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前在香港的「鼠疫竞赛」,是他赢了日本人……
2016/8/28 丁香园

     鼠疫(pestis)曾经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历史上,鼠疫可能还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叫「黑死病」。

     鼠疫一般先在鼠间或其它啮齿类野生动物间流行,借助鼠蚤叮咬人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未经治疗的鼠疫病死率高达 50%~70%。

     鼠疫曾经在历史上多次肆虐,几乎断绝人类文明。根据记载,鼠疫曾经有过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 6 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 1 亿人。第二次发生在 14 世纪,波及欧、亚、非大陆。第三次发生在 19 世纪,传遍 32 个国家。

    

     中世纪的医生这样打扮

     认为可以防止鼠疫感染自己

     在我国,鼠疫也曾令人闻风丧胆。1793 年师道南所著的《死鼠行》这样描述: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真正了解鼠疫,从一个世纪前的香港开始

     尽管历史悠久,发现鼠疫病菌却是十分近代的事。

     1894 年 8 月,北里柴三郎和耶尔森几乎同时宣称发现鼠疫病菌。

     故事要从 1894 年爆发的鼠疫说起。

     这场鼠疫最初爆发于 1855 年的云南,1894 年又在广东出现,并传至香港,直到 1959 年才彻底结束。经过航运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在中国和印度,即有 1 200 万人死亡。

     突然爆发的疫情将詹姆斯 · 劳森带到了香港。

     劳森时年 28 岁,是一位苏格兰医生。他被紧急任命为香港政府公立医院总监。然而,他到港后两日内,死亡人数又增加了二十余人。劳森很愤怒,对于边境官员提出批评,指责他们未对来自广东的船货和水手进行检查,才导致鼠疫的流入。

     1894 年 5 月 10 日,劳森组织力量,开始了一场病人隔离行动。他将所有受到传染的病患都集中在一艘医院的船上,在海面上进行封闭治疗。

     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

     正是在这个时刻,两位微生物学家在香港展开了一场发现鼠疫的「竞赛」。

     鼠疫爆发之后,年轻的瑞士人亚历山大 · 耶尔森听到消息,立即动身前往香港。

    

     亚历山大 · 耶尔森

     与此同时,日本著名微生物学家北里柴三郎也刚刚抵达香港。从 6 月 12 日开始,北里得到了劳森和香港政府公立医院的全力支持。劳森将一切有关本次鼠疫的资料和病人都交给了北里。

    

     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

     而耶尔森势单力薄,不擅英语,与英方沟通不顺。虽然耶尔森与北里都能说德语,且都曾在德国的科霍实验室待过,但是北里却对他非常冷淡。

     有人分析,这是由于耶尔森代表的,是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当时,德国的微生物学界(由科霍领导)与法国的微生物学界(由巴斯德领导)正处于相互竞争、关系紧张的局面。因而,更为接近科霍实验室的北里对于耶尔森采取了冷淡的态度。

     迫不得已,耶尔森只好在一间简陋的竹屋内设立他的实验室。他贿赂处理尸体的英军水手,让他们从死者身上为他采样。英军水手在重金面前,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从死者身上的淋巴囊肿中采集样本,送到耶尔森简陋的实验室里。

    

     耶尔森开展研究的竹屋

     就在这样简陋的研究条件下,耶尔森向英方当局提出了一份报告,详细叙述了他所分离出来的一种杆状细菌的特征,以及如何将此细菌注射到大鼠体内并诱发出类似鼠疫的症状。他亦证实此细菌可从一鼠传染到另一鼠的身上——事后证明,正是这一病菌导致了鼠疫的爆发。

     与此同时,北里柴三郎也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不过,他所分离和发现的细菌,实际是在死者死亡 11 个小时后,才从病人的心脏上提取获得的。北里自己并不确定这一病菌是否就是造成本次鼠疫的罪魁祸首。但是,劳森却对他十分有信心,并于 6 月 15 日向世界宣称北里已分离出鼠疫病原菌。

     同日,劳森还向在医学界素负盛名的《柳叶刀》(Lancet)杂志通报了这一消息。骑虎难下的北里柴三郎只得于 8 月 4 日在《柳叶刀》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他们传回英国的图片却令人生疑——图片里似乎混进去了其他的一些双球菌。18 日,法国科学院也向世界宣布,耶尔森发现了导致此次鼠疫的病菌。

    

     耶尔森发现的鼠疫杆菌

     谁才是发现鼠疫病菌的第一人?

     在耶尔森的研究结果宣布后,《柳叶刀》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起初,他们坚定地支持北里柴三郎。并表示,即使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柳叶刀》也绝对不会认为,以北里教授这样一位微生物学界的大人物,会为了比耶尔森早几日发表他的发现,而不顾研究的精确性和准确度。

     但是,事实证明,北里教授这次真的「栽了」——

     8 月 25 日,《柳叶刀》再度发表了北里的报告。在这份报告里,他承认,自己无法确定所发现的病菌是否受到了污染——换句话说,《柳叶刀》和北里默认了失败,并认可耶尔森的发现,或许才是世界首次与鼠疫病毒的「面对面」。

     然而,由于北里的久负盛名,他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世人视为鼠疫杆菌的共同发现人。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他之前曾在研究白喉与破伤风毒素上有过卓越的表现,而这些卓越表现并没有被科学界公开褒扬——对此,学界对他心存亏欠,从而想做些补偿。

     而耶尔森的发现,也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直到数年之后,耶尔森分离出来的黑死病细菌被用来对付鼠疫。1896 年,第一支抗鼠疫血清生产出来,正式为世人提供了第一剂的黑死病解方。

    

     人们将耶尔森印上邮票,以纪念他的贡献

     鼠疫杆菌的命名,有一小段插曲

     耶尔森将他所分离出的鼠疫病原菌命名为「巴氏鼠疫杆菌」(学名为 Pasteurella pestis),来纪念他所尊敬的巴斯德。

     但 1970 年之后,这一细菌被微生物学界人士改名为「耶尔森氏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用来表彰他在鼠疫研究上的贡献。

     这就是发生在 122 年前的这一周里的医学史往事。

     在科学界,即使有「冤案」或「错误」,也会在证据面前得到修正——这正是科学的魅力和意义,比起把一些「千年经典」奉为圭臬,不知高到哪儿去了。

     如有专业内容进展、医生生活趣闻等

     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投稿要求

    

     本文作者:林海,曾出版《萨维尼从巴黎来的信》《入戏的规矩》,写形形色色文字,以讲历史故事为乐。

     责任编辑:刘冬宸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