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秘密
2023/2/21 17:09:00 中国国家地理
水
———
自古都是生命的孕育者
汇聚成林中的秘渠
深山的溪流
草原的河道
滋养着那里的一草一花一世界

第三条母亲河的文明印记

在我国东北部,一条全长1345公里的河流,横跨四省区,自东北向西南注入渤海,古称句骊河,今天,被叫作辽河。
整个辽河流域的文明曙光,集中在辽河的西源——西辽河。
西辽河流域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农业逐渐萌芽,这里的人们开始定居、盖房、养家禽家畜、制作陶器石器和玉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今,我们通过文物依稀能感受到几千年前文明因素的不断积累。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

距今约9000年的小河西文化、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约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约6000年的红山文化、约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约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这六种文化形态的发现地、命名地均在西辽河流域。
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公布:“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

一个又一个文化形态在此得以繁衍生息,并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文明演变。直至今日,辽河流域依旧是“低头牧歌草原,抬头鸟鸣河涧”的生命盛景。
东北大地的生命包容度

除了人类,辽河流域对于其他生命而言也十分重要,比如鸟类。
辽宁北票鸟化石自然保护区具有完备的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地层及其所含门类众多的化石,更是发现了珍贵的鸟类化石如中华龙鸟、原始祖鸟等。辽宁沿海滩涂以及内陆湿地,是每年飞翔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数百万只候鸟的重要中转站,候鸟成群结队在这里进行最后的休整进食,随后一鼓作气,飞向更远的北方繁殖地。

东北大地对不同生命都有着极大的包容度,这个包容度不仅仅体现在时间跨度,更体现在物种广度:无论是本土物种还是引进物种,都为其提供着一片安身之所。
辽河流域日照丰富,下游地势低洼,对玉米、水稻等作物生长极为有利,是东北优质大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让苜蓿在此“安家”。

苜蓿,具有固氮与改良土壤的作用,更是世界上主要的豆科饲用作物之一,被誉为“牧草之王”。这种原产于欧洲和美洲大陆的植物,在扎根辽河平原后,很快适应了这里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苜蓿的种植,与人们对于牛奶质量安全的关注密切相关。用苜蓿饲喂奶牛,是植物蛋白转化为牛奶蛋白的理想技术途径之一,蛋白质的转化效率高、质量好且安全,苜蓿的优质粗纤维,也成为奶牛的营养物质来源。

按照科学标准饲喂苜蓿干草,可提高原料奶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早在2003年,越秀辉山就开启了以奶源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建设。越秀辉山的全产业链将上游建设重心延伸至了最前端的种草环节:从“种好草”开始,多年来始终如一深耕优质饲草种植和开发研究中,有着40万亩苜蓿草及辅助饲料种植基地和60万吨加工产能的饲料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障饲料安全,强化了奶源竞争力。

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

“ 好牛奶是种出来的 ”
——越秀辉山党委书记、总经理韩春辉女士
如今,辽河地区承载着东北地区重要的乳品制业基地。
好的牧草,是一杯好牛奶的第一步。
精心种植的牧草,被运往牧场,和其他精制饲料混合,就成为了奶牛们的饕餮盛宴。而在这里,也有一个和苜蓿草一样,越过重洋,最后定居此地的他乡来客——娟姗牛。

2010年越秀辉山引进了第一批种系纯正的娟姗牛,自此越秀辉山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牛群优化工作。这个原产于英国泽西岛的奶牛品种,目前只占全球奶牛总数的1%,在维多利亚时期,就被英国女王钦定为皇室的御用奶牛品种,它的耳朵大而薄,睫毛细长,毛色光亮,身材匀称。

直至今日,它依然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乳牛品种之一,需要更优的饲养方式。在越秀辉山的牧场里,给娟姗牛的犊牛铺地暖、用发酵菌床来保障它在冬季的存活率,并用更优更好的饲料配方。

珍贵的奶源,要用在最珍贵的人身上。
凭借奶源优势,越秀辉山使用娟姗奶源制作婴幼儿配方奶粉——辉山玛瑞。

在“二月初二”这样一个吉祥的日子,辉山奶粉更是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举办“娟姗奶粉节”,辉山奶粉积极推动大众对于娟姗奶源珍稀营养的认知培育,实现消费者对娟姗奶源珍稀营养的价值认同,并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需求,将珍稀的娟姗奶源和更高营养的娟姗奶粉带给广大消费者。

因为珍稀,所以珍贵

数据来源:中国奶业协会2015年2月10日
《关于娟姗牛种群存栏量数据说明》
(广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国家地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