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准医疗惠及普通民众,让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
2022/2/28 虹说健康

    

    

    01

     新年的希望与挑战

     Hope and challenge学校课程结束后,我已经迅速的投入到了科学实验中,又开启了一餐3.5元“包子+鸡蛋”的生活,因此,很少有时间写公众号。

     关于当今糖尿病治疗误区及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我与临床医生在某些用药方面的争论点,我一直想写篇科普文章,但这是一个“硬核科普”,有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需要静下心,好好琢磨如何才能让普通民众都能理解,所以,想等到元旦期间,看我是否有点休息的时间,来完成这篇文章。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如何正确用药,正确护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科学家及医生都是一个挑战,依据我对糖尿病研究及认知,写一篇“思考性科普文章”,这是我第一个新年任务吧。

    

    Thinking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DD健康群(7)朋友的咨询及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让我觉得应该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愿意学习健康知识,愿意通过自己的学习,具备判断能力,更理性的选择合适的医疗方式、保健方式,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盲目跟从。

     DD健康群(7)一个朋友问:50岁,眼睛肿,复视,拍了几千元的片子,没有告知病因,开来三种药,让吃一个月再复查:“甲巯咪唑、硫酸羟氯喹片、酵母硒”。由于我没有看到所有检查结果,也不知道拍的什么片子,我只能回答那三个药物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判断这三个药是否合理,如果没有明确病因,仅仅通过眼睛肿和复视,至少第三个药“酵母硒”应该没有必要。下面的解释,就是我在健康群中的常态,我会将每个药详细的分析,久而久之大家就学会了很多医学和药学知识。

     甲巯咪唑

     是一个抗甲亢的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疹、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损伤等。甲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眼睑浮肿、视力下降、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

     硫酸羟氯喹

     最初是一种抗疟疾的药物,后来在临床上发现此类药物具有轻度免疫抑制作用,目前主要用于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由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这也是为什么新冠期间,“羟氯喹治疗新冠”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人们错误的认为“羟氯喹”是抗击新冠的良药。其实,羟氯喹改善新冠,不是因为它可以抗击新冠病毒,而是因为它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对抗新冠病毒所致的“炎症风暴”,而“炎症风暴”是病毒导致死亡的原因,只要降低炎症风暴,让患者活下来,对抗病毒的事情是由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完成的。

     新冠期间,我提出的“鸡尾酒疗法”,VC+芦丁是为了解决“氧自由基风暴”,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递质释放;甘草酸二铵是为了解决“炎症风暴”。武汉早期新冠患者都是重症,高烧持续39-40℃十多天不退,采用鸡尾酒方案,大部分人3天恢复正常。同是抗炎症风暴,甘草酸二铵与羟氯喹相比,甘草酸二铵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羟氯喹使用不当会有致死性风险。

     CAUSE DEATH

    

    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

     羟氯喹常见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心肌病。有心脏起搏器出现故障的个案报道。

     2.代谢/内分泌系统:低血糖症。

     3.肌肉骨骼系统:骨骼肌病变。

     4.神经系统:头晕、眩晕、头痛、惊厥、感觉运动神经疾病、神经性肌病、轻微感觉变化、腱反射抑制、异常神经传导。

     5.精神:神经质、情绪不稳、精神病、自杀行为。

     6.肝脏:肝功能异常、爆发性肝衰竭。

     7.胃肠道:恶心、腹泻、厌食、腹痛、呕吐。

     8.血液:白细胞增多、贫血、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卟啉病新发或加重。

     9.皮肤:皮疹、瘙痒、皮肤黏膜色素变化、头发变白、脱发、多形性红斑、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10.眼:视网膜色素沉着、视野缺损、黄斑病变、黄斑变性、角膜水肿、视力调节受损。

     11.耳:耳鸣、听觉缺失。

     12.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

     13.发热。

     硒酵母片

     适应症为补硒药。适用于低硒的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或其他低硒引起的疾病。中国缺乏硒的地区曾流行心肌变性坏死的“克山病”,但30年前,随着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克山病几近绝迹,中国人基本不缺硒了。

     由于商业利益,人们常被灌输缺硒的危害,很少思考到,“硒是一个微量元素”,缺少容易生病,但摄入过量也会导致疾病,目前的研究证明,硒不能预防癌症,硒中毒反而是人们要警惕的。人体本身的硒总含量为15mg。男性体内的硒多集中在睾丸及前列腺输精管中,会随精液一起排出体外。地方性硒中毒一般表现为慢性病程,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地方性硒中毒可分为两种类型:

     Selenium poisoning

     1、盲目蹒跚症:这是由于人和动物摄食了含有中等量硒的食物和饲料而引起的,硒主要以有机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

     2、碱性病:这是由于人和动物摄食了含有蛋白质结合硒(可能是硒氨基酸)的谷物、蔬菜和植物,病人表现为头发脱落,甚至眉毛、胡须、阴毛等都会脱落;指甲变形、凹陷,最后脱落;还有皮疹、皮痒等症状。面对这些症状,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微量元素缺乏,很少有人意识到,微量元素中毒是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

    

    //

     职业性硒中毒的主要症状是:

     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呼吸有大蒜气味。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或“碱性病”。

     在中国,湖北恩施、陕西紫阳为硒中毒的灶状病区,主要与高硒含煤地层有关。

    

     预防硒中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人和动物避免摄入富硒的食物和饲料,美国采取除去富硒牧草或更换草场的办法来预防。有些牲畜也有识别富硒牧草的能力,因有些富硒牧草会散发出一种蒜臭味。

     2022

     New year

    

    2022年我的新年希望

     继续做“理性科普”,帮助大家建立科学的判断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网红,学会辩证看问题,事物都有两面性,好与坏、错与对,不是绝对的。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只有精准判断病因,将药物伤害降到最低点,才是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我提倡的“精准医疗”。在没有精准明确病因之前,宁可观察,也不应该滥用药物。营养素也一样,硒缺乏有问题,蛋白质摄入不足有问题,但多了也会得病,因此,营养同样需要科学优化,需要平衡计算,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22年我的新年挑战

     能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接受精准医疗的思维,愿意静下心来学习与精准医疗相关的科学知识。我面对的挑战是“强大资本资助下的直觉科普”。

     挑战直觉科普有两大很难战胜的地方

     Intuition Popular Science

     一是它符合人们的直觉,当一个东西符合自己直觉时,很少有人会思考它是否正确。比如:“新西兰癌症发病率比中国低”,人们认为这很正常,因为,那里空气是好的,环境是干净的,但实际上,新西兰癌症发病率比中国高。做不符合人们直觉的科普,难度就大很多了。比如,面膜可以给肌肤补水符合大家的直觉,我却下架了我所有纸质面膜,因为肌肤不需要巨浪式补水,肌肤需要的是“24h水含量恒定在30-55%之间”,水含量过低,皮肤干燥,皮肤屏障损伤;水含量过高,细胞水肿,角质水化,皮肤屏障同样会损伤。用面膜护理面部,是巨浪式补水,就是敷面膜的20min内,皮肤的含水量可高达90%,皮肤细胞水肿,角质层水化。但你要告诉大家放弃使用面膜,没有人与你并肩而行,因为这不符合商家的商业利益,很少有人,为了别人的健康,革自己的命。

     挑战直觉科普的第二个难点是,直觉科普常常有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有强大的幕后商业利益,政府有时都不得不妥协。

     比如,夏威夷政府希望出台政策,禁止涂抹含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下海游泳,因为化学防晒剂不仅可能导致生殖道肿瘤,还严重威胁了海洋生物,珊瑚的大量白化与化学防晒剂密切相关,然而遭到了大型化妆品集团的抵制,这项法令迟迟无法实施。我们国家很多身价几十亿的网红,有众多粉丝的“***医生公众号”都宣传,阴天也要防晒,洗脑的目的是让民众多用防晒用品。而我的难度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大家,万物生长靠太阳,适度的晒太阳是有利于健康的,防晒不要盲目追求“防晒指数SPF50、PA+++++”,这些指数是用化学物质换来的,它们的健康威胁大于健康获益。

     不是我不会做那些“防晒指数”很高的防晒品,我的原则是,不能用安全物质防晒,防不了的晒我就不防了。所以,我的粉底膏只有物理防晒剂,而且是非纳米级不吸收的。顺其自然,拥抱阳光洒下的美好,倾听阳光落下的声音,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02我幸运的遇到了一群爱学习的人

     Lucky encounter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健康群成立以来,我庆幸的遇到了一群理性的朋友,保有终身学习态度的朋友,他们有些本身就是医生,更多的是不学医也不懂药的朋友们,在“DD健康群”里,他们采用“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在某些疾病的护理方面,他们的理念甚至超过了一般专业的认知,由于他们很多自己就是这类疾病的患者,所谓久病成良医。

     下面这段对话就是文章开篇的对话,当我告知了这个朋友三个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后,一个群友就用他自身的案例发言说: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致命,用药一定要精准,在病因没有明确前,不要乱用药,病因明确了,也不要过度用药,能用一个药解决的问题,不用两个药物,能不用药物就不用药。

    

     这个案例从开的药物看,估计医生判断是:桥本甲状腺炎或Graves病。它们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会用免疫抑制剂羟氯喹。由于桥本甲状腺炎的“甲亢”是一过性,一般不采用抗甲亢的药物,由于患者并没有被告知是哪类疾病,而且被要求去眼科检查,那么,甲巯咪唑、羟氯喹这两个不良反应比较大的药物是否一定有必要用,目前不得而知。判断这两个疾病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为什么没告知患者的病因就给药物?拍片子不是诊断这类疾病的好办法。如果你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

     进到DD健康群最大的好处是

     你可以碎片化学到很多书本学不到的知识,也许半年,也许一年,你会被朋友和家人尊称为大神。群里的“小雨老师、博文老师”都是大学教师,黄奕东是口腔科医生,他们都成为了非常厉害的健康顾问,为家人与朋友提供了很实际的帮助。他们是怎样厉害起来的呢?下面是小雨老师在群里与群友们的聊天对话:

     她是如何由“医学小白”变成大家眼里的“比有些专家还厉害的人”,因为,她愿意学习,也因为我回答问题的方式比较特别:就是我告诉你可能是什么病的时候,我一定会讲它可能的发病原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检测指标可以得到证实?我告诉你应该用什么药时,我一定会解释为什么用这个药,而不是那个药。一个疾病的治疗,可能会有多个方案,我一定会回答,每个方案的利弊是什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你认为对的方案。其实,大家常常得的疾病种类并不多,在健康群呆个半年到一年,基本病都能遇到,检查单我都会解释每个指标的异常提示身体健康哪些方面可能出问题,这些并不需要多少医学知识,愿意学习就行,我的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爱学习的人。

    

     所以大家会说小雨老师是一个举着照明灯的先行者,她用自己20年湿疹久治不愈的经历告诉大家,为什么治疗湿疹用“达必妥”这个生物制剂,底层逻辑是错误的。

    

     群里还有非常多这样优秀的朋友,替代我在行使“健康群”的宗旨,合理用药,精准医疗。谢谢大家,减轻了我很多工作量,让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谢谢大家。

     03

     为什么要创立健康群

     让精准医疗惠及普通民众,

     DD健康群创立的初心

     social Responsibility

     2015年10月,国家药监局开展安全用药活动,作为药学专家,我在全国巡讲关于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民众反响非常好,大家都希望获得“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的帮助。

    

    2015年安全用药专题讲座PPT

     2015 Safety Medication Seminar PPT

     但一次讲座,对于大多数不学医药的人来说几乎很难有实质性帮助,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依旧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如果有一个地方“咨询,并给出专业化建议”,才能够实质性的帮到一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筹备,华纳于2016年的5月,尝试建立“DD健康群”,当时没有序号,因为,想不到会有第2个群、第3个群……..,初期的群友来自听过我讲座的朋友们。让精准医疗惠及普通民众,是DD群创立的初心。

    04为什么会有

     “让精准医疗惠及普通民众”的初心

     因为不合理医疗导致的

     生命之殇太过惨烈

     Precision medicine

     · 案例一 ·

     一个普通的感冒,一个完全不应该消失的生命,在向我们医药工作者哭诉:“要让所有人都建立起精准医疗的思维,要让每一次用药都胸有成竹,而不是与生命赌博,因为生命没有翻盘的机会”。

     一次普通感冒,却让18岁的广东江门女孩阮婉莹永远离开了家人,有关部门事后认定其死因为“病毒性心包心肌炎”。而悲伤母亲的一个无意举动,却揭开了可怕事实:她将女儿吃剩下的药喂给狗吃,两只狗被毒死了!这两种药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罗红霉素”。

     这是一个典型的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事件。阮婉莹只是普通的感冒,有点咳嗽,并没有出现哮喘,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

     复方甲氧那明的成分是:(1)盐酸甲氧那明,作用平喘;(2)氨茶碱,作用平喘;(3)那可丁,外周性镇咳药;(4)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其中氨茶碱属于安全范围极小的药物,血药浓度稍高,极易导致心律失常,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毒性反应。非常不幸的是,医院同时给阮婉莹开了罗红霉素,罗红霉素具有抑制“肝药酶的作用”,可抑制肝脏对氨茶碱的清除,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过高引发毒性。

     如果具有“精准医疗”的思维,“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就不会被使用,如果具有合理用药的知识,使用罗红霉素的时候,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个药的特殊性“肝药酶抑制剂”,就不会与“氨茶碱”联用,有一个环节注意到了,花季女孩就不会离开。

    

     · 案例二 ·

     并非所有的“住院”一定要“输液”,“输液”常常让生命遭遇不可承受之重。一场与不合理用药争夺生命之战,更坚定了我要全力呼吁“精准医疗”的想法。一个年近8旬的老人,脑溢血住院,康复很好,第8天意识清楚,交谈无障碍,可自主饮食,无任何炎症、细菌感染症状,完全无需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和抗感染预防。但实际,每天住院输液量超过3L,联用2个广谱抗菌药,NaCl输注量高达每天11.7g,病后14天,老人出现呼吸困难,下病危通知。我分析用药情况后,认为老人的呼吸困难不是肺部感染所致,而是输液过度导致肺水肿,因此,要求停药,一天后老人情况稳定,由于医院强调,不输液就必须出院,于是,转院,转院后采用利尿剂排钠,很快老人脱离呼吸机转危为安,老人能够平安回家,正是精准医疗对生命的尊重。

    

     DD健康群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被创建起来。

     05以梦为马,不忘初心

     DD健康群里的精准医疗案例回放

     Never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 案例一 ·

     一个完全不用检查的病症,历经多个医院,中医、西医全都尝试过,全身检查做完,找不到病因,成堆的药吃了,无济于事,其实不过是一个常见的更年期综合征。

     2019年一个患者的孩子在DD健康群中,咨询了关于她妈妈的病症。骨质疏松,多次骨折,血管脆性大,稍稍抓挠就出现血痕。去医院将全身各器官检查一遍没有查出病因,在没有查出病因的情况下,医院开具的主要是一大堆中成药,服用无效,同时也看过中医,吃过中药。2019年9月11日在群中咨询我后,我的回答是:“根本不用过度检查,50多岁的年龄,易发生骨折,90%是性激素剧烈下降所致”,我建议服用“克龄蒙”。2020年4月,患者症状消失,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精准的治疗疾病,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判断力,精准的诊断疾病。由于医学检测设备的普及,现在一些医生不再努力专研自己的医学能力,而完全依赖检测设备,导致医学判断力逐渐退化,不仅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极大延误了对患者有效的医学帮助。

     该患者的症状非常明显,基本不需要做检查,就能精准的判断出病因,结果看了很多个医生,连伤害性的“血管造影”都做了,依旧找不到病因。这个案例给我们最痛心的警示是:“中国当今的医疗,真的需要开始注重培养医者先进的医疗思维,提升内在素质而不是一味依赖高精尖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思维就是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的核心是:精准诊断,在明确病因后,根据病因选择相应作用机制的药物,它要求医者不仅有良好的医学诊断能力,还对药物作用机制有良好的把控能力,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学习,医者面对的是生命,一定不能成为一个流水线上的“熟练工种”,医者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终身学习,好的医者与执业时间没有绝对关系,与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DD群希望通过对普通民众“精准医疗”思维的建立,逐步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让医院的医疗变的更精准,让患者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 案例二 ·

     2016年10月24日,一个篮球男孩进入了DD健康群1(当时的群名为:DD慢病控制健康联盟),他是正在上我《药理课》的一个学生的中学同学,这个篮球男孩持续咳嗽2年,各种检查、药物尝试过,均无效,后来医生判断是扁桃体的原因,就切除了扁桃体,然而,扁桃体切除后,咳痰咳嗽的症状完全没有改善,又开始进行新一轮检查,当要做支气管镜时,男孩害怕了,也疑惑了,正好他的中学同学在上我的药理课,于是,他进到了DD健康群,我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根据他无意中透露的一个小细节,他可能存在支原体感染,建议了他的用药方案:VC+甘草酸二铵+阿奇霉素,三天后,男孩由以前一天十几次的咳痰,降为一次左右,一周后痊愈。历经2年的病痛折磨,历经手术的创伤,不到100元钱,病症就解决了。

     这个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医学过度依赖检测,会降低医者对病症正确的判断力,软件比硬件更重要,一台再好的电脑,如果没有卓越的软件系统支持,这台电脑就是废电脑,会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医疗需要提升“软实力”。

    

     · 案例三 ·

     一次没有退路的生命救援。

     2019年7月2日,DD健康群(3),进来一个22岁男孩,他6月29日开始咳血,每日大约70ml左右,进入医院治疗后,咳血量逐渐增多,7月2日达到500-600ml左右。我后来知道他是我一个研究生的中学同学,通过我这个研究生加入了DD健康群(3)。由于他远在湖南,病情如此危重,我开始没有打算自己去救助他,过了几天他的情况没有好转,我了解到他的经济情况不太好,就想资助他一些医疗费用,希望他转院治疗。但是男孩说,他咳血太厉害了,担心转院途中出问题,这个时候,我不得不开始认真分析他的案例,没有退路。我让他上传了所有检查单及目前在使用的药物,结果让我大惊,这个男孩没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指征,我后来推测,他就是一个轻度支气管扩张,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的咳血。为什么住院后咳血更重呢?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当看到他一天的用药后,我基本清楚了咳血原因,他一天被使用了17种药物,其中4种止血药,4种可以促进出血的药,4种广谱抗菌药联用,几种抗病毒药联用。

    

     我让男孩想办法停药,对他说,目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医院死亡人数的53%,再不停药,你可能就是那50%的人,停药你就赢了。然后,让他母亲买了20多元的药物:VC+芦丁+地塞米松,7月14日痊愈。他生日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活着真好”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医学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不能完全变成一种谋生的职业。

    

     · 案例四 ·

     没有所谓的命运,只有不同的选择,同样是疱疹性咽峡炎,一个失去了生命,一个没有伤害的痊愈。

     2021年7月26日一个三岁的女孩,因发烧去山东省某医院看病,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第二天,输液中,宝宝突发抽搐、惊厥、昏迷,抢救数小时,孩子还是离开了。“疱疹性咽峡炎”是一个自限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完全没必要使用“抗菌药”,也没有必要使用“中药注射剂”,结果孩子被注射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以及“炎琥宁中药注射液”,虽然孩子的死因目前还没结论,目前官方的结论与前面介绍的“广东女孩阮婉莹”一样,“病毒性心肌炎”,但至少这两种输液属于“过度医疗及无效医疗”。同样是“疱疹性咽峡炎”,DD健康群的朋友们因长期被精准医疗思维科普,所以没有采用危险的治疗方案,孩子一周后利用自己的免疫力痊愈。

    

     · 案例五 ·

     精准医疗,无须任何检查,24小时,药到病除。

     2021年8月22日,一个九岁男孩便血,去医院做了腹部B超、膀胱尿路B超,还有一大堆检查单,并没有找到病因,医院只好输液葡萄糖+碳酸氢钠,作为支持疗法。孩子的母亲晚上十点咨询我,主要是约了肾脏B超要到24号才能做,担心肾脏有问题,提前咨询下,只是想心里有点底。根据孩子的症状,我说,什么都不用检查,就是泌尿道感染,吃一剂药,磷霉素氨丁三醇就可以啦,8月23日尿检,尿中红细胞依旧高达1921个/μl,白细胞71个/μl,23日买了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一次,仅仅24小时,孩子上午尿中红细胞清零,白细胞正常了。24日预约的B超不用做了。其实根本就不应该开出这些检查单,血液生化检查非常明确,孩子的肝肾功能都是正常的,孩子仅仅是尿血,完全没必要腹部B超,尿检已经基本清晰,白细胞超出正常,考虑泌尿道感染可能性。一般泌尿道感染我会推荐2类药物:呋喃妥因,或磷霉素氨丁三醇。由于这是个孩子,虽然磷霉素氨丁三醇在说明书上注明,对孩子的安全性没有很多临床资料,但已经有很多临床试验提供了安全性数据,相对安全。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是“沙星类”,但沙星类药物18岁以下患者不能用,担心影响生长发育。呋喃妥因与磷霉素氨丁三醇比,对孩子的风险相对大点,所以,最终建议了磷霉素氨丁三醇。

    

    06很多群友成为了“优秀课代表”

     Excellent class representative

     华纳健康群创立5年来,以梦为马,不忘初心,坚持精准医疗原则,与患者朋友共同分析发病原因,能用一个药解决的问题,不用两个药,并有意识提高群友的科学素养,在推荐药物时,一般都会讲清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什么选择这个药?久而久之,大家逐渐懂得一些疾病的医学常识和药学常识,每个群都有一些朋友成为“优秀课代表”,他们会将我对朋友们回答的问题,认真记录下来,整理成笔记,代替我回答一些新进群朋友的提问,因此,一个群建立起来3-6个月后,我个人回答问题的任务就没有那么重了,更多的是群友相互间的交流。下面摘录一个“优秀课代表”回答的群友的问题及整理的笔记。

    

    06专注的科学研究

     让我们有能力换个角度挑战健康难题

     优化营养转归难治性慢性疾病案例

     Scientific research

     很多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因为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很少针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开展对因治疗。长期的基础研究,以及我自己与高血压抗争的经历,让我和我的团队对慢性疾病有了新的认知。人所以会得病,是因为体内生化环境出错所导致,这个生化环境由多种营养素按一定比例、一定量相互协同而构建,维持人体细胞、组织正常的生理活动及修复、更新,如果其中某些关键的营养素出错,就可能导致亚健康状态,累积到一个量,就会发生质变,形成疾病。比如:维生素C不足,易导致坏血症;锌不足,会导致生殖力下降,生长发育障碍;欧米伽6与欧米伽3比例失调,会导致机体炎症高反应等……..因此,我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疾病与营养素紊乱的相关性”,并用优化的营养尝试转归慢性疾病。比如,发现血管早衰的关键因子后,我们从杨梅、绿茶、绿色蔬菜中提取膳食营养补充剂,营养血管,研发出的“梅芹茶”,对高血压、偏头疼等“泛血管疾病”起到了很好的营养护理作用。我自己三十年无法治愈的偏头疼终于结束了惨烈的战斗,许多健康群的朋友也摆脱了久治不愈的疼痛,这让我们有信心,在难治性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开辟一个新的赛道,用优化的营养转归疾病,与疾病和解,而不是针锋相对的战斗。我们用兵不血刃的方法,让很多朋友回归正常生活。

    

     · 案例一 ·

     来自DD健康群(1)的案例。2017年1月7日,有朋友咨询,口干厉害,晚上干的睡不着觉。我建议使用膳食营养补充剂“大豆卵磷脂”,1个多月后,朋友反馈,口干好了,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毛病;2017年9月一个朋友咨询老人夜尿频的问题,了解到老人有糖尿病,考虑是糖尿病肾病,建议使用膳食营养补充剂“a-硫辛酸”,一周后夜尿从一晚上11次,降为1次,老人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2020年5月,一个女孩红血丝脸,去医院就诊,开了数千元药物,我建议用“皮肤营养补充剂——懒人露”,这是我自己护肤用的,一个月后皮肤恢复健康,费用少了10多倍。

    

     · 案例二 ·

     一个习惯了批发买药的“鼻炎、哮喘”朋友,在群里转让他的药物,优化的营养,让他不再是“药罐子”。2021年4月27日,DD健康群(7)一个朋友在群里询问,有人需要“孟鲁司特片”吗?免费赠予。孟鲁司特是一个治疗哮喘、鼻炎的常用药物,由于她老公常年鼻炎、哮喘,一直批发买这类药物,在我们“优化营养的方案下”:VC+芦丁+莓樱茶,经过几个月的营养补充,他们觉得不再需要这些药物了,吸了8年的激素也停了。其他健康群也有很多鼻炎朋友通过这样的方式停掉了激素,鼻子从此通畅了,哮喘也不再发作了。

    

     这些案例说明,优化的营养对于慢性疾病的转归,是正确合理的逻辑。只是需要强大的科学研究做支柱,因为,我们需要知道,不同的慢性疾病,到底是那些关键“营养素”出错,只有找到这些关键因子,我们才能行之有效的将病理环境“复原”回“正常的生理环境”,才能从病因上解决疾病问题。

     我为什么要将

     “华纳粉丝群”改为“华纳健康群”

     新冠疫情期间,很多新冠患者加入DD健康群,咨询关于新冠的防护问题,短短1个多月,DD健康群,从2.5个群,迅速增加到6个群,仍有大批的朋友希望加入,我的工作量达到了极度饱和状态,几乎每天20小时工作。华纳的员工及我的学生们筹建了“华纳粉丝群”,希望为我分担一些工作,让病情不太急迫的朋友进入粉丝群,由他们回答一些他们可以回答的问题,疑难问题再转给我回答。因为疫情期间工作量极大,我当时并不知道有这些群存在,疫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才知道这个群名“华纳粉丝群”。知道后,我要求立即更改群名,将“华纳粉丝群”改为“华纳健康群”。我的理由是:“华纳只是为广大朋友提供了一个健康经验交流的平台,每个朋友都是这个平台的主人,大家是互相帮助的朋友和亲友关系,大家不是华纳的粉丝,而是要努力成为自己的粉丝,通过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做到可以理性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治病方案和防病方案。正确的选择是一种能力,华纳这个平台希望帮助大家构建这种能力,当拥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将成为自己的粉丝、家人的粉丝”。

     我建立健康群的初心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我们一起,为医疗的公平、人类的健康共同努力”。

    

    Increases the risk of obesity,

     diabetes and certain liver diseases.

     华纳不同群名的

     来历及故事

     DD健康群(1)

     创办于2016年5月,DD健康群以合理用药、精准医疗为主要目的创建。DD是我姓名的首字母,DD同时又是“救护车,滴滴的谐音”,我希望在DD健康群中实现的是:“药学之重,生命之托”的职业信仰。5年来,DD群不断增长,群里发生过很多精准医疗的经典案例,如果能够整理公布出来,将是对更多人的帮助。

    

     皮肤健康群

     是以“优化营养护理痤疮”为目的创建的群,我们以“兵不血刃”的方式,用优化的营养,让很多难治性痤疮患者康复,并免受药物副作用的困扰。

     湿疹群

     是以“优化营养护理湿疹”为目的创建的群,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湿疹治疗逻辑,使湿疹不再是无法治愈的世界难题。2020年7月,我们建立了湿疹群(1),转眼间与大家已经相处一年多了,那时我们对湿疹的经验还仅仅只有动物实验和我自己的人体实验经验,以及少数朋友的治疗过程。随着湿疹群(1)的满员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湿疹群(1)应该是结束了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几十年、十几年难愈的湿疹终于换了人间,我与我的团队也更加从容,大家的成功更坚定了我们的治疗逻辑是对的,湿疹群(2)2021年8月刚建,目前也基本满员了。,感谢湿疹群(1)的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智慧探索出很多聪明的护理方法。比如用小电扇吹风止痒,这比我提供的冰敷止痒更易操作。护理次数,我以前的建议是2-3次,他们更新为3-4小时一次,半夜定闹钟起来涂护理膏……,让湿疹群(2)的朋友少走了很多弯路。

    

    

     有群真好,因为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群体作战比单打独斗有力量的多。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合作。有朋友说:“自从加入了华纳健康群,每天睡前习惯看下群里的聊天记录,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由一个医药学小白,变成了有独立思考、有一定判断能力的人,整个家庭也因此受益匪浅”。

    

     没有所谓的命运,只有不同的选择,健康是道选择题,

     日积月累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具备选择的能力,

     愿“健康群”带给大家健康的能力。

     在新年到来之际,仅以此文回顾我与群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

     我们一起创造了很多生命的感动,破解了一些健康难题

     我们用彼此间的关爱,给生命应有的尊重

     祝所有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1最后一天,来自群友的反馈与鼓励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