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销售的代餐奶真的能减肥吗?谈谈我们对肥胖的研究与思考
2022/9/22 18:54:15 虹说健康

    

     好久没有更新公众号了,一是因为真的很忙,我需要做研究,需要安静的思考并推理,以便找到疾病的发病真相。目前教科书上有些理论是错误的,对疾病发病原因有误解,这些误解导致医疗逻辑的错误,导致一些难治性疾病“难治”,即便是终身用药,依旧越来越重,比如“鼻炎、湿疹、间质性肺炎、炎症性肠病……等等”,我要解决这些疾病,一定不能被现有的理论限制,因此,我没有机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我必须在密林中另外开辟一条新的路,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桃花源”,而这一切艰难且失败率极高,它需要我24小时大脑要坚守在一些线索上。

     昨天我走在一个电线杆下,突然想到一个思路,然而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我到实验室,我已经无论如何想不出当时灵光一现的内容了,很多思考会稍纵即逝,所以,我没有太多时间做科普了。二是因为沮丧,DD群每天会出现“错误医疗”、“过度医疗”的案例,感觉自己没有能力与现状抗衡,所有的努力好像在“以卵击石”,比如前天呈现在我面前的一个居住国外的朋友,治疗脸上的痘痘,使用的药物居然是“两个激素+一个免疫抑制剂”。痘痘的发病机制其实是“皮脂分泌紊乱——皮脂的化学组成出错”,与炎症因子并没有太多关系,只是因为皮脂分泌紊乱,导致了炎症,用激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治疗不了痘痘的,糖皮质激素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导致“痤疮”,现代医疗走在了一条错误的逻辑之路上,只看表象,对症治疗,不思考病因,不对因治疗。

    

    

    

    痤疮——糖皮质激素?

     比如得了癌症,所有的研究都是“打死不回头”的开发“更强的杀肿瘤细胞的药物”,很少考虑“正常细胞是如何突变成肿瘤细胞的?有没有办法将肿瘤细胞驯化回正常细胞”?如果肿瘤细胞是个变坏了的孩子,我们的方法就是杀掉他,没有人想到其实他可能是会被教育成好孩子的。杀肿瘤细胞这条路,一定是绝路,一定不能真正解决肿瘤,因为我们的药物不可能只杀肿瘤细胞,不杀正常细胞,所以“化疗”是我不太赞成的治疗方案。虽然十几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正常细胞是如何突变成肿瘤细胞的”,只是没有太多突破,这很正常,如果做什么就成功什么,这个世界就没有难治性疾病了,但这条路肯定是对的。

     坚果+咖啡一顿早餐引出这篇公众号

     我每天的早餐是一包25g的坚果+一杯咖啡。一直计划等自己有时间了,自己找终端农户,自己做坚果,因为它是我每天的必需。选过很多牌子的坚果,有些“油哈喇味”比例很高,可能货源及密封技术不好,放弃了;有一个牌子宣称专利技术,能保持坚果的干燥,确实可以,坚果裸放在空气中很长时间都不会软,这让我不禁想到“不粘锅涂层——特氟龙”,虽然你看百度等,都宣传它是无毒的,当年强生婴儿爽身粉一样被传媒“无毒”,几十年后众多的癌症患者,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它的危害性,所以,这类放在空气都不变软的坚果,我也没敢吃。

     我做产品的原则:“尽最大可能不用化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我做的洗发奶、沐浴慕斯、洁面慕斯等洗涤产品中,我坚决抵制了“化学消泡剂”的加入,开始是静置消泡,整个生产周期长达1个多月,去年国庆节,我独自加班,突破了这个工艺问题,依旧用物理的办法将生产周期缩短到了2天。坚果,我要保证安全,我会选择“抽真空”,而不是“加干燥剂+涂层”,只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建生产线,我吃坚果还只能“听天由命”,不断筛选品牌,将健康交到别人的手里。东方甄选爆火后,我也买了它的“坚果”,让我太失望了,25g的坚果,有一半是“非常甜的果脯”,果脯比坚果便宜很多,而且东方甄选果脯的含水量太大了,同样的重量,你获得的实际物质比较少。

     我上一篇公众号也谈到了“东方甄选”现象,董宇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值得大家学习,他文学水平很高,但不等于他有“指导健康的知识特权”,因此,他推荐的货品是否是对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实在忍受不了东方甄选的坚果,果脯太多,含糖量太高,吃到牙痛,换了山姆店的坚果。今天早上打开山姆店的坚果,让我有点惊喜,首先一袋中的坚果占了90%以上,只有几粒葡萄干,而且葡萄干非常干,水分很少,甜度不高。东方甄选每袋坚果换算价格“0.144元/g”,山姆店坚果“0.15元/g”,但山姆的坚果极少有便宜的“果脯”,而且果脯很干,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一边喝咖啡,一边搜索了一下淘宝的“东方甄选旗舰店”,想看看它到底还在卖什么?结果就看到了“30天的平腹计划——营养代餐奶”,所以决定,哪怕再忙,我也抽个空,给大家聊聊减肥的问题,虽然我至今没有找到解决肥胖的方法,但我们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做基础研究,如果我们不能搞清楚肥胖产生的原因,那就无权为别人“制定平腹计划”,东方甄选的营养代餐奶从成分表上看与其它同类产品没有任何差异,没有任何技术突破,它是一个合法的产品,是一个可以销售的产品,我现在无权评价这个产品的好坏,只是根据这个产品,向大家介绍下,我们实验室对肥胖的研究与思考。

    

     ▲点击可查看原图

    

     ▲点击可查看原图

     卡路里?

     为什么有人“喝水都胖”?

     为什么“中年会发福”?

    

     当今的减肥思路都集中在“卡路里”限制方面,因此,“零卡路里”甜味剂大量出现在饮料中,标榜健康;代餐营养奶大量出现在货架上,标榜低卡路里,可以实现“平腹计划”;大量的“阻糖丸”被很多人追捧,以期待曼妙的身材;医药界研究的减肥药,逻辑也是“抑制食欲”,就是减少“卡路里的摄入”;健身界也在不停的灌输“运动减肥”。但是有多少人因此减肥成功呢?有多少人感觉无辜——喝水都胖?

     我认可,限制饮食,加强运动一定是可以收获效果的,但它不代表,有些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卡路里摄入过高”。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中学生、大学生”他们吃的很多,而且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课,运动并不多,但他们很多并不胖(在此不讨论肥胖儿童、肥胖青少年),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我的学生们,主要是男生,我教他们时,身材很好,让人赏心悦目,但十年后返校,大部分男生都油腻了,肌肉里充斥了脂肪,圆润但不可爱了,头发也日渐稀少,调查他们的生活习惯,应该与“卡路里”无关,尤其是头发的稀少更与卡路里无关,学生们一届又一届的返校,一次又一次刺激我,应该搞清楚中年发福的机制,肥胖一定不全是“卡路里惹的祸”,它与激素密切相关,因为它大概率伴随脱发,当然不是所有脱发的人都肥胖,这也是我们要寻找的线索。

     写到这里,我立即在我的“丁丁house群”里发了段语音,告诉学生我瞬间产生的思路,不然又忘了。希望我们今年的实验能证明一些问题。我们在中年发福问题上做了很多年的基础研究,逐步摸索到一些线索,每年都会有些进步,但到最终解释真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一段7秒的语音,我对学生强调的是:“一定不能被Nature、Cell这类高分文章限制住,相信自己而不是权威。”

    

    丁丁house群相信自己而不是权威

     # 肥胖定义 #

     我将肥胖分为“卡路里型肥胖”、“激素型肥胖”——目前暂时这么定义,也许随着我研究的深入,可能我会自己否定自己。

     我们的一个实验可以证明这点,给动物喂养高脂食物,一组鼠食欲下降,食量减少,但体重增加,腹部脂肪增加,这就证明,控制卡路里,控制食欲,不能解决所有的肥胖问题。卡路里学说符合大部分人的直觉,因此,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不做科学的人,都能接受卡路里学说。

     商业的驱利性及敏感性,诞生了大量的减肥产品,要做这些产品,对我而言易如反掌,但我不会去做它,因为,我没有搞清楚肥胖真正的机制。正如我没有想明白刷牙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挑战了一年多的牙膏,始终没有完成研发。

     关于激素型肥胖,涉及复杂的细胞能量代谢及生物化学反应,在此不做科普,等待我们的研究结果。下面,我将目前市售“减肥类产品”的作用机制给大家做个解释,是否使用这类减肥产品,大家自己选择。

    

     卡路里是肥胖原因?

     “零卡路里”甜味剂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大家的直觉认为,卡路里是健康杀手,是肥胖的原因,因此,陈出不穷的“甜味剂”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下面的截图来自科普中国,观点是:非糖类天然甜味剂,由于无热量,适合糖尿病、肥胖患者。我反对这个观点,虽然短期内,表面看来,这些甜味剂不立即升高血糖,但长期使用依旧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甘草酸二钠”等,甘草酸结构具有“类糖皮质激素的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一样有抗炎作用,没有其免疫抑制的副作用,但不等于它没有糖皮质激素其他的副作用,因此,武汉新冠期间,采用“VC+芦丁+甘草酸二铵”的患者,症状控制后我都建议他们停用“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钠等一定不适宜做“日常饮食用的甜味剂”,虽然它现在是合法的,但法律是根据当时对知识认知不够的基础上制定的,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法律应该做调整。我常常对学生说,我教给你们的只是知识,不是真理,书本是可能存在错误的,我们的责任是纠正错误,寻找真理。

     //

    

     ▲

     点击可查看原图

     下图还是来自科普中国,它将甜味剂分成了9类:

    

    

     ▲

     点击可查看原图

     甜味剂分类

     nine01

     功能性单糖

     第一类定义为功能性单糖,包括果葡糖浆、结晶果糖等。这个定义我很赞同,果糖、葡萄糖被现代人认为是健康大敌,但“糖”是人的第一大营养素,我们活着,不能没有糖,我们吃的米饭,进入机体后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细胞及细胞线粒体,可以产生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ATP”,你可以将ATP想象成煤球,没有“煤球”,机体就没有能量,生命活动就会停止,虽然氨基酸、脂肪也会异生成“糖”,再合成“煤球”,但远远没有“糖”那么直接。

     糖尿病的问题,不是“糖”多了,而是吃进去的“糖”不能进入组织细胞转变成“煤球”,都拥挤在“血液中”,表现为“血糖高”了,因此,糖尿病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不吃“糖”,而是想办法让吃进去的“糖”转运到组织细胞中,变成“ATP——煤球”,提供机体能量。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严格限糖,确实能将“血糖”控制的很好,但起到了掩耳盗铃的作用,因为组织细胞依旧缺糖,没有糖就没有ATP,没有能量供给,血管就闭塞了,血管闭塞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因此,有些血糖控制很好的人,依旧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

     点击可查看原图

     但是,我们也是最早一批向全世界呼吁“糖危害”的研究小组,有新闻报道,某些专家因为经济原因,将糖的危害隐瞒了50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脂肪的危害大于糖,因此,美国膳食指南规定了“胆固醇”每日摄入量的限制,没有建议对糖进行限制,于是,可口可乐大卖,人们对此没有任何担心,50年间,美国诞生了大量肥胖人群。通过很多科学家的努力,终于在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取消了对“胆固醇”摄入的限制,建议人们,每日摄入“自由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的量不超过25g。

     因此,“糖”一定是不可缺少的第一大营养素,但一定要控制量。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所有的营养素都有同样的道理,缺乏会让人得病,过多也会让人得病。比如缺钙,会导致骨形成不良,因此,现在全中国人都热衷于补钙,殊不知,你不缺钙时,补钙会导致“肾结石、血管硬化”。

     02

     功能性低聚糖

     第二类糖为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等。

     我给自己做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莓樱茶、梅芹茶”主要启用了“低聚异麦芽糖”。它在小肠不吸收,可以下沉到“结肠”,结肠是大部分肠道菌群生活的地方,这些糖可以成为肠道菌群的食物,细菌分解这些糖,可以产生很多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维生素B、维生素K、氨基酸、脂肪酸等,因此,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很重要,给肠道菌群补充足够的食物——低聚糖等水溶性纤维素,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健康繁殖。

     饶毅炮轰华大CEO带货“益生菌”,其他的观点我无从证实“对还是不对”,我比较赞成饶毅教授对“益生菌”的观点——不应该有益生菌这个说法”。全球70多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肠道菌群体系,就好像没有完全一样外貌的人一样,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都不完全一样,口服“所谓的益生菌”,实际上相当于外来移民,这些外来移民究竟对“原住民——菌群”有利,还是有害,因人而异,对有些人可能是有益的,对有些人可能是有害的,因此,我们不能将肠道菌群简单粗暴的划分为“益生菌”、“有害菌”,它们只是“共生菌”。正如饶毅教授说的,肠道菌群太过复杂,我们对它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商业化的水平”。

    

     ▲

     点击可查看原图

     我的原则是:尊重每个人体内现有的肠道菌群体系,给它们提供好“食物”,让它们健康生活就可以啦,不用外来“移民”干扰原住民的生活。因为,我们的认知做不到,保证外来移民是好作用,而不产生坏作用。

     下面这个研究表明,给某些患者补充“所谓的益生菌”,与不补充“益生菌”的患者相比,菌血症的比例极大提高,这表明,“益生菌”并非对所有人有益。

    

     ▲

     点击可查看原图

     03

     多元醇类甜味剂

     第三类糖是多元醇类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甘露糖醇。这类甜味剂目前在网络上基本上是“叫好声”。赤藓糖醇是东方甄选饮料及其他零食中的主要甜味剂,我没有启用这类甜味剂的原因是,根据它们的生理特征,我有疑问,没有得到答案之前,我选择不用。比如“赤藓糖醇”,研究表明,它不被细菌分解,80%在小肠吸收,吸收后不升高血糖,并能显著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

     我的疑问是:(1)80%在小肠吸收,虽然不升高血糖,但有没有危害呢?如果能分解成葡萄糖,我反而觉得安全,赤藓糖醇,谁来证明它远期的安全性?(2)80%都被小肠吸收了,赤藓糖醇几乎没有太多机会下沉到结肠接触肠道菌群,又是用什么来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这是欺骗?或误导?或学术上的幸存者偏差?,我无法判断,因此,放弃;(3)如果赤藓糖醇不被细菌分解,那么,它就不能成为肠道菌群的食物,属于只有甜味的空壳物质,我自己希望我吃的东西,用的东西都是有营养的,因此,我没有选择这类没营养的甜味剂,我在食品、化妆品研发中,都坚守了这个原则,与营养无关的物质,不添加。我不会为了单纯的“感官”添加一些物质。

     04-09

     其他类甜味剂

     第四至九类甜味剂,很多文章已经报道了它们的安全风险,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虽然是零卡路里,但还是会导致肥胖,下面是我们去年的实验结果:给大鼠喂养不同饮食结构的食物,3个月,结果,高脂饮食组并没有明显的体重增加,2.5%的果糖饮水组也未见体重明显增加,但给予10%的果糖饮水(一般普通可乐的含糖量约在10%左右),可见体重明显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不如三氯蔗糖。正常饮食组大鼠3个月后的平均体重是350g,饮用三氯蔗糖组,平均体重为502g,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

    

    

     ▲

     点击可查看原图

     三氯蔗糖是无能量糖,为什么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及体重的增长?我们今年将继续探讨。无能量糖导致体重增加,可能是我们研究“中年发福——激素型肥胖”的重要模型之一。甜味剂由于与我们舌头上的甜味受体、肠道的甜味受体结合率高,因此,可能对大脑中枢的垂体影响较大,垂体分泌的激素水平直接影响外周各类激素的分泌,包括: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及肾上腺素等,它们可能影响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途径的分配比例,从而导致,低卡路里摄入,反而更胖的现象。

     当我们证实了卡路里不一定是“肥胖”的关键因素时?“代餐粉”真的可以减肥吗,代餐粉里的甜味剂是否应该值得警惕?

     是什么?

     阻糖丸的“阻糖机制”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种抗糖、控制卡路里的产品,由于是国外产品,可以宣称功效,国内产品大多这样直接宣称功效,都会被罚款,但国外产品,或国内产品出国洗个澡,挂上国外标志,就可以宣称功效了。由于大多看不到成分,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下,这些产品可能的“说词”:

     1

     里面可能的成分是“甲壳素”,解释的理由是,甲壳素不被吸收,可以吸附葡萄糖,然后将糖排出体外,这点上,我可以肯定无效;

     2

     一些植物提取物,这些对大家来说完全无法判断真伪。我们这周完成的实验“从天然产物中筛选a糖苷酶抑制剂”,是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糖吸收的。其原理是,我们吃的米饭等淀粉是长链的,不会吸收,只有在小肠的a糖苷酶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因此,如果有物质能抑制a糖苷酶,就可能获得“吃二两饭,吸收一两饭的效果——只是形象的比喻,不是准确的数据”。下面这个产品的成分表可能就是一个代表,三个植物提取物,其实无法判断是否有效,是否安全?

     降糖药中的“阿卡波糖”就是a糖苷酶抑制剂,但是有它的副作用的,因此,要想减肥,还是自律控制饮食,比用药物安全的多。况且,阿卡波糖都无法用于减肥,何况这些没有经过严格科学实验的“提取物”;

    

     3

     第三类可能与控糖无关,而与控脂有关。它就是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胶囊。其原理是,你吃进去的脂肪,需要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才能被吸收,抑制脂肪酶,吃下去的脂肪就不会吸收,就不会长胖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因为吃油长胖的人并不多。

    

     什么是健康?

     “东方甄选”销售的代餐奶真的能减肥吗?

     “东方甄选”销售的代餐奶真的能减肥吗?我不做评价,大家自己有自己的选择。我只是将我对肥胖的认知提交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并非结论,因为,我对肥胖也存在认知不够的问题,因此,不能替大家做选择。

     但是,这个代餐奶一共出了十几种口味,我认为是不妥的。因为,这十几种口味都是香精调出来的。作为读书人,我们不应该顺应消费者习惯,而应该告诉大家,什么才是健康的,要用我们的努力,纠正大家的错误选择,不应该为了钱,盲目或有意延长产品链。

     所以,我儿子说,我应该做一个卸妆类的产品,因为那是“刚需”,我拒绝了,因为,卸妆类产品是错误的,它用更坏的东西洗脑消费者,我不做这个产品;有朋友希望我做染发产品,市场巨大,这个我也知道,但我没有时间做,因为,我首先要花时间解决疾病问题;当全世界都在宣传“阴天也要防晒时”,我努力告诉大家,万物生长靠太阳,劝告大家要适当晒太阳。其实,卸妆水、防晒霜做起来,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多高的防晒指数我都能做出来,但这会让消费者付出健康的代价,因为那些化学防晒剂健康风险太大,我宁可做没有防晒指数的护肤膏,虽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但一定有一群灵魂与我契合的朋友会接受,这些朋友会逐渐帮助身边的朋友建立理性的选择能力,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魔鬼身材

     我为什么会关注?

     “大脑中枢的情绪会影响激素,激素是影响身材的重要因素”

     我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魔鬼身材”,以前我自己认为是自律及坚持运动的结果。但是,新冠疫情以来的3年,我几乎忙的没有时间运动了,身材依旧很挺拔,因此,运动似乎不是决定因素。那我与以前相比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保持大脑密集思考程度”是一样的,也许是密集思考,不间断的学习新东西,影响了大脑中枢对激素的调控作用,所以,激素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女性,到了更年期会发生明显的体型变化,这个变化与激素有关,与卡路里摄入无关。

     因此,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大脑永远不退休,可能是保持身材的因素之一。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但肯定是因素之一。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