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忆 · 大师
2018/4/4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1949年建所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清明时节,我们沐一丝春雨,撷一捧春花,缅怀所有做出巨大贡献,又悄然离去的伟大科学家们。
张大煜(1906 - 1989.2),中国催化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
张大煜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至1968年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太原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
张大煜先生于1977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顾问和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顾问;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民盟中央委员;历次被选为中国化学会副会长,曾任大连市科协副主席。
张大煜先生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全部的心血。五十年代初期,在我国天然油尚未大规模开采之时,在中国科学院和燃料化学工业部的支持下组建了石油研究所和煤炭研究室,为大规模发展我国的能源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建立我国最早的石油、煤炭化学基地方面有卓越的贡献。
郭燮贤(1925.2 - 1998.6),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燮贤先生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负责的合成油七碳馏分脱氢环化制甲苯催化剂研制,获中科院科学三等奖;承担的“铂重整及多金属重整”项目,获原石油部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担合成氨原料净化催化剂的研制项目(已工业化),使生产从国外的四十年代水平提高到当时的先进水平,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郭燮贤先生率先组建了“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国在催化领域形成一支基础坚实、思想活跃、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从而推动了我国催化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卢佩章(1925.10 - 2017.8),分析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佩章先生是中国色谱学会名誉理事长,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同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任教,1949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大煜等导师指导下获得副博士学位,1959-1986年任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1978-1983年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卢佩章先生主要从事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是中国色谱分析的先驱者之一。建国初期,他完成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项目。为开创中国色谱学科,他开展了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理论、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1956年他参与的“液态燃料的费一托合成研究(气相色谱应用于产品的分析)”获第一届中国自然科学三等奖;六十年代,发展了腐蚀性气体色谱等一系列国防分析技术和仪器,填补了国内空白;七十年代,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研究成功K-1型细内径高效液相色谱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荣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八十年代以来,领导开展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色谱专家系统理论、技术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楼南泉(1922.12 - 2008.1),化学家,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南泉先生于1983年至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1982年12月至1992年6月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10月至1997年1月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85)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楼南泉先生50年代从事催化反应和催化理论方面的研究,与合作者主持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研究项目,研制出的催化剂超过世界水平,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60年代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固液火箭推进剂的制备及燃烧的研究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国家国防科研荣誉奖。
1978年以来,楼南泉先生率先在国内开辟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创建和领导了我国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又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因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994年获国家计委等三个部委联名颁发的“金牛奖”。
林励吾(1929.10 - 2014.1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6月至2003年3月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励吾先生从事催化研究四十多年,在催化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曾11次获得国家、省、部级成果奖。六十年代初他带领课题组,首次从煤油馏份中制取航空煤油,解决了国家的燃眉之急,1964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接着他又研制出性能优异的加氢异构裂化催化剂,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已为国家创造了四亿多元的利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七十年代林励吾先生与合作者研制的我国第一代多金属重整催化剂,达到国际水平,获石油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八十年代他首创了铬合制备铂、锡催化剂的新方法;研制成功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性能超过国际同类催化剂的先进水平,先后获轻工部二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一等奖及国家发明三等奖。
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发展历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们,他们生长在物质贫瘠的年代,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明时节,让我们纪念这些谦虚恭谨而又功勋卓著的已故科学家们,继承遗志,让科学之花愈加盛放。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大连化物所甲醇直接制乙二醇研究取得新进展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大连化物所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欢迎订阅
微信搜索DICP_CAS或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微博搜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