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科学数据,才能更理性、更安心的接种新冠疫苗
2022/11/30 18:55:50 虹说健康

    

     注:由于发表了《我用痛哭讲完一堂网课,抗击新冠需要科学与人性》这篇公众号,我还是被“谈话”了,要求我主动撤掉这篇文章,但是,我拒绝了。我的理由是,知识的责任就是让人们从黑暗中发现太阳住的地方。

     你可以选择沉默,但不要诋毁勇敢者,因为他们争取的光,也会照到你…….

    

     前几天有朋友调出我以前一篇公众号,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活着有两种状态,一是在发光,一是在为发光做准备。我当时指的是,我要将自己埋在泥土里,不需要别人看见我,好好做科研,为发光做准备,科研成功发出的光,破土而出时,就是患者的黎明。昨天晚上22点40分,一个朋友反馈说,她鼻炎、哮喘10年,嗅觉丧失10年,吃了无数药物,包括最强大的激素,但依旧不能平躺睡觉,不能正常呼吸,但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她看到了光明,“能够正常呼吸是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她原以为这辈子就没有了嗅觉,现在她重新嗅到了世间美妙的味道。这就是科研破土而出发出的光亮,但它需要长时间默默无闻的为发光做准备。

    

     01网传的科兴生物行贿案并非是“新冠疫苗”

     虽然这个案件与“新冠疫苗”无关,但这个案件提示人们,在药品审批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比如,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时刻,人们主观的情绪是“希望能通过疫苗改变困境”,可能会放松“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程序”严格把关,而采用了“绿色通道、快速审批”的方式。因此,网络会出现“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是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提示,以证明其合法性与权威性。

     权威不等于科学

     但我们想说的是:“权威不等于科学”。药品、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是需要时间与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的,并非“世卫组织认证”就一定是安全的、有效的。在新冠病毒重病率、致死率很高的情况下,对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疫苗”实施紧急绿色通道放行,是可以的,民众也是能理解与配合的。但当病毒毒力下降后,我们现在有充足的时间,从容的心态可以“客观、严谨”的重新审视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而不应该盲目的要求大家反复多次接种疫苗。

     历史上也有这类没有经过规范临床试验而紧急使用的药物。例如“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是1988年上市的”。由于艾滋病是一类免疫缺陷性疾病,极易感染真菌,危及生命,因此,氟康唑在上市前被允许用于严重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

    

     但氟康唑正式上市时,它是经过了严格临床试验的。通过临床试验获得的数据会完整的写在说明书上,因此,大家会发现,进口药品说明书内容非常多,有时甚至像一本书,而“说明书”上书写的内容源于客观的、科学的、严谨的临床试验。下面我以“氟康唑”为例,告诉大家,一个可以理性使用的药品或疫苗,我们应该知道哪些来自临床试验的内容。

    

     序号

     内容

     氟康唑

     疫苗我们想知道的内容

     1

     作用与功效

     氟康坐片是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念珠菌及隐球菌引起的真菌感染。

     预防何种新冠毒株?

     新冠

     还是奥密克戎

     2

     主治疾病

     全身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皮肤真菌病: 包括体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甲癣等皮肤真菌感染可用于皮肤着色真菌病的治疗。

     3

     其他功效

     艾滋病、接受化疗或放疗而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白血病病人及其他恶性肿瘤病人、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所致免疫受损者,可用本品进行预防治疗。

     是否可降低重症发病率?降低率是多少?

     4

     用前须知

     对氟康唑或其他吡咯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该药,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患者需慎用该药。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接种前对饮食、身体状况的要求?

     5

     禁用人群

     对氟康唑或其他吡咯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妊娠期妇女禁用;

     比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等

     6

     慎用人群

     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律失常患者。

     比如:过敏体质或有家族过敏体质人群等

     7

     特殊人群用药须知

     妊娠期妇女:建议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 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慎用;儿童: 慎用。如需用药,请在医师指导和成人监护下用药;老人: 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肝损伤者: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肾损伤者: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用药时应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剂量.

     有基础病人群接种前应该注意什么?

     8

     相互作用

     西沙必利: 联合应用氟康唑与西沙必利,可引起西沙必利血药浓度显著升高以及患者QTc间期显著延长。

     特非那定: 联合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与特非那定可引起QTc间期延长并继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同时服用特非那定的患者,禁止接受氟康唑每日400mg或更高剂量治疗。

     氟康唑与阿司咪唑、匹莫齐特、奎尼丁、卤泛曲林或胺碘酮合用,可能会减缓药物清除、抑制药物代谢而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导致QT间期延长和罕见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产生心脏毒性。

     本品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时,可使本品的浓度降低,应根据临床情况调整本品剂量。

     本品与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等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时,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因此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必要时减少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的剂量。

     高剂量本品和环孢素合用时,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导致毒性反应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在使用环孢素时必须监测血药浓度。

     本品与氢氯噻嗪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列举了近50种药物与氟康唑一起联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比如,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对疫苗的作用是否有“抑制作用”或“激活作用”?

     我们现在接种新冠疫苗并没有如此详细的列举与“常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而全面接种很多有基础病的患者,一天用药多大5-10种,潜在风险很大

     9

     用法用量(成人)

     隐球菌性脑膜炎及其他部位隐球菌感染: 常用剂量为第一日0.4g,以后一日0.2~0.4g,疗程视服药后临床及真菌学反应而定,通常为6-8周;此处省略部分数据。

     很多疫苗是儿童接种,因此用法用量比较固定,新冠疫苗是全民接种,那么一定要根据个体状况实施不同的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儿童)

     儿童用量(一日总量不应超过400mg)。

     >4周的患儿: 黏膜真菌感染,3mg/ka体重/日,一日给药1次,此处省略部分数据

     用法用量(老人)

     用法用量(特殊人群)

     肾功能减退的患者须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肾功能受损者: 若只需给药1次,不用调节剂量;需多次给药时,第一及第二日应给常规剂量,此后应按肌酐清除率来调节给药剂量。

     10

     用后须知

     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本品,长时间预防使用可能会导致部分念珠菌耐药。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11

     药效起效时间

     本品口服吸收完全,1-2小时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生物利用度超过90%。

     单次口服或静脉给药100mg后,血药浓度峰值为4.5~8mg/L。多次给药后,最大血药浓度升高,5~10天内达到稳态药物浓度。

     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多长时间?(不是一接种疫苗就有保护力的)

     12

     药效持续时间

     血浆消除半衰期长,约为27-37小时,可每日给药一次。

     保护性抗体在体内存留多长时间?新冠,我的观察大部分是3-6个月

     13

     药物过量抢救措施

     有报告显示,氟康唑药物过量可伴随幻觉和偏执行为。

     氟康唑大部分经尿液排出,因此,如发生用药过量,强行扩容性利尿可能有助于药物排泄,进而减轻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应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及必要时洗胃) 。

     接种后严重的过敏、休克等如何及时抢救

     14

     药物不良反应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较常见:有头痛、头晕、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轻度皮疹;较少见:有5%~7%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短暂升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减量或停药后即可恢复,但原已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期间罕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肝毒性、甚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极少见:原已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斯-约综合征,这在艾滋病惠者中较常见。

     此外,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反应也有罕见报道。

     应该清楚的告诉接种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最大限度消除不良反应的影响

     15

     停药指针

     用药过程中出现大疤损害或多形性红斑,或严重的皮肤反应,应立即停药。

     氟康唑有肝毒性,当出现肝功能损伤症状时,如严重乏力、食欲减退、持续恶心、呕吐和黄宜等,请及时停药。

     接种一针疫苗后,如果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应停止接种加强针?

     一个负责任的、科学严谨的新药或疫苗,应该提供以下基本数据,给医护人员及使用者,以新冠疫苗为例,包括:

     以新冠疫苗为例

     应提供以下基本数据01

     作用及功效。

     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预防感染及重症;

     02

     主治疾病。

     用于预防新冠病毒传染,或预防新冠感染重症;

     03

     其他功效。

     新冠疫苗应告知以“什么毒株为模板”,是否可以预防当前流行的病毒株;

     04

     用前须知。

     在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包括血压、血糖、心率、饮食等应在什么状态下比较好;

     05

     禁用人群。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这个非常关键。但现在,体制内的领导或社区管理者,基本没有这个信息,只能强行要求全体人员接种,这是极不科学的。尤其是强制孩子和老年人接种,以便完成接种指标,这不是“人民至上”,而是“防疫至上”;

     06

     慎用人群。

     慎用人群,比如有家族过敏史的,有基础病的,需要慎重考虑是否接种新冠疫苗;

     07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基础病患者、老人、儿童等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08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很多人会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这些药物是否会影响疫苗的疗效及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反应,应该明确告知医护人员及被接种者;

     09

     用法用量。

     对不同人群应该有不同接种剂量的明确指导,包括:健康成年人;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病人群等;

     10

     用后须知。

     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需要明确告知医护人员及被接种者,以免出现救治不及时,危及生命。现状是,医护人员不清楚疫苗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救治措施,被接种者也不知道;

     11

     药效起效时间。

     接种后,大部分人群可能在什么时间段内获得保护,应该给医护人员及接种者一个数据;

     12

     药效维持时间。

     接种后,疫苗的保护时间大约是多长时间?如果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时间,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种;

     13

     药物过量抢救措施。

     由于个体差异,在常规接种剂量下,可能会产生哪些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应采取什么救治措施,应告知医护人员及接种者;

     14

     药物不良反应。

     人群的个体差异很大,即使是最安全的药物或疫苗,在人群中注定会在某些人群中产生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常见不良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极少见不良反应”如实告知给医护人员及使用者。

     那些在药品说明书上注明“不良反应不详”的药品,不是没有不良反应,而是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这样的药品或疫苗极其危险,应慎重使用;

     15

     停药指针。

     接种一针疫苗后,如果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应停止接种加强针?这也是应该明确写在新冠疫苗接种说明书中的内容。每一个负责接种的医护人员及疫苗接种者手上应该有这样一本“说明书或接种手册”,研究机构、生产单位有责任提供这样的内容。

     02我们希望更理性、更安心的接种新冠疫苗我们希望获得三个答案、三方面的数据

     灭活疫苗是我国“新冠疫苗”主要采取的技术。

     什么是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

     形象的说就是,我们大量繁殖“新冠病毒”,然后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夺去它手上的武器,让它没有致病性,然后将这些没有致病性的“病毒”,接种到人体内,这就是新冠疫苗,让免疫系统知道,一个“敌人来了”,免疫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制造出一个专一性很强的“监控雷达”,这就是“抗体——IgM、IgG”。

     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天或一周内产生,因此,IgM阳性常常提示你处于感染期,需要注意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人,IgM消失较快,一般在2-4周或稍长点的时间内消除,因此,IgM阴性后,提示可能没有传染性了。

     IgG抗体产生较晚,一般需要数周至一个月不等,维持时间较长。有些病毒产生的抗体可终身持续存在,一次免疫可实现终身保护。IgG抗体产生后,它就像“监控雷达”,一旦机体入侵了同样的病毒,雷达就可监测到,启动机体免疫部队,精准打击敌人,不让它“定居、繁殖、扩散”,这样就起到了预防感染、预防传播的作用。

    

     灭活疫苗作用原理 可点击查看视频

     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新冠病毒抗体IgG能持续多长时间,IgG抗体值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具有“监控与保护作用”?这个数据有利于我们科学的决策“疫苗加强针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打一次,保护时间有多长”?有利于我们决策,年轻人应该接种多大剂量?老人应该接种多大剂量?儿童应该接种多大剂量?如果所有人群按同一个剂量接种,显然存在风险。

     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二个问题:

     “用以前流行的病毒株(或其他病毒株)做的疫苗产生的抗体——监控雷达”,能不能认出“奥密克戎”?

     2022年11月20日,哈佛、耶鲁、斯坦福三校联合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打了疫苗加强针,对奥密克戎的预防率不足20%。这说明,我们用以前病毒株做得疫苗,产生的抗体——雷达,认不出现在的奥密克戎,那么在奥密克戎为主的现阶段,我们是否还需要打疫苗呢?

     我们需要知道第三个问题:接种疫苗的获益是什么?现在普遍的解释是,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率”!那么,奥密克戎重症率是多少?死亡率是多少?而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多少?死亡率是多少?

    

     SUMMARY

     这是我们非常想知道的,只有知道这组数据,我们才能科学的在“病毒的毒性与疫苗的不良反应”之间做一个计算。

     当病毒的危害大于疫苗的不良反应时,我们选择接种疫苗,但当疫苗的不良反应大于病毒的危害时,疫苗就不应该被提倡。

     水痘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导致死亡的概率在百万分之1-2左右,而水痘在没有疫苗前的死亡率很高,这样的疫苗就值得接种,且水痘疫苗接种后基本可获得终身免疫,只有少数人会再次感染。

     我们不反对接种疫苗,但我们需要科学的数据,更理性,更安心的接种新冠疫苗。

    

    

     03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过我国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正式报道美国辉瑞疫苗公布了部分数据

     2021年8月,一个名为“公共卫生和医疗专业人员透明化”(PHMPT,th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for Transparency)的组织要求FDA公开与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审批有关的所有文件。FDA并不反对公布这些信息,但拒绝了该组织的加速处理请求,导致PHMPT于2021年9月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FOIA)在联邦法院起诉了FDA。

     2022年1月6日,德克萨斯州的一名联邦法官裁定,FDA必须在1月31日前公开1.2万页信息,此后每30天公布55000页,直到公开所有45万页要求。PHMPT随后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已公开的文件。目前显示已有166份文件,更新截至4月1日。

    

    

     我将辉瑞公布的数据定义为:“疫苗接种时间内的部分不良反应数据”,而不是网络广为流传的“美国FDA败诉,辉瑞被迫公布疫苗数据,副作用足足9页,列出了1000多项”。这是因为,这些不良反应不一定全部与疫苗相关,也可能是“耦合事件”。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定义,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任何健康问题都被视为免疫接种后的不良事件(AE,Adverse Event)。这些不良反应可能确实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也可能是我国专家口中常说的“耦合”现象。偶合症是指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的状态,接种疫苗后,这个疾病巧合发生。实际上,其发生往往与接种疫苗没有关系

    

     04我们希望了解中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真实数据不能永远用“耦合”解释所有的不良反应

     什么是炎症?要让谣言不攻自破,最好的办法是给出“客观、科学、严谨”的研究数据。现在网络疯狂传播的是,接种新冠疫苗后“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增多了”。一些专家就出来辟谣:“结节的发病原因与“炎症、尘埃、细胞增生病、肿瘤等相关”,与新冠疫苗无关”。我目前无法确定“结节是否与新冠疫苗相关”,因为没有科学的研究数据,但我要对这些专家的解释提出“疑问”:知道什么是“炎症吗”?

     感染性炎症有一种炎症是“感染性炎症”,通常是由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过激反应,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所致,北京87岁新冠死亡案例,其实是细菌感染,导致全身炎症综合反应——炎症因子风暴,引发脓毒症死亡;

     非感染性炎症还有一类炎症是“非感染性炎症”,是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出错,将自己的组织器官“认作了敌人”,导致免疫过激,引发炎症因子风暴,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间质性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炎症因子风暴而接种新冠疫苗其实就是“将卸掉武器的新冠病毒植入体内”,其作用就是通过免疫系统的应答产生抗体,在某些人群中,产生“炎症因子风暴”并非没有可能性。如果一定要证实“肺结节与新冠疫苗有关”是谣言,那么就应该开展有足够数据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用事实让全国人民安心,而不是几个有名头的专家自顾自说。

     比如:很多国企或高等院校、体制内的单位,都有每年体检的福利,那么统计3年前大家体检的结果,比较疫苗接种后的结果,大数据下,一目了然,是谣言还是事实,官方说了算,而不是自媒体说了算。

     北京科兴疫苗行贿案件让我们更想知道,我们接种的疫苗是否安全、是否有效。

     我们希望知道的是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数据,而不是专家的口头解释。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汉大学丁虹教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虹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