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养,用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难治性疾病,成功案例系列一
2021/5/29 15:16:04 虹说健康

    

    

    【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预测:优化营养是未?来的药物】

     他说:

     “作?为一个退?休的医生,

     我很诚实的说,

     除非是很严重的突发性疾病,

     你想?要活得长久并避免晚?年总?跑医?院,

     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学?习营养医?学,

     除?非你富有到有专门的私人营养?师和私人医生。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

     药物只控?制症?状但并不真?正治疗疾病。”

     ——莱纳斯.鲍林

     1960年,两次独立获得诺贝尔奖和替代医学的创始人—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说:“通过给自己身体正确的营养素,多数疾病都可以治愈,最佳的营养是人类未来的药物”。在莱纳斯?鲍林的指导下,1984年,帕特里克?霍尔福德(Patrick Holford)在伦敦创建了“国际最佳营养学会”,令无以计数的人通过最佳营养方案得到康复或者保持了长期健康。

    

     我和我的团队正在用一个个案例实践

     “优化营养是未来的药物”

     01案例一

     华纳健康群一个朋友反馈,我们团队的优化营养建议,帮他治好了四五年治不好的肠易激综合征,他感叹到:“进群比进医院管用得多的多,还不用花什么钱”。这个朋友服用谷氨酰胺5-10g每天,1-2个月,症状改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出现,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过去称为“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及“不稳定性结肠炎”等。该病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迁延难愈。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暂无理想的药物。因此,有很多患者问道:“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这辈子就废了吗”?

     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国的发病率在10%-20%左右,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确切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药主要采用解痉剂缓解相应症状;以及止泻剂/导泻剂对应改善腹泻/便秘的症状。

    

     但我们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可能是营养能量供给不足所致,精神因素最多是诱因,很多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并不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目前医学习惯将解释不了的病因推到“心理因素、精神因素”,这样无论是同行还是患者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没法定性、更没法定量,于是成了最佳的“自圆其说”的解释。

     在幽门螺杆菌发现之前,人们对许多胃病的解释也认为是“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因此,常常用抗抑郁药治疗胃病。幽门螺杆菌发现后才知道,pH1-3的环境下也是可以生长细菌的,这个细菌是导致胃炎的主要诱因之一。

     当医生或你自己无法判断自己的病因时,中国人常常有一个自圆其说的名词“上火”。你敢说医生说错了吗?你敢说自己不正确吗?其实“上火”等同于说“你有病”,但并没有告诉你有什么病。比如“牙龈肿”说上火、“唇炎”说上火、“便秘”说上火、“咽痛”说上火……其实不同的症状,病因完全不同,用药也完全不同,如果只用一个上火解释,最终是无法精准用药,导致无效医疗或过度医疗。

    

     02案例二

     DD健康群朋友们反馈,我们团队的优化营养建议,VC+芦丁+莓樱茶+热蒸汽熏蒸,帮他们戒掉了多年使用的激素和一大堆不知道是否有效的抗炎药,尤其看到朋友在群里转送她囤积的药品,因为这些她不需要了,我真是非常非常兴奋,感觉这是我继抗击新冠之后,打的最漂亮的一仗。成人:每日 VC 500mg-1000mg;芦丁250-500mg;鼻炎热蒸汽熏蒸(美容蒸脸器)一天二次,一次10-15分钟。5岁以下幼儿VC 100-300mg;芦丁(进口)100-200mg;5-12岁,VC 300-600mg;芦丁 250mg;大于12岁按成人剂量。

    

     当现代医学认为哮喘、鼻炎终身使用激素“天经地义”的时候,我们正在用营养,兵不血刃的解决着难治性疾病问题。

     这是疾病治疗逻辑的变革。现代医学依据的是“战争医疗逻辑”,用药物打击敌人;我的复原医疗依据的是“第一性原理”,找到病因,用优化营养治疗疾病。所以我提出:药物是用来救命的,真正治疗疾病需要“优化营养”。

     03案例三

     我的小孙女快1岁了,她刚出生时也是一个过敏体质的孩子,对奶粉过敏、对母乳过敏,湿疹、便血极其厉害。一般大家会选择去医院住院,我的方法是:立即更换了“全水解奶粉”,一天7次喂食,6次是全水解奶粉,1次母乳,便血稳定后,逐步递减水解奶粉,增加母乳,比如5次水解奶粉,2次母乳…..经过3个月的脱敏,就可以全母乳喂养了。在可以全母乳喂养后,我还是每天添加了1-2次的配方奶粉,不是母乳不够,是配方奶粉也有它的优势,营养素比较稳定,母乳的营养成分与母亲的饮食及身体状况有关,并不太稳定。小孙女的湿疹就是用我们家人都用的“懒人露与仿生膏”,几天后就再无湿疹,红屁股从没有过。如果当初选择住院,用药物治疗,少不了打抗生素,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健康被“牵连”。肠道菌群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婴儿时期肠道菌群正在建立,被抗生素一扫荡,肯定后患无穷,这不是补充“益生菌”可以解决的。

    

     我用优化的营养,轻松、顺利的让这个宝宝度过了对新世界的不适应,她快1岁了,身体和运动能力极好,1个成年人都快对付不了她了。我抱着她的照片是春节时候照的,冬季里她光脚、单衣也没有生病。

     拒绝药物。如果我像其他家长一样,孩子一出现湿疹就去医院,那么拿到的药物一定是激素,或含激素的制剂。激素对皮肤屏障的破坏力巨大,运气不好,湿疹就跟随这个孩子一辈子。婴儿湿疹发生率高达70%,大部分宝妈都会遇到,千万不要乱用激素。但现代医疗,能从表象改善湿疹的就只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很多所谓纯中药制剂、宝宝湿疹霜,其实都违规添加了激素,大头娃娃不断出现,婴儿用品中的激素添加比例非常高,宝妈要谨慎。

     从“现代医学”导向的观念中走出来

     从上世纪到本世纪,现代医学在人类的健康方面始终扮演着救死扶伤的角色,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非常高大的形象,让大多数人形成了有病就看医生,药物能治病救命的观念,人们把自己的健康也交给了医生和药物。

     Dr.Ray Strand曾经是美国的一位家庭医生,是《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死亡处方》和《一生健康》的作者。因为营养医学治愈了他自己和全美最有名的专科医师都无法治愈的困扰他妻子多年的肌纤维痛,从而与营养医学结缘。

     现代医学以抗菌素的发展为里程碑,三百多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在药物和治疗手段上突飞猛进,以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为宗旨,对人类的生命保持和延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的寿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断延长。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延长至男74岁,女77岁,然而,真正健康的寿命却在不断地缩短,亚健康人数日益增加。

     2014年最新发布的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untry Profiles报告,非传染性的慢性退化性疾病在全世界的流行趋势非常惊人,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7%,其中81%归因于心血管,癌症,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种主要慢性疾病,且慢性退化性疾病正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多数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饱受慢性疾病的折磨,丧失生活品质,有些人辛苦工作一辈子,把所有的积蓄最后都送给了医院,给家人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损失。人们在慢性疾病面前仍然还是靠医生和药物,而医生和药物却在慢性退化性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只能是控制各项指标,却不能使疾病好转或身体康复。

     例如:高血压吃降压药,糖尿病吃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药物并不能让身体得到恢复,长期的药物副作用无法避免,身体只能越来越糟。正像Dr. Ray Strand所言,不是医生的过错,是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因为慢性退化性疾病是与个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遗传基因及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的疾病,是人体细胞长期损伤积累而不能正确修复的结果。

     “营养医学”与我提出的“复原性医疗”的异同点

     “营养医学”的概念及作用

     没有人否认合理的营养是保持健康必备的条件,关键是,什么是合理的营养?慢性退化性疾病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和生活环境(包括饮食、空气、水、生活压力、饮食习惯)造成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但是我们却能改变我们自己。

     在寻找解除病痛的方法中,人们忽视了我们人体自身细胞固有的自愈和修复能力,忘记了内因(我们身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的健康)才是解决慢性病的关键,忘记了身体健康的关键是保证细胞处于正常代谢状态,才能保证组织更新与修复过程不出错。如果出错,可能突变为肿瘤,也可能组织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疾病。

     要想让我们的细胞处于最佳的代谢状态,除了保证休息和运动外,就是要给予细胞新陈代谢时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素”,保证机体能正确合成满足组织更新、修复所需的“生理营养素”

     营养素之于健康就如建筑材料之于房子。建一座质量好的房子一定需要各种建筑材料,而不是一种或几种,而且各种材料需要的量也是不同的,如果材料质量不好,或者缺一种或几种材料,或者材料的量不够,建造的房子一定有质量问题。房子在使用的时候,也是需要维修的,用什么修呢?一定是用建房的材料。如果房子某些地方坏了,不修的话,时间久了房子就会出现漏雨甚或倒塌等。这些建筑材料就是我们所必需保证的“营养素”。

     人体是一样的道理,人们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正常吃饭就能摄取到我们人体需要的这些基本营养素,实际上,我们的饮食有时很难满足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比如VC,人体每天大约需要100mg的补充,但一个橘子或苹果等仅仅含有8-15mg的VC,而糖含量却超过了20-30g,世卫组织建议,人一天摄入游离糖的含量不能超过25g,如果通过吃水果摄入一天必需量的VC,那么糖含量必然超标,高糖摄入是导致血管硬化、肥胖等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营养素的紊乱导致组织修复更新出错,早期是亚健康状态,后期即可发展为疾病状态。

     营养医学就是:根据个体需要,给予细胞安全、足量、均衡、种类齐全的基本营养素,能使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处于最佳的表现状态,将蛋白质、糖类和脂类分解,产生能量的同时,又合成细胞需要的物质,用于新生细胞的生长和损伤组织细胞的修复。

    

    湿疹、鼻炎、哮喘等就可以看作是某些营养素缺失,导致皮肤屏障损伤、鼻粘膜屏障、气管粘膜屏障损伤,易受外界刺激,产生变态反应导致相应疾病,正确的营养可能是治愈这类疾病的最终解决方案。

     “复原性医学”的概念及干预路径

     复原性医学与营养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认为慢性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素缺乏或紊乱”,引起细胞能量代谢出错,不能正确生成组织细胞更新所需的必需“生理营养素”,导致组织细胞更新出错,修复不能,产生疾病。

     复原性医学与营养医学关注点有所不同:营养医学比较侧重“饮食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层面在“组织器官水平”,侧重预防疾病的产生。复原性医学重点研究不同疾病“生理营养素”的变化规律,找到导致疾病的“关键营养指纹分子”,用优化的营养将这些变化的“关键营养指纹分子”复原回正常的生理水平,从而治愈难治性疾病,其研究层面在“化学分子水平”,侧重转归疾病。

    

     生物的终极是化学,化学的终极是物理。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细胞、蛋白水平”是人类生理活动的最原始动因,其实主导生命活动的最原始的动因是“由细胞、蛋白主导合成的化学分子”,行使着生命最基本的活动,因此,要从源头治愈疾病,就要深入研究导致疾病的“元问题”——关键营养分子的变化,如果研究仅仅停留在“细胞、蛋白水平”,我们依旧会被假像蒙蔽,无法求证真相。从化学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找到导致疾病的关键营养分子,才能精准的复原健康生理环境,不用药物,用生理营养素即可有效转归疾病。

     我在成功解决自己高血压的过程中提出“复原性医疗”的治疗哲学,并利用复原医疗的原理,成功发现了部分痤疮的发病机制,其中“关键的营养分子”是“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出错。我们采用仿生皮脂膏,调整“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使痤疮6个月治疗有效率达到90%,无药物副作用,护着肤解决难治性痤疮。但仍然有10%无效,这就说明,我们对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有缺陷,还有真相没有被阐明。

    

     保健食品本应该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但商业让本应“科学利民”的品类乱象丛生

     世界上许多以草药为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却依然保持在中国的李时珍时代,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许多民族的民间依然按惯性在用草药医疗,但却从没有以科学的水准来修正和提高它。一切仅仅取决于某个特定医生的经验,悟性加上道德,而这些因素就像他<她>开的处方,没有量的概念和可度量性,更没有科学和可靠的重复性。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也只是利用人类目前受慢性病的困扰,纯粹地加进了很多不负责任的浓厚的商业色彩!当前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丛生,国家整治力度持续加大,但是虚假广告、夸大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仍然屡禁不止,很多老年人受骗上当。

     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健康观念,药物虽然可以救命,但对症治疗延长的只是死亡的时间,优化营养可能是治愈疾病的出路,但如何优化营养,这需要沉稳专注的科学研究,而不是商业上一个又一个炒作出来的故事。

     如何区别有科学研究基础的“优化营养”及利益熏心的“伪保健品”,大考着民众的科学素养及政府的管理策略。

     现在是半夜1点16分。由于有很多科学研究要做,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写虹说健康公众号。今天一个群友发给我一张截图,应该是淘宝卖家下的留言吧。原来虹说健康公众号还是可以帮到一些人,利用晚上的时间写点东西,也许又可以帮到一些人。谢谢大家的关注。虽然不知道“安利”的准确意思,大致能理解,哈哈。我并没有特别推荐哪款胶囊,只是建议进口芦丁,过敏反应会低点。具体链接都是群友自己相互推荐的。我们的健康群就像一个友好的大家庭,其实很多时候并非我在回答问题,很多时候是大家交流健康经验。很多朋友本身科学素养很高,我的科普只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家现在越来越专业了,很多人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了,非常非常值得高兴。

    

     参考文献:

     Dr. Ray Strand

     《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What Your Doctor Doesn't Know About Nutritional Medicine)

     《死亡处方》(Death By Preion)

     帕特里克.霍尔福德(Patrick Holford)

     《营养圣经》(The Optimum Nutrition Bible)

     萊斯特.派克(Lester Packer )

     《抗氧化奇迹》(The Antioxidant Miracle)

     莱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

     How to live longer and feel better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