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老,也同时愿“药物反作用”越来越少
2021/5/23 17:28:21 虹说健康

    

    

     昨天惊闻袁老去世,非常悲伤,爸爸离开的这段时间,无论听到哪个老人去世的消息,无论我是否认识,都会不自主涌出悲伤,自责作为医药人的无力、无才,没能留住难能可贵的生命。袁老弟弟的一段话,深深的触碰到我,再次撕开了我几乎无法愈合的伤口。他说:“老年人害怕摔跤,受到损伤之后用药起了反作用,对身体伤害比较大”。

    

     “药物反作用”这几个字深深刺痛了我。我想尽力回避,不再看新闻,但临睡前一个DD群里的朋友发来的消息,还是让我一夜流泪,同时也深感欣慰。不懂医药的朋友在我的科普努力下,开始注重用药安全性,他的伯伯也是91岁,4月份也摔了一跤,他重视了不乱用药物,一周让伯伯回家休养,他伯伯现在身体状况非常好。而我身为医药人,确让爸爸遭遇了药物反作用。今年1月17日以前,爸爸一直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因为听信广告,买了“护理肠道”的某中成药,其实就是一个泻药,导致低血钾,呼吸肌、心肌均发生不可逆的衰退,我努力了2个月,依旧留不住爸爸,内疚、自责深深纠缠着我,一直无法摆脱。袁老也是药物反作用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很难面对这样的现实。欣慰的是,我的群友做的很好,所以,今天还是强忍眼泪,写一篇小小的文章,好久没有勇气写公众号了,但群友的行动,让我知道,虽然爸爸走了,袁老走了,但还有很多老人需要保护,写几个“药物反作用的案例”警示大家,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下面是这个群友给我的截图,专门将药物反作用画了道红线,同时介绍了他的对伯伯的保护行动,这个朋友是大学老师,虽然不学医,但非常好学,有科学思维,因此,他说,他认识我后,他正在改变他一家人的健康状况。

    

     最近我也大赞了几个群友,他们因为我的科普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合理用药了。其实有合理用药的基本意识,即使不懂医学,稍稍注意,多多学习,也是完全可以有能力保护家人的,所以,他们给我信心,科普是有用的,尤其在DD群里的那些朋友,每天听到各种不同病症的信息,有正面的消息、反面的消息,逐渐自己也成了一个有理性、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了。

     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

     下面这张图是我讲座用的一张PPT封面,这套PPT有300多张,案例可以讲4-5小时,今天截取几个典型案例,只为警示朋友们,敬畏你吃的每一片药物,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占医院死亡人数的53%左右,因此,如果我们敬畏药物,用好药物,有一半离开的人还是可以继续陪伴我们。

    

     //抗生素滥用导致普通咳嗽遭遇生命之殇//

     案例1:一例安徽省的安卡血管炎的奶奶,长期服用激素抗炎,导致真菌感染引起轻度咳嗽,但住院的治疗方案一直是抗细菌的抗生素联用,导致奶奶身体每况愈下,她女儿从网上联系到我,2020年3月27日,那时我还在紧张的应对着武汉众多的新冠感染者,但我放弃睡觉的时间,还是用了2个小时仔细分析了她所有的住院记录及检测报告,我终于发现了奶奶的健康状况与药物副作用有关,培南类药物导致了血小板恶性下降,危及生命,因此,我工工整整的用表格列举了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导致这些因素发生的原因,并建议了用药方案,然而被告知“不要听学药学人的建议”,继续原有方案,2天后老人离开了。虽然我不认识这个老人,但心情非常压抑,因为我太清楚了,她不该走的这么快。

    

    

    

    

     案例2:我们DD7群朋友家人的遭遇。2020年10月25日,一个普通的肺炎,入院状况比较好,一个多月“抗炎治疗——抗生素联用轰炸”后,面临病危,朋友提交家人用药信息及检查报告,当时已是深夜,我知道情况危急,所以连夜分析病情,我将所有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工工整整的做了一个表格,方便不懂医药的朋友们理解,告知他们为什么有些药不需要用,有些药导致了更坏的结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真的很想救下不该离去的人。

    

    

    

    

     10月28日,患者状况继续恶化,出现肾衰竭,后来朋友与医生沟通的结果确实停了一些药,但医生又建议了另外两个药,但这两个药可能完全没必要用,因为C反应蛋白已经正常,痰液培养显示没有细菌和真菌感染。而这两个药是什么呢?一个是利奈唑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不良反应极大,国际规定只在有明确指征是“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时才能用,但利奈唑胺在中国呼吸科几乎被滥用,这个患者已经血小板降低至危险水平了,而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骨髓抑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也包括血小板继续下降;医生建议的另一个药是“米卡芬净”,这是一个抗真菌的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可以导致急性肾衰竭,该患者已经肾功能严重衰竭了,这个药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用药一定要慎重,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要命。

    

    

     案例3:也是我一个朋友亲历的药物反作用。一个并不重的咳嗽,治疗后导致血小板降低至17×10^9/L(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25~320×10^9/L),导致多器官衰竭,成为家人永久的痛。这是我感同身受的痛,痛到无法摆脱,我爸爸也遭遇同样的药物反作用。

    

     如果大家都能遵循“精准医疗”的原则

     有多少生命可以继续陪伴我们

     虽然因为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会有很多兴奋和惊喜的时候,但爸爸的离去,让我此生再也感受不到快乐了,太内疚了,我没有能力救爸爸。袁老的离开也让我十分悲伤,药物反作用让我们很多人活着的人失去了快乐。肺炎、咳嗽等病症,如果我们有最基本的精准医疗思维,都不会联用一大堆药物,下面我将可能产生的炎症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做了一张图,告诉大家,只要精准的判断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炎症,也许一种药物就可以“力挽狂澜”,真的不需要地毯式轰炸。

    

     案例4:我用简单的药物挽留了一个年轻的生命。2019年7月2日,一个年轻的男孩进到了我的DD群,他求助说他咳血,入院前咳血50-70ml,经过几天的治疗,咳血到了600ml,属于大出血。

    

     我要了他的检查单及他正在使用的药物,我的初步判断是:他是支气管扩张遭遇过敏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引发小咳血,大咳血是药物所有致,他一天用了17种药物,我用红色标注的药物是“可以导致出血的药”,用紫色标注的药物是“可以止血的药”,其他的药是4个抗菌药、2个抗病毒药,不考虑任何病因,将能想到的药物统统用上,正常人用这么多药也要完蛋的。所以,我对这个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想办法停药,你就赢了”。

    

     我让这个男孩母亲在药店买的药是下面这三个便宜到“令人发指”的老药,几天咳血就止住了。如果不停药,又一个生命将远去,又有一些活着的人将此生再无快乐。

    

     男孩的生日是2月2日,已经2个生日了,2020年2月2日、2021年2月2日,每年他都会在生日时给我一个消息:活着真好。很高兴,我送他的莓樱茶最终解决了他的后遗症,重要的是,他给我的承诺是:像我一样,有能力了要尽量帮助他人!这是我想给年轻人做出的榜样,人不仅要活着,而是要努力活出价值。

    

     怎样才能减少药物反作用?

     不仅需要“精准医疗”,更需要“复原性医疗”

     与复原医疗相对应的是 “战争性医疗”:战争医疗就是用药物对症治疗疾病。

     除了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是对因治疗外,目前临床治疗其他疾病采用的治疗逻辑是“用药物对症治疗”。比如湿疹,它的表象和症状是炎症,因此,临床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炎治疗,一种激素无效了,就研发更强的激素,并不思考炎症是如何产生的,不去对因预防炎症的产生,由于激素具有破坏皮肤正常分化更新的副作用,导致使用激素的患者,停药反弹,症状越来越重。

     战争性医疗的特点是,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误伤自己。精准医疗属于战争性医疗,也是用药物对症解决问题,与泛概念医疗不同的是,精准医疗提倡对疾病精准分类,能用1个药治好的病,不用2个药,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与之相反的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泛概念医疗,比如肺炎,不判断导致肺炎的原因,根据惯性,将能用的药物全用上,开展地毯式轰炸,最后是杀敌1000,自伤800,有些直接被药物夺去了生命。

     复原性医疗:我提出了复原性医疗这个新的疾病治疗逻辑。除感染性疾病外,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利用复原性医疗,获得兵不血刃的治疗结果。复原性医疗就是深入研究疾病状态下哪些“生理营养素”发生了变化,利用身体内这些营养素而不是药物,复原回健康状态,治愈疾病。

     比如,胃炎、萎缩性胃炎,主要由于胃粘膜能量合成障碍导致胃粘膜更新障碍,那么用“谷氨酰胺”胃肠道能源提供者进行营养补充,其效果远远超过用抑酸药“奥美拉唑”、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等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对因治疗的结果,且不易让患者遭遇“药物反作用”;

     再例如,导致湿疹的表象是“炎症”,其实产生“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皮肤屏障有缺陷”,导致皮肤屏障缺陷的原因是“皮肤生理营养素紊乱”,因此,给患者补充合理的生理营养素,修复屏障缺陷,可以从根本解决湿疹的发生。皮肤营养补充剂对湿疹患者的价值远远高于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如下图所示,湿疹的战争性医疗过程是,敌人通过有缺陷的屏障进入身体内,开始用枪(弱激素)就可以解决战斗,但由于在战斗中进一步损伤了屏障,下次反弹,进入的敌人更多,就不得不用更强的激素解决战斗。目前让湿疹患者重燃希望的生物靶向制剂“达必妥”,真的能治愈湿疹吗?应该不能,因为达必妥依旧属于战争性医疗,只是武器升级,它不再狂轰滥炸,而是瞄准敌人的将军,靶向打“将军”,虽然部队会因群龙之首撤退,但屏障留下的洞口依旧存在,下次敌人依旧归来,湿疹依旧噩梦如影随形。

     我的复原性医疗方案是,用皮肤营养补充剂,帮助深部皮肤向表层更新时,更新成健康无缺陷皮肤,让皮肤屏障不再有“洞口”,不让敌人攻入体内,炎症不再发生,实现兵不血刃的治疗梦想。

    

     一个个久治不愈的患者重回健康生活,证明复原性医疗的治疗逻辑至少对某些疾病是可行的。复原性医疗最大的障碍是“慢”,不像战争性医疗,弹药一上,立竿见影消灭敌人,解除症状;复原性医疗需要患者有足够耐心,用营养素恢复血管弹性、重建皮肤屏障、修复胃肠粘膜,真的需要时间。

    

     战争性医疗、复原性医疗的合理运用

     战争性医疗、复原性医疗有它们共同存在的价值。战争性医疗是用来救命的,当敌人打进来时,采用精准医疗消灭敌人依旧是我们要采用的第一战术。先救人再治病,活着才有机会治病,因此,在新冠疫情中,我精准的使用了“甘草酸二胺”抗炎,让新冠患者能在“炎症风暴”中活下来,再考虑如何解决后遗症问题。但我没有用泛概念医疗,没有采用无效的抗病毒药、抗菌药狂轰滥炸新冠患者,因此,我们的患者后遗症较少。我在救治那个咳血男孩时,也是采用了战争性医疗,用地塞米松这个激素对抗炎症,先让他活下来,再用营养学方法解决他的后遗症。

    

     由于湿疹、痤疮、红血丝脸不是一个直接要命的疾病,而且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疾病更严重的进展,因此,对这类疾病,我更倾向直接采用“复原性医疗”。比如下面的红血丝脸,因为用名牌护肤品,导致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去医院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病情进一步加重,我采用复原性医疗方案,经过8-9个月的营养康复,基本恢复正常了。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我的朋友圈中很多,希望有同样问题的朋友不要再走弯路,充分理解“药物是有反作用”的,在不危及生命的病情下,如果有“复原性医疗方案”,可以优先考虑,尽量保持耐心,通过营养恢复健康。

    

     至于DD5群朋友在网络查阅到关于“海蓝之谜”使用后的问题,我没有调研,不持观点。红血丝脸只要有耐心,严格按照复原医疗的原则执行,我基本有100%把握能让患者康复。因为红血丝脸部不是该得的病,是“作死”导致的伤害,滥用护肤品、过度护肤、过度治疗导致的皮肤伤害,停止伤害,补充皮肤营养,完全可以康复,只是时间问题。痤疮、湿疹,我大概80%的把握,10-20%无法治好,是我们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没有探究出的真相,下周我们将联合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继续开展临床基础研究,希望能探索出更多的真相,让更多患者用兵不血刃的方式恢复健康。

     愿药学门诊越开越多

     愿精准医疗成为治病救人的最基本准则

    

     我和我团队的梦想:

     尽最大努力让患者不再遭遇“药物反作用”。

     我们已经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担起责任,探索健康真相。

     求证真相应该是一个科学家的职业信仰,向马歇尔、沃伦教授学习。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 / 来源网络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