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抗菌药物耐药不可避免
2017/12/21 丁香园

     经过 80 年的使用历史,关于抗菌药物我们似乎已「深度掌握」,然而那些年我们一直信奉的所谓「真理」或「常识」却有可能是错的。

     人类「发明」了抗菌药物?

     临床上第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就是百浪多息,该药是 1931 年合成的一种磺胺类药物。而实际上,百浪多息并非首个被「发明」的抗菌剂,人类也不是最初的「发明者」。

     遗传分析显示,细菌早在 20 亿~25 亿年以前就「发明」了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细菌利用这些「武器」互相杀灭,同时利用耐药机制保护自身抵抗这些「武器」,而时间上要比我们知道抗菌药物的存在时期要早上 2000 万倍。

     为了佐证这一论断,2011 年开展了一项研究,从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洞窟群中一处深洞穴内,采集洞内石壁上的细菌进行培养。该处洞穴已与地表分离长达 400 万年,且之前从无人类涉足。 研究者从样本中培养出了很多种细菌,惊讶发现每一种细菌对至少一种现代抗菌药物是耐药的,且大部分是多重耐药;耐药性不仅针对一些天然抗菌药物,而且还对 20 世纪 60~80 年代才发明出来的人工合成药(包括氟喹诺酮类、达托霉素、利奈唑胺)都具有耐药性。

     揭秘真相意义:经过 20 亿年的微生物进化战,微生物已经「发明」抗菌药物针对到了几乎每一种可能的生化途径,同时进化出耐药机制保护自身规避这些途径的侵害。因此,尚未被人类发现的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其实在自然界已广泛存在了。耐药发生必不可免。

     滥用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这句话经常被提及,似乎是说若我们能消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那么就不会再发生耐药了。然而,所有抗菌药物用药都会通过杀灭细菌引起选择压力的,合理用药会像不合理用药那样同样产生细菌选择压力。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以且应当停止不合理用药,因为不合理用药并无益处;相对应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降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揭秘真相意义:我们要接受这一事实,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终将会引起耐药性的发生,但是合理用药对患者乃至社会的获益要超过其所带来的累积危害;而由于不合理用药毫无益处,因此没有理由支持这样用药。

     实际上,我们必须消除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是为了避免发生耐药,而是为了在获取抗菌药物用药益处的同时减缓耐药的发生。

     服完处方量能预防耐药?

     这句话的起源已不得而知,似乎可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尽管这种想法已深入人心,但是没有数据支持感染症状体征缓解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发生耐药。

     相反,多项研究发现短疗程治疗不太可能引发耐药,这与自然选择的基础原则相符。其中每项临床试验都比较了短疗程治疗与长疗程治疗,涉及多种急性细菌感染(如蜂窝织炎、鼻窦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结果发现,短疗程治疗同样有效,耐药事件也发生较少。

     揭秘真相意义:这种说法应当改变了,即更新为「短疗程更佳」!。应告知患者,如果感觉已经康复、感染症状缓解,那么应向医生咨询以决定是否可以早些停药。

     另外,临床医生也应当接受这一观念,不要害怕「定制」疗程。急性细菌感染(不包括慢性感染如骨髓炎、结核或放线菌病)症状缓解后持续使用抗菌药物,已不再使患者受益,且很可能制造细菌选择压力引发抗菌药物耐药。

     除了以上 3 个误区,还有两个常见的关于抗菌药物的误区值得我们重视:

     发生抗菌药物耐药通常是感染部位细菌出现新突变导致的?

     杀菌药比抑菌药疗效好且不易发生耐药?

     打开用药助手 App 首页查看答案

     未安装用户扫码即可体验用药助手 App

     ↓ ↓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