏试验”,确定抗病原体的有效药物,配合治疗。

     开展“复原性医疗”,最考验的是患者的耐心。一般激素、免疫抑制剂可能1周至2周好转,甚至痊愈,但采用“复原性医疗”,需要依据皮肤的更新周期,一般皮肤的更新周期为28-48天,完全恢复常常需要3-6个更新周期,许多患者没有耐心,会中途放弃,重新启用激素等抗炎药,导致新的循环加重。

    

     下面这个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复原性医疗策略”的成功案例。一位朋友每到冬天手就开裂,十年来,用了各种药膏解决不了问题,维他营养懒人露 + 维他营养仿生膏使用一周,成功的解决了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实原理很简单,维他营养懒人露提供了肌肤健康所需的“水溶性营养素”、维他营养仿生膏提供了肌肤健康所需的“脂溶性营养素”,环境健康了,皮肤就健康了。“复原性医疗策略”,从解决“元问题”入手,让许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这就是我们大力倡导的“治病要大道至简”、“护肤要大道至简”。

    

     总 结

     2020年我们逐步清晰了我们的科研策略、科研文化、战术路线及工作目标:

     科研策略:依据“第一性原理”,发现“元问题”,通过揭露疾病“本质”真相,从原起点解决疾病问题;

     科研文化:3D(Different Thinking、Different Doing、Different Results),想不同、做不同,结果不同;

     战术路线:尽量少采用“攻击性医疗”战术,多实践“复原性医疗”战术,对待慢性疾病,尽可能不用药物,用营养复原的方法转归疾病,与疾病和解而不是战斗;

     工作目标:探索“精准医疗、复原性医疗”所需的技术手段。

     (1)2021年重点突破“毛囊炎、痤疮、湿疹”的精准诊疗方法,精准了解患者的病因,根据个体差异,精准使用治疗方法,而不是现在采用的“千人一面、地毯式轰炸”,我们希望提供“一枪打中靶标”的方法,用一种药物,而不是5-6种药物围攻战胜疾病;

     (2)我们目前研究的“仿生健康皮肤微环境”一定存在缺陷,2021年我们希望与临床医生通力合作,发现“更真实的皮肤世界”,绘制“更精准的健康皮肤化学指纹图谱”,仿生“更完整的健康皮肤微环境”,为皮肤疾病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护理方案。

     感 恩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代表我的团队致谢一直陪伴我们,并支持我们的朋友们,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

     健康不意味着一切,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我们将努力工作,为大家的健康护航!

     快乐体现你活着的质量,快乐的人不是没有遇到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左右,即使我们再次遭遇如新冠一样的疫情,请相信我们会赢!

     特别致谢DD健康1群至9群、致谢海外肺炎群的朋友们,感谢大家一年来的陪伴,你们反馈的各类信息,对我们的科研都有积极的启发作用,你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方向。

     特别致谢皮肤健康1群至16群、致谢湿疹群的朋友们,感谢大家的信任,尽管我们进入皮肤研究领域不久,但大家接受了我们“大道至简的护肤理念”、接受了我们“复原性医疗治疗皮肤疾病的理念”;感谢有几个没有被我们治好的痤疮和湿疹朋友们的包容,2021年我们会重点探索“为什么有极少数人没有被治好”,请放心,我们不会因为包容而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大家公平享受健康。

     特别致谢阅读虹说健康公众号的朋友们,尤其是新冠疫情中,朋友们的打赏高达14万,请大家放心,我不会用于私人消费,会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特别致谢民盟中央群言杂志对我的报道:一个人的雷神山

    

     特别致谢湖北省民盟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成为大家永远的“雷神山”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祝大家新年“健康快乐”!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