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重要,正确理性的选择是对生命最大的善良
2021/6/13 17:51:27 虹说健康

    

    

     你逆光而来

     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

     我将这句话写在公司的文化墙上,目的是,鼓励自己、鼓励学生们、鼓励员工们,这个世界需要逆行者,只有逆行才有可能突破现在疾病治疗的瓶颈,探索到真相,更好的解决难治性疾病问题。但是这段时间看到湿疹、痤疮及其他皮肤疾病的朋友们在承受“生无可恋”的痛苦时,还是选择坚持我的“优化营养治疗疾病”时,我觉得我们的患者朋友们更配的上这句话:“你逆光而来,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

     不用药物转归疾病,这是一个违背主流学术的做法,会被绝大多数人质疑或拒绝。皮肤疾病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很多人因此而抑郁,大家一般都会选择“更大的医院、更著名的专家”去求医问药,而主流学术,一定是坚持“药物治病”的逻辑。选择一个非主流学术的转归疾病方案,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对疾病的理解力和逻辑分析力。当许多久治不愈的皮肤疾病患者感谢我和我的团队时,我觉得,应该感谢的是这些患者朋友,是他们的坚持,给了我们科学研究的方向,他们的反馈给了我们很多线索,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真相,一点点完善疾病治疗方案。

    

    

    

     一位老人的脚,久治不愈,

     被我们的方案治好了,

     但她用了9个月,

     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感谢她的坚持吗?

    

    

    

     一个数十年不愈的湿疹患者感谢我们,

     因为我们的方案让她看到了希望,

     同样我们要感谢她的选择,

     全身严重的皮损,她选择了不

     用药物,3个月的坚守,

     所有得过湿疹的患者都知道,

     那是一种残酷的煎熬,

     但她拒绝了激素,拒绝了免疫抑制剂,

     选择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科研线索和治疗经验,

     感谢这位逆光而来的朋友!

    

    

    

     这位10年不愈的湿疹患者朋友,

     同样用了3个月的时间,

     顶住了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诱惑,

     谢谢朋友的选择与坚持!

    

    

    

     这位皮炎朋友,

     用了9个月的时间才得到改善,

     一直没有怨言,选择相信我们。

     在此特别感谢华纳40多个健康群的朋友们,用自己的分析力选择了一个“非主流的治病逻辑和健康保健逻辑”,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谢谢大家,我们的共同努力,也许可以改革传统的疾病治疗理念,促使更多的学者和医生开始深入思考疾病发病原因,针对病因而不是病症治疗疾病,否则,难治性疾病可能永远难治。

    

    

    由患者改变疾病治疗逻辑的成功案例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马歇尔医生,是一个澳大利亚医生,1982年他发现胃中的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胃溃疡相关,但遭到主流学术的质疑,在惯性思维里,pH1-3的胃内环境,不可能有细菌生长。1984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依旧遭到主流学术的嘲笑,他非常生气,回到家,吞服了大量的幽门螺杆菌,成功将自己感染成胃炎病人,然后使用抗菌剂治愈了自己的疾病。这件事被美国记者报道后,美国患者主动找这个澳大利亚医生看病,历经10年,美国FDA终于承认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相关,又经过11年,马歇尔医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因为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使胃部疾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前,有些胃部疾病始终找不到病因,医生常常认为是患者心理问题导致的错觉,常常用抗焦虑药治疗胃部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胃部疾病治疗史上里程牌式的成功,这个成功除了马歇尔教授的坚持,决定性的贡献也许属于美国的患者们。没有他们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支持,美国FDA也不会关注到一个澳大利亚医生的发明,也就不会发生胃病治疗史上的转折性变革。

     因此,患者们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朴实的判断力,选择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这是一个典型的,由非专业人士倒逼主流专业人士接受变革的成功案例。因为,患者为大。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是我的榜样和逆行的动力

     马歇尔医生让我知道,努力的求证真相,绝对不是苍白无力的情怀,而是一个科学家应该坚持的职业道德,为了求证真相,他会以身试毒。在我选择挑战湿疹之后,为了求证湿疹的发病机制,我根据自己对湿疹发病机制的理解,成功将自己便成了湿疹患者,历经4个月的瘙痒,弄明白一些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湿疹的方法,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就是,做科学的快乐不在于是否拥有名牌,而在于自己是第一个知道真相的人,所以很自然的以身试毒,求证真相。

     马歇尔医生的成功也给了我信心,只要我们的研究对患者有利,哪怕我们一时遭遇主流学术的不理解,只要有患者的支持,我们最终会获得认可。

     莱纳斯?鲍林是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为我在解决高血压、湿疹、痤疮等难治性疾病的过程中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鲍林曾被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与牛顿、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并肩,他预测“优化的营养是未来的药物”,被誉为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1994年8月19日以93岁高龄在他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逝世。上世纪90年代,美国平均寿命为75岁左右,鲍林活到93岁,也许与他后来致力于营养研究有关。他认为,未来的医学应该研究如何为人体提供适宜的营养,优化人体内的生化环境。他将这种医学称为‘正分子医学’,这个理论后来以‘最佳营养学’的名字广为流传”。

     现代医学侧重解决“疾病的症状”,而忽视研究导致疾病的原因。

     比如,现代医学对待痤疮,看到的只是表象,是痤疮患者油脂分泌量大,因此,采用抑制皮脂分泌的药物维A酸、雄激素抑制剂治疗,结果有效率不高,致畸、皮肤干裂等副作用很大。未来医学对待痤疮,看到的应该是痤疮的本质,油脂分泌量大,不是导致痤疮的原因。我们团队的研究发现,皮脂化学组成比例出错,导致皮肤生化环境改变,皮肤细胞过度角化,是痤疮的发病原因。因此,我们高仿生健康皮脂的化学组成,给痤疮患者使用,纠正其出错的营养环境,护着肤,痤疮就治好了。与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相比,优化营养转归疾病,做到了兵不血刃,且由于是对因治疗,不易反弹。

    

    

     再比如高血压,现代医学只关注血压高了,不关注血压为什么高?因此,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扩张血管的药物,将血压降下来,其结果是,停药立即反弹。由于没有解决血管硬化的问题,导致脑中风、心梗的问题依旧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血压控制很好的患者,依旧中风、心功能衰竭等。

     未来的医学研究应该如鲍林所说:研究血管健康的生化环境是怎样的,提供相应的优化营养,恢复血管的健康,从而稳定血压。高血压只是疾病的一个信号,不是疾病本身。就好像烽火台的狼烟升起,提示的是“有敌人来了”,但狼烟不是敌人,不能用药物浇灭“狼烟”,就算世间太平。

     我们团队从食物中获得优化的营养,弥补早衰血管营养素合成分泌紊乱的问题,恢复适合血管健康的生化环境,使血管恢复健康的生理功能,从而改善因基因、家族遗传导致血管早衰引起的高血压问题。与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相比,血管的优化营养,不仅对改善血压有帮助,对其他因血管所致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也有帮助,比如血管性偏头疼等。我们已经帮助很多患者,无伤害的改善了血压问题、偏头疼问题。

    

    

     当然也请大家记住,优化的营养不是药物,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比如血管的营养补充剂——梅芹茶,它不是降压药,不能立即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因此,不能代替降压药。它只能通过营养补充的方式,恢复血管的健康,从而改善血压,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高血压患者还是需要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鲍林预测“优化的营养是未来的药物”,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努力实践这个“预测”,让优化的营养成为现在的治疗方法之一,改变传统的完全靠药物治病的逻辑,针对慢性疾病,优化的营养可能是最终解决途径。

     我们在湿疹、痤疮、血管老化等方面的优化营养,有了一定的突破,也让一些患者朋友成为了第一批受益者,我们用最安全的方法,正在解决一部分久治不愈患者的疾病问题,但还没有让所有患者得到理想的结果,因为,还有真相没有被发现,需要继续研究。

     感恩朋友们的支持,也许我们共同努力,会让主流医学开始反思,那些不完全合理的治病逻辑,哪怕是小小的改变,都可能是大批患者的幸运。比如,目前主流医学治疗湿疹的方案,无一例外是“激素”,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一线药物是“激素”,然而,事实是,激素就是皮肤“鸦片”,让很多患者陷入无限循环加重的噩梦中。70%婴儿会遭遇湿疹,如果不用激素治疗,大部分孩子会在2-3岁自愈,但激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很多人十年,数十年湿疹不愈。希望我们与患者朋友共同努力,能让医学界重视激素滥用的问题,控制使用激素的欲望,否则,众多的患者会陷入激素的噩梦中。

     我们没有用激素,也可以让湿疹患者重获新生,说明,激素不是唯一治疗湿疹的方法。用深度的科学研究,探索皮肤健康更新所需要的营养环境,用皮肤营养补充剂帮助湿疹患者,将有缺陷的皮肤,更新为健康皮肤,应该是最终解决湿疹的途径。

     感恩我的朋友们,

     你们选择逆光而来,

     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

     也许你们正在创造历史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