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拿钱要慎重,钱不值钱,你才值钱
2019/7/10 19:55:00潘静 丁香园

    

     之前有医生朋友问我关于融资:「资本拿 60% 行不行」。

     首先,个人建议双方都要出资,出资金额可以商议;其次股分比率要讲究,四六分也不是很好,三七可能好一点,但是七是你,三是资本。钱不值钱,你才值钱。

     如何获客?诊所怎样快速盈利?如何设立薪酬标准?如何降低成本?成本包括有哪些?如何定价?怎样才拿到投资?

    

     2019 中国诊所发展大会现场实拍图

     实际上,我相信很多医生创业者内心有很多疑问,因为这些都是成本,和钱有关。

     融资要慎重,

     不要轻易拿钱。

     带有资本目的的私立医疗机构都有一个发展路径,从计划、筹建、运营、成熟、扩张、上市。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次融资情况,机构在营收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也不可能上市。

     举个例子,有一个养老机构,3 年里做了 3 家超过 200 个床位的护理院,运营的不错,低成本、量大。目前想要发展,做一个比较高端一点护理院,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对的。然后有人给他出主意融资筹建,第一次融资 200 万,第二次 2000 万,第三次两个亿。

     200 万到 2 亿,合理么?要拿么?

     首先前期假如只要 200 万来筹建护理院,那么就不需要融资。因为已经有 3 个盈利的医疗机构,200 万拿不出来吗?

     其次融资阶段早期融一个 A 轮,三轮下来到两个亿,你做怎样高端的养老机构或者护理院需要这么多的钱,这些钱怎么来?怎么出去?什么时候花?何时营收可以达到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缺乏商业计划基本概念。

     当然,目前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几年做几个诊所,被几个亿收购的传说。

     问题来了,现在有些医疗机构的创始人是医生或非行业内人士,他们并没有经营过医疗机构,甚至对 5 万块钱的营业收入都没有承担过责任, 投资人怎么相信能帮他们实现五百万、五千万、五个亿的财务目标?

     一个成熟的跨国医疗机构,96 年进入中国市场从一个个小诊所开始的医疗机构到 2011 年的时候,营收也刚刚达到 4 个亿,当时已经在多省市有十几家连锁医疗机构,其中还包括有床位的医疗中心。即使到目前为止,门诊客单价也在 1000 元以上,被商业保险列为昂贵医院之列。

     光靠小门诊能达到几个亿?不可能实现的。即使一开始你承诺人家几个亿,拿到钱了,最后拿什么保证达到营收目标。但资本驱动下,你必须履行目标。

     至于到底要投入多少钱来开办一个医疗机构呢?营收预测可以帮助对投入的考量。当预测收入可以负担日常运营的费用时才算有运营能力。运营能力决定你后面的融资计划及诊所的发展方向。

     再举个例子。一个小诊所,假如 300 平米,一天 3 到 4 个医生看病,一个医生有效的工作时间也就 7 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内,我们是保证有 15 分钟的就诊时间,一共只有 4 个 15 分钟,留一个 15 分钟以备用急诊的,或者前面病人拖时间的,所以碰顶了,只能是一个小时三个病人。假设客单价 350 元,马上可以算出它的营业收入是多少。

     每日工作 7 小时 X 3 个患者 X 3 位医生 = 63 人次访问量 X350 元 = 22050 元日营收 X 22.75 每月法定工作时间 = 501,637.5 元月营收 X 12 个月 = 6,019,650 元年营收

     这是理想的状态,患者访问量在私立医疗机构成为最棘手的困难,特别是新开张的诊所,访问量需要大打折扣的,能满足 30% 的预算已经不错了:63 人次 X 30%= 18.9 人次/ 天。

     其实一开始不需要太多医生,一个医生每天看 6 个患者,时间利用率太低,运营成本太高。

     所以需要综合考量,不能盲目自信。不能轻易拿资本的钱,更不要轻易承诺。不是高智商的你没有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而是没有经历和承受这个运营压力的能力。

     每个创业者都说要做差异化

     差异化,成本从哪里来?

     我创业三年了,自己筹建且经营诊所,也有许多机会帮助别人筹建各类医疗机构,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创业者。

     很多创业者都说,「服务上我们要做差异化」。

    

     2019 中国诊所发展大会现场实拍图

     想要实现差异化,成本怎么算?两端成本都要考量。

     第一个成本是客户支付成本,假如客户付更高的钱,过来发现性价比不高,这个成本你省了也白省,客户走了,是你最大的花费。

     第二个是运营成本,这块其实有部分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有些钱是不能省的。

     有些机构做法是压榨两端,运营端,医生员工少拿点钱,极度地抠;另一断是让病人多花钱,增加营收产生利润。我们不可能压榨两头,所有的服务定价都必须基于成本的考量。

     医疗机构成本中其实有很多的现成的配比,比如重资产投入占比,人力资源的占比,成熟的医疗机构早就有这样标准让你参照。比如人力资源成本不要超过营收的 40%-45% ,可以考虑医生有底薪加提成。

     举个例子,选址专科医疗机构在北京的 CBD 区,相应的租金就会高许多,成本高了定价就相应的要匹配。可是做之前要有充分的依据,基于评估自己有做与定价高端一致的服务及运营能力,不妨先做个 SWOT 分析。

     在没有想好的前提下,千万不要期望做一个「可以和公立医院有差异的机构」。到头来还是要靠「医保定点」吸引患者,差异在哪里?假如还停留在环境上就 OUT 了。

     医疗消费,特别是中国人的观念一定不是特别注重空间的舒适美感,而是服务品质,医疗结果,高性价比,便利可及。

     把环境装修提高档次就可以高定价?公立医院收 300,你收 1000,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的环境、服务都比公立医院好。但是却请了公立医院的退休主任、专家可以来你的「高端诊所」坐诊看病人,其实是做了一个「体制外的公立医疗服务」。

     把期望寄托在公立医院的专家把病人带出来,试问专家们真正能带出来的病人到底有多少?

     最大的成本在哪里?

     是人的成本。

     首先,最难的是,培养一个合格的运营经理人。怎样培养一个职业化的运营经理,实际上机构决策层、老板自己首先要职业化。

     当成为决策者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培养职业化习惯,一个事情随便拍脑袋决定,一个重大决策经常变化,朝令夕改,这些都是不职业化的表现,如何培养出职业化的员工?

     职业化的运营经理,要 24 小时 ALL IN,运营 8 小时付薪工作制,24 小时负责制,出现任何事情要马上到场,立马处理。当然,职业化运营经理的素质需要培养,现成的很少。

     首先,找对人。运营经理要全情投入和付出,凡事要与创始人想到一块去,即使不是合伙人,也要有「共同创业, 把工作当事业干」的主人翁意识,平等民主的工作氛围需要有意识共同来创造。

     其次,给运营经理更多职业规划的希望。在使用及培养上做些平衡,并给予更多的学习培养的机会,比如能否从诊所经理的职能上给与可控的权限,担负有更多的责任,从职位上有上升的空间,帮助职业经理人在机构内部规划职场,几年之内要达到目标,需要做哪些努力。

     即使没有「成立集团」愿景,也要让他在好好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职场机会。员工的衷心是用信任和机会来培养的。

     只要一提到人,大家都会问诊所绩效考核怎么做。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做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有目的的,比如职位的升降,当然薪资的调整。还有就是作为年终的奖金发放依据。

     最后,才是讨论怎么做,建议初创机构的前几个月的绩效考核要慎重。在医务人员身上还是应该分阶段性的,医疗机构基本上要 6 -8 个月运营才稳定,人员磨合才顺利,服务团队的技能渐渐成熟,6 个月后再开始做绩效考核。实际上是工作表现回顾不涉及经济利益为好。

     如果医生一入职开始就做绩效考核,6-8 月访问量不理想,不能认为医生表现不好,所以营收不达标。然后直接影响到医生的收益。这样不合理。假如医疗团队都不稳定,谈何稳定诊所的生意?

     前期在看诊所财务表现的时候,发展趋势是向上的就好,稳步上升而不是起起落落,说明还是有希望的,本身就不是快消产品,要忍耐得住寂寞,承受压力。如果半年都没有能力扛住,或许就不该创业了。

     风险的产生就是成本

     规范的管理机制必不可少

     无论大小机构都要有管理制度,并且在运营过程中被逐步完善的。制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是照抄别的医疗机构,有的并不适用。

     建议可以参照一些成熟的医疗机构的规范,因地制宜地制定适用的规章制度,不断复盘修改,管理还是需要制度的约束,是用来防止风险的,风险的产生就是成本。

     大家都对预算访问量及营收都比较关注,然而机构能产生直接营业收入的诊室、诊断设备等的有效利用率和医生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往往被轻视了。

     因此不能只求面积大,设备好等,重资产投入回报是必须被预算的。多余的空间、空置的大型设备,这些沉默成本会成为运营压力,拖累财务目标实现。

     即使短短几年内快速上市的医疗机构,也必须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可以体现机构价值的还是规范的管理机制,职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可信赖的诊治能力,最后实现满意的临床结果。

    

     2019 中国诊所发展大会现场实拍图

     最后,医疗机构从创业到稳定的运营需要时间沉淀。

     本着做有温度、有价值的医疗,需要有情怀加上实力,有气度加上耐力。希望大家永远怀有初心。

     钱少事多风险大,儿科医生开始躁动,你选择跳出体制拥抱自由市场,还是在体制内坚守初心、辗转腾挪?

     今年 8 月,我们开设了「儿科医生创业培训」,福州站还有最后几个名额,期待更多儿科医生的加入。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微信可联系轻松开诊所小助手(微信号: dxyeasyclinic )

     题图来源:2019 中国诊所发展大会现场实拍图

     责任编辑:大桔

     名额紧张,速点!

     错过今年,又要再等一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