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原性营养医疗”,对皮肤疾病患者膳食营养强化方案的建议
2021/1/21 21:49:46 虹说健康

    

    

    为什么我们需要“膳食营养补充剂”?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公布了《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SHEA),对膳食补充剂作出如下规定。膳食营养补充剂,是一种旨在补充膳食的产品(而非烟草),它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如下膳食成分,维生素、矿物质、草本(草药)或其他植物、氨基酸、用以增加每日总摄入量来补充膳食的食物成分,或以上成分的一种浓缩物、代谢物、成分、提取物或组合产品等。

     简单的说,膳食营养补充剂来自于我们日常食物,通过提取浓缩的方式,提取明确有营养价值的“营养素”,满足日常饮食无法达到的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比如,人一天需要100mg 维生素C(VC),然而,一个苹果含VC的量大约8mg,而葡萄糖、果糖的含量大约26g左右,世卫组织建议,人一天自由糖摄入的量不能超过25g,那么,要达到人体需要的100mgVC,如果完全通过水果或其他食物摄入,可能糖摄入超标、能量摄入超标。因此,我们有时需要通过“膳食营养补充剂”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我给自己研发的梅芹茶营养素来自于杨梅,但如果吃新鲜杨梅,一次需要吃2斤多,那么糖与酸度都超标了,可能会引起胃的损伤、肥胖及心血管疾病。膳食营养补充剂不仅可以每天很稳定的补充营养素,而且可以剔除食物中对健康不利的成分。梅芹茶还含有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但如果直接采用喝茶的方式补充,在营养素达到有效浓度时,茶叶中所含的“草酸”就超标了。肾结石是草酸钙结石,喝茶是人体草酸的最主要来源。如果每次3-5g茶叶,每天换3-4次茶叶泡茶,摄入的草酸量就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就容易患肾结石。膳食营养补充剂就可以将对身体不利的元素剔除。

    

    

    归根到底,慢性疾病大多与营养不均衡相关

     除感染性、创伤性疾病外,机体大多数疾病与营养素不均衡相关。营养素少了会得病,营养素多了也会得病,均衡是关键。营养素的范围非常庞大,不局限在大家理解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于我们专业人员来说还有包括“前列腺素、NO、线粒体营养素等等………”。比如前列腺素类物质,少了可能导致胃溃疡、多了可能导致入睡困难等等;NO少了可能导致血管硬化,过多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线粒体系列营养素少了,可能导致能量合成不足,组织更新障碍,多了可能导致肿瘤,这是为什么,NMN这个线粒体营养素“大火”的时候,媒体宣传它可以让人活到150岁的时候,我要写文章、做实验研究它的安全性及有效浓度范围,实验证明,当剂量用的不对时,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增殖。国家药监局刚刚发文,NMN不能作为食品原料添加到食品中,因为,我们真的对它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健康问题上,大家不要轻易跟风。

    

     比如关于补钙的问题,钙少了可能得骨质疏松,但钙补多了会引起血管硬化。且补钙并不能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钙是合成“骨头”的原料,但骨质疏松常常不是“原料少了”,是用原料“合成骨头的能力小了”。在我们体内主导“合成骨头”的是“成骨细胞”,主导“溶解骨头”的是“破骨细胞”,正常情况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达到平衡”,如果成骨细胞活性过强,可能骨质增生;如果破骨细胞活性过强,可能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皮质激素药物可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这样的骨质疏松靠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没有用的,还可能因为补充过量,导致心血管疾病;年龄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这样的骨质疏松也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无效的。因此,是否需要补钙,还是先测下“血钙”,正常就无须补充。钙在我们所有食物中都存在,尤其豆浆、牛奶中含量比较高,一般无须额外补充。

    

    

    维生素C、维生素D、锌微量元素对皮肤的作用

     01关于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促进抗体形成及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帮助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参与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铁吸收,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也需要维生素C参与作用。

     由于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靠肝脏来合成维生素C,所以并不存在缺乏的问题;但是人类、灵长类、土拨鼠等少数动物却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药物等摄取。

     维生素c能够改善血管通透性,在湿疹的急性期它减少湿疹的局部渗出水肿,它还可以起到非特异性脱敏治疗,辅助性的减轻瘙痒,缓解湿疹的现象,在湿疹的恢复期它还可以减轻湿疹后的色素沉着。痤疮、银屑病等都会表现为红肿等,VC对改善症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均有帮助。

     成人日常保健剂量:100mg/天;治疗剂量:500mg-1000mg。中国人一般500-1000mg,超过1000mg/天,很多亚洲人会腹泻,西方人耐受的剂量会高点,有的会用到3000mg/天。

     02 关于维生素D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形式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与D2。维生素D3活性较强,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因此,适度晒太阳有利于健康。食物来源主要为乳类、蛋黄、动物肝脏(如鱼肝油)和富含脂肪的海鱼(如三文鱼)。维生素D3进入体内后,在肝细胞内经25-羟化酶作用转化成骨化二醇(25-OH-D3),再经血液运输到肾脏后,经1α-羟化酶作用生成骨化三醇(1,25-(OH)2-D3)。骨化二醇是体内主要储存形式;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如果肝肾功能良好,不需要直接补充“骨化三醇”,而是服用“维生素D3”就可以了。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1)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佝偻病及骨质疏松症;(2)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作用;(3)调节免疫功能。当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时,1,25-二羟维生素D3主要是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增加时,它抑制激活的T和B淋巴细胞增殖,从而维持免疫平衡。在防治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Ⅰ型糖尿病和炎性肠病等有一定疗效。

     一般成年人经常接触日光不致发生缺乏病,婴幼儿、孕妇、乳母及不常到户外活动的老人要增加维生素D供给量到每日10μg(相当于400IU国际单位)。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推荐剂量800IU。

     2011年,中华医学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也指出,钙剂和维生素D为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且推荐成年人每日补充200IU维生素D、老年人每日补充400~800IU,而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应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当然,临床上也需注意个体差异,定期监测血钙与尿钙水平。

     VD过多症

     多见于婴幼儿,因摄入过量维生素D所致。但各人对维生素D的耐受量不同,对此过敏的儿童日服1500IU(37.5μg)可出现中毒症状。一般成人每日摄入10~15万IU(2500-3750μg),小儿每日2000IU/kg(50μg/kg)连服2~3个月可发生中毒。注射比口服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中毒症状主要由于高钙血症及由此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及软组织钙化致成。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无力,心搏徐缓,心律紊乱,恶心、呕吐,烦渴,便秘,多尿等。长期维生素D过多时,高钙血症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广泛性软组织钙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可致死。母体摄入维生素D过多可致婴儿发生高钙血症。如胎儿发生高钙血症,则出生体重低,心脏有杂音。严重者有智力发育不良及骨硬化。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并限钙,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降低血钙或肌注降钙素。

     维生素D缺乏症

     在生长发育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骨骼钙化障碍而影响骨成长的病变,即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由于接受日光照射太少,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不能合成维生素D,或食物中含量太少,又或因早产、先天不足,肝肾功能发育不全或有肝、肾、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因摄入钙、磷太少,或磷多钙少而致成。初有食欲不振,易哭、多汗、枕秃,以后颅骨软化,前囟关闭延迟,牙齿萌出间隔长,齿列不整,有肋软沟(2岁以内小儿因肋骨软化、鸡胸、胸廓内陷呈现沿胸骨下缘水平的凹沟),串珠肋(肋骨骺端肥大,可触到圆形隆起),手镯(桡骨尺骨骺端肥大,呈圆形隆起),O型腿或X型腿,易生骨折,血钙低。妊娠、多产妇女、体弱多病老人可有骨软化症,有骨痛、肌无力、脊柱弯曲、骨盆变形、骨压痛、自发性骨折等。可见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钙磷乘积<40。对婴儿应鼓励母乳喂养,儿童适当补钙及维生素D,争取多晒太阳。

     03关于微量元素锌

     微量元素约有70种,指的是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0.01%~0.005%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极其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铁铜、锌钴、铬、锰硒等,以上诸元素在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需由食物来提供。如果膳食调配不当、偏食或患某些疾病时,就容易造成缺乏。1973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锰、锌、 钴、钼、铬、镍、钒、氟、硒、碘、硅、锡等。

     微量元素在机体中分布不仅不均衡,还存在昼夜周期性变化。元素在脏器中分布的不均与其功能有关。比如,锌在视网膜、脉络膜(眼球里的一层薄膜,由纤维组织、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棕红色,在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和前列腺含量最高,显示锌可能在视觉、性器官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缺锌可致视力障碍如夜盲症,还可导致男性不育。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被人们誉为“生命之花”和“智力之源”,日常含锌丰富的食物在海鲜食物中,每周建议吃两三次海鲜。公元前1500年,人们开始用含锌的矿物治疗皮肤病;1934年,科学家发现动物的发育离不开锌;1969年,美国医生克莱得曼发现,服锌伤口愈合快。

     锌的作用:(1)维持人体正常食欲。缺锌会导致味觉下降,出现厌食、偏食甚至异食、肠道菌群失衡;(2)增强人体免疫力。锌元素是免疫器官胸腺发育的营养素,只有锌量充足,才能有效保证胸腺发育,正常分化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功能;(3)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和正常视觉。锌在临床上表现为对眼睛有益,就是因为锌有促进维生素A吸收的作用。维生素A的吸收离不开锌。维生素A平时储存在肝脏中,当人体需要时,将维生素A输送到血液中,这个过程是靠锌来完成“动员”工作的;(4)促进溃疡愈合及皮肤组织更新。

     锌缺乏的常见症状:(1)儿童。味觉障碍:厌食、偏食或异食;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发烧;智力发育落后;(2)孕妇。妊娠反应加重:嗜酸,呕吐加重;宫内胎儿发育迟缓:导致早产儿、低体重儿;(3)老人。锌可以向免疫系统提供养分,维持免疫系统功能,使免疫力能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大脑中海马体中锌含量不足,老年时期出现记忆力减退、四肢活动障碍、思维功能异常,甚至会出现早发型老年痴呆症;(4)易发生口腔溃疡;伤口不易愈合。

    

    依据第一原理思维实践“精准医疗、复原医疗”,实现医学理想——兵不血刃

     在与新冠病毒交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精准医疗”带给患者的获益;在与“高血压、痤疮、湿疹”的交锋中,我们颠覆性的提出了“复原医疗”的与众不同的医疗思维,目前的临床观察证明,“复原医疗”化繁为简,可以实践人类治疗疾病的“医疗理想——兵不血刃”。

    

     精准医疗战术是,根据病因,“狙击性点杀,不多打一枪,赢得战争胜利”,不过度医疗、不做无效医疗,以最小的代价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与精准医疗相对的是“泛概念医疗”,不寻找病因,一个病用多种药物进行“地毯式轰炸”,导致“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药物导致了诸多新的疾病”。著名杂志“柳叶刀”发表中国学者的文章:“6个月后,仍有70%新冠患者的有后遗症”,其实,在我们“新冠肺炎群中,6个月大部分人都康复了”,只有极少数还有零星后遗症。主要是:前期精准用药,后期不无效用药、过度用药,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了药物导致的疾病发生率。

    

     复原医疗战术是,将病理环境复原回健康生理环境,与疾病和解,针对慢性疾病,尽可能不用药物,用体内的营养素,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赢得疾病转归。

    

     “复原医疗”理论的提出,基于养花的启发。一开始养铁线莲,与其他植物一样,浇一样的水,施一样的肥,结果黄叶;后来百度了解到,铁线莲适合弱碱性环境,买了草木灰后,铁线莲就健康了,它的健康生长的环境:弱碱性、6h光照、氮磷钾、水分适度;蓝色风暴月季,在封闭阳台,基本无法正常生长,红蜘蛛严重。玻璃可以过滤紫外线中的中波段紫外线,可能中波段紫外线对月季的生长是必需的,因此,我买了一个植物补光灯,一个窄谱的紫外灯,通过补光,植物逐渐健康了。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不同花的健康生长环境是什么,不需要考虑它的症状是什么,提供健康环境,包括土壤、光照、空气流动,健康的花就能保持健康的状态,不健康的花可以转归健康。疾病也一样,人生病的原因是细胞生长的环境出错了,用体内的营养素将环境复原回健康环境,疾病就可以转归。

    

     许多皮肤疾病都是“皮肤干细胞”在生成“新皮肤组织”过程中,因为某些重要营养素的缺乏,导致分化出错,更新出来的皮肤不是健康皮肤,比如痤疮,因为脂质化学组成出错,导致毛囊细胞过度角化;湿疹因为维生素A、D、E等营养素的吸收、合成出错,导致角化不全,新皮肤是一个破损的皮肤,从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痒和炎症。因此,我们将“皮肤干细胞更新的环境”调节到“健康的环境”——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对抗过多的营养素,就可以使“皮肤干细胞”在更新的过程中长出“健康的皮肤”,当皮肤有完整的屏障时,就不容易受外界刺激,就不会因为吃辣的复发、因为“冷或热”复发。

     这就是“复原医疗”的原理,不用药物,用“机体需要的营养素构建细胞更新所需的健康环境”,从根源解决疾病问题。它的特点是,健康皮肤需要健康环境,保持皮肤持续健康;不健康的皮肤,在健康环境下,通过皮肤更新,长出健康的皮肤。

     我们采用“懒人露(补充水溶性营养素)+仿生膏(补充脂溶性营养素)”治疗“鸡皮肤”、“痤疮”、“湿疹”、“抗衰祛皱”均获得了良好的健康收益,没有用药物,疾病转归了,衰老的皮肤转归了。虽然这些疾病的症状各不相同,我们给予的是“一样的健康环境”,结果不同的症状,在同样营养条件下均改善了。因此,复原性营养医疗的特点是,既可以给健康人使用,持续保持健康,也可以给有疾病的患者用,让他们恢复健康。

    

    


    

    皮肤疾病患者局部外用治疗方案建议

     1. 痤疮

     对症治疗方案:“外用抗生素——克林霉素乳膏、夫西地酸软膏、过氧苯甲酰凝胶、3D伤口液体敷料”;

     对因局部治疗营养方案:维他营养懒人露+维他营养仿生膏;

     2. 湿疹

     对症治疗方案:“外用抗生素——夫西地酸软膏、百多邦、3D葆肤安,主要用于对抗创面感染;皮质激素软膏、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3D美肤安主要用于对抗急性炎症;3D子母屏障精华,主要用于促进已损伤组织的修复;

     对因局部治疗营养方案:维他营养懒人露+维他营养仿生膏;

     3. 鸡皮肤、淡化皱纹及其他

     对因局部治疗营养方案:维他营养懒人露+维他营养仿生膏;

    

    皮肤疾病患者膳食营养强化方案建议

     经过两年多的临床观察,我们目前暂时总结出与皮肤疾病密切相关的营养素包括:VC、VD、Zn。我们已经观察到适当的强化补充这些营养素有益于疾病转归,建议如下:

     维生素C推荐剂量:婴儿为40~50mg/天;幼儿60~70mg/天;成人约100mg/天;

     维生素D推荐剂量: 0-7岁宝宝每日的剂量400IU/天;成年人约需200IU/天;老人约 400-800IU/天;

     微量元素Zn推荐剂量:不满6个月的小宝宝每天约需锌3毫克,7-12个月每天需锌5毫克,1-10岁每天约需锌10毫克。小儿每日补锌量为0.6~1.5毫克/公斤体重;成年人约需15mg~25mg/天,哺乳期妇女还要增加至每日30-40mg;

     为了有利于吸收,口服锌剂最好在饭前1至2小时。

     葡萄糖酸锌颗粒剂一般每包含葡萄糖酸锌70mg,含锌10mg。因此,服用方法了如下:

     婴幼儿:0.3包;

     1-6岁:0.5包;

     7-12岁:1包;

     12岁以上:1.5包

    

     维生素C治疗剂量:提高到推荐剂量的3-10倍。婴儿100mg-300mg/天;成人:300mg-1000mg/天。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安全范围较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可适当提高;药用级维生素C,虽然价格较低,但质量比较稳定,含量精准,可放心购买。

    

     维生素D治疗剂量:在正常饮食及晒太阳条件下,维生素D胶囊补充量为 400-800IU,不特殊提高。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易中毒,没有特别维生素D缺乏症状,不易过量补充。注意,婴儿的维生素D3,一滴就是400IU,不要补充过量。进口的一些维生素D3补充剂,含量太高,补充时间不易超过2个月,以防中毒。

    

    

     400单位维生素D是10微克。国产维生素D3胶囊含量比较低,易于调控。

    

     微量元素Zn治疗剂量:在正常饮食条件下,葡萄糖酸锌补充量为15mg-25mg,(葡萄糖酸锌颗粒剂为1.5-2包)不特殊提高。微量元素不易过度补充,易中毒,没有特别Zn缺乏症状,不易过度补充。

     无皮肤疾病的婴儿,一般母乳和配方奶粉基本可以满足需求VC、VD、Zn的需要,有皮肤疾病的婴儿,可适当提高这些营养素的补充。

     以下是配方奶粉营养素样表,请根据购买的奶粉,学会计算营养素摄入剂量。

    

     以上营养强化方案护理期为3个月:口服膳食营养补充剂+局部对症治疗+局部对因营养护理。

     一般没有用过激素的皮肤病患者,3个月会有非常好的改善,但使用过激素的皮肤病患者,康复周期会延长,延长的时间与激素使用的量和种类有关。有许多婴儿、幼儿,刚开始就被使用了超强效激素。一般情况下,不使用激素治疗的孩子,2-3岁,湿疹等疾患会自愈,但使用过激素的孩子,由于激素对皮肤结构破坏的影响力深远,很多孩子因此终身无法摆脱激素的梦魇。下面的案例是长期使用激素后,孩子到成年依旧饱受湿疹的痛苦。

    

     下面是常用激素类外用制剂的分类及名称。

    

     采用复原性医疗的营养学方案,优点是“安全,对因护理”,缺点是,护理周期非常长,一般需要数个“皮肤更新周期”,一个皮肤更新周期为28-48天。因此,考验着患者的毅力和耐心。由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具有起效快、止痒快的特点,因此,有些患者会中途放弃,重新开始使用激素,导致很多皮肤疾病停药反弹,循环加重。

     选择“进攻性药物医疗”还是“复原性营养医疗”取决于每个患者对疾病本质的理解,如果你选择“复原性营养医疗”,那么请坚持,请保持耐心,一粒种子萌芽到长出健康的果实,需要时间的孕育。复原性营养医疗,提供的是种子萌芽到结出健康果实需要的“健康的土壤”。

    

     END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