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爱戴、政府资助,还能当支书……看看不一样的医生之路
2016/10/26 丁香园

     编者按:

     在过去的一些文章中,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关注了基层医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状况。担负着乡村一级基层医疗重任,120 万乡村医生,为 6.7 亿人提供基本的卫生保障。村级卫生室和诊所完成了全国总诊疗人次的 2 成。

     他们的生活,往往是城市中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是每天走几十里山路的艰难吗?

     是村里第一个盖起洋楼买到汽车的富裕吗?

     每一个为患者倾尽心血的医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

    

     小南营村远景

     我离开城市,沿着两侧种植着高大白杨的公路驱车 45 公里,深入海拔 200~500 米的连绵浅山区,来到了小南营村。在那里,村医马永业已经度过了他行医生涯的第 45 个年头。

     1972 年,年仅 16 岁的马永业放弃了因为「文革」无法实现的画家梦想,入选了全县首批「赤脚医生」学习班,开始了行医事业。

     尽管来自争议的年代,但是描述山村少年成长为赤脚医生的影片《红雨》,至今被马永业认为是记录了他那一代乡村医生曾经的理想与追求。

     随着基层医疗事业的完善,「赤脚医生」在 1979 年前后,被乡村医生的概念取代。马永业根据当时乡村医生的管理规定,通过了要求「相当于中专水平」的业务考试,获得乡村医生的执照,行医至今。

    

     小南营村卫生室外景

     多年来,马永业作为周边五个自然村唯一的医生,一直为乡亲们的健康奔波。虽然有的自然村仅有几户人家,但只要那里的乡亲开口,他仍然翻山越岭前去出诊。

     过去山间闭塞,村民认生,外出就医必须请马永业陪同。陪村民去城市就医,经常是病人安顿好了,末班车也错过了,马永业只得在医院走廊里睡长椅。次数多了,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就这样认识了这位年轻的同行,出于对他的敬佩,请他到家里留宿。

     多年来不计得失的奉献,马永业收获了村民的尊重与爱戴。小南营村首任村支书卸任后,马永业继任,兼顾行医和村支书的双重职责长达十五年,直到近年的支部改选。虽然村里的家长里短有时让他觉得闹心,但是如今村民之间有了矛盾,还是会像患了常见病似的,第一时间想起找「大夫支书」调解。

     这不是医生的职责,却是对医生最大的尊重。

     我来到小南营村时,已经是下午。设在马永业医生自宅的诊所,此时已经没几位患者。这个多年来担负了基层医疗、预防、保健等公共服务职能的诊所,实际上是一间享受少量财政补贴、自负盈亏的民营诊所。政府向马永业医生购买社会服务,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服务费,和每位村民在诊所里每年 10 元的新农合报销额度。

    

     马医生工作照

     根据国务院关于乡村医生应相当于民办教师补助水平的要求,1979 年,马永业医生所在的城市,下达文件要求给予乡村医生每月 7.5 元的补贴。但很遗憾的是,马永业医师行医四十余年,一直没有享受到这笔补贴。

     直到近年,马永业医生得到的政府资助,仅包括:

     为周边几个村的 6 个月以上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可以收入几千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费。

     村级卫生室达标工程,为他划拨了大约一万五千元左右的补贴,让他可以按照要求重新布置诊所的环境,主要是粉刷墙面、铺设地砖、增设健康宣传栏等。

     两千余元的团购价电脑,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从卫生服务费的收入里扣。

     从去年年满 60 周岁起,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千余元的退休金。

    

     马永业医生作为一个村医,也算是医术精湛。多年来送医赠药,为周边几个村的居民津津乐道。村民给马医生打医疗费欠条,多数欠条是十年以前的,字迹已经模糊,马医生也不愿追讨。2006 年后,村民生活逐渐富裕,欠条少了。

    

    

     小南营村卫生室内景

    

     小南营村卫生室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

     但是,这些涉及个人得失的内容,马医生并不是十分在意。

     他的自豪,是担任村支书十五年,直到交权,都没有放下乡村医生的事业。时至今日,乡亲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仍然是「马大夫」。

     他津津乐道的,仍然是自己的医术可以满足乡亲们的日常需要。

     过去经济条件不好,村民受了外伤,根本去不起医院,只能由马医生在排除内伤之后进行清创缝合。诊所里的村民谈到此事,比划起来,「马大夫缝好了这么长的一道口子,『哗哗』的流血当时就止住了」,马永业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的笑了。

     他的遗憾,是自己作为周边几十里乡亲们称赞的好医生,未能防止妻子的脑血栓。妻子的健康档案,如今放在诊所文件柜的残疾人、慢性病人专用柜里。假如当时自己能知道他汀类药物的用法,妻子就不会受苦,自己也不必独自一人支撑起家庭和事业,兼顾行医、治村、种田,还要抚养子女成人。

     但是,马医生也有着村医的局限。

     虽然马医生期待上级医院的专家能像新闻里说的那样,通过电脑和网络为他做出指导,但电脑仍然是整个诊所中使用频率最低的设备,仅用于处理居民健康档案的文书工作。

     上级曾打算划拨给马医生一台他叫不出名子的化验设备。考虑到没有使用现代检验手段的习惯,被他谢绝了。

     村医群体年龄和知识的老化,制约了这个乡村生活重要角色与时俱进,现代化的医学诊疗管理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条件简陋、水平有限,治病救人的理想,还是传承到了新一代。马医生的儿子正规医学院毕业后,供职在当地县医院内科。

     马永业医生陪我参观了村子。

     近年来,青壮年纷纷进城谋生,山村渐渐老龄化、空心化,给行医增添了不少的负担。

     在马永业的支书任上,小南营村根据自然条件和壮劳力外出的情况,定下了林果业、中草药种植业为主的路子,适应了村庄的变化,为村民取得了不少的收益。

     因为自己无暇顾及庄稼,马永业医生带头种植了日常维护较少的樱桃。但是责任周边几个村的行医实在辛苦,5 月份樱桃收获后就可以撤掉的防鸟网,到了 9 月份仍然挂在马医生的果园里。

    

     防鸟网处为马医生的樱桃园,中间蓝顶建筑为深山自然村的安置新村,右侧远处白色小楼和移动通讯基站处为马医生出诊距离最远的自然村,仅有几户人家。

     好在深山里的那几个自然村,因为新出台的环保开发政策,马上就要被迁出来了。将来马永业医生出诊的道路要比现在轻松不少。而将来,这么一片「看上去只是山村」的地方,将会被旅游开发。

     马医生和「马支书」们的日子,也是一天天好起来了。

     丁香园更多相关文章,点击标题查看:

     《乡村医生的艰难,不能靠「最美」和「情怀」解决》

     《初中毕业就能当医生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谣言!》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投稿!

    

     责任编辑:刘冬宸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题图摄影:Ashley Knedler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