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学生,高影响因子 VS 高影响力,该如何选?
2023/3/30 17:30:00 丁香医学生

     选刊一直是所有医学科研者在发表论文前的必经之路,如何选刊以便更有助于文章的顺利发表是困扰大家的一个共性问题。

     有些人认为当然是影响因子越高越好,特别是很多医院高校以影响因子来衡量一个医学科研者的科研能力,但高影响因子杂志总有种让人望而却步的威严。

     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研究领域的 SCI 杂志,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也不过 5 分左右,还有必要为了追求影响因子分值,拿自己的文章冒险去冲刺研究方向不对口的更高分杂志吗?

     那么,当我们徘徊于高影响因子或高影响力之间,到底该如何选择?

    

     图源:站酷海洛

     首先笔者来温习一下大家耳听能熟的影响因子(英文简称 IF,是汤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目前,影响因子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一味地追求高影响因子,我们不仅将影响因子与论文挂钩,还将论文与职称、奖项、能力挂钩,捆住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导致出现科技成果评价中单纯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不良倾向。

     但是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 5 分的期刊一定优于 2 分的期刊。

     日前,国家和学术界都一致坚决破解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全面纠正这些问题,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以破除「唯论文」和「SCI 至上」为突破口,不把论文数量、代表作数量、影响因子作为唯一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因此,影响因子的时代即将结束,如果我们不再看重影响因子,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来评价一个医学科研者的学术水平呢。

     如何评价医学科研者的学术水平

     笔者认为期刊论文的影响力或者说学者学术的影响力,这是最客观最有效的证据。

     1.看这个学者是否有作为主持人的基金项目(包括在大项目里作为某子项目负责人的经历)。

     申请书里一般都会附上 5 篇代表作(绝对会挑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再根据项目资助单位的名气及资金大小,这样基本可以判断项目的分量,从而衡量该学者的学术水平。

     2.看这个学者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以「通讯作者」发的论文的质量(主要)和数量(次要)。

     H 指数这种指标在跨学科之间没有太大价值,只能学科内对比,而且质量就不能只看重看所发文章的期刊影响因子,而是要注重期刊论文的影响力。

     此前国内一味看重影响因子,似乎影响因子高 1 分,分区高一级就了不起了,并不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影响力就越高。

     杂志在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考虑因素,有学者曾说如果有机会在 CNS 上发表,我不会选择那份影响因子达到 90 的杂志!

     因为若你的文章没有影响力,发多少都是「垃圾」。有些专业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很低,但很有影响力,这些专业领域里的大牛都会时常阅读这些期刊的最新论文,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相反一些高影响因子但和这些专业不对口的期刊,却没人去看,那么请问你在这些期刊里发论文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别把影响因子太当回事!

     当然我们在谈到影响力时,我们需要更广泛地思考。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除了影响力之外,从它能创造的广泛影响来判断研究的影响力,可能是更好的方法,我们也不能把期刊的影响力变成第二个困住广大学者的「影响因子」。

     年轻学者如何提升学术影响力

     有些年轻医学科研者由于从事本行业研究的时间尚短,可能还达不到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那么他们的学术难道又要被贬低了吗,这时候学者学术的影响力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1)在研究期间参与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在公开讲座中发表演讲,介绍个人成果,接触学术界以外的受众,会上宣传,会下交流;

     (2)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和个人观点,从而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3)做个访问学者之类的,拓展人脉,发掘合作者,有利于未来发表高影响力的论文;

     (4)提升个人在学术和社会中的影响力,除了发表学术论文,还可以将成果转化成产品、申请专利、著书等多种形式,从而开拓渠道、自我宣传。

     选择投稿杂志该从何出发?选择杂志最重要的考量是目标杂志的读者群是否对路。问问自己:你想让什么人群知道你的研究?

     换个角度说,你必须考虑你今后准备在哪个圈子里图谋发展。

     最后笔者希望此文对更多医学科研者有所帮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