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的不合理用药,无效治疗比不治疗更糟糕
2021/6/4 16:55:51 虹说健康

    

    

     完全不应该发生的无效治疗,医生、患者都应该拥有精准医疗意识

     一例无效治疗

     并产生药物副作用案例

     刚刚DD健康8群一个朋友反馈:干咳,无哮喘,右美沙芬中枢镇咳药无效。临床检查显示:肺炎衣原体igG升高,血钾降低;与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正常;肝、肾、心等功能正常;胸部CT显示无病理性病变。开出的药物是:地塞米松注射液、头孢曲松他唑巴坦粉针剂、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白天输注一剂后,晚上出现心慌、胸闷,静态心率95-104次/分。

    

    

     头孢类抗菌药不是万能药

     用药需精准

     虽然头孢类的药物是广谱抗菌药,但头孢与青霉素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肺炎衣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对肺炎衣原体感染无效。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也显示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无细菌感染指征,仅见肺炎衣原体igG阳性,因此,头孢曲松他唑巴坦的应用属于无效医疗。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常见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可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2、皮肤反应: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斑丘疹、荨麻疹等;

     3、血液学检查异常:长期使用会导致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力降低等血液学指标异常,可见于个别病例。出血现象罕见,可用维生素K预防和控制;

     4、实验室检查异常:少数病例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过性增高;

     5、其他不良反应:偶有头痛、胸闷、药物热、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关于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侵入人体后,主要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反应,肺泡巨噬细胞作为病原体贮存和传播的载体,造成其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感染

     感染症状

     1.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其主要表现包括咽炎、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及肺炎,以肺炎最常见占50%以上,支气管炎次之。老年人以肺炎多见,20岁以下的青少年,则多为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常以发热、全身不适、咽痛及声音嘶哑起病,数日后出现咳嗽,此时体温多己正常。亦可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原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可加重病情。还可引起咽炎、鼻窦炎及中耳炎,此多与肺炎及支气管炎同时存在。病变一般均较轻,但即使应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恢复较慢,咳嗽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可持续数星期至数月。病情严重者可因原基础疾病加重或因发生并发症如细菌感染而死亡。

     2. 伤寒型少数患者表现为高热、头痛、相对缓脉及肝脾大,易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和脑膜炎,重症患者出现昏迷及急件肾衰竭,表现类似重型伤寒。

     3.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硬化、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之发病的相关性

     有研究认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关,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除外肺炎衣原体感染,并认为防治肺炎衣原体感染有可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据报告,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外周动脉栓塞等心血管病患者,常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用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并经过2-7 年的随访,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进展。同时发现有肾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其肺炎衣原体的感染率更高,且更易促进心血管病的进展。

     诊断鉴别

     临床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细菌性、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以致在临床用药上存在困难,一般只能依赖实验室通过人体体液标本进行病因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M和IgG的检测,可区分急性感染和既往感染。

     初次感染(原发感染)时,IgM于发病后3周出现,IgG于发病后6~8周出现;再次感染(重复感染)时,IgG常在1~2周内出现,且效价可以很高,但往往没有IgM出现或其效价很低。

     抽血检查肺炎衣原体igG阳性表示身体感染过肺炎支原体,但不一定是近期感染,要动态观察抗体滴度,2周内上升超过4倍提示近期感染,需要抗感染治疗。这种疾病本身病程较长,容易导致身体咳嗽、发烧、喘息、胸疼、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药物治疗

     治疗这种疾病首选药物就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是静脉点滴红霉素,或者是阿奇霉素进行抗炎治疗,一般用药7-15天,停药一周后重新进行复查,确定疾病是否完全康复。本案例患者肺炎衣原体检测igG 74.5 (阴性范围 0-20),由于咳嗽症状明显,可以先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再复查肺炎衣原体滴度。

    

    

    

    

    

     传播预防

     人类肺炎衣原体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分地域、不受种族和年龄限制。人类肺炎衣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不呈季节性特征,其流行可呈散发性或爆发性传播,尤其在空间相对封闭、人群聚集较多、空气不太流通的公共场所。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一个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是通过肺炎衣原体患者的飞沫或喷嚏,被健康人呼吸入呼吸道;肺炎衣原体在后者呼吸道细胞里生长、繁殖及侵袭,从而造成感染状态。

     1. 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

     肺炎衣原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人一人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从环境中接触后通过手自体接种。因此,要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室内要注意清洁卫生,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经常到空气新鲜的户外活动,避免到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外出后注意清洗面部(口鼻处)和手,特别是要避免接触已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如家长患呼吸道感染要尽量少与小儿接触,如必须接触一定要戴上口罩,并注意进行室内的消毒。新冠之后因为戴口罩成为日常,儿童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急剧下降,提示,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要注意加强身体抵抗力一是通过被动免疫,即预防接种来提高抵抗力。6岁前的儿童,预防接种是防患传染病的最有效办法。二是要提高主动免疫能力,如注意营养,增强体质,进行日光浴,空气浴等。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患者处方中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抗休克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皮炎、结缔组织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也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糖皮质激素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糖、低血钾、中枢兴奋、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其中低血钾症状起病急,危害较大。

     低血钾常见临床症状:血清钾正常值在3.5—5.5mmol/L,通常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血钾。常见原因有:钾摄入减少;钾排出过多等,症状会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嗜睡、昏迷等;常见危害表现为神经系统方面:肌无力、软瘫、表情淡漠、抑郁等;心血管方面:心动过速、室颤等;泌尿系统: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消化系统方面:腹胀、恶心、便秘,严重者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临床中应积极补钾,查明原因,纠正电解质紊乱。

     本案例患者注射前血清钾已低于3.5mmol/L,一次性注射10mg的地塞米松,可能导致低血钾症状进一步加重,是患者晚上出现胸闷、心悸的原因之一。

     由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未见明显升高,过敏反应特征不明显,C反应蛋白正常,炎症反应不明显,对该患者使用地塞米松不是一个经过慎重考虑的选择。

     二羟丙茶碱注射液

     二羟丙茶碱,适应症为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以缓解喘息症状,也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本案例患者未出现喘息等症状,应用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属于无效用药。

     二羟丙茶碱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心动过速等,剂量过大,甚至可发生发热、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非医学专业的人也并非完全没有精准医疗的能力。通过检查单了解自己的感染原因,然后通过互联网的查询,及时了解病原体的属性及正确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对自己要用的每一剂药进行查询,深入了解其应用范围及不良反应,即可很大概率避免盲目用药。

    

     这是一起完全不应该发生的无效治疗,医生、患者都应该拥有精准医疗意识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