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政策到底如何落地?
2017/3/19 丁香园

    

     多点执业需配套制度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年底,全国共有 6.1 万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其中,到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占 43.4%,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占 66.3%。

     然而,近期一则「多点执业被免职」的新闻引起极大争议。多点执业到底如何落地,「两会」期间,委员们有话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医生 陈琳 说,

     作为协和医院的全职工作人员,如果周五应该在医院上班,但是跑到河北省某个地方多点执业,这显然是不对的。除非他与医院签订每周只工作 4 天的劳动合同,周五就可以多点执业了。

     因此,医生多点执业需要有相应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多种类型的劳动合同。

     对这一担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贵齐 也深有感触。他指出:

     要促进公立医院建立新的用人、管人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用人、管人机制上,先试一步,先行一步,改变医生的「体制人」身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 张澍 认为:

     卫生计生部门推动独立检验影像等中心的建立,对未来医生的多点执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政协副主席 蒋忠仆 建议:

     允许医师在完成额定工作量的基础上,比如法定工作日可安排一天用于多点执业。

     同时,可试行「区域注册,备案管理」,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在具有第一执业地点医师注册权的卫生计生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到第二、第三执业地点只需到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 张忠民 表示:

     随着医学发展,医生越来越依靠团队合作而非单打独斗,离开团队的医生可能很难完成一次诊疗活动,缺乏工作环境支撑的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现实困难。

     一般而言,知名医生、知名专家应该是医师多点执业的主体人群,但这些医生普遍没有多点执业的动力。

     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当前医生的工作普遍超负荷,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尝试多点执业。

     二是医院组织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这也是多点执业的一种形式,一开始大家很积极参加,但时间久了之后,就发现车马劳顿让人吃不消、医疗纠纷高发更让人感到不堪重负。

     在多点执业的法律、政策保障还不完善的环境里,更多的医生会采取慎重的态度。

     陈琳 指出,多点执业承担的风险也是大家担忧的问题:

     虽然《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师应当通过合同或协议明确发生医疗损害或纠纷时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及解决方法,支持医师个人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等医疗执业保险。

     但是,目前此类涉及医患双方的医疗责任和意外的保险产品的种类和购买的人群尚少,急需继续推进。

     「医药分开」试水成果

     作为医改的核心内容,「医药分开」旨在倒逼公立医院停止「以药养医」,探索新的生存之道。

     北京市 11 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满 4 年,成果如何?3 月 16 日,北京市卫计委晒出了这样一份明明白白的医药「账单」。

     处方不合格率下降

     取消药品加成后,朝阳医院首设总药剂师制,对所有处方及医嘱进行全面审核。朝阳医院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从 2011 年的 7.82% 下降至如今的 0.01%。

     增设医事服务费

     2012 年下半年,积水潭医院等 5 家公立三级医院作为首批试点,根据出诊医生层级、门诊号源稀缺程度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试点医院临床用药 15% 的政策性加成。

     北京市医管局对参与医药分开改革的 5 家试点医院收支状况统计分析显示,药占比从 2012 年的 43%,逐年下降, 2016 年约为 33% 。

     患者合理分流

     在朝阳医院,最大的变化就是看专家门诊的新病人多了,老病人少了。

     医事服务费跟以前挂号费可不一样,现在,挂个普通号自费几块钱,但挂知名专家号,自费就得 60 块钱。像我这样的老病号,正常的补开药、调药,就挂普通号了。

     患者刘大爷这笔账算很明白。

     天坛医院门诊号源流向监测显示:

     改革前,专家门诊占门诊总量的 49.52%;

     改革后( 2015 年)降至 26.46%;

     慢病、常见病患者,对普通号的需求大幅上升,「专家号」紧张程度逐渐缓解。

     医保患者个人负担平稳

     北京市卫计委信统计显示,2014 年到 2015 年,全市三级医院医疗费用增幅为 8.93%,22 家市属医院的医疗费用增幅为 7.46%,5 家医药分开试点医院的增幅仅为 5.19%。

     医疗费用增幅放缓同时,患者看病就医的个人费用负担近 4 年来总体保持稳定。

     国内最「老」宝宝出生

     前不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了国内最「老」的冰冻二胎宝宝:他在医院的胚胎库冰冻了 18 年,幸运地在去年赶上了「全面二孩」政策,近日在中山一院出生。

     医院推出「凭积分待产」

     近期,东莞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产科推出「分娩预约证」,采用积分制形式,只要积满 75 分,就优先考虑这些孕妇入院待产。

     东莞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黄素然说,这种新的措施是为了应对生育高峰,在床位实在吃紧情况下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也能让孕产妇学习孕产常识。

     图说

    

     父母放弃医院不放弃

     最近,余杭中医院收到一位两岁不到的溺水男孩儿平平。因其心跳曾一度停止,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好几次都决定放弃治疗。医生却急了:「再给我们一天时间」、「医药费我们出,以后也不跟你要钱」……

     3 月 16 日下午,余杭区中医院发起了「帮助云南男孩平平」的活动。平平目前已清醒,身体恢复很快,即将转入普通病房接受治疗。

    

     230 斤产妇坐着生孩子

     医生跪着做手术

     宿迁市妇产医院最近来了一个体重达到 230 斤的孕妇,且伴有妊娠合并心衰等多种疾病。

     院长亲自率领麻醉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等 20 余名医护人员组成抢救小组,让其坐着生孩子。四位助产士采取跪姿、蹲姿、躬姿从左、右、后三个方位人工固定产妇,其余医生或蹲或跪为其进行手术。

     目前,母亲和婴儿状况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写下长诗悼念患者的医生

     我们仅仅做了二十天的父女 / 去吧 / 二十天的朋友 / 去吧 / 二十天的闺女 / 去吧 / 二十天我无法留住你的病人 / 去吧 / 我亲爱的 / 二十天的女儿……

     河南省邓州市中心医院医生雷大钊,怀着悲痛与不舍写给一名离世患者的 198 行长诗。他们在治疗的 20 多天里,合力与病魔斗争,建立了父女般的感情。患者临终前,叫了他一声「爸爸」。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投稿!

    

     责任编辑:shamouer

     新闻及图片来源:人民网、微博、钱江晚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