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应该如何诊治?
2023/3/10 17:44:21 丁香医学生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流感)是一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诱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 RNA 病毒。

     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以下简称:甲流)引起了最广泛、最严重的流感暴发,该病毒的 H 抗原和 N 抗原具有经历周期性抗原显著变化的倾向。

     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 10%~30%,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在 1957 年,当时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从 H1N1 转变为 H2N2,导致甲流严重的大流行,仅仅在美国就造成估计 7 万人死亡;2009—2010 年的大流行是由一种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引起的,一般人群对它几乎没有免疫力。

     甲流的传播方式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的流感病人。患病初 2~3 日传染性最强,病情痊愈后 1~7 日均有一定传染性。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极短,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除新生儿外,其他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流感病毒类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新的变异病毒株并无保护作用,加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故可引起反复发病。

     甲流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寒战、肌痛或全身不适的突然发生,并伴有咳嗽和咽痛,临床表现的范围和程度变化相当大,轻症病人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而无发热,这与普通感冒相似。严重者可有明显衰竭的症状。

     病人一般均有发热,体温 38~41℃。

     起病后第一天可出现体温的急剧上升,2~3 日后体温逐渐下降,偶尔发热可延续一周以上,有时伴有寒战、畏寒。

     全头痛或前头痛较为普遍,全身肌痛常见,常累及下肢和腰背部,也可发生关节痛,随着全身症状的消退,病人呼吸系统的主诉变为突出,病人有咽痛或持续性的咳嗽,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伴有胸骨后不适。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后,如果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甲型流感病毒的电子显微镜(× 40 000)

     图片来源:《哈里森感染病学》

     甲流的诊断流感的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加。

     (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婴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败血症表现,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3)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象:白细胞减低(小于 4000/μl),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外周血和骨髓涂片发现异形淋巴细胞,均支持病毒感染;

     ②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

     ③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 IgG 抗体滴度升高 4 倍以上;

     ④病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⑤PCT 浓度大于 0.5 μg/ml 支持细菌感染,重复低水平(小于 0.5 μg/ml)表明细菌感染可能性小。

     (4)胸部影像学检查

     多数患者无肺内受累。发生肺炎者影像学可见肺内斑片状、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如何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1)隔离病人,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流感病毒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勤洗手、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家里多通风、出门戴口罩,应对新冠我们学会的那一套,同样适用于甲流。

     (2)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 1~2 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常见的药物有奥司他韦和盐酸阿比朵尔。

     tips:

     奥司他韦(oseltamivir)该药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可以有选择性地抑制 A 型与 B 型流感病毒。用法用量:成人为 75 mg,每天 2 次,连服 5 天,应在症状出现 2 天内开始用药,不良反应少。

     盐酸阿比朵尔(arbidol hydrochloride)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的复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为非核苷类化合物,毒性低;有直接抑制病毒和诱导内源性干扰素的作用。用法用量:口服,成人 1 次 0.2 g,每日 3 次,服用 5 日。

     (3)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儿童和老年病人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应用指征。

     (4)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

     如果流感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即 Reye 综合征相关,偶可致死。

     甲流诊疗相关的个人经验

     经验一:在门急诊,哪些化验和疾病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医师做出病情判断?

     年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是判断肺炎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

     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 和 CURB65 评分是两个最常用的评价标准。氧合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有助于预测流感病毒肺炎死亡风险。

     经验二:什么时候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有效改善症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降低病死率。根据国际知名杂志《柳叶刀—呼吸病》报道,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病死率大约降低一半。

     经验三:是否需要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原则上如果确诊为病毒性肺炎,不需要抗感染药物治疗。但是,除非儿童轻症病毒性肺炎,指南推荐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应当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因为相当多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都混合细菌感染。

     经验四:如何看待糖皮质激素治疗?

     虽然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抑制炎症因子,但是也可能导致病毒排毒时间延长、增加细菌或真菌感染风险、使疾病进展和增加死亡的风险,糖皮质激素是双刃剑。

     经验五:整体思维很重要。

     根据笔者的经验,胸部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临床医师必须有整体思维,根据症状和体征,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应按照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病时期、症状轻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II) 等综合因素,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甲流患者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呼吸内科主治医生 760 问》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哈里森感染病学(中文版)》胡必杰,潘珏,高晓东主译。

     2.《内科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册》王辰,高占成主编。

     3.《呼吸内科主治医生 760 问》俞森洋、蔡柏蔷主编。

     4.《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蔡柏蔷、李龙芸主编。

     5.《哈里斯内科学(中文版)》王德炳主译。

     6.《传染病学(人卫版,第 9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7.《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中华医学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