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藏东南冰川群考察 | 活动报名
2023/3/1 17:00:00 中国国家地理

    

    

     藏东南地区有众多的高山和极高山,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制造了丰富的降水,孕育出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最近几十年来,藏东南一带的温性冰川呈现出剧烈的退缩。气候变暖,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次考察我们将与冰川学家一起,攀冰踏雪,深度考察藏东南地区冰川,认识气候变暖给藏东南温性冰川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对冰冻圈水文学的认识,更好地让公众实地感受到藏东南冰川和湖泊的独特魅力。

     - 点击下方观看活动回顾视频 -

     考察课题

     1

     钻取树木年轮样本,研究藏东南典型冰川过去100年的变化;

     2

     了解气候变暖对近百年冰川退缩的影响过程;

     3

     借助航拍器,航拍冰川全貌,记录冰川变化,留存相关数据资料。

     考察区域介绍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冰川群乃是青藏高原的固体水库,冰川危机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从1960年至今,我国温度曲线一直为上升趋势,而且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发生在全球每一个地区,冰川加快消融现象是一大问题。

    

    

     摄影/温钧浩、魏伟

     藏东南地区有众多的高山和极高山,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制造了丰富的降水,孕育出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让这里成为了中国海洋性冰川最密集的区域,而海洋性冰川对气候的变化,也是更为敏感。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大部分冰川将逐渐消亡,冰川的退缩在短期内,会使西部广大地区的河流水量明显增加,但是长此以往,冰川平衡的打破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生态灾难。

    

     30年时间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照片对比 图片/杨勇

    

     岗加曲巴冰川近40年退缩4000米 图片/杨欣

     青藏高原冰川群的现实危机,是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更加危险的临界点?

     我们将跟随冰川学家一起深入藏东南地区的四个海洋性冰川,其中既有 “选美中国”和“景观大道”让读者熟知的来古冰川,也有罕有人至的仁龙巴冰川、朗秋冰川栋曲冰川

    

     摄影/曹铁

     随队专家

    

     朱海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冰川、森林变化研究,自2001年先后60余次赴青藏高原开展科学考察。

     活动亮点

     01

     与冰川学家同行,参与样本数据采集

     我们将与冰川学家一起,通过专题讲座野外实地观测考察,深度考察藏东南地区的冰川,了解该区域海洋性冰川的变化,学习冰川学科学知识。

    

    

     02

     探访中科院藏东南野外台站

     探访中科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了解科学家如何运用一系列科学手段监测藏东南地表环境变化,结合十余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了解气候变暖给藏东南温性冰川带来的影响。

    

     03

     了解气候变暖对近百年冰川退缩的影响过程

     全球气候变暖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冰川终究难逃消亡的命运,即使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变化,记录这些变化。我们将通过攀爬冰川和无人机航拍,记录冰川变化,获取宝贵的冰川和冰前湖资料,留存相关数据资料。

    

     2001年拍摄的米堆冰川末端与2018年拍摄的米堆冰川末端,卫星影像对比,右侧发育的冰瀑布及冰川冰舌位置退缩明显。

    

     10年周期内米堆冰川冰瀑布的消融退缩状况

     04

     考察四条海洋性冰川

     仁龙巴冰川位于然乌镇和察隅县交界处,我们此行的车队将越野到达离冰川不远的位置,徒步前往抵达冰川冰舌,近距离感受冰川的凌冽和壮美。

    

    

     摄影/陈锐

     来古冰川是西藏境内长度最长,面积最大的冰川之一。站在由冰舌前沿剥落下来的巨大浮冰堆积的湖岸,仿佛身处北极景观。

    

    

     摄影/王宁

     朗秋冰川发源于帕隆藏布南岸的岗日嘎布雪山,它的规模比大名鼎鼎的米堆冰川更庞大。画面中呈现的仅是朗秋冰川的一角,冰川末端深入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之中,冰川融水汇成汩汩溪流伸向远方。

    

     摄影/陈业伟

     栋曲冰川极少有人进入,目前该冰川还未命名。我们将徒步抵达冰川前沿,用影像记录其冰川形态和记录生长在冰碛垄的植被。

    

    

     05

     钻取树木年轮样本,了解冰川和气候变化

     自2009年以来,朱海峰老师一直用树轮来寻找冰川的历史痕迹。对他来说,树木的年龄和生死反映着冰川的运动规律。它们就像照相机的底片,既隐藏着冰川的过往,也隐藏着预知冰川未来的密码。我们将通过生长锥,钻取木芯样本,来获得树木年轮的截面,“读取”气候和冰川变化。

    

     06

     徒步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印度洋暖湿气流所带来的丰沛的水分与热能,使热带气候在此向北推移了 6个纬度,造成了南迦巴瓦南坡这一拥有世界最完整自然带谱的山地,也使西藏东南部有了中国最好的森林。我们将徒步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寻找密林深处的雪山冰川。

    

    

     摄影/谢罡

     07

     寻找冰川下的桃花林

     三四月份是林芝桃花最佳观赏季节,从海拔2600米到3300米,桃花随着海拔气候的变化次第开放。远处的冰川雪山,近处桃花遮掩下色彩斑斓的藏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堪称一幅大美图画。

    

     摄影/陈业伟

     08

     行摄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

     2005年,南迦巴瓦峰凭借其东坡30公里内拥有的近7000米的相对高度,以及绝无仅有的植被垂直带谱等优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山峰”第一名。

    

    

     摄影/田捷砚

     09

     露营雪山环绕朗秋营地

     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中坐落着一个名为朗秋的藏族村庄。我们将在草坝子上搭起户外帐篷,围坐在熊熊篝火旁,在一片繁星之下畅聊一路下来的所感所想。

    

    

     摄影/陈锐

     10

     俯瞰梦幻之境然乌湖

     然乌湖主要发源于来古冰川,是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源头。然乌湖呈现出狭长河谷的形状,由3个上下相连的湖泊组成。我们将逐渐见识它的恢弘大气。

    

    

     行程介绍

     ·

     行程安排:

     D1 4月2日 周日

     林芝集合

     - 林芝酒店报到,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D2 4月3日 周一

     林芝—南迦巴瓦雪山—鲁朗—波密

     - 行摄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

     - 探访中科院藏东南观测研究站;

     - 波密桃花;

     - 专家讲座。

     D3-D4 4月4-5日 周二、三

     波密—来古冰川—仁龙巴冰川—然乌湖

     - 徒步仁龙巴冰川、来古冰川,近距离感受冰川的壮观;

     - 航拍记录冰舌及冰湖。

     D5 4月6日 周四

     然乌湖—朗秋冰川—波密露营地

     - 利用无人机航拍,从空中近距离观测冰川,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获取更全面的冰川和冰湖影像资料;

     - 野外露营栋曲冰川下高山牧场。

     D6 4月7日 周五

     栋曲冰川—波密县

     - 徒步考察原始云杉林,钻取树木年轮;

     - 徒步栋曲冰川,航拍记录栋曲冰川冰貌。

     D7 4月8日 周六

     波密县—林芝

     - 行摄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

     - 拍摄鲁朗林海及鲁朗田园,翻越色季拉山;

     - 欢送晚宴。

     D8 4月9日 周日

     机场送机返程

     ·

     活动线路图: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3年4月2日—9日(8天)

     ·

     活动地点:

     西藏林芝地区、昌都地区

     ·

     活动费用:

     16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会员享9.8折

     ·

     活动组织方: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活动全程越野车(三名队员一车,配高原专职驾驶员)、食宿、门票、保险、科考环节、露营装备(不包含睡袋)、后勤保障等相关费用

     ·

     费用不含:

     往返林芝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我们会在接到信息后及时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010-64851539;010-64852136

     (工作日9:00—18:00)

     活动联系人:陈锐 18518489813

     添加联系人微信,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END-

     文字编辑 | 陈锐

     微信编辑 | 李可岚

     海报设计 | 顾辛欣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国家地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