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苗不同观点,不同信息,应谨慎怀疑,理性对待 不恐慌、不传谣、不
2021/6/30 20:29:13 虹说健康

    

    信息一、新冠疫苗可能导致女性不孕

     不恐慌、不传谣、不被误导

     网上有一则新闻,美国研发新冠疫苗的辉瑞药厂的前高管--Mike Yeadon呼吁停止新冠疫苗的使用,他们认为:“导致的一系列健康安全风险会对女性产生极大的伤害”!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委孙伟教授指出: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导致妇女不孕是假的。大家无须恐慌!新冠病毒只会影响到免疫系统,不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殖系统。

     初步的实验数据:美国FDA的辉瑞疫苗评审会上:在44000参加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中,总共有23人在开始试验之后怀孕,其中接种疫苗者12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1人,两组怀孕率看不出任何区别,也无法证明新冠疫苗会导致不孕。

     我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我会谨慎接受新冠疫苗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这个推测。这个影响不一定是能否导致不孕,我更担心的是“优生优育问题”。我们历史上有两次大的“药害事件”与“优生优育”有关。一是“反应停事件”,反应停是为了缓解孕妇呕吐的一个药物,结果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二是母亲怀孕前服用雌激素,导致女孩成人后的“阴道癌”高风险。这些在药物使用初期是无法判断的,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被逐渐发现。新冠疫苗刚刚上市,安全性尚不能定论。

    

    

     美国成为“反应停事件”没有受害者的幸运国家

     虽然沙利度胺上市时风靡全球,但有一个国家一直没有允许其上市,也鲜有受害者,这就是美国。美国的幸运来自于一个美国 FDA 职员“弗朗西丝·奥尔德姆·凯尔西(Frances Oldham Kelsey)女士。1960 年,凯尔西刚任美国 FDA 职员,在任职的一个月后,便接手沙利度胺在美国上市的申请。凯尔西看了申请书,发现沙利度胺以治孕妇晨起呕吐和恶心为名申请上市,突然想起快 20 年前的一件往事:当年她和丈夫合作研究抗疟疾药物,在实验用兔子身上发现药物可以通过胎盘。为此她一直关注孕妇用药的安全性,对这个申请格外慎重。

     但那个时代的医学界并不相信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在孕妇用药上和成人毫无分别。在当时,这种常规申请也只是走过场,一种已经在国外使用了几年的药物在美国上市,FDA 一贯很痛快地批准。但凯尔西却要求沙利度胺在美国的代理公司——梅里尔公司提供更多的动物试验数据和所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该药真正安全后才批准。

     遇见如此较真的凯尔西,梅里尔公司也只能自认倒霉,一方面把自己做的欧洲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数据送过去,另一方面在美国大规模试用。但凯尔西对他们的数据还是不满意,并且认为反应停可能会影响到胎儿。

     这件事使凯尔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来自药厂的、来自游说集团的、来自妇女界的、来自痛恨联邦官僚的。但凯尔西还是坚持,她只要一个词:安全。而后,《柳叶刀》发表了反应停致婴儿畸形的文章,各国纷纷下架此药。梅里尔公司也火速收回试用药品,但美国仍然出现了 17 位「海豹儿」。但如果没有凯尔西的阻止,美国可能会出现成千上万的畸形儿。一夜之间,凯尔西成为美国英雄,被授予给予联邦雇员的最高荣誉优异联邦公民服务总统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没有长期严谨的系统实验情况下,轻易判断一个药物或疫苗是安全的,并不可取。因此,如果上述认为新冠疫苗只影响免疫系统,不影响生殖系统的观点真是“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委孙伟教授”所说,我表示坚决反对。作为科学家,任何一个结论必需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不能仅靠推理,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不是数学,仅仅推理就可以。刚刚我还在与学生讨论湿疹的发病机制,我们的实验结果基本证实了我们的推理,但我要求学生重复5次,杜绝实验可能出现的“幸存者偏差”。新冠疫苗上市时间过短,我们还不能对其安全性有绝对正确的认知,不应该轻易下结论,它们一定是安全的。

     对辉瑞药厂前高管--Mike Yeadon的呼吁,我持谨慎态度,我会关注疫苗的安全性,但不会因噎废食,毕竟现在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人类需要及时控制它的蔓延趋势,疫苗是可能有效的手段。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有中国如此强大的体制优势,通过快速隔离,安全有效阻止病毒的蔓延。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属于少数安全的国家,与民众的配合及政府的强大控制力有关。

     通过我在武汉抗疫中获得的经验及目前我们患者反馈的信息看,得过新冠的患者,体内有抗体,即使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不会再患重症,一般没有生命危险。因此,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变异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但不会再发生武汉当时的情况,也不会像目前的印度,面对惨烈的生命之殇。

     可以打疫苗的,还是应该继续,但我个人认为,准备怀孕的,男女双方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我们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没有缺陷的生命。

    

    信息二、“全军覆没”!西方人唯一的希望破灭,美国证实辉瑞疫苗存在问题

     不恐慌、不传谣、不被误导

    

     这个标题一看就是“幸灾乐祸”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结。现在祖国强大了,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自信。正是我们有能力了,我们应该拥有更开阔的胸怀和博大的爱,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是人类,所有生命都值得珍爱,我们共生于同一个地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灾难面前没有净土,我们需要共同面对。

     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并非只是“辉瑞的新冠疫苗”,所有种类的疫苗都可能对某些人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不等于会“全军覆没”,不等于要停止疫苗的接种。疫苗导致死亡,并非只有辉瑞的新冠疫苗,其它类型的疫苗都有过死亡案例,属于罕见现象。疫苗发明以来,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在接种注意事项中,增加了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的一种罕见副作用,可导致心脏炎性疾病,也就是通常说的心肌炎、心包炎,尤其是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的几天内,可能出现上述疾病,这只是罕见的不良反应。现在已上市的很多药,尤其是生物制剂,比较有可能出现类似不良反应。比如现在的抗癌神药“PD-1”,就会导致致命的免疫性心肌炎等;再比如治疗湿疹的“达必妥”,是一种IL4、IL13的靶向制剂,也一样出现过致命的的不良反应事件,虽然它有效率并不理想,不良反应也较大,但目前湿疹除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别无他法,因此,达必妥还是有一定临床价值。

     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写在说明书上,不等于每个用药者都会出现,因此,注意观察,但不必恐慌,我们应该担忧的反而是,有些中药的说明书写的“不良反应不详”,这个其实更可怕,提示这个药,可能完全没有经过严谨的实验或临床观察,无法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客观数据。

     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有关,大部分人,只对某个药有不良反应,换药就可以了,我个人属于“小概率悲剧基因”,所有降压药对我都有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但有句话是:“如果事与愿违、一定另有安全”,我的悲剧基因,迫使我改变了研究方向,开启了用优化营养转归疾病的研究,实现了自己健康的转折。正所谓,人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

     目前,西方主要使用的疫苗有4款,除了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之外,还有强生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导致接种者出现严重的血栓症状,已经出现了死亡案例。但这个死亡案例是否直接与疫苗相关有待调查。

     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疫苗都采用的是最新的mRNA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有效性高,但由于此前并没有大规模应用过,很多副作用都不得而知。随着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疫苗副作用逐渐浮出水面,中风、昏厥、心肌炎、死亡等。强生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一样的,都是病毒载体疫苗。根据现在全球权威机构得出的结论,两款病毒载体疫苗会出现罕见血栓症状,两款mRNA疫苗有罕见副作用——心脏炎。

     常见新冠疫苗特点介绍

    

     疫苗接种的目的:

     根据美国CIDRAP的预测,若想终止这次新冠疫情,预计需要60%-70%的人群获得免疫能力。依靠病毒自然感染而获得如此高比例的人群免疫并不现实,而且所谓的“群体免疫”会对全球民众的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并对医疗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之下,新冠疫苗的研发及大范围接种将成为人类终止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疫苗分类:0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

     优点: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比较高

     缺点: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径单一等;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使病毒感染加重。目前新冠灭活疫苗两剂接种间隔为3—8周 第二剂原则上应在原接种单位接种。接种过1剂灭活疫苗者,建议使用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已经接种完2剂灭活疫苗者,暂不建议使用腺病毒疫苗加强。

     国产的国药和科兴疫苗采取的就是这种技术,安全性比国外的辉瑞等MRNA技术的疫苗要安全,据报道,国产疫苗有效率在75%左右,但可以100%避免重症。

     02腺病毒载体疫苗

     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无害的腺病毒装载S蛋白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2021年2月25号,我国又一种只需单剂接种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正式上市了,给人们接种疫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感染通常导致普通感冒,但偶尔也会引发严重感染。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可能与他们的腺病毒载体有关。“

     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区别:

     1. 有效率的区别:新冠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针,其有效率才能达到90%左右,而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接种1针,有效率就可达到90%以上。而且腺病毒载体疫苗有个独特的作用是防止重症,减少重症患者的发生,从而能更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2. 安全性的区别:

     虽然现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过程中还没有发现相关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重组疫苗,其安全性相对灭活病毒疫苗来说会低一些。而且新冠灭活疫苗上市的时间更长,接种的人群更广泛,反馈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从这方面来说,灭活疫苗的安全性会更高。

     3. 接种人群的区别:虽然现在上市的新冠疫苗说明书上都标明接种年龄需要在18~59岁之内,而且孕妇、哺乳期妇女、发热、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有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等不适合接种。但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在2期实验的时候放开了年龄的限制,而且最大年龄的接种人有84岁,其接种后发现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同时在6~18岁之间人群接种的安全性也有数据支持,腺病毒载体有可能适合接种的人群更加广泛。

     4. 接种后保护期的区别:无论是新冠灭活疫苗还是腺病毒载体疫苗都是刚上市不久的疫苗,现有数据都只能保证接种后在半年内有效果,是否能有更长时间的保护期有待观察。

     5. 不同的疫苗,应该如何选择?

     到现在为止,无论是新冠灭活疫苗还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有一定保证的,只是灭活疫苗上市的时间更长,其数据更广泛,更能保证其安全性,所以比较担心安全性的人群可能选择灭活疫苗。但是如果需要快速达到防疫效果,需要到国外工作等人群,一般接种腺病毒载体会更加适合,因为只需要接种一针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如果不想多次打针的人群也可以选择腺病毒载体疫苗,因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接种一针,而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针,其有效率才比较高。

     03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将编码S蛋白的基因,mRNA或者DNA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优点:研制时不需要合成蛋白质或病毒。

     缺点:这种疫苗的技术太新了,还没有成功经验,目前辉瑞的疫苗就是这个,因为没有以往经验,所以在国外也是紧急上市,安全性存在风险。

     04重组蛋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也称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具有抗原活性的S蛋白,注射到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单独生产新冠病毒的关键部件“钥匙”而非完整病毒,将其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记忆。

     优点: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生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

     缺点:找到良好表达系统很困难。它的抗原性受到所选用表达系统的影响,因此在制备疫苗时就需对表达系统进行谨慎选择。

     我国目前3个技术路线5款疫苗生产及使用概况

     新冠疫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药股份(600511)、科兴制药(688136)、康希诺(688185)、智飞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

     目前,我国已有5支疫苗被批准上市或者紧急使用,分别是:

     国药集团(灭活疫苗,被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科兴生物(灭活疫苗,被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泰康生物(灭活疫苗)

     智飞生物(重组蛋白疫苗)

     康希诺生物(腺病毒载体疫苗)

    

     根据卫健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8190.8万剂次。

     1.北京和武汉国药以及科兴的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现在在国内大面积接种的就是这两种疫苗。均为接种2次,两次接种间隔14天。

     中国生物北京所是最早获得临床批件上市的新冠疫苗,2020年12月31日,北京生物疫苗成功上市;随后是科兴生物,与2021年2月5日获得上市资格,康希诺和武汉生物与同月25日获得批件上市成功。最近获得上市的是康泰生物,于2021年5月8日获批。同时北京生物和科兴生物分别在5月7日和6月1日获得WHO紧急使用认证。

     国药集团:大规模海外临床试验数据经各国政府审批结果显示,国药集团新冠疫苗保护效力达到86%,中和抗体转阳率超过99%,预防中度病例有效性100%,预防重度病例有效性100%。近期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对南非、英国等10个新冠病毒变异株呈现广谱保护效力,可以有效预防突变株引起的感染。目前检测疫苗接种后有效期在1年以上,(还没有1年之后的有效期数据)。18岁以上人群均可接种,18岁以下的在做安全性临床试验,没有推广。两会期间5000名代表接种的就是国药的新冠疫苗。目前已产1亿只,据说年产量在30亿支。

     科兴生物: (克尔来福)于2020年7月21日起陆续选择在南美洲的巴西、智利,东南亚的印尼和中东的土耳其这四个处于不同地域、各具特点的国家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截至2020年12月16日,巴西针对18岁及以上医务人员的研究共入组12,396名受试者,获得253例监测期有效病例。按照0,14天程序接种2剂疫苗14天后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50.65%,对需要就医的病例保护效力为83.70%,对住院、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为100.00%。土耳其Ⅲ期临床试验目标人群为18~59岁处于高风险的医护人员(K-1)和处于正常风险的一般人群(K-2),截至2020年12月23日,K-1队列受试者入组918例,K-2队列入组受试者6453例,总计入组7371例,其中1322例受试者完成两剂接种并进入第二剂接种后14天观测期。接种2剂疫苗14天后预防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91.25%。

     目前在国内接种的人群为(18-59岁)。近几个月老年志愿者(60岁及以上)中进行的克尔来福I/II期临床试验在河北省进行。科兴已建成并于2020年8月底投入使用的第一条新冠疫苗原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5亿剂。科兴中维已经完成第二条原液生产线的建设,预计今年2月份投入使用后将使克尔来福原液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0亿剂以上。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快建设疫苗的原液和成品生产能力,力争让灌包装能力跟原液产能相匹配。

     2.康希诺新冠疫苗属于腺病毒疫苗。只需接种1次

     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合作研发,有几个特点:1)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针有效的新冠疫苗,其他常见产品通常需要打两针。单针意味着可快速实现大规模接种,缩短接种周期,极大降低社会成本。相信是很多人的首选,一是怕疼,二是省得费时跑第二趟。2)克威莎的目标人群是18岁及以上成年人。3)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对温度要求不高,可在2-8摄氏度之间长期稳定保存。4)未来还将推出“双非”产品:非注射、非冷链。比如说吸入式。年产能力在5亿支。

     3.中科院-智飞新冠疫苗属于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需要接种3针,间隔时间1个月,属于紧急使用授权。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公司联合研发,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使用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特点:1.重组蛋白疫苗只含RBD蛋白,纯度高,安全性更好,副作用少,有效性高,可达97%,且有效时间长;2.不养活病毒,无需担心病毒外泄,对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低;3.接种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上可接种;4.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病毒S蛋白上的RBD蛋白,能实现高产量、高纯度、低成本;年产10亿只。

     总结

     接种年龄:目前疫苗18岁到59岁五种疫苗均可接种,60岁以上不可接种科兴的疫苗。安全性目前资料显示均较好。康希诺接种1针,中科院-智飞接种3针,其余接种2针。目前疫苗抗体有效期均能达到1年,到底有多长目前还没有定论。

     国药生物总体有效率最高:

     从总体有效率的角度来看,国药北京所/武汉所以78.1%的保护率远超其他疫苗;但是对于住院保护率来看,科兴生物住院保护率最高,为85%;重症保护率则是康希诺,重症保护率高达90.98%。

     智飞和国药疫苗延续性较好:变异株病毒对现有已上市疫苗具有一定的逃逸作用,目前已有的变异株病毒中,南非的变异株最为严重,因此我们通过比较目前国内上市的疫苗对南非变异株产生的抗体滴度下降倍数来检测疫苗的延续性。我们可以看出,国药和智飞下降倍数较少,可以说明这两种疫苗对于变异的毒株更具有抵抗能力,延续性更好。

     国药和科兴产能远高于其他疫苗:产能上来看,2021年各上市疫苗公司对于新冠疫苗的规划产能总体达到60亿剂左右。其中国药和科兴的规划产能远高于另外三家企业,国药规划产能达到20亿剂,其次是科兴,2021年的规划产能达到17.5剂。

     总结来说,目前全球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1)全球新冠疫苗倾向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国家;(2)新冠疫苗对未来的变异毒株是否能持续有效;(3)产能有限阻碍群体免疫的速度。

     按全球75亿人口计算,新冠的群体免疫需要52.5-67.5亿人获得免疫;考虑两剂疫苗才会起到免疫作用,全球大约需要至少100亿剂新冠疫苗。根据WHO的预测数据,2021年全球疫苗需求达54亿剂,2022年疫苗需求达158亿剂。供应方面,预计2021年底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达74亿,2022年供应量达135亿,2023年供应达141亿。推测2022年全球新冠疫苗的首次接种剂量达到供需平衡,但供应量未满足全球各国完成疫苗疗程剂量。更重要的是,目前超过81%疫苗流向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而低收入国家仅获得0.3%。

     面对新冠疫苗不同观点,不同信息,应谨慎怀疑,理性对待

     不恐慌、不传谣、不被误导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