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国家对新冠政策的调整,新冠可控,不要恐慌
2022/11/16 16:42:18 虹说健康

    

     理性对待国家对新冠政策的调整PART01

     近日,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条优化管控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判定次密接、限制大规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我们DD健康群也有朋友在转发类似文章:“保护了你三年,国家尽力了,剩下的日子自求多福,29条防疫优化是“共存派的群魔乱舞…….””。

     这样的标题有很多逻辑错误。首先“防疫优化政策”不等于不防控,只是根据“病毒变异后的特性”进行了调整。

    

    

     众所周知,新冠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已经进入到了第三年。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袭扰,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全城静默更成为了公众最深刻的体会。以上海为例,4月份上海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下跌了61.5%,上海工业产值的剧烈下跌,使中国工业产值在4月被拉低了1.8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最新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16-24岁劳动人口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9.9%,创下了历史的新高。随着新冠病毒的逐渐变异,现在的新冠病毒已经不再是当初“武汉的新冠病毒”,毒力已经明显下降,根据这个特点,进行防控政策的优化,恢复经济,回归正常生活是非常理性的决策。

     大多数病毒遵循毒力递减原则PART02

    

     目前已经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使用希腊字母来标识重要的新冠突变病毒株。

    

    

     2020年10月,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首次在印度报告,2021年5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值得关注的新冠病毒突变株”。当时该病毒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主要病毒株,它具有传染性更强,致病力降低的特点。

     由于新冠病毒高度变异的特点,2021年12月,美国“德尔塔新冠病毒”突然接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奥密克戎”。在受体集合域,即病毒与人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德尔塔毒株总共包含15处刺突蛋白突变,目前已知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了32处刺突蛋白突变,比德尔塔毒株多出一倍多,与德尔塔病毒相比,奥密克戎病毒携带极其大量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导致病毒传染性增强,奥密克戎病毒比德尔塔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但致病力降低,研究表明,与德尔塔感染者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住院率降低80%。

     2022年6月8日,《自然·医学》杂志刊发了美国最大私立医疗机构凯撒医疗(Kaiser Permanente)的大型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回顾了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7日222688名奥密克戎感染者,与同期23305名德尔塔感染者进行比较,是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奥密克戎感染者真实世界病情严重程度的对比数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感染人群特点:研究发现,奥密克戎感染者更多集中在20-39岁群体中,“非常小”和“非常老”的感染几率相对降低。

     2. 感染临床风险特点:与德尔塔感染相比,奥密克戎感染临床风险分别降低41%、50%、64%和79%。无症状感染者发展为有症状的概率,奥密克戎感染仅为德尔塔感染的12%。

    

     流感病毒因变异率大,死亡率统计差异也较大,其死亡率大约在0.1-0.3/1000例

     3. 康复时间:康复时间方面,奥密克戎感染也更短。5天、10天、15天内出院的比例,德尔塔为66.2%、84.5%和89.4%,奥密克戎则为84.8%、91.0%和92.2%。

    

     更重要的是,研究指出病情减轻并不是因为既往感染或者疫苗接种。未接种疫苗者,奥密克戎感染后住院风险降低程度更大,达60%,死亡风险降低达86%。

     4.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下降是否与疫苗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临床严重程度的下降是否和疫苗接种有关,研究人员单独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匹配比较。

     在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患者中,对于有症状性入院、接受ICU治疗、需要机械通气和死亡,奥密克戎感染与德尔塔感染相比,风险分别降低60%、66%、76%和86%,降幅均大于在整体患者中的分析。

     反而是接种过疫苗,研究人员发现两种毒株感染后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更小。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1)首先是再次验证了疫苗对抗奥密克戎的效果显著降低。研究中,相比于未接种者,接种3剂mRNA疫苗能降低德尔塔感染者86%的“严重疾病”风险,但对于奥密克戎感染者来说,这一数字仅为57%。

     (2)说明了奥密克戎毒性威胁的减弱,并非是因疫苗接种率提高所致。

     重点:奥密克戎病情减轻与既往感染的产生抗体或者疫苗接种无关。

     大多数病毒遵循毒力递减原则——新冠病毒可能遵循毒力递减原则

     总结奥密克戎感染的特点:(1)多为轻症;很多患者要么没有症状,要么症状很轻;

     (2)年轻人为主,80%的入院患者都是50岁以下,其中30-39岁年龄段的人最多,占28%,19%是9岁以下的儿童。说明奥密克戎不青睐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

     (3)大多无需吸氧,大部分入院患者不需要吸氧;

     (4)肺炎少,一个新冠病房的42个患者中,只有9个人(占2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片和血液中的炎性标志物综合判断,符合新冠肺炎的标准,而且,他们当中只有部分人需要吸氧;

     (5)死亡率低;

     (6)住院时间缩短,某医院入住新冠病房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天,而过去18个月新冠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5天。

     “传播力上升”与“毒力下降”对冲,在如今全球大多数地区已熬过奥密克戎首轮冲击波的情况下,最终会产生怎样的疫情格局?研究并未下定论。但研究人员提醒,奥密克戎感染临床风险程度的降低,应该对公卫体系的应对措施提供指导。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新冠病毒正朝着利于人类的方向进化。恐怖的新冠可能将变成另一种感冒,疫情将有望终结。

     根据新冠病毒的变异趋势 丨 国家对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非常理性,并非不再保护国民PART03

    

     与病毒共存是一个自然规律,是病毒主动做出的变异选择。那些用“文革式语言攻击性的谩骂——与病毒共存是群魔乱舞”的骂人者,是一群缺乏最基本科学素养的人,不要被这些人贩卖了焦虑。

     //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身处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的环境中,我们身体内布满了各种微生物,例如肠道菌群、皮肤菌群;人类身上有8%的基因组来源于病毒,这些病毒被称之为“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病毒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进化的动力,病毒携带了地球上丰富的遗传信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是无法消灭病毒的,天花病毒被人类消灭,可能只是一个特例。那些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病毒,人类实际上能够通过免疫系统来应对它们,病毒也通过“毒力”慢慢下降,逐渐适应人体,因此,人类无法消灭病毒,病毒也无法打垮人类。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需要寄居在其他生物体上,才能繁衍生存,如果毒力过强,寄居的生物体迅速死亡,病毒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人类与病毒在生物进化史上处于漫长的“军备竞赛”中。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瘟疫,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西班牙流感的影响,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此次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没有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西班牙流感”,前后一共持续了一年半,突然消失了,患者渐渐痊愈,新增感染人数也不再大量增加,病毒似乎仅是路过。病毒有一个从高度毒力转换为低度毒力的过程,这是它慢慢适应宿主的过程。

    

     人体身上有大量的病毒,并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因为这些病毒已经与人体和平相处了。病毒的基因如果想进入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还需要突破魏茨曼屏障,魏茨曼屏障已经成为遗传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组织原则。

     人体的细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细胞,另外一种就是生殖细胞。人类的精子和卵子,是人类的生殖细胞,携带了人类所有的遗传信息,体细胞基因组的改变往往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精子和卵子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则会遗传给下一代,这就是魏茨曼屏障。比如,病毒从外部对生物体产生的基因改变,往往很难遗传给下一代,因病毒而产生的特定抗体,是无法遗传的,成年人对天花病毒有免疫力,并不代表婴幼儿有免疫力,因为特定的抗体,无法遗传,那么,人类是如何将一些抗体遗传给下一代的呢?是通过母乳喂养。婴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免疫系统是一个“新手”,它无法适应这个充满病毒的星球,这个时候,婴儿是通过母乳接受了抗体,并慢慢地使得自身的免疫系统越来越强大,此外,婴儿在与成年人的接触过程中,成年人身上的细菌和病毒,也会慢慢移植到婴儿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婴儿的免疫系统也会逐渐强大起来,但是,面对那些“高度毒力”的病毒,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病毒,仍然需要借助于疫苗,预防“高毒力无变异性病毒”。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天花存在的几千年里,它的传染性之强、肆虐范围之广、死亡率之高,可谓使人“闻之丧胆”,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地球上绝迹——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这一伟大功业靠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共同努力,但最大的功臣乃是“天花疫苗”的一位发明者英国的外科医生詹纳。

     但只要是疫苗,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天花疫苗也不例外,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后会直接导致死亡,这种几率为百万分之一左右,即每百万接种天花疫苗的人中将会有1~2个人因脑炎而死亡;接种天花疫苗的其它毒副反应还包括引起全身性发痘、坏疽痘、过敏性紫癜、高热等严重并发症。但由于天花病毒致病力高,因此,权衡利弊,天花疫苗的“利大于弊”。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冠疫苗?丨 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类似,属于“高变异性病毒”PART04

     研究表明,流感疫苗在接种者中的有效率很难超过50%,2018年其有效率只有25%。流感病毒是一种难以捉摸、非常多样化且快速变异的病毒,因此能在与人类免疫系统展开的竞赛中,与每年研发出的新疫苗保持相同的节奏和步伐。疫苗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抑制能够帮助流感病毒粘附在人体细胞上的血凝素蛋白。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蛋白具有强大的突变和躲避疫苗攻击的能力。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阿里·埃莱贝迪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多数人都没有获得免疫,以及如何改进策略上。导致多数人无法免疫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人体曾经感染过这些常见的流感病毒。由于每年研发的疫苗针对的往往都是当时被认为最常见的流感,因此这种疫苗只能激发免疫系统对接种者过去曾经感染过的病毒株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新的病毒株做出反应。

    

     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类似,属于“高变异性病毒”,尽管新冠疫苗在根据不断变异的毒株进行更新,但疫苗更新的速度,可能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其防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凯撒医疗(Kaiser Permanente)的大型回顾性研究也已经表明,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症状减轻与接种疫苗无关。

     //

     2022年11月15日,我们群友反馈,她女儿在英国感染新冠,由于提前采用VC+芦丁预防,查出感染后,及时服用了甘草酸二铵,因此症状很轻,只是流鼻涕、夜间咳嗽。而她女儿的二个同学,都打了三针疫苗,但由于没有采用“鸡尾酒疗法”,一个高烧40多度,一个高烧伴随味觉丧失。这个案例再次表明,症状轻重与疫苗可能关系不大,接种疫苗也不能阻止感染,对重症的预防也没有明显优势。

    

    

     无须过度恐惧新冠,合理用药,新冠可控PART05

     最近,听说大家在疯抢“制氧机、一些中成药”,我的思考是,没有太多必要。现在的新冠病毒毒力在下降,医院的救治程序也都标准化了,不像武汉疫情时期那样,大家对病毒几乎一无所知,几乎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供使用。因此,相信国家的判断,合理管控就可以啦。

     也谢谢朋友们对我的信任,大家说:“在这个群里,有丁教授在,我们就安心了…..”;“我感觉有丁教授的鸡尾酒疗法,根本不需要害怕”………

     在此,我也承诺,我会尽力保护好大家,让大家不要遭遇“过度医疗、无知医疗”。病毒会导致死亡,“过度医疗、无知医疗”导致的死亡率、致残率其实已经超过了病毒,我会尽力用“精准医疗”的理念,大道至简的方案,帮助大家度过生命中遭遇的健康厄运。

     下面,我解释下“鸡尾酒疗法”的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逻辑。

     2020年1月23日封城,我才知道“出现了新冠病毒”,但我没有任何恐惧,因为我知道病毒的客观规律“毒力递减”,我的首要任务是:“让患者活着,等待病毒自我衰弱”,就好比孙权没有赢下曹操,但活的久也算赢吧。

     那么病毒导致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释放了大量的“炎症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肺、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因此,我只需要将“过度激活的免疫适度降下来”,患者就活着了,活着我们就有等待的机会,等待病毒“自己老去”。如果将抗病毒性疾病比为战争,我们不一定要用武器赢得天下,我们也可以像孙权一样,活着,等待竞争对手自然退出,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活着”。因此,我坚决反对,使用根本不能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对患者狂轰乱炸,也坚决反对用“莫西沙星”这个副作用极大的抗菌药,治疗病毒感染,病毒没有杀掉,由此产生了大量“新冠疫情的次生灾害——新冠后遗症”,新冠后遗症,并不一定是新冠病毒导致的,可能是药物导致的。

    

     为什么我会启用“甘草酸二铵”这个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对抗新冠病毒?

     2003年非典时,我当时是武汉大学药学院分管科研的院长,因此,有机会参与了非典治疗方案的讨论,当时我极力反对采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非典,因为副作用大,免疫抑制作用过强,不利于机体利用免疫力主动参与病毒的对抗,然而没有被采纳。结果,非典后遗症果然出现了,很多人因股骨头坏死,生无可恋,妻离子散。那以后,我发誓要寻找一个代替激素的“抗炎症风暴的药物”,最后聚焦到了“甘草酸”,它的结构与激素类似,多年的研究证明,它有适度的抗炎作用,副作用相对较低,因此,我用这个治好了我父亲的“间质性肺炎”,没有让他遭遇激素的伤害、免疫抑制剂的伤害、吡非尼酮的伤害。是我父亲治疗的成功,给了我2020年1月25日决定用这个药物救治新冠患者的底气。

    

     我为什么会同时启用“VC+芦丁”配合甘草酸二铵,形成鸡尾酒疗法,对抗新冠呢?2020年1月25日决定用这个药物救治新冠患者的底气。

     炎症大多数都会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肿胀”,就是大家感觉到的“鼻塞、咽喉疼痛、皮肤过敏”等等,因此,加强血管韧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可协同甘草酸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VC+芦丁还有很好的抗氧自由基作用,氧自由基风暴与炎症风暴是病毒导致重症或死亡的两大因素,因此,这一套方案不仅有效,并且安全,VC、芦丁是水果蔬菜中大量存在的营养素,甘草酸来自甘草。

     下面的临床观察,用事实证明了这套方案的有效性。列举了9个新冠患者的治疗历程:蓝色线条表示,没有用药治疗的体温,均在38-40℃之间;红色表示,采用了当时武汉标准的四联用药方案治疗(奥司他韦、阿比朵尔、莫西沙星、连花清瘟),体温没有改善;绿色线条表示,采用鸡尾酒疗法后,大部分患者3天体温恢复正常,并且停药没有反弹。

    

    

     这个方案,在中国驻海外工程队的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这个工程队,出国时,带了我的鸡尾酒方案的药物,在50%员工感染的情况下,不仅迅速控制了症状,不良反应、后遗症也几乎没有出现。

    

    

    

     呼吁大家与我一起努力,抵制“过度医疗、无知医疗”PART06

     在我群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过度医疗、无知医疗”的悲剧,很多人不是因为疾病离开,而是因为错误用药离开。当我看到方舱的朋友传给我他们每天吃的药物时,痛心疾首又无能为力,错误的医疗逻辑已经成为惯性,以至于没有人认为,那其实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群里很多朋友在备药,问我:“孩子的服用剂量是多少?”,我没有告诉他们,因为,我担心他们过度用药,当今的新冠病毒,用到甘草酸的概率并不大,如果万一遇到了,由于大家在群里面,问我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擅自用药。虽然鸡尾酒方案很安全,但我还是希望做到极致的精准,因为,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我不希望大家遭遇不必要的药物伤害,选择吃药不吃药,需要精准的计算利弊。现在的医疗,只看到药物好的一面,不知道药物其实是可以致命的。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恐惧,理性对待国家政策,3年来与新冠的较量,夜已经不再是那个夜了,我们更加从容。浪花上的从容起舞,源于对每个浪花的彻悟。3年前,面对新冠,我没有恐惧,用知识、耐心陪伴很多新冠患者成功的迎接到了黎明,3年后,病毒在变异,我们对它了解更多,因此请放心,我会尽力保护好大家。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