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肺炎后遗症情况及成功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2022/3/24 16:22:17 虹说健康

    

     学校党政办有一则教育部的约稿通知,征集围绕“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愈后情况分析”组织专家撰写“咨询建议”。

     因为科研比较忙,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公众号了,抽空写了点“建议”,不一定能得到领导的关注,但既然写了,就发在虹说健康上,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一不应该将新冠感染定义为新冠肺炎,新冠感染应重新分类

     我是武汉大学药学院的丁虹教授,武汉新冠疫情发后,2020年1月21日实施封城,当时武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大批新冠感染者无法入院治疗,我和我的团队第一时间创建了DD健康肺炎群,将无法住院的患者聚集在群中,提供合理用药及医学咨询和医学安慰,对隔离在家中无人照顾的患者,我们会送药上门,前后入群咨询的患者大约3000-4000人,由于是24小时密切跟踪,且人数较多,因此,我们可以获得更客观的关于新冠感染者整个病程变化的资料,既今后医疗应该提倡的“病程全程管理”。只有实现了“病程全程管理”,医患之间才有更密切的交流,科学家才可以从蛛丝马迹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灵感,从而实现“精准医疗、温暖医疗”。

     武汉新冠疫情早期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进入DD健康群的患者基本是“新冠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烧,很多长达11天不退烧,呼吸困难,他们很多采用的是当时标准的“武汉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莫西沙星、奥司他韦、阿比朵尔、连花清瘟胶囊”。2003年非典后,由于大剂量激素治疗导致非典患者罹患严重后遗症“股骨头坏死”,因此,我开始研究“重大感染性疫情的生命保障方案”,我的原理是:重大感染性疾病导致人死亡的不是“感染源——病毒”本身,而是感染源导致机体免疫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产生炎症风暴及氧自由基风暴误伤自己的重要脏器,导致呼吸衰竭、心脏受损,因此,不管感染源是什么类型的“病毒”,我们首先让患者活下来,那就是要抗击“炎症风暴及氧自由基风暴”,然后等待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征服病毒。十七年的研究积累,让我和我的团队可以从容的面对新冠这个突如其来的病毒灾害。我们提出了“生命保障鸡尾酒方案——VC+芦丁,抗氧自由基风暴;甘草酸二铵替代糖皮质激素,抗炎症风暴”,成功的挽救了许多高烧不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许多用“武汉4联药物方案”无法退烧的患者,采用鸡尾酒方案一般3天就恢复正常,且无反弹。与流感病毒感染不同,流感病毒自限性为7天的康复期,新冠病毒的病程一般在14-21天,自限期长于流感。

    

    

     2020年2月15日后,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大多康复,那以后再入群的患者,很多不表现为肺炎症状,我将这类患者定义为“新冠综合征”。新冠综合征主要的表现症状因人而异,症状繁多,下面这个表是我在2020年3月12日在“虹说健康”公众号中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内容,我可能是最早将新冠感染者分为3类的人。

     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分为三类:“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感染综合征”、“冠病毒无症状感染”。特点如下:

     ▼

     新冠病毒肺炎

     新冠病毒感染综合征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

     感染或起病时间

     1月中旬-2月上旬

     1月中旬第一、二代感染

     2月中旬第三、四代感染

     1月中旬-2月中旬

     靶器官

     肺、心、肠道、肝、肾

     心、肌肉、外周神经、中枢神经

     潜在损伤尚不清楚

     症状

     高热(38.5-40℃)、干咳、肌肉酸痛、腹泻、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虚汗、乏力等

     低热(低于37.7℃)、咳嗽、多有痰、肌肉酸痛、外周神经痛、胸闷、胸痛、虚汗、乏力等

     偶有一天发热,或心悸,症状迅速消除

     血氧饱和度

     经常低于90%

     正常:95-99%

     正常:95-99%

     心率

     90-130次/分

     90-130次/分

     60-90次/分

     CT

     肺部感染明显

     肺部无感染或轻度感染

     肺部无感染或轻度感染

     血常规

     (排除混合细菌感染)

     白细胞正常或下降;

     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

     白细胞正常;

     淋巴细胞绝对值正常

     白细胞正常;

     淋巴细胞绝对值正常

     核酸检测

     约50%阳性、50%阴性

     极少阳性、>90%阴性

     极少阳性、>90%阴性

     血清抗体检测

     根据检测时间不同,IgG、IgM可同时为阳性,或IgG阳性

     根据检测时间不同,IgG、IgM可同时为阳性,或IgG阳性

     根据检测时间不同,IgG、IgM可同时为阳性,或IgG阳性

     病程转归

     起病急,症状重,炎症风暴强烈,病程2-3周,IgM消失快(约1-2周),保护性抗体IgG产生快

     症状轻,炎症反应弱,起病时间因此无法精准确定,病程4-8周,IgM消失慢(约4-8周),保护性抗体IgG产生慢,产生量低

     尚未有完整数据

     结论

     血清抗体检测是判断是否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根据igM、igG产生的速度及量,可以推测患者是否处于病毒感染期;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具有保护性。

     实际上,在我们DD健康群中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大约10%左右的患者会复阳,复阳后主要表现为新冠综合征的症状,也就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新冠肺炎后遗症”。有些为无症状患者,他们均不再表现为新冠肺炎症状。

     二新冠综合征、新冠肺炎后遗症主要临床表现及我们的护理措施

     01

     抗击疫情16天:新冠另一种更隐匿的死亡原因,请注意防范。更新新冠病毒患者护理方案建议——心脏是新冠感染的重要靶器官

     由于DD健康群可以实现“病程的全程管理”,可以密切与患者沟通交流信息,与一个患者不经意的聊天,她提到的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新冠患者没有机会住院治疗,她将住院的机会给了她父亲,他父亲告诉他:一个患者早上还好好的,下午没有任何征兆的走了。这让我立即警觉到,新冠感染,有除呼吸衰竭以外的死亡原因,我立即利用群的优势进行了调查,结果,很多新冠感染者表现为“静态心率大于130次/分钟”,因此,在抗疫16天后,我在“虹说健康”公众号发布文章,早于官方十天提出“心脏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新冠死亡的另一个原因,并提出护理方案,增补辅酶Q10作为心肌保护的营养学策略,很多患者在服用VC+辅酶Q10一周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我使用了“护理”两个字,而没有采用“治疗”,因为对于心率过快,标准的治疗是采用“美托洛尔”类药物,我希望对因而不是对症转归疾病,因此,采用“VC+辅酶Q10”的营养方案,保护因病毒感染损伤的心肌细胞。心率过快(心悸)也是新冠肺炎后遗症的表现症状之一。

    

    

     02

     神经营养鸡尾酒方案是解决新冠综合征、新冠肺炎后遗症的主要护理方案

     早在2020年2月15日时,我们已经敏锐的观察到,新冠感染的靶器官除肺部、心脏意外,更多的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我在2020年3月发表的一篇题目为“新鸡尾酒营养支持疗法解决新冠肺炎后遗症及新冠综合征”的文章中写道:

    

     疫情前期防御型鸡尾酒疗法成功改善新冠肺炎症状,疫情后期再提议新鸡尾酒疗法

     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那是一段至暗时刻,许多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较重,持续高烧,氧饱和度低于93%,属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面临生命危险。我根据多年的研究,以安全和不过度医疗、不做无效医疗为原则,提出“防御型鸡尾酒方案——甘草酸二铵+维生素C+芦丁”,以最小的危险系数,获得了良好的健康收益,获益者众多。

     2020年2月15日至3月30日,经过近40余天的跟踪观察和密集研究,熬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在一些患者蛛丝马迹的信息提示下,终于想清楚了一些问题,基本弄清了这些患者的部分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针对这些“部分病因”,提出“鸡尾酒营养支持方案”。我将这类患者称为“新冠综合征和疑似新冠综合征”。

     综合征患者有两大来源:一类首发症状就是“综合征”,病程持续近2个月;一类是“新冠肺炎”康复后症状复发,新冠肺炎患者一般不会再复发为“新冠肺炎”,因为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基本复发为“新冠综合征”。由于综合征患者病程很长,需要长期维护治疗,为了给予患者在治疗护理中“最大的安全系数”,尽量减少药物的危害及服用时间,我提出了“鸡尾酒营养支持方案”:维生素B1、谷维素、甲钴胺、a-硫辛酸、大豆卵磷脂、谷氨酰胺等。

    

    

     为什么要提出“新冠综合征”的概念,因为很多感染者不能当“肺炎”治疗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一群人始终不被承认,因为没有典型的“新冠肺炎症状”,一直被当做焦虑症和抑郁症对待。长期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尴尬现实,也确实让这些患者有了“焦虑、惶恐和抑郁的症状”。为了应对复工复产后的疫情再次复发,目前无症状感染者都有了“沸沸扬扬的“崇高”地位”,而那些已经经历了近2个月疾病煎熬的患者,始终不知道自己“情归何方”?我们将这类患者定义为“新冠病毒综合征”、“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通过对新冠感染者的初步调查显示: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占比49.82%;新冠病毒综合征占比29.21%;新冠病毒肺炎占比26.97%。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医学伦理,我们都必须要重视这个群体的存在。

    

    

     03新冠病毒综合征的定义:

     新冠病毒感染者按目前的标准,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为什么我要增加“新冠病毒综合征”的分类呢?而不是将这类人群归为“新冠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在国家对轻症的诊断标准中,轻症的定义是:“症状轻微、没有肺炎表现”。既然没有肺炎表现,就不能定义为“新冠病毒肺炎”!症状轻微,说法太笼统,没有给出“轻微的定义”,也没有给出“什么症状”,于是形成了一个“荒漠地带”,规定了轻症类型,但没有人可以对号入座。而且,从我们跟踪的情况看,很多患者症状一点都不轻微,头痛、失眠、耳鸣、肌肉剧烈刺痛、肌肉萎缩等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这类患者应该有个明确的定义和分类。

     新冠综合征特点: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

     主要症状为非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咳嗽、气喘、咳痰,如果以这类症状为主,症状轻微,仍然定义为新冠肺炎轻症或普通型。

     不发烧或低烧,体温37.7℃以下;

     以周围神经损伤症状为主:皮肤游走性疼痛;肌肉跳痛或刺痛;触觉、温觉异常;嗅觉、味觉减退;肌肉无力或萎缩;多汗(虚汗);肢体麻木感;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便秘或腹泻;(以外周神经损伤为主,偶见咳嗽、咳痰,可归为新冠综合征)。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和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耳鸣与听神经损伤有关;出现嗅觉、味觉减退、口干口苦与嗅神经、舌咽神经损伤有关;面部麻木与面神经损伤有关。

     心动过速:静态心率≧90-130次/分,有些>160次/分,胸闷、胸痛。但心肌功能检测正常,包括心肌酶学检测,心脏B超检测均正常。心跳过快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耗氧量增加的主要表现:胸闷、心悸、心区不适、有时心区抽痛或呈放射性绞痛;气短、运动、饱食或激动更加严重。

     证明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指标”:核酸多次检测中出现1次以上阳性;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或胸部CT显示肺部轻度病毒感染影像学特征。三个指标符合其中之一。如果三项指标均为阴性,定义为“疑似新冠病毒综合征”。

    

    

     三精准医疗、温暖医疗在新冠综合征、新冠肺炎后遗症护理中的典型案例

     精准医疗

     1.我一直在积极倡导“精准医疗”,目前主流临床治疗的底层逻辑是“用药物对症治疗”,我将它称为“表象医疗”。精准医疗的底层逻辑是,将医学思考向前进一步,思考表象底层的原因,就是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比如新冠感染者表象是“心率加快”,表象医疗的方式是采用“美托洛尔抑制心率”,精准医疗的医学思考是,这个心率加快可能是由心肌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所致,因此,辅酶Q10作为线粒体电子传递体可能有助于受损细胞功能的恢复,事实上,DD健康群中众多患者的迅速康复,证明了VC+辅酶Q10在新冠综合征、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护理方面行之有效。

    

     精准医疗

     2. 1例新冠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170mmHg/110mmHg,因此入院治疗,尝试了所有降压药物,一个多月都没有将血压降下来,咨询我之后,采用精准医疗的医学思维,判断这是一例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高血压,故建议使用“维生素B1+谷维素+维生素B12”,中午吃药,下午血压就将至正常,她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表象医疗”只看到血压升高这个症状,因此,只会采用降压药治疗;“精准医疗”思考的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对因治疗,就可以“药到病除”。

    

    

     精准医疗

     3. 新冠综合征及新冠肺炎后遗症的许多症状,与焦虑、抑郁非常类似,查不出任何器官性病变,因此,大多数综合征患者、后遗症患者按焦虑症、抑郁症治疗。过度医疗的思维习惯,让这些患者一开始就被使用了2-4种药物,甚至5种药物:“黛力新、文拉法辛、奥氮平、丙戊酸镁、坦度螺酮”等等,患者没有根本的改善,反而导致了头痛、肥胖等更多的副作用。1个40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每天哭诉,她就要死了…….吃了无数精神类的药物无效 ,连上我的微信后,我让她停了所有药物,每天花长时间与她聊天,让她去上班,不要认为自己有病,呆在家里,下班户外跑步,一周后,她很开心的说,她的病好了,这就是“温暖医疗”的结果。医学的人文精神及医学的另一个职责是“安慰”,给患者一个好情绪,也是治疗新冠综合征及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最好方案之一。

    

    

     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一定要承认一个事实,人体有自愈力,大部分疾病事实上是可以自愈的,医学的人文精神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不是所有的病一定要用药物治疗,给患者良好的情绪,也是良药之一。

    

    

     我们已经用“精准医疗、温暖医疗”的医学思维创造了非常多成功的案例,它不仅适用于新冠感染者,也适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与转归。我与我的团队能在武汉新冠战役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狙击战,让众多患者以最小的卫生付出,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得益于“精准医疗思维”,既“新冠疫情中的科学力量”,也得益于“温暖医疗的医学人文精神”,在那个至暗时刻,我们用24小时温暖的声音,排解大家恐惧不安的心情,与大家一起安全的迎接了4月8日武汉解封。

    

    

     四生命保障性鸡尾酒疗法在国外华人抗击新冠中的经典案例

     下面的截图是我们的“海外肺炎群”一个在尼日利亚工作的朋友的反馈。他们在尼日利亚工作期间,项目部大约50%人(32人)感染了新冠,通过虹说健康公众号,他们了解到了“生命保障性鸡尾酒疗法”,因此在出国时备齐了相关药物“VC+芦丁+甘草酸二铵”,采用这个方案,所有人在3天内均退烧,基本2周内恢复正常,只有2个人味觉恢复慢点,用了一个月左右,没有人有后遗症。并没有出现国内报道的“新冠肺炎后遗症高达70%”,国外报道的“50%”,因此,只要前期护理得当,是可以将新冠感染者的后遗症降到最低点的。

    

    

    

     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在国家层面上,

     大力提倡“精准医疗”的医学思维,

     转变“表象医疗”的习惯性思维,

     对因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控制症状”。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团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