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更理性的面对新冠?——纪念武汉封城2周年
2022/2/28 虹说健康

    

    

     浪尖上的从容起舞源于对每个浪花的彻悟

     2020年1月23日,历史上第一次因为疫情对一个千万级大城市进行封城,武汉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城市,那时人们对新冠病毒完全不了解,而且那时的病毒毒力极强,人们的防护没有经验,恐慌性聚集性就诊,很大程度的扩大了感染面,很多人是在就诊时被感染的。但武汉很快镇静下来,武汉在保证民生及控制二次传染方面做的比较到位,比这次西安的疫情要沉稳的多。当时的武汉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很多患者无法入院治疗,我作为一个有着药学及医学双重背景的人,职业的责任让我必需在这个时刻站出来给予大家帮助。这个帮助是两方面的,正如我在一次讲座的报告中的题目一样“新冠疫情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及科学力量”。

     没有科学的医学是愚昧的,没有人文的医学是冰冷的。医学的任务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人们对新冠充满恐惧的时刻,在没有精准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时候,专业人士的医学安慰,是最有效的药物,尤其对病毒性疾病,大部分病毒性疾病是自限的,吃药不吃药都是靠自己免疫力痊愈的,并非药物,因此,患者的信心、情绪是战胜疾病最强大的武器。1月23日后,我开始将很多无法入院的患者聚集在DD健康群中,我做的最大的工作的“安慰”,无论患者什么时候发消息,我都会及时回复,半夜我也会接听电话,耐性的听大家的心声,人在恐惧中,有人听他的讲话,也是一种安慰。当今的医学过于注重治疗疾病,忘记了其实我们有2/3的病是无法治疗的,忘记了机体是有自我修复力的,医学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医学人文关怀”,疫情期间我甚至能记住很多患者家里有几口人,居住条件如何,经济条件如何?需要经济资助的我也会通过微信转账给予帮助,我给了别人帮助的同时,这些新冠朋友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科学家的职业信仰是求证真相,如何获得真相,需要线索,这些线索就是新冠朋友提供的,也许对他们而言,告诉我的只是一个现象,可这个现象对我来说就是线索,就是我可以在“浪尖上从容起舞”彻悟的源泉。我同时面对几千新冠患者,并且是24小时日夜相伴,我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可能超过一般的管床医生,他们面对的病患没有我多,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没有我多,所以我对新冠的了解甚至可能超过一个医院整体对新冠的了解。这就是“疾病全程管理的好处”。去医院看病,几分看完,开完药后,病人是否好了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不知道,这就妨碍了医学的进步,现在有些医生就是个熟练工种,按习惯用药,而不是个体化用药。DD健康群每天都在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以及医疗错误,如果今后所有的医疗都能像我们现在的“湿疹1群、湿疹2群”一样,对一个疾病实施全程管理,不仅可以及时指导患者,也可以修订方案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医学不是一步能登天的,它需要不断完善,我们靠什么不断完善,就是需要知道,每个患者在康复中的动态情况,才能发现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2020年的DD健康群,就是一个“新冠病毒疾病全程管理群”,从科学用药到医学安慰,是今后“温暖医疗”应该发展的方向。医生与患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战线的战友,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新冠疫情中我体现的科学力量是在合理用药方面,我的哲学观告诉我,现代医疗在作战路线方面可能需要改进,它关注的是“病毒这个表象”,而第一性哲学原理告诉我,我们应该关注“人体本身”,人体是有战胜病毒的能力的,所以我只需要知道“病毒是如何夺去生命的原理”,针对这个原理,让人活下来,给人体抵抗力时间,病毒就自己退去了。我因此,提出了鸡尾酒疗法“VC+芦丁+甘草酸二铵”。这不是凭空推理的,我整整做了17年的研究,2003年非典,我反对当时的用药方式,因为副作用太大,果然,活下来的人,因为股骨头坏死生不如死,那时我决定研究一个替代激素的药物,或“生命应急救助方案”,没想到17年后我在武汉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但我打的很从容,因为有厚重的科学积累。

    

    

    

     下面这两种截图是一个尼日利亚朋友给我的反馈,体现了科学力量和医学人文精神。第一张图说明,他们都打了疫苗,但依旧有50%人感染了新冠,感染中只有1人没有打疫苗,说明疫苗对预防传染可能没有太多帮助,因为新冠病毒变异太快。第二个信息是他们都采用了我的鸡尾酒疗法,3天后体温正常,几乎没有后遗症,也没有出现重症。那么疫苗是否能预防重症呢,在尼日利亚这个海外公司里就没有办法体现,因为他们用了鸡尾酒疗法,都没有重症。根据国内医院报道,新冠患者大约70%有后遗症,国外报道大约50%有后遗症,而我们DD群的患者,后遗症很少,尼日利亚这个海外公司在异国他乡证实了,这个方案确实后遗症很少,因为后遗症很多是炎症过激或氧自由基风暴所导致的,我们控制好这2个环节,在初期及时干预,就不会引起过度神经损害、组织器官损害,损害较轻,就比较容易修复。

     第二张截图反应的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专业人士的医学安慰同样是非常有力的抗病武器,这也是我想倡导的“温暖医疗”,患者与医生是统一战线的战友,患者也可以加入到治疗的方案中,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情绪有时比药物更重要。我们的湿疹群我感觉很成功,因为湿疹群诞生了大批由医学小白变为医学达人的人,他们非常乐意分享经验,为后来的患者提供了康复的最佳路径,也是他们的成功,让很多新患者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就是未来医学应该有的样子。

     2020年武汉解封后,我就发文我要转身离开了,因为我对抗击新冠已经非常有信心,也对新冠的规律了解的非常清楚,我要开始去攻克另外的世界难治性疾病:“湿疹、泛血管疾病等”。我知道,假如我们的医疗,我们的科学家,都站在高的哲学维度去解决新冠问题,新冠并没有那么可怕,这个哲学维度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疾病的“元问题”,拨开表象,层层解剖,找到根源,从根源解决问题,新冠并没有那么可怕。事实上,新冠病毒现在正在趋向“流感病毒”,它可能一直伴随人类,但人类只要不过度医疗,而是“顺势而为”,我们可以用最小的医疗付出,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医学人文

    

    

    

     我不反对疫苗,疫苗是很好的防御手段

     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科学研究孤注一掷赌在疫苗一个手段上

     对于不变异的病毒,疫苗一定是最佳防御方法。比如天花病毒基本不会变异,得过这种病毒感染后会获得终身免疫,接种疫苗也会获得非常好的保护。但对于变异性病毒,保护力就会削弱。流感病毒属于变异性病毒,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表的最新评估报告说,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只有三分之一稍多,而针对多年来最讨厌的流感病毒变种,有效率更是下降到25%左右。新冠病毒的变异性更快,疫苗的更新速度是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是我们必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只有上海报道了新增新冠患者是否接种过疫苗,大部分都接种过2针,天津也报道了本土确诊病例,1/3接种了3针,大部分接种了2针,现在的说法是疫苗可能不能预防感染,但可以预防重症,我也认可,但我们真的需要数据让民众放心。有多少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患了重症?没有数据?虽然国内确诊病例不多,但累积起来,数据也是有参考价值的。没有接种疫苗的重症率是多少?接种疫苗的重症率是多少?不用劝说,不用动员,大家就会有自己的选择了。

    

    

     流感病毒疫苗有效率

    

     科学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科学的目的是探索真相,但科学的特点是在黑夜里行走,并没有上帝提前预知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可以通向桃花源。所以必须要允许质疑,允许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的团队开展不同的研究,不能将所有的力量赌在疫苗上,万一不行呢?我们用什么去保护民众的健康?

     每个人都希望新冠病毒彻底消失,但如果事与愿违呢?我们如何面对?其实从目前已有的数据及规律看,新冠病毒大概率是个潜伏性病毒,与疱疹病毒一样,90%人体内都有疱疹病毒,当抵抗力好的时候,它处于休眠状态,与人类共处,当发生一些应急状况时,包括免疫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内分泌紊乱等,可能激活这个病毒,发生新的感染。对疱疹病毒,大家并不恐惧,因为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它不再会威胁人们的生命。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一样,让它不再危及人们的生命,只要它不再危及人们的生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平静理性的心态面对新冠,比如,上海的作业就做的很好,精准防控,有限度隔离,既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也做到了保护民众的健康。为几列阳性患者就做全员核酸检测,社会资源消耗过大,而且并达不到“清零”的目标。

     我在武汉新冠后期已经对新冠的规律比较了解了。核酸检测阴性不等于你体内没有病毒,今天检测阴性,不等于明天不会阳性,48小时核酸,不能保证这个人不具备传染性。美国首富马斯克曾经吐槽,他一天三次核酸检测,2次阴性、1次阳性,别人以为这是检测错误,但我知道这是事实,因为我们几千人新冠患者的动态分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核酸检测具有“随机性”。有人隔离55天,11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第55天阳性了,此间她完全没有与外界接触过。所以,14天隔离、21天隔离是必要的,它起到了非常好的缓冲作用,保证医疗资源不被挤兑,但它不能完全清零新冠,因为新冠病毒目前毒力在下降,它会无症状的潜伏在宿主体内,毒力递减是病毒长期与人类共处的一种方式,毒力太强的病毒自己也活不下来,因为病毒不能自身存活,必需寄生于宿主,如果毒力太强,宿主直接被毒死了,病毒也就自然终止了。

    

     如果我们不得不与新冠病毒共享身躯 我们应该怎样赢!

     当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疫苗和抗新冠病毒药物时,我们忽略了一个万能的药物:“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及自愈力”。同在新冠病毒环境内,实际上大部分人是不被感染的,比如浙江确诊235例,8000人密接,这些密接的人大部分天然不被感染,我们的科学研究如果有敏锐的嗅觉,就应该深入研究这235例与那8000人,在免疫、黏膜屏障等生物化学方面有什么不同,找出那些易感人群,对这类人接种疫苗或给予那些“不感染新冠人群的特殊营养素”,也许用简单、安全的方法就将“新冠病毒”防御住了。就像我的鸡尾酒疗法,2个营养素,一个天然甘草提取物,几十元钱就安全有效的将生命留下来了,不需要免疫球蛋白、胸腺肽、阿比朵尔、奥司他韦、莫西沙星等昂贵却无效的药物。

    

     大道至简不仅是生活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医学哲学的最高境界。

    

     “雪夜访”记者原文:(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原文)

     一个人的“雷神山”

     最后感谢“雪夜访”记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写的一个报道。他用自己的笔,花了大量的时间,写了我们这些小人物。一个人的雷神山,是当时中央民盟给我的一篇报道。这个标题让我感到自豪,也感到无助,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医疗环境会变得更温暖、更科学,我想这也是这个记者写这篇报道的最终目的,这个世界需要无数个雷神山,一个是不够的。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